《白鹭》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抓住关键词,进一步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并初步了解作者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情感的方法。
2.借助背景资料,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并初步领悟作者寄托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借助背景资料,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并初步领悟作者寄托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回顾所学,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咱们接着学习(齐读课题),课题要读完整,再来一遍吧。
生齐读。
师:上一节课咱们认识了郭沫若笔下的那只优雅、清新、淡雅的白鹭,无论是从色素还是身段,都让人感觉它的确是一首精巧的诗。那么,我们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它是一首精巧的诗呢?咱们接着读课文。
二、品读文字,感受“行美”
(一)整体感知,关注白鹭“行美”
(出示自学提示)
1.师:请同学们默读6~8自然段,想一想这个问题。
生:已经有同学有感受了,真棒。你还从哪儿感受到?我们来听听,你说说。
生:白鹭为什么把它比作画呢?因为白鹭它像一幅会动的画一样。
师:它在干什么?
生:它在钓鱼
师:这个“钓”字,在你眼里就
生:让白鹭动起来了。
师:好的,动起来了。来,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找的也是第六自然段。清水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其中的有心人,因为有心人是为很高贵的人设计很精美的东西。而这在这里给白鹭应用了有心人,说明白鹭很美。
师:这是她独特的感受。除了这一处,还有没有别的地方也有感受?
生:我找到了第七自然段。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的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让我感受到这个白鹭的悠然与淡雅,最后一个反问句,表现出它的悠然。
师:这一段白鹭是在干什么?刚才它在钓鱼,这一段呢?
生:现在就像是望哨,它是悠然的
师:哦,他感受到了这一望中的美!还有别的吗?别人说过的咱们就不说。
生:我找到的是第8自然段。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把在我们黄昏看见白鹭低飞,说成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说明这个作者是很喜欢看到这种美丽的情景的。
师:这一段,它在干什么?
生:飞翔,飞翔的画面
师:好的。孩子们,白鹭的确精巧如诗,这如诗般的美就藏在他这一钓、一望、一飞之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白鹭的各种姿态,各种行为都是美的。(板书:行美)
(二)品味“钓”“嵌”之妙
2.下面咱们来聚焦第六自然段,请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走进这一段,好好的去读一读它,仔细品味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白鹭。有画面了就举手。
师:哎呀,这么快。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白鹭?你跟我们说说。
生:出现了一只美丽的白鹭。
师:美在哪儿?
生:白鹭的动态是,它站着钓鱼,整个的田变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师:你眼前的这只白鹭是什么样的?
生:它非常美。
师:谁还有补充?你说。
生:眼前出现了一幅就是一只白鹭,站在一块石头上钓鱼,好像一幅山水画。
师:好像一幅山水画。孩子们,刚才她们都提到了一个字,白鹭在钓鱼。白鹭真的会钓鱼吗?它其实是在干什么?
生:捕鱼,捉鱼
师:老师能不能把它换成捕鱼、捉鱼?不能,为什么?
生:因为我觉得钓鱼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果用捉或捕,会破坏它的美感。
师:谁还想说,说得真好。
生:我觉得不能换成捉,因为我觉得如果用“钓”的话,我们人钓鱼是富有耐心的,然后大家应该都有看到那些人在湖边钓鱼的那个场景。
师:他们是什么样的?
生:他们就是在夕阳的照耀下是特别的美丽的。
师:孩子们,闭上眼睛,你来到了一块清水田里,看见一只悠闲的白鹭正在钓鱼。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轻轻点水,白鹭即使不钓鱼,就站在那。在你的眼里它像什么?
生:我的眼里,我觉得它很像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然后全身上下都是很完美无瑕。
师:来,让我们读出这种感受。
生齐读。
师:你再放眼望去。远处你看到了什么?在这幅画里远处。
生:看到了高耸入云的山峰。
师:再抬头看看,你抬头看到了什么?
生:夕阳西下。
师:低头看看,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鹭的倒影
师:倒影在清澈的
生:清澈的清水田里
师:是的,孩子们。高远的天空,透亮的水田,加上这雪白的鹭,一切都浑然天成。来闭上眼睛想一想,读一读。
生再次读第6自然段。
师小结:你看一字之差,一个“钓”字,你看和“捕”一字之差,境界就差之千里了。
3.师:孩子们,在作者的眼里,这就是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你看,这就是嵌。(出示图片)一切都很——
生:适宜
师:刚刚好,很适宜,学过的词,马上就会用了。“嵌”是一个生字,注意在书写的时候上面窄,下面宽,它上面是一个山,写得扁一些。下面的部分,注意这个嵌字的捺是主笔,要让它立住了。
师:好,孩子们,生活当中哪些东西需要镶嵌?
