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一课一练《人应当坚持正义》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视察一所学校时,他满脸凝重地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勉励人们战胜眼前的困难。
②这家公司本肩负着为国储粮、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却将粮食就地“空转”,套取巨额财政补贴,变管理为监守自盗。
③一些所谓的“高考满分作文”针对社会发展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大肆批判,看似针砭时弊,实则拒绝承认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努力。
④大国间发生贸易摩擦,通信业殃及池鱼,几家科技公司也被推至风口浪尖。
⑤他培育的这一水稻新品种,提高了产量,已经在广大农村泛滥成灾了。
⑥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商贾(jiǎ) 掠夺(lüè) 励精图治(jīng)
B.恫吓(hè) 束缚(fù) 毋庸置疑(yōng)
C.角色(jué) 薄板(báo) 不容忽视(hū)
D.服膺(yīng) 滥发(làn) 迄今为止(qì)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我今天发表的这些意见只是一家之言,挂一漏万,不求诸位苟同,但求抛砖引玉。
B.师德师恩,如山似海,无以为报。适逢恩师80寿诞,诚邀各位同学前往,共贺恩师高寿。
C.惊闻伯父身体抱恙,甚为垂念,望您能安心养病,有时间我再来探望,敬祝痊愈。
D.老王痴迷写作,常有文字见诸报端,前段时间他还发表了拙作《田园笙歌》。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一群虱子寄生在猪身上,它们认为生活在又硬又长的猪毛中间就像生活在宽广的宫廷和园林里,猪胯、猪乳、猪股等隐蔽的地方是世界上最安全温暖的房屋。没想到,一天杀猪的到来,铺开茅草,点火燎毛,很快,它们和猪同归于尽了。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C.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D.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5.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组是( )
①面对这份不虞之誉,这位衣着朴素的东北老人捋一捋胡须,面带微笑地回答前来采访的新闻记者:“只是举手之劳,每个人遇到都会这样做的。”
②地处中国西南的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其巍峨磅礴,重峦叠嶂,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巧夺天工。
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读习惯,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面对一本好书,相信深度阅读一定会让我们读者从中获得作者的一得之见。
④这家公司之所以能够从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取得不俗的业绩,完全得益于公司董事长敏锐的眼光、非凡的魄力和扎实的干劲。
⑤在本次全国教育改革发展论坛上,王教授的发言直击时弊,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而言,可谓是空谷足音,引起很大反响。
⑥2018年12月29日,安顺迎来了近年来的一场大雪, 雪花洋洋洒洒,大地白茫茫一片。
A.①⑤⑥ B.③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科学家们发现在过去一百年的时间里撒哈拉沙漠面积已扩大10%,这主要是由于自然气候循环和气候变暖所导致的。
B.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都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力求产生最佳的示范效应。
C.环境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民认可的一个关键,要坚决打好打胜这场攻坚战。
D.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服膺( ) ②恫吓( )
③恫:恫吓( ) 恫瘝在抱( )
④当:( )大而无当 ( )首当其冲
8.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biǎn)褒( )不一 (fàn)( )( )而谈
(biān)针( )时弊 (fá)( )善可陈
②(yāng)( )及池鱼 (yāng)( )( )大国
(yàng)( )( )不乐 (yāng)病( )子
9.识记字音
拳拳服膺( ) 恫吓( )
褒贬( ) 理睬( ) 遭殃(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苏格拉底 亲爱的格黎东啊,你对我的关怀如果合乎正道,那是非常可贵的;如果不合,那就越关心越难从命了。我们首先必须考虑是不是应当照你说的那样做。因为我不但现在奉行,而且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凡是经过研究见到无可非议的道理我就拳拳服膺。我不能由于遇到灾难就把自己所讲过的道理抛开,我认为那些道理还跟过去一样真实,我仍旧跟过去一样重视它们,尊重它们。如果我们在现在的情况下不能说出更强的道理来,我是肯定不会对你让步的,哪怕众人对我施加更大的恫吓,如同以妖怪吓儿童那样,声称要监禁、处死、没收财产等等。现在我们能够怎样研究最恰当呢?首先可以提起你对意见所说的那些话,看看我们是不是有理由说有些意见我们应该注意,也有些意见我们应该不考虑。是不是在我被判死刑前这话说得对,到现在就显然成了空谈,无非是戏言和废话而已?我希望和你一道弄明白,在我现在的情况下,格黎东啊,我们说的那个道理究竟是变了,还是仍然有效,究竟是应当放弃,还是必须遵从。那些思想严谨的人,曾经多次断言在人们的意见中间有些必须高度重视,有些不必理会,像我刚才说的那样。格黎东啊,神灵在上,你不觉得他们说得对吗?从人情上说,你并没有明天就要死掉的危险,你的判断不应该为那种局面所左右。请你考虑一下,你认为我们该不该说,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你以为如何?这话说得不对吗?
格黎东 说得很对。
苏格拉底 那就该重视好的意见,不管那些坏的意见吗?
格黎东 是的。
苏格拉底 好的意见不就是明白人的意见,坏的意见不就是糊涂人的意见吗?
格黎东 当然是。
苏格拉底 在这方面,我们该怎么说呢?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是重视一般人的赞美、责备和看法,还是只听从一个人,即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
格黎东 只听从一个人的。
苏格拉底 那他就该畏惧那一个人的责备,喜爱那一个人的赞美,而不理会众人之见啰?
格黎东 很明显。
……
苏格拉底 很好。如果我们由于听从外行的意见而毁掉了我们那个为健康所改善、为疾病所破坏的部分,在这个部分毁掉之后我们还能活吗?这个部分就是身体,对吗?
