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三黑和土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三黑和土地》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3 17:0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上第六单元第21课《三黑和土地》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
掌握朗读诗歌的方法,尝试品味诗歌质朴的语言特色。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朗读诗歌的方法,尝试品味诗歌质朴的语言特色。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词语板块——入题

谈话导入的问题并不出奇——“同学们好,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对吧,你叫什么?”
然而薛老师却用三言两语在评价和引导中自然切入课题——“这个名字很有阳刚之气”“这个名字很秀气”“这个名字很有时代感”“这个名字很文雅”“你们的名字都很好听,看看这个名字三黑,这个名字怎么样?有点土,一看就知道是农民。在农村有的叫三黑,有的叫二娃,有的叫大牛,土不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农民的故事。”齐读课题。
接下来分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土疙瘩 麦籽儿 顺溜 蹚坏 痒抓抓 白霎霎
师:先来看一个有泥土气息的词语“土疙瘩”,跟读两遍,这是一个方言,用我们的话来讲叫——土块。再看“麦籽儿”,用我们的话来讲叫——麦粒。“顺溜”——这个词读的时候要有点儿化,再读,用我们的话来说叫——顺滑。“蹚坏”用我们的话叫——踩坏。“痒抓抓”用我们的话叫——(生:挠痒痒)不是抓在身上,是抓在心上,叫“心痒痒”。“白霎霎”用我们的话叫——“白花花,白茫茫”。你看这组词语和我们平常的不一样,带着泥土的气息。
一起读一读这组词语。
第二组:翻地 耙地 打场 送公粮
师:再来看一组只有农民才做的事,读:翻地。做过吗,怎么做的?看——(出示图片)把地翻过来才能种庄稼。第二个词:耙地。(出示图片)你们干过吗?看一下,怎么耙的?用什么耙,猪八戒的耙子,耙好的地又平又顺溜。第三个词:打场。注意“场”第二声,打场打的是什么?打的不是场地、土地,是谷子,谷子脱粒脱麦叫“打场”。读:送公粮。(出示图片)这个场景就是送公粮,以前农民种的庄稼,大部分归自己,要交一部分给国家,要交的这部分叫公粮。农民干的活和我们一样吗?
生再读第二组词语。
第三组:翻身
师:这些都是很有泥土气息的词,对吧。现在我要给你一个词,这个词很有时代感、还很有历史感,很有幸福感,很有自豪感,这个词是,读——(出示,生读)翻身。有的同学笑了,说这个词哪有时代感?我们天天翻身,对吧。这个词哪有自豪感,还有幸福感?好,你读了这段话就知道了——
生读:解放前,农村的大部分土地是地主的,农民只能为地主种地,受剥削、受压迫;解放后,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把地主的田地分给了农民,农民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成了土地的主人。
师:自豪吗?幸福吗?什么叫翻身?以前——
生:这些土地都是地主的
师:现在——
生:农民也有了自己的土地。
师:这叫——(生:翻身)。翻身当家作主,成了土地的主人。文中的三黑就是一个翻身的农民,他有了自己的土地。
【组块,就是将零散的信息组合成更大意义的信息单位。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倡导“将零散的教学内容加以整合,转化成结构化的活动板块,促进学生主动而充分地学习。”
上述板块中,薛老师从农民名字的特点切入,将文中难读难理解的词语分为两组,这看似与我们常用的分组学习词语差不多,但这些词语不是根据外在形式或读音特点简单归类,而是一种意义的组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前两组词语,形象地了解了农民说的话、农民做的事,这样既扫清了字词障碍,又在脑海中初步勾勒出“农民形象”。
尤为巧妙的是“翻身”一词的处理,悬念、意外、顿悟,不但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营造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而且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为体会诗情做好了铺垫。】
通读板块——入事

学文环节从文体特点入手——
师:那么他在自己的土地上干些什么呢?打开书,大声读课文。注意这是一首叙事诗(板书),写的是三黑在自己土地上做的那些事。哪些事?自己读。
学生自由读,读完在学习单上写三黑干了哪些事。
自读大约4分钟后,进入整体梳理环节——
师:交流一下,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他干了些什么?