生:照片
师:什么样的照片?
生:美丽的照片需要嵌在画框里面
师:美丽的照片。你呢?
生:我觉得钻石可嵌在项链上
师:所以钻石是很美,除了美,很珍贵的哦,珍贵的东西需要镶嵌。那么孩子们,看来在作者的眼里,这样的一幅画就是最珍贵的。所以它要嵌在玻璃框里。我希望它也能深深地嵌在你们的心里。
三、为画取名,感受“韵”美
(一)为画取名,小结方法
1.孩子们拿起笔,请为你眼前的这幅画面取个名字。
生:白鹭垂钓图
师:来请你写。把这个写在那个卡片上。
拿到老师卡片的同学,请你在卡片上把你取的名字写好,然后贴到黑板上来。好,其他同学老师待会到你面前去看,请那些贴卡片的同学速度快。
师:好,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黑板上这些同学的名字,你看他们起名字都有他们自己的方法,你发现了没有?
师:水田钓鱼这是什么方法?
生:地点+事件(活动)
师:还有这个呢?
生:事物+活动
师:你看,有方法而且又简捷明了,这样的名字很不错。再请你仔细的观察,还有什么发现?你看水田垂钓,水田垂钓,水田立钓?
生:我发现最后一个不是水田垂钓,水田立钓。因为白鹭是站立在那边的,站立在那边就更像一幅艺术品。
师:所以你觉得他的这个名字里哪个字用得特别妙?
生:立
师:这个是哪个同学写的?好,请你给大家解释,课文当中不是用的立,课文当中用的是什么?
生:站
师:可是他把“站”改成了立。我觉得这个字改得很有意思,说说你的想法。
生:如果说站的话,像我们平常说的那种,就是没有什么精巧的,就像我们平常说你站在那里,然后就是没有任何的有趣的地方。那如果换成立的话,会使它这个整个的这个图看起来就是说会比较优雅。
师:一个“立”字,写出了白鹭的优雅,你看一字之差,境界就差之千里了。掌声送给他。
2.师:你看,从这些名字当中我们发现原来起名字还有秘密呢,老师啊,也带来了我起的这个名字。看看,对你有没有什么启发,你最喜欢我起的哪一个名字?说说理由。
(出示图片)
生:我最喜欢老师起的这个第三幅图晨嬉。因为这个特别简洁,写出了时间,也写出了白鹭们在干什么,它们嬉戏的一个一个嬉字,把它们嬉戏的样子全部写出来了。特别是在这个图上看到他们的样子,然后这个晨嬉让我直接看到它们,跃然纸上。
师:有的时候一个字就是一幅画,原来起名字,可以抓住画上的特点,还有呢?
生:我觉得我喜欢第二个名字优雅共舞。优雅说明它的形态,共舞是有两只白鹭一起在跳舞。
师:它们真的在跳舞吗?
生:实际上它们在翩然飞翔,绕着树飞。一只灰色的鹭和一只白色的鹭,这样子显得很有对比,很有感觉
师:所以,除了可以抓住事物的特点,有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用上一些修辞手法,给我们的名字化化妆。你的名字一定也可以更加的有意境,富有诗意来。还是这个名字,你觉得,你要不要再去修改修改?开始。
师:还是这个名字,你刚才起的名字,你看看你还有没有可以修改得更好的,你可以跟老师分享。有修改的同学可以举手。
3.师:拿到老师卡片的同学抓紧时间贴上来。
师: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名字,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镜水鹭渔。它用了那个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比作镜子。然后呢,鹭渔用了拟人的手法,就是白鹭在钓鱼,这个名字,给人一种非常美的感觉,就像一幅山水画。
师:这个名字是哪个同学取的?老师也想听听你的理解,你看人家已经在你的名字里面读出了一幅画,说明你成功了。
生:这个因为我看到这个里面有镶嵌在玻璃框里的画,还有镜匣。所以呢,我就加上一个镜,然后就是在水,然后写出了是谁在这钓鱼,是白鹭在钓鱼。渔是一个文言文里面的渔,这个渔是捕鱼钓鱼的意思。
师:4个字囊括了整段的意思,都包含进去了是吧!你确实很会用字。
师:老师请同学们聚焦到这一个山水白鹭,这个是哪个同学起的?为什么会取山水白鹭?
生:山水是背景,白鹭是主题
师:所以你用山水白鹭。有不同的意见,你觉得这个名字?
生:山水白鹭这四个字当中并没有写到白鹭在干什么,但是通过这4个字我们能了解到白鹭,它这个在山水里面活动等等之类的,我们能想象到这种画面。
师:但是你能从这个名字能知道它是在干嘛吗?