格黎东 对的
苏格拉底 身体坏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
格黎东 不能。
苏格拉底 如果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那一个部分,不管叫什么,是我们的那个与道义和不义有关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比身体差吗?
格黎东 不。
苏格拉底 比身体贵重吗?
格黎东 贵重得多。
苏格拉底 我最好的朋友啊,那我们就不能听从众人对我们的说法,只能听从那一个深知道义和不义的人的说法,听从真理本身了。所以,你一起头的提法是不对的,你说我们应当考虑关于正义、美、好及其反面的意见。也许可以说,众人是有权置我们于死命的。
格黎东 这很显然,苏格拉底,你说得对。
苏格拉底 可是,我了不起的朋友啊,我觉得我们刚才说过的话现在还照样有效。请看一看,我们是不是还主张:我们应当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活着,而是活得好。
格黎东 我还是这样主张。
10.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苏格拉底说的“哪怕众人对我施加更大的恫吓……声称要监禁、处死、没收财产等等”分析,与被施以死刑相比,苏格拉底更害怕没收财产的处罚。
B.苏格拉底以应该听从大众提出的追求为依据,断然拒绝了朋友格黎东劝他越狱的建议。
C.在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中,苏格拉底使用了假设论证等论证方法,使自己的议论非常有气势,以至使格黎东不好再反驳苏格拉底的观点。
D.从对话的最后来分析,虽然格黎东试图劝说苏格拉底越狱保全性命,但是他也认同苏格拉底越狱后的生活质量会大不如前。
11.下列论断和苏格拉底在文中阐述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正义是人类最大的利益。(韦伯斯特)
B.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C.本性流露永远胜过豪言壮语。(莱辛)
D.烈士之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配谊也。(刘禹锡)
12.下列对苏格拉底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你对我的关怀如果合乎正道,那是非常可贵的;如果不合,那就越关心越难从命了。(语气果断坚决)
B.因为我不但现在奉行,而且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凡是经过研究见到无可非议的道理我就拳拳服膺。(理性而不失谦逊)
C.那他就该畏惧那一个人的责备,喜爱那一个人的赞美,而不理会众人之见啰?(循循善诱,说理不失和气)
D.如果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那一个部分,不管叫什么,是我们的那个与道义和不义有关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比身体差吗?(不使用直接定义高尚美德的词语,避免显出孤高的态度)
13.“我们应当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活着,而是活得好”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很早就提出“仁民爱物”的观念,如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仁民爱物”,在如何对待人的问题上,体现了仁道的道德意识;在如何对待物的问题上,体现了生态伦理的意识。
“仁民”主要涉及仁道原则与人的关系,它意味着把这一原则运用于处理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儒家的仁道原则基于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系统中最重要的概念便是“仁”,基本含义则是“爱人”。当孔子的学生樊迟问何为“仁”时,孔子的回答便是:“爱人”(《论语·颜渊》)。所谓“爱人”,其基本含义即肯定人之为人的内在价值,并把人作为有自身价值的对象来对待。《论语·乡党》中记载:一次孔子上朝回来,听说马厩失火,马上急切地探询“伤人乎”?“伤人乎”所蕴含的真正意义,是把人看作与物或工具不同的、具有内在价值的对象。这同时体现了仁道的原则,而“仁民”,也意味着用这样的仁道原则来对待他人。
“爱物”则是将这一仁道原则进一步加以扩展、引申,运用于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对儒家来说,物虽不同于人,但它依然应当成为人珍惜、爱护的对象,对物的这种珍惜、爱护,与注重自然本身的法则及整个自然环境的保护联系在一起。对人类的活动,如捕鱼、狩猎,以及砍伐树木等,儒家特别强调要注重“时”。在动植物生长的时期,不能随意地展开渔猎、砍伐等活动,这是“爱物”的具体展现。可见,“爱物”关乎广义上的天人关系,其具体内容涉及外部自然与人的发展、人的需求之间的协调;由此,它也使儒家的仁道原则获得了更广的意义。
由“仁民爱物”,儒家又进一步引出“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观念。所谓“万物一体”“民胞物与”,也就是将人和世界的其他一切对象,即人和天地万物,都看作一个生存共同体。“民胞物与”是“仁民爱物”的具体引申,“民胞”意味着将其他的人类成员都看作自己的同胞,并如同胞一般来对待;“物与”则是把人之外的其他一切对象视为息息相关的交往伙伴。
“万物一体”“民胞物与”和“仁民爱物”从总体上看便是要求在人和自然、人和天地万物之间建立起和谐、协调的关系,避免人和自然之间的对抗和冲突。近代以来,在天人关系的演进中,人之外的天地万物更多地被看作为人所利用、征服的对象。比较而言,传统儒学则更多地把如何维护人和天的和谐关系,看作天人之辩的题中应有之义,这种意识和广义上的“天人合一”观念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人和自然的关系来看,“天人合一”所指向的便是人和万物的和谐关联,避免仅仅把自然当作征服、利用的对象。
(摘编自杨国荣《政治实践与人的德性——儒学视阈中的为政和成人》)
1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在听到马厩失火后所探询的“伤人乎”是把关心的重点放在人上,体现了孔子用仁道原则来对待他人。
B.对儒家来说,人应当珍惜、爱护物,“树木以时伐”(《论语》)、“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都能体现传统儒家“爱物”思想。
C.“万物一体”“民胞物与”,是将人和天地万物都看作一个生存共同体;“民胞物与”是“仁民爱物”的具体引申。
D.传统儒学维护天和人和谐关系的意识,与广义上的“天人合一”观念能紧密地联系起来。
1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对比论证法,把近代较普遍的对天人关系的认识同传统儒学的相关认识进行对比。
B.文章多处引用儒家经典,以它们为论据进行论证分析,能有力地支撑论点,增强说服力。
C.文章采用总分式,从“仁民爱物”与“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同异角度展开论述。
D.文章第二段主要论证对象是“仁民”观念,论证时追根溯源,思维严谨,有理有据。
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提出的“仁民爱物”,在如何对待人的问题上,体现了生态伦理的意识;在如何对待物的问题上,体现了仁道的道德意识。
B.“民胞”是把其他的人类成员都看作自己的同胞,“物与”则是把一切对象视为密切相关的交往伙伴。
C.“仁民”“爱物”都与仁道有关,“仁民”是仁道原则的运用,“爱物”丰富了仁道原则。
D.“万物一体”“民胞物与”与“仁民爱物”相比,侧重于强调人和世间万物是生存共同体。
17.阅读下面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柏拉图说:“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气,其胜利也是所有胜利中最光荣的胜利。”
②卢梭谈到:“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件,惧怕生命的危险和死亡,他就什么也不能忍受了。”
③鲁迅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上面三句话,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请分别回答。
(1)三句话谈论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
(2)柏拉图侧重的是_____________。
卢梭侧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侧重的是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漫画,完成后面的题目。
(1)图一的家长教育孩子的话与图二的家长教育孩子的话有何不同?