生:翻地-耙地-歇一歇,再打算……
师:歇一歇的时候干了许多事,因为歇的时间比较长。歇一歇的时候干了什么?
生:看自己种的荞麦,听蝈蝈叫唤,想想过去的生活,想想现在的生活,想想以后的生活。
师:特别好,请你把三个词写在黑板上:翻地、耙地、歇歇。有补充吗?
生:打碎土疙瘩
师:这个属于做的哪件事?
生:翻地。
师:一直歇下来吗?
生:继续耙地。
师:很好,写下来“继续耙地”(生板书)。现在谁来完整地把三黑干的事说一说?(指一学生)你会说吗?不会,没关系,练一练。
生: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他先翻土,翻完土又耙地,耙完地又歇一会,他看看自己种的荞麦,听听蝈蝈的叫唤,想一想以前的生活,想想现在的生活,想想以后的生活,想完继续耙地。
师:非常好,掌声鼓励他一下。脸上有点笑容好吗?大声地有自信地再说一遍好吗?
该生再说一遍。
师:你说的时候再有感情一些,再生动些就好了。人是需要锻炼的。谁再来说?
生:三黑一有了自己的土地,就……
师:你看,“一”怎么样“就”怎么样,有了情感了。你再说一遍,让他听一下。
生:三黑一有了自己的土地,他马上就把自己的土地翻了翻(师:翻了个遍),翻了个遍,他又把地耙了好几遍,接着他歇了一会儿,看看自己的荞麦开花了,听听蝈蝈在地里叫唤,他又想想以前小时候的生活,想想现在的生活,想想未来的生活,然后他继续把自己的地耙了个遍。
师:真好,请坐。你看,三黑在自己的土地里先——翻地,翻完了就——耙地,耙累了就——歇一歇,歇完了又——继续耙地。他不停地在自己的地里劳作。这就是《三黑和土地》,这是一首——叙事诗,写的就是这些事,明白了吗?
【相信孩子有学好的潜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发展孩子的潜能,这是薛老师的儿童发展观。在这一板块中,薛老师不急不躁,循循善诱——
先找“事”:学生概括出翻地-耙地-歇一歇,不够完整,没关系,先表扬;错答为“打碎土疙瘩”,老师不简单否定,而是引导他思考“这属于他做的哪件事”,帮学生弄清两者的关系;再用“一直歇下来吗”启发学生把事情找全。
再说“事”:有个孩子不敢连起来说,薛老师鼓励他“没关系,练一练”,看到他说得很完整,立刻掌声鼓励,并激励他带着笑容带着自信再说一遍。第二个孩子刚一开口,薛老师敏锐地发现她用上了“一……就……”说出了情感,及时表扬,听到她说把土地“翻了翻”,薛老师启发她用更能表达情感的“翻了个遍”来说,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后面自然地用了“耙了好几遍”“耙了个遍”这样的词,使叙述不仅能说清楚,更能表达出情感。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每个孩子在每天的学习中都能取得点滴进步,薛老师让我看到了教育者应有的情怀。】
品读板块——入心

一读,读出“表情”——
师:有的同学说,现代诗很容易,就是把这些事分行,一行一行写下来,你们说对吗?不对,因为这样显得太简单了。把这些事写下来还不是诗,叙事诗最重要的不是写事,而是写这个字——(板书)情。诗没有感情,就不成为诗。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他脸上什么表情?表情是看得见的哦,什么表情?