生:不能
师:所以,孩子们。刚才这个同学也说了,山水只是一个背景,那么咱们起名字的时候要抓住文章当中的主要事件(内容),所以起名字要符合文章的的意思,所以老师觉得你这个名字还可以修改得更好,好不好?好,请你拿回去。注意抓住特点,符合文意。
(二)想象画面,为第7、8段取名
4.师:来,接下来请你们默读7~8自然段,想象画面,用刚才的方法给你眼中的画起个名字。看谁的名字最亮眼,最与众不同,最有诗意。
师:拿到老师卡片的同学,写好了赶紧贴上来。好,同学们太积极了,我都看不过来了。
好,把手放下来,我们来看一看。
先来看一看第七自然段,这里有三个名字,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第一个“清晨望哨图”,我认为这个望哨是一个拟人的手法,给我们这些读者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想象。望哨呢,让这这个名字更加的美丽,更加的悠然了。
师:你看,这个同学用了望哨,可是接下来两个同学都没有用望哨,他们用的是一个字“憩”“小憩”。来,我想请这三个同学站起来,哪两个同学用的是小憩,你们两个。
师:为什么你们不用望哨?
生:文章说的是,可它真是在望哨吗?就说明它不一定是在望哨。
师:你通过这个反问,你觉得它不一定在望哨。那你觉得它在干什么?它在休息,而小憩的意思,正好就是休息的意思。
师:好的,你的理由呢?
生:这个白鹭站立于小树绝顶是悠然的,而望哨它心里肯定十分紧张,所以不一定是望哨。
师:哎呀,他发现了这个词!所以,他用了悠然憩息图。悠然说明它不一定是在望哨,是吗?那孩子们我们想象一下,刚才请那个同学说,一个问句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
来,面对这样的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只白鹭它会在干什么呢?你觉得它在干什么?
生:可能在眺望眺望远方。
生:我觉得它可能会在等待什么它的朋友之类师:如果它是一只鸟宝宝,你觉得它在干什么?
生:等妈妈回来。
师:如果这是一只鸟妈妈,你觉得它在干什么?
生:我觉得它在等它的宝宝跟朋友玩完的时候飞回来。
师:你的眼前又是什么样的画面?
生:我觉得它可能在欣赏美景
师:孩子们,在树顶廖望这本是白鹭非常常见的一种生活习性,可是作者却用了一个问句,引发了我们无限的遐想。白鹭究竟在干什么,并不重要,语言的留白往往才是最美的,最富有韵味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
生读。
5.师:接下来看第八自然段我们来看黑板上的这两个名字,一个采用的方法是时间+动作,一个是人物+动作。好的,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有啊,你是什么?
生:黄昏起舞图。
师:给你的名字化妆了。
生:黄昏白鹭飞。
生:优雅翩飞
师:哎呀,加上特点了,眼前有画面,心中才有美好的词语。
6.孩子们,我们来看这一段,作者说在乡村的看到白鹭低飞,是一种恩惠。为什么在乡村看到白鹭低飞是一种恩惠呢?你能不能联系上下文来说一说。好,请你。
生:我先想象到,在乡村里可能爸爸在种地回来了以后,看到了白鹭的低飞,会感到很舒适的,这就是恩惠。
师:哦,他的眼前已经有画面了,掌声送给他。不知不觉的我们就走入了画面之中,还有呢,谈谈你的理解,有启发了是不是?
生:我就抓住了关键词,偶见,偶见呢就是说我平常,平时见不到,但是呢,今天我突然看见了。也就是说它是偶然发生的一件事情,我今天回来心情很好,正好看见白鹭低飞,所以呢,我认为它是一种恩惠,是一种让人看得更加的舒适。
师:掌声送给他,他能关注到这个词不常见到。为什么白鹭在乡村不常见到?如果认真读老师之前的那个资料你就知道了。你说,还记得吗?
生:因为白鹭是在一种就是靠海的或者就是城市里非常美的地方它才会停下来,然后呢,如果是在乡村里面的话,就是很难遇见到。所以,对人们说的是一种恩惠。
师:这和白鹭的生活习性有关。
(声情并茂)黄昏,西阳西下,乡村炊烟袅袅,倦鸟归巢,一切都趋于平静。当你的眼前飞过一只、两只白鹭,这时候你会怎么说?你会怎么说?
生:这真的是一种在乡村生活中的一种恩惠,简直就是一种清澄的美。
师:你呢,你会说些什么?
生:这简直就是乡村生活中的一种颇为惬意的画面。
师:唉哟,颇为惬意,说得多好呀!