(2)你认为哪个家长的教育更好?请说明理由。(不超过80字)
19.判断下列加点成语使用的对错。
①看到电视画面上数百头藏羚羊被盜猎分子枪杀而横尸荒野的惨状,我们无不感到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即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
②一个工作不足半年,就利用职权挪用挥霍公款达950万元之巨的蛀虫,仅被判处无期徒刑,罚不当罪,难平民愤。( )
③本场比赛因为两队大部分主力球员没有上场,整场比赛场面沉闷,乏善可陈,更不要说出现精彩的进球或争抢亮点,观众大有上当受骗之感。( )
④正在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
⑤这虽是一套知识点极为密集的大型专业图书,但并非大而无当,我们还是从繁杂的知识网络体系里找到了每个疑难问题的答案。( )
⑥我国高铁进入发展的春天,总里程突破3.5万公里,当仁不让地雄踞世界第一,足以让世界各国刮目相看。( )
20.选出填入横线处恰当的词语。
①我们习惯把眼光投向城市与场地的久远历史,这些文化与传统,作为设计师的追求___________(无可非议/无可厚非),而本设计所要体现的是脚下的文化。
②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___________(诚惶诚恐/惊慌失措),被困难吓倒。
③专业作家在作品中展现出的才华也许让青年读者们觉得望尘莫及,然而阅读活动应当是一个平等的交流过程,因此无须对作者___________(毕恭毕敬/顶礼膜拜),而不妨运用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去质疑,去挑战。
④文艺批评者要___________(当仁不让/首当其冲),主动应对,坚守艺术理想、批评精神和独立品格,引领文艺朝着健康繁荣的方向阔步前进。
21.把下面新闻材料压缩成一段话,保留关键信息,不超过100个字。
人民网北京2019年12月27日电“人民星云”项目启动仪式暨“人民一号”卫星发射新闻发布会12月27日在京举行。人民数据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中科光启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会上共同启动了“人民星云”项目,它将为各行业提供高时效、低成本、更便捷的基础空天信息,不断提升空天信息在经济社会发展、大众生活、国际服务等方面的服务保障能力。
据了解,“人民星云”是集卫星研发装配、卫星测控接收、专属星座定制、遥感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卫星和大数据全产业链项目,将成为我国首家达到数据每月更新的商用卫星服务体系,填补了卫星遥感领域的空白。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项目计划于2020年1月1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通过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人民一号”卫星。
“人民星云”还将致力成为卫星遥感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会上进行了多个项目的签约,包括建设中国科学院人民星云空天信息研究中心、四川省广元市“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共建“商业卫星大数据产业基地”、冠名“秭归脐橙号”卫星签约等,这些项目对于卫星数据的推广应用、卫星产业和大数据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过去提及网络文艺,人们总感觉其制作粗糙、格调不高,针对微电影、网络文学时不时打“擦边球”的内容,相关主管部门还曾出台过法规予以规范。这两年,乘着“互联网+”的东风,网络文艺在品质上逐渐实现精品化,①_____。这主要归功于网络文艺为人民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文艺样式和文化内容。前几年,唯流量论、唯IP论导致网络文艺创作空间受到挤压,也催生了一批靠炒作“小鲜肉”等话题和变现IP人气的速成品,坏了观众胃口。一些有艺术追求的创作者抓住机会,②______,推出精品网络剧,如刑侦剧《白夜追凶》中潘粤明一人分饰二角,让观众感受到了久违的表演艺术魅力。近年来,纪录片这一“高冷”影视类型被愈来愈多观众接受。流媒体服务商出品的纪录片,既可以在线上播出,③______,“两条腿走路”。更加喜人的是,网络文艺正在实现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传播。
23.词语应用(选词填空或判断正误)
(1)孟子认为,真正的“君子”经得住富贵诱惑,威武_________、贫贱压迫的考验,他们顶天立地、正气浩然。(恫吓 吓唬)
(2)由于绝大多数用户并非专业人士,所以,制作的短视频趋于平庸化,这也_________。但只要走向粗俗、甘于庸俗、沦为恶俗,就会挑战法律底线,违背公序良俗,所以值得警惕。(无可非议 无可厚非)
(3)《礼记》中有许多格言,立意深刻,堪称人生准则,是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的指南,而又朗朗上口,读之令人眼睛一亮,足以铭之左右,终身拳拳服膺。( )
(4)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要沉着,而不应该诚惶诚恐。( )
24.国家语委出台的《通用规范汉字表》,要求我国新生儿的取名用字必须从中选取,避免乱取名、取怪名的现象。准备给孩子取名为张Z的张先生、准备给孩子取名为李叕裂的李女士对此提出异议,他们说:给孩子取什么名是我们的自由,我们想让自己的孩子个性张扬,与众不同,这有什么错吗?