生(分别答):开心,喜悦、欢乐、兴奋、幸福
师:这些都对。三黑脸上的表情你一眼就看得见的。同学们,这篇课文写了这句话,(出示句子)读——
生: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师:看看,他脸上的表情是什么(笑嘻嘻的),一个字(笑)。你们会笑吗?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因为他有了自己的土地。他见人就——(生:笑),没人的时候也——(生:笑),干活的时候——(生:笑),一边干一边——(生:笑),睡梦中他也——(生:笑)。读——(生读)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读出那种笑——(生再读)。这是开怀大笑,喜笑颜开。所以读诗要读出人物脸上的——(板书)表情。读到三黑脸上的那个——笑。
看到他的笑,你能体会他内心的心情吗?
生答开心、自豪、兴奋、喜悦、高兴、激动等,师让学生逐一写在黑板上。
师:这些都是他的心情,用三黑的话来讲,土一点的,就是说他的心情怎么样——开心。

二读,读出“心情”——
师:请你再读这篇课文,一小节一小节读。哪一小节写他开心了?一会儿你要给大家读出来。读的时候你要有笑的表情哦,读到三黑的开心,你要用笑容表现出来。大声读,开始。(生自由读)
师:我看到有的同学脸上这时候有笑容了。你读到三黑的开心了吗?只读一小节,大声读,先告诉大家在哪一个小节。
生:12小节……(生读句子)
师:开心吗?从哪儿看出来开心?
生: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
师:笑着招呼的,开不开心!来,把这个小节擦掉。你再来……
生:15小节……
师:哪里看出开心?
生:他笑嘻嘻的、嘴都合不上、蝈蝈叫得更欢。
师:三个地方了,第四个地方?
生:笑得真甜
师:“甜”也是开心。四个地方,这个小节是最开心的。请你擦掉黑板上的15小节,在旁边写一个字,这个字是——
生:甜
(生照例依次朗读并交流第10、9、2、4、3、1、5、6、13、14、7、8小节,每交流一个小节擦掉黑板上相应的序号。)
【叙事诗的特点是抒情与叙事的水乳交融。诗人看似在叙述情节,实则在表达“我”的情感波澜。“情”才是诗之魂。薛老师立足文体特征,在理清事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感悟“情”上,引导学生由读出“表情”到读出“心情”,层次清晰,过渡自然,设计巧妙。围绕对开心的体会,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交流,从字里行间去感悟诗情。学生此时也由开课时的拘谨变得活跃起来,脸上有了笑容,毫无疑问,这才是课堂该有的样子。
上课前,看到薛老师在副板书上写了序号1-15,不知其用意,此刻恍然大悟。这首诗共15小节,教师放手让学生朗读和交流自己体会到的开心,交流一段擦掉一个小节序号,这样就避免了重复交流,也起到提示作用,同时让学生发现整首诗处处在写“开心”。而这一招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埋下一个“包袱”。】
写法板块——入诗

还有哪个小节写开心了?此时黑板上只剩序号11,一位学生举手站起来朗读了这一小节:“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常常挨骂,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地主骂:蹚坏了他的庄稼。”
师:这小节开心吗?
生:开心。
师:挨骂也开心吗?
生:不开心。
师:挨骂也开心,他内心得有多刚强啊!这小节很奇怪,它写了不开心,什么时候不开心?(生:挨骂)他挨谁的骂?(生:地主)地主为什么骂他?
生:他逮蝈蝈
师:逮蝈蝈为什么要骂?注意要联系起来看。
生:因为逮蝈蝈忘了拾柴火。
师:拾柴火是爹娘让拾的,地主为什么要骂他?又不是为地主拾柴火。
生:这片地是地主家的,他逮蝈蝈把地主家的庄稼踩坏了,所以被骂了?
师:这叫说清楚了。地是谁的?(地主)逮蝈蝈把谁家的庄稼踩坏了?(地主家的)所以被骂,不开心。我们把这小节读一读。
生齐读。
此时,教师话锋一转,指向表达:师:咦,整首诗都是写三黑的心情是——开心。用三黑的话叫“开心”,高级一点的叫——(生:兴奋),叫(生:高兴、快乐),叫(生:喜悦),升级一点的叫(生:幸福-自豪-激动),总的都是开心,升级一点加一个字,叫(很开心),再升级一点叫(更开心),用三黑的话叫——
生:开心到起飞
师:那是你读书人的说法,用三黑的话叫开心死了。既然要写有了土地开心,为什么要写不开心的小节,这不是大煞风景吗?