生:白鹭可真美呀,就像一件艺术品
师:孩子们,难怪作者说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
生:(齐读)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师:那是——
生:(齐读)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7.师:清澄的形象化,你是怎么理解的?有没有自己的理解。好,请你
生:我感觉是那种非常美好,再会带来好运的那种清澄。
师:清澄,观察它两个字,跟什么有关——你接着说。
生:就是我觉得清澄,它是跟水有关的,因为它两个字都是三点水
师:说明白鹭——
生:白鹭很漂亮,像水一样
师:像水一样
生:清澈、纯洁、干净……
师:孩子们,这可不是郭沫若一个人的想法。
早在2600多年前,在人们眼里,白鹭就已经是一种高贵、高洁,神圣之物,有诗为证。
“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我客戾止,亦有斯容。”这几句诗选自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的意思古人用翩翩飞舞的白鹭来比喻高贵的客人,形容他们像白鹭一样优雅高洁。
四、联系全文,探究“韵”味
1.孩子们,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三幅优美的画面。来,第一幅画面,它的时间是虽然没有直接说,你觉得应该是什么时间?清晨可以,早晨也可以,黄昏可不可以,也可以,所以应该是整个白天都可以。
师:来,地点在哪里?
师孩子们请你仔细观察这个表。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它美在哪里呀?仔细观察。
生:在在一天的每个时间里,它都会做一件事情,并且非常美。
师:所以它的美在于,你时时都能见到它的美。来,请你把时时见美写在这里。
(板书:时时见美)
师:除了每时每刻,它的美还藏在哪里?
生:我观察了第二处,地点有清水田、树顶、空中,这些很多都是那种乡居生活里的景物,说明在乡居生活中不同的地点都能见到白鹭。
我还观察它的姿态,这三个姿态都是动词,说明白鹭形态很美,有不同的动作
师:所以它的美不仅藏在时时刻刻,还藏在——呦真好,处处见美,请你把这个词写在这里。(板书:处处见美)
师:刚才她还说到了三个姿态,其实这三个姿态都是白鹭的什么?
生:动作。
师:都是它最为平常的生活习性,可是我们作者却能从中发现美,难怪作者说——
生:(齐读)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们忘却了它的美。
师:你看时时见美,处处见美,就是在平常之中见美。
是的。
师:难怪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写到最后,他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师:孩子们,这个韵字你想到哪些词?哪些带有韵字的词,请你——用韵来组词,你会组哪些词?
生:音韵、韵律……
师:老师跟你们的感受是一样的,特别去查了工具书,发现韵这个字常以名词的形式出现。
可是在这里作者却把它当成一个动词在用,难道大文豪也会用错字吗?那么它这个“韵”里面包含着什么?你能读懂吗?请你。
生:这个韵字,也就是说白鹭它的精巧,它的各方面的这种特点都深深的印在了他的骨子里,从骨子里向外散发出这种外在内在的美。
师:内在美,说得太对了。还有,你说——
生:还有就是呢,前面说它是一首诗,后面也在说它是一首诗,从反复的手法中可以看出,他一定是想突出强调了,骨子里,我们一般都说刻在骨子里,印在骨子里,也就是说呢,它把它的美,它的生活习性都放在自己的内在里面,放在自己的心里,而作者正好观察到了它的一些细节,所以呢,他就用“韵”。
师:也就是说,白鹭的美是一种自然的,天然而成的美。它的美不仅体现在它的——我们上一节课说的不仅体现在它的——外形之美,还有一种内在美。(孩子们,你们太会读书了。)
小结:白鹭就是这样,它的美是由内散发而出的,所以它是一首精巧的诗,更是一首蕴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板书:韵美)
这个韵字,也是今天要学的最后一个生字。孩子们,请你在你的手心里写一个韵,老师也希望它能“韵”到你的心里。在手心里写一个韵字,抓住他。学会了吗?
五、回扣单元要素,引领阅读
师:每每读到这篇文章,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美好。但是,你们知道吗?这篇文章郭沫若是写于1942年,那时候正是中国最为黑暗的年代,中国大地上战火纷飞,人们流离失所,有更多的人是用更有力量的文字去激励人们。
而作者却借——
生:借白鹭来形容他的想法,他的心意
师:所以他想唤醒的,是人们心中的向往自由,还有——
生:他是借这个优雅、超凡脱俗的白鹭来寄托人们都能像白鹭一样纯洁,一样优雅
小结:是的,对内在美的一种追求,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点。一花一鸟总关情。作者借白鹭,也就是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表达内心的情感。作者,像这样借助具体的事物抒发感情的文章还有很多。老师推荐两篇他的散文《石榴》和《银杏》,都和《白鹭》这篇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同学们课后可以去阅读阅读。
总结:课后请同学们自读古诗,查阅相关背景资料,进一步理解白鹭的独特美,以及诗人诗中所表达和传递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