请选择恰当的角度,对张先生、李女士进行说服劝解,要求有理有据,语言得体。
25.请给下面的短评拟一个标题。(15个字以内)
青海茶卡盐湖变身“垃圾场”,甘肃张掖丹霞地质公园的丹霞地貌被肆意踩踏,茶马悠游的生态天堂川藏线布满垃圾……种种不文明现象提示人们:维护旅游美景不仅关乎生态,也关乎公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交通的愈发便利,越来越多的人在节假日选择出游。密集的旅游人群,给景区带来了不堪承受的压力,也考验着游客的文明素养。在风景名胜区拍照可以理解,但也应该维护景区的环境和大家的公共利益,避免出现不文明现象。身正而后令,富民而后教。要解决部分游客公德缺失的问题,需要从制度到理念的多管齐下。对此,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将一些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同时,应着力构建更加完备的信用体系,督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文明守信。除此之外,教育部门也应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从小培养公德意识,让文明的种子深植在每个人的心底。
26.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写出深刻的人生哲理。(20字以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国外引进的科普书已是优质版本,那么,原创还重要吗(甲)答案是肯定的。小到身边的动植物,大到自然与科技,科普作家总会站在自己的文化土壤上书写身边的事物。有科研人员说(乙)现在的孩子在科普书里认识了非洲、美洲的动物,但是不了解身边常见的花草树木。此外, ① 。认知科学专家认为,儿童阅读科普图书不只是学习科学知识,还要学习逻辑严谨的科学语言,而这种科学语言的背后就是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科普图书的语言要逻辑严密更要深入浅出,但科普译著却达不到母语的水平当闻读水平不高的儿童拒绝一本不好读的科普书时,也就少了一次爱上科学的机会。
科普创作也并非小事,好的科普图书既讲科学, ② :著名科普读物《寂静的春天》揭示了化学物品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被称为“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的里程碑”。科普是科技进步的基础,而原创科普图书则是科普水平的晴雨表(丙)让原创科普书不“缺席”,需要政策(丁))市场的呵护,也需要作者和读者的关注。在这个过程中,爱心、匠心、耐心,一个都不能少。
27.下列依次在材料甲、乙、丙、丁处所填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 乙, 丙“” 丁 、
B.甲? 乙:“ 丙。 丁 无
C.甲, 乙, 丙. 丁 无
D.甲, 乙:“ 丙“”。 丁 、
2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爱心、匠心、耐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9.在上面材料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0.下面是某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致普查员的信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的意思,本市将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此次普查涉及行业广、覆盖范围大、工作任务好多。各位普查员挑着收集原始数据的重任。普查时,要主动掏出普查机构统一印制的普查员证,进行自我介绍;并向群众耐心说说普查的重要意义,提高群众对本次工作的认同感。请全体普查员尽职尽责,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3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诗是一种模仿,无论就诗人自己或是就听众说,它的影响都非常危险。就艺术家本身说,每个人才力都有偏向,想件件都会做,__________________ ,比如悲剧家不一定能演喜剧,善理事者不一定能写文章,艺术家要模仿每行手艺,所以不能有专长;他要模仿各种各样的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常模仿疯人,久之习惯成自然,举止动静就难免现出疯人的模样了。所以柏拉图竭力反对理想国的执政者____________,尤其是演戏。
(朱光潜《柏拉图的诗人罪状》)
32.请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你对这幅漫画的感想(40字以内)。要求:思想健康,表意明确,语句连贯得体。
(注:旗帜上分别为“坚韧”和“节制”。)
(1)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段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对新教师也不吝赐教,经常给他们上示范课,力促他们成长。
B.大家的鼓励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至于让我出任学会顾问一事,我只能敬谢不敏。
C.您出趟国还特意给小弟捎来礼物,真是千里送鹅毛,小弟实在是感激不尽啊!
D.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一线教师,我对高考给师生带来的酸甜苦辣有着深刻的感受。
3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柏拉图说过,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不该坚持的。所以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在于如何去“选择性忽视”。
汪国真说过,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请比较上面两则材料的异同,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
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蚕是一种昆虫,往往使人觉得不可思议,( )。我童年时家里养过蚕,后来才知道,蚕,只是这种动物的幼虫;它要先变成蛹,再变成蛾,然后交配、产卵、死亡;蛾,才是它的成虫形态。所以当读到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时,便以为诗人对蚕的生命过程察之未详,产生了误解。但也许_______,原本不必那样拘泥,谁知道呢!