生:他过去不开心,他现在想过去的事,他现在很开心。
师:他的开心和不开心和什么有关系?
生:过去他没有土地,蹚坏了地主的庄稼要挨骂,现在他有土地了,即使蹚坏了,他也不会挨骂。
师:他也毫不在意。所以写过去不开心,是为了——
生:衬托现在开心。
师:这是一种——对比。什么和什么对比?(过去和现在)他不仅和现在比,还和什么比?(出示13小节)未来。过去没有土地,现在有土地,很开心,将来怎么样?(有钱)哪儿看出他有钱?
生:明年跟人合伙,把地浇得肥肥的,去卖。
师:把地卖掉啊?卖什么?
生:庄稼
师:庄稼更好,收成更多。卖掉就有钱,你们眼里只有钱。他眼里不是钱,你看,用钱买什么了?(小毛驴……)有了小毛驴可以耕种,可以送公粮,可以去看女儿,对不对?眼里不要只有钱好吗?要有你的一头——小毛驴。
从读出心情到读出感情,引导学生对诗的理解走向深入:请坐。所以将来开心,前面加一个字(更开心)他写过去是为了——突出现在很开心,更是为了说明未来——更开心。发现没有,诗歌的感情,如果一直写开心,就是一条斜线,从开心、很开心、更开心、开心极了、开心死了,一直往上走,现在突然到一个地方往下走——不开心,然后又突然往上走,很开心,更开心,发现了没有,不是一直写开心开心开心,中间写了不开心,这叫曲折。文章、诗歌就像看山,如果是平的不好看,只有什么好看?起伏才好看,抒情诗抒情诗,这个情要有起有伏。我们从表情读到心情,还不够哦。还要从心情读到——(板书)感情。三黑对这片土地怀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喜爱、热爱、自豪
师:感情和心情不一样。心情是一时的,感情是长久的,是深沉的。这种深沉的感情藏在这句话里面,读——
生: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师:在三黑看来,土地就是他的什么?
生:生命,
师:这是读书人说的,三黑是个农民,土地就是他的什么——(生:命根子),所以对土地什么感情——(生:土地就是他的命根子)。这种爱是很深的。我们在爱前面加一个字——“深”爱。爱的很深沉,把整个生命都投入了土地里。读——
生: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师:所以,他有了土地,没日没夜地耕种,边耕种,边开心。
接下来,薛老师通过引读引导学生体会“什么是诗”,在比较中领悟诗意的表达:读诗不仅要读出写的什么事,还要读出情,从表情读到心情,从心情读出感情。所以仅仅写事,不是叙事诗,只有写了情,才是诗。我们来看,三黑有了土地不是诗,但是,读——
生: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师:这才是——诗。三黑翻地不是诗,但是——
生读: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师:这才是——诗。松散的土地不是诗,但是——
生读: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师:这才是——诗。三黑播种不是诗,但是——
生读:今天准备好了,叫麦籽儿睡上。
师:这才是——诗。麦子生长不是诗,但是——
生读: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就像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师:这才是——诗。三黑坐下来歇一歇不是诗,但是——
生读: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了,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师:这才是——诗。听见蝈蝈叫不是诗,但是——
生读:吱吱吱,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
师:这才是——诗。一边耙地一边想不是诗,但是——
生读: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师:这是——诗。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这不是诗,但是——
生读: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师:这就是——诗。对了,诗写的是——情。
课堂小结:简洁形象地点明诗歌的表达特点:从今天开始你要知道,如果把事情比作“米”,那么诗,那种情,就是把米酿成酒,看不到米,但是却能品到他的甜味。这就是诗。只有我们内心充满感情的时候,你才能写出诗来。
总结:课后请同学们复习课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