但人们对蚕还有另一种比较严重的误解:_______。应该说这是蚕的绝顶聪明之举,以之为蠢笨,实在是对蚕的不恭。而真正时常作茧自缚的,倒是我们这些自以为是万物之灵的人。人创造了神,从此便自堕于渺小,甘为臣仆,_______之余,甚至把自己的命运_______,这就是人类自身所做的一个最大的茧。至于其他各种各样或大或小的茧,那就更多了。有的是从别人那里弄来,再自己钻了进去的;有的是自己亲手造就,再自己套自己的。这些茧被我们艰于呼吸难于动弹,甚至直接被闷死。
3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然而在动物学上,它却是千真万确地属于昆虫纲
B.而且它在动物学上属于昆虫纲,却是千真万确的
C.然而它却在动物学上属于昆虫纲,倒是千真万确的
D.然而在动物学上它属于昆虫纲,却是千真万确的
3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借喻取譬 束手无策 顶礼膜拜 听之任之
B.借箸代筹 作茧自缚 如痴如醉 听之任之
C.借喻取譬 作茧自缚 顶礼膜拜 任其摆布
D.借箸代筹 束手无策 如痴如醉 任其摆布
3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茧被我们艰于呼吸、难于动弹,或许可能被闷死。
B.使我们艰于呼吸、难于动弹,甚至这些茧可能被闷死。
C.这些茧使我们艰于呼吸、难于动弹,甚至可能被闷死。
D.这些茧把我们艰于呼吸、难于动弹,而是直接被闷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 的今天,人类中心主义者依然信心十足,因为他们认定那个终极的“控制开关”必定掌握在人类手中。站在人类中心主义的巅峰,我们当然不用 。然而,新的工业革命提出的最大疑问在于,人类将自己最强大、最优质和最持久的体力和智力进行“集成”,并一步一步地转移到“机器人”身上,尤其是转移到与自己同类却更为强健和发达的“基因人”身上后,仍然认为自己还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这是不是人类自我最大也是最后的迷思?
( , , 。 , , ,)这应当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最具特色,也最有价值的地方。我们这些”自然人”,如果不想在这次工业革命中 ,就必须适度地放下“自然人”内部的争斗,从整个人类的视角,塑造全新的、共有的道德良知,摒弃前嫌, ,面对整个人类新的对手。可以想象,面对如此革命,如果没有主流的、共有的、强有力的一种人类价值观或普世道德出现,技术进阶不仅不意味着人类社会没有进步,反而意味着人类社会在倒退或毁灭。
3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风举云摇 诚惶诚恐 自投罗网 精诚团结
B.风起云涌 诚惶诚恐 自掘坟墓 和衷共济
C.风举云摇 忧心忡忡 自投罗网 和衷共济
D.风起云涌 忧心忡忡 自掘坟墓 精诚团结
39.下面是文中括号内的语句,顺序已打乱,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预示人类社会一个自我超越时代的到来
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③“自然人”“机器人”和“基因人”等之间的冲突
④超越地域、民族、国家、政治团体、宗教派别
⑤在向整个人类社会发出新的挑战
⑥很可能超过当下的民族、国家等之间的冲突
A.②④⑤③⑥① B.②③④⑥⑤①
C.③⑥①②④⑤ D.③④⑥②⑤①
4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一种主流的、共有的、强有力的人类价值观或普世道德出现,技术进阶不仅不意味着人类社会没有进步,反而意味着人类社会在倒退或毁灭。
B.如果没有一种主流的、共有的、强有力的人类价值观或普世道德出现,技术进阶不仅意味着人类社会没有在进步,反而意味着人类社会在倒退或毁灭。
C.如果没有主流的、共有的、强有力的一种人类价值观或普世道德出现,技术进阶不仅不意味着人类社会在进步,反而意味着人类社会在倒退或毁灭。
D.如果没有主流的、共有的、强有力的一种人类价值观或普世道德出现,技术进阶不仅意味着人类社会没有在进步,反而意味着人类社会在倒退或毁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学说,其生命力和重要影响主要是日常应用。中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点,与西方哲学及文化 。西方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等,都热衷于构造一个能够解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热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问题等。从孔孟、老庄,到中国的程朱、陆王等,他们即使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却并不 ,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只是 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并且其所探寻的问题多半集中在社会人生方面,主要涉猎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取向,以及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等。
这种不仅讲究“学”,更看重“用”,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的理念,也就是“ ”的思想,在有关君子及君子文化的论述中尤为突出。( )《论语》中的这些论述,无不鲜明体现出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实用理性”精神。这种重行动、轻言词,重实践、轻思辨的观念,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不是把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只是作为一种理论或学术来探讨,而是作为一种值得遵循并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推向社会、推向大众。其结果就是要在全社会尽可能多地培育和塑造君子人格,并以其为引导带动各阶层大兴君子文化、大倡君子之风、大行君子之道。
4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大相径庭 抽丝剥茧 直截了当 知行合一
B.大相径庭 鞭辟入里 直言不讳 言行一致
C.泾渭分明 抽丝剥茧 直言不讳 言行一致
D.泾渭分明 鞭辟入里 直截了当 知行合一
4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中国的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等,其学说即使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
B.中国从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等,其学说虽然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
C.从中国的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等,虽然他们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
D.中国从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等,即使他们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
43.根据语境,不适合填入括号内的一项是
A.“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B.“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C.“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D.“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般而言,我们最难于接受的便是规劝。试想为了使这帖良药而不苦口,人们曾经尝试过多少方法?或依赖于优美之文辞,或凭借于动听之韵律,或乞求于警策之谈吐,或借势于简练之箴言,因而使自己的一番意思,能够达之于人。
然而在所有上述种种进言方法之中,我以为最为有效的一种,也即是最为人们所欣然乐从的一种,则再无过于寓言,不拘这寓言以何种形式出现。如其我们能以这种方法进行劝说或提出忠告,其效果将远胜于其他各种,理由是这个方式最不易招致人们的恶感,也最不易引起各种反对。
这种方法之妙,只需稍加思索,便不难明白。首先,一般阅读寓言之际,我们往往不觉自己在受人指教,而是自己在教自己。我们阅读某人的书,不过读其故事而已,至于那规箴劝诫,则只是我们自己得出的结论,而非出自作者的传授。于是书中种种道德教训遂入人于无形,我们受教于非所预期,进德益智于不知不觉。总之借助于此法,人之茅塞既经洞开,遂自信其处处无不在自己引领自己,因而也不易唤起一般在听人劝说时的不快之感。
其次,我们如对人性稍加体察,必将发现,人心通常最感悦怿之际,亦即当人所从事的活动能使人对其自身的完美与才力有所感觉之时。心灵的这种极为自然的虚荣之感,在阅读寓言一类书时往往最能得到餍足;原因在阅读这类作品时,整个写作活动也仿佛有了他的一半;这时每个发现也即是他自己的发现;而读的过程亦即是将此人此事不绝地用于某个环境的过程,因而就这方面而言,则一个人自己既为书的读者,亦为书的作者。于是毫不奇怪,遇到这种情形,即当一个人的心智对其自身甚感满意,又能对其种种发现发生兴味,这时他必对引起这一切的某部作品深具好感。正是这种原因,《押沙龙与亚希多弗》遂成为英国诗中迄今最负盛名的篇章。诗的本身固然极佳,但即令写得再好,如其构制不能予读者以从中驰骋其才智的机会,谅其亦未必会这样脍炙人口。
(节选自艾迪生《论劝谏》,有删改)
为什么寓言是进言最有效的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5.苏格拉底提问的方法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46.苏格拉底在这场提问中先后提出了哪些观点?(《人应当坚持正义》)
47.苏格拉底提出的“正道”“道理”“道义”的内涵是什么?(《人应当坚持正义》)
48.在文中第四处对话中,苏格拉底以从事体育锻炼并以此为业的人听从众人的建议,还是听从医生和教练的建议设问,在论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人应当坚持正义》)
49.通读全文,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人应当坚持正义》)
50.《人应当坚持正义》【难点1】请归纳概括苏格拉底式提问的环节。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萨达姆庭审答问实录(节选)
法官:姓名?
萨达姆:萨达姆·侯赛因。伊拉克共和国总统。(顿了顿)萨达姆·侯赛因·马吉德,伊拉克共和国总统。
法官:职业,伊拉克共和国前总统?
萨达姆:不,不是“前”。是现任。这是伊拉克人民的意志。
法官:已经解散的复兴社会党领袖。前陆军元帅。你的住址?
萨达姆:伊拉克的每间屋子。
法官:你母亲的名字?
萨达姆:索巴。
萨达姆:我是否可以澄清一点?
法官:可以,请。
萨达姆:你也得向我介绍一下你自己。
法官:萨达姆先生,我是伊拉克中央法庭的调查法官。
萨达姆:这样我就得问,你是伊拉克中央法庭的调查法官?是什么决议、什么法律组建了这一法庭?是联军吗?那么你是代表占领军的一个伊拉克人?
法官:不,我是代表伊拉克的伊拉克人。
萨达姆:但你是……
法官:前政权的一份总统令任命我出任这一职务。
萨达姆:所以你在重申所有的伊拉克人都应遵守伊拉克法律。以前通过的法律代表着人民的意志,这是否正确?
法官:是的,真主保佑。
萨达姆:因此你不应当在联军的管辖下工作。
法官:这是重要的一点。我是一名法官。在旧政权中,我尊敬这些法官。我正在恢复和继续我的工作。你和其他任何公民一样都得回答针对你的任何指控。
法官:这是一次提审。如果指控被证实,你就会被判决有罪。如果没有,那么一切都好。司法程序将带来正义。如果有证据,那么你将被判决有罪。如果没有证据,那么你将不会被判决有罪。直到现在,你只是被司法系统指控,所以……
萨达姆:所以,请让我发言,我不想使事情复杂化。你是一名法官?你是一名法官。法官尊重法律,他们根据法律做出判决?对吗?对吗?正义是一个相对的事情,对我们来说,正义是《古兰经》的遗产,对吗?我不是在谈论萨达姆,他是否是一名公民或是其他什么人。我不是想紧紧抱住我的职位不放,而是尊重人民决定挑选萨达姆作为革命领导人的意志。因此,当我说我是伊拉克共和国总统时,这并不是出于仪式或是不想放弃这一职位,而是在对伊拉克人民重申我尊重他们的意志。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你将我传唤至这里来听取指控。让我来了解一些事。谁是被告?在一名被告来到法庭之前应进行调查。这不是一个法庭。这是调查。现在是调查。让我来澄清这一点。我希望你记得你是一名人民授权的法官。你判决我是否有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记得自己是一名法官。所以不要提占领军,这不好。以人民的名义审判,这很好。以人民的名义审判,这是伊拉克的方式。
法官:萨达姆先生,这是调查程序,调查程序。
萨达姆:从法律角度来说,你已获知我有律师,是吗?我是否在见你之前应会见律师?
法官:如果你给我十分钟,让我们完成这些正式手续,我会回答你的问题。如果你等一会,你会看到你的权利是得到保证的。
萨达姆:好的,继续。
法官:按照法律,萨达姆先生,调查法官将宣读对被告的指控,并按照法律向他解释所有的指控,法律第123、124、125条条款。第一步是,这些法律条款是否是由萨达姆签署的?
萨达姆:是的,这是1973年的法律,当时萨达姆是领导层的代表,他签署了这些法律。所以你现在用萨达姆签署的法律来审判萨达姆。萨达姆是人民。请看一下宪法机制吧。我不是一名律师,但我知道我精通法律。是否可以传唤一名由人民选举的总统并用根据他和人民的意志所颁布的法律来审判他?这存在矛盾之处。
法官:不,司法程序让我来澄清这一点。第一,我不是在考虑对你提起诉讼。我是在调查,我是和你一起在调查,质问你。第二,总统是一个职业,是一个职位,是社会的代表,这是对的。他也是一个公民。按照宪法和法律,如果一个公民违反了法律,他将受到法律的审判。你比我更熟悉这些法律。
法官:这些就是对你提出的指控。第一,使用化学武器蓄意杀害哈拉比贾的民众。第二,1983年蓄意杀害大量伊拉克民众。第三,在没有进行审判的情况下杀害大量政党成员。第四,蓄意杀害大量伊拉克宗教界人士。第五,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蓄意杀害安法尔的许多伊拉克民众。你有权辩护和回答。这是你的权利。现在我们进入关键环节。你已听取了法庭对你提出的罪行指控。你已被告知适用的法律条款。法庭也向你宣布了你的辩护和代理权、不回答任何问题的权利,这将不会作为指控你的证据。法庭还向被告赋予对证据提出质疑的权利。被告提出会见辩护律师,他的私人辩护律师在调查进行时出庭。因此,考虑到这一点,提审结束,调查将推迟举行直到被告与他的律师取得联系,下一次开庭日期另行宣布。你应该签署指控你的法律文件。这样我可以……
萨达姆:我签这些文件。但你对我的指控是我任共和国总统的职务所提出的。有关哈拉比贾,我过去曾在电台听说过此事……在我任总统期间对哈拉比贾发动了攻击。
法官:这只是法律事务,你有权等到有律师在场时再回答这一问题。
……
萨达姆:请允许我在律师到场后再签署文件。
法官:这很好。中
萨达姆:我为自己辩护。
法官:是的,作为一个公民,你有权利。但是你得签署这些权利的保证文件,你已被告知这些权利。
萨达姆:这不是法庭程序的一部分。
法官:不,这是法庭程序的一部分。
萨达姆:不,我将等到律师在场时签署文件。
法官:那么你可以走了。
萨达姆:完了吗?
法官:是的。
51.从文中可以看出,在这次辩论中,萨达姆和法官各有输赢。请简要加以分析。
52.在法官质问“这些法律条款是否是由萨达姆签署的”之后,萨达姆采用了怎样的辩护手法?这一手法是否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787年大卫为鼓舞革命者为信仰和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创作了油画《苏格拉底之死》。画中所描绘的就是苏格拉底服毒自杀的情节,在一个阴暗坚固的牢狱中展开,苏格拉底庄重地坐在床上,亲人和弟子们分列两旁;牢门半开,从门缝中射进一束阳光,使画中人物在黑暗的背景衬托下格外突出;苏格拉底位于视觉中心位置,他裸露着久经磨难的瘦弱身子,高举有力的左手继续向弟子们阐述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同时镇静地伸出右手欲从弟子手中接过毒药杯,面临死亡悠然自得。弟子们个个聚精会神地倾听老师的演讲,竟忘了老师死亡将至。苏格拉底被判处有罪以后,他的学生已经为他打通所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并且劝说他,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然而苏格拉底选择了慷慨走向刑场,视死如归。他的理由: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和权威。当法律失去权威,正义也就不复存在。这声音不是悲剧的,这是智者在用生命诠释一个法律的真正含义——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只有法律树立了权威,才能有国家秩序与社会正义的存在。不难理解苏格拉底之死对于西方法治文明的重大意义:也许法律会一时枉正错直,但在世俗之城里只有一个人人必须遵守的法律,只有在每个苏格拉底都服从法律的基础上,雅典人民才有法治的保障。在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必须死,因为雅典的法律需要生存。所以苏格拉底然选择了赴死。
5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
A.这不是悲剧的声音,这是一个智者在用生命诠释法律的真正含义——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
B.这不是悲剧的声音,这是智者在用生命诠释一个法律的真正含义——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
C.这不是悲剧的声音,这是一个智者在用生命诠释法律的真正含义——法律只有遵守才有权威性。
D.这不是悲剧的声音,这是一个智者在用生命诠释法律的真正含义——法律只要被遵守才有权威性。
54.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重大意义”后面的冒号改成逗号影响句子意思表达吗?请说明理由。
55.能不能把文段中的句子“从门缝中射进一束阳光”改为“从门缝中射进一米阳光”?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先后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迅速采取措施。其中重点人群强制隔离甚至封城这样的措施,涉及一个必须思考的伦理问题:公共健康与个人自由的关系。
公共健康所要保护的是每个人的健康,当某个社会成员染上了某种传染病,社会有责任对他进行医治。然而,仅仅进行医治是不够的,如果任其自由行动,其疾病将会传染给他人,从而严重危害公共健康。对此,从公共健康角度出发,不仅要对传染病人进行积极的治疗,还要从保护其他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出发,限制传染病人的行动自由。
在危及社会全体成员健康的疫情面前,限制个人行动自由的正当合理性在哪里?英国学者密尔指出:“对于文明群体中的任一成员,所以能够施用一种权力以反其意志而不失为正当,唯一的目的只是要防止对他人的伤害。”这里所说的“防止他人的伤害”,是指社会或社会权力机构对个人行动自由进行干涉,从而保护社会成员免受他人伤害。换言之,以不伤害他人为理由对个人行动自由进行干预,这样的干预就是正当合理的。
实际上,即使是仅仅涉及行为者本身的生命安全问题时,公共健康从保护行为者的角度进行干预,也具有正当合理性。密尔曾经指出,当有人想走上一座断桥而有生命危险时,这时阻止他的行动是正当合理的。换言之,个人行动自由也只有在无碍生命的前提下才具有意义。面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政府建议大家在非常时期都少出门而自动隔离在家,就体现了公共健康将全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自己保护范围的基本要求。
当公共健康与个人行动自由相冲突时,将公共健康置于优先性地位考虑,体现了党和政府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原则和立场。当然,即使是采取强制性的隔离,也应有相应合理的措施,能够使被隔离者感受到应有的尊重,而对被隔离者来说,应当意识到这种举措对于公共健康的重要性。
(摘编自龚群《公共健康及其优先性》)
材料二:
公共健康关系到所有社会成员的共生共存。当公共健康处于良好状态时,公共健康将维护和促进个体健康;当公共健康发生危机时,公共健康将威胁到个体健康的安全。当公共健康与个人权利发生冲突时,牺牲个人的某些权利,是维护公共健康所必需的,是符合社会正义原则的。个人不可避免地根植子关系与社群之中,个人在社群中完善自身。个人的各种权利只有在一定的社群中才是真实的。而且,权利必然伴随着一定的义务,在公共健康领域,个人对社会的义务之一就是为了公共健康而适当限制个人的权利。
政府在个人权利与公共健康发生冲突,采取干预措施时,必须充分考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个人权利的侵犯必须尽量最小化。以公共健康为理由而牺牲某些人的权利,只有发生真正危及公共健康的事件,并真正需要某些人做出这种牺牲时才是合理的。因此,在践行社会正义时,公共健康不能要求公民无条件地随意牺牲个人权利。
在公共健康实践中,当个人的自由、隐私、财产等权利为了公共健康利益而牺牲时,国家和社会必须对这种牺牲作出适当的补偿,否则,是违背社会正义的。从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来看,个体利益是社会利益的基础和前提,不以个体利益为终极价值目标的社会利益是不正当的,个体利益对社会利益的服从必须以有助于个体利益的改善为目的,并且这种服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应当得到补偿的。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也为这种补偿提供了法律依据。它规定,“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对个体为公共健康所做出的牺牲,给予适当的补偿,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应有之义。
(摘编自李伦、喻文德《论公共健康的社会正义问题》)
材料三:
在某种程度上,尊重个人隐私权和促进公共健康是一致的,公共健康取决于公众的信任与合作,如不能保护个人隐私权,就难以鼓励个人去参加公共健康项目,如疾病的筛查、对有密切关系者的告知及医学治疗等,然而,二者又是相冲突的,社会不可能在强调维护健康信息的公共利益的同时,又能充分保护个人隐私权。因为在公共健康领域,有关疾病和伤害的信息是政府作出公共卫生理性决策的重要基础。为了公共利益,政府需要并且有权力取得、利用、保留及传递这些健康信息。以有效识别公共健康危险,制定公共健康决策,对政府的公共健康使命而言,这是不可或缺的。然而这种对个人健康资料的系统化获取使个人隐私面临巨大的风险。健康信息能够显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生活最私密的方面,它能够影响到一个人就业、获得保险或社保福利的能力等诸多方面,越来越多的个人资料被收集并传递给越来越多的使用者,个人保护隐私权的能力就显著降低。而如果过度保护隐私权,严格限制可辨认健康数据的系统化收集,可能导致政府无法获得健康数据。从而无法做出保护公共健康的理性决策,导危害大量处于危险地位的第三人。
因此,在平衡政府保障公共健康的公权和保护个人隐私权之间,需要确立一个平衡点。如何在强力保护隐私权的同时又充分发挥个人健康信息在公共健康中的价值、促进公共健康的保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
(摘编李燕《限制与保护:公共健康领域的个人隐私权》)
5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保障公共健康,要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需要注重公民的自由权。
B.在公共健康实践中,国家和社会在对个体作出适当补偿的前提下,可以为公共健康牺牲个人的某些权利。
C.材料一论述了公共健康和个人自由的关系,材料二阐明了维护公共健康应符合社会社会正义的原则。
D.三则材料都论及了公共健康与个人权利的冲突,材料三从法律层面解决了二者如何平衡的问题。
57.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危及公共健康的疫情面前,居家自行隔离或强制隔离,体现出公共健康优先于个人权利的原则。
B.疫情严峻期间,适当限制个人自由权利,不仅有利于保护个人健康,也有利于保障公共健康。
C.对为公共健康做出牺牲的个体,给予合理的补偿,不仅有法可依,而且能体现出应有的社会正义。
D.为维护公共健康,在疫情暴发时应该适当限制个人权利,在疫情结束后应该充分保护个人权利。
58.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在公共健康领域,无论遇到何种权利冲突和价值冲突,都必须用社会正义平衡和具体化各种权利和价值。”
B.“政府尊重个体的权利,并使公共健康政策接受合理的价值观念指导,人们就会获得健康保障。”
C.“尊重个人权利对保护公共健康有积极促进作用,可以使我们在公共健康实践中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冲突。“
D.“人权正义的实质是个人权利的种圣不可侵犯,用强制性的法律或规定干涉个人权利,就是不正义的。”
59.材料三是如何辩证分析个人隐私权和公共健康关系的?请简要说明。
60.在公共健康领域政府应该如何对待个人权利?请结合材料概述。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①“多难兴邦”,意思是国家多患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进内部团结,发愤图强,因而兴盛起来。视察学校,鼓励人们战胜眼前的困难,可用“多难兴邦”。
②“监守自盗”,意思是盗取自己负责看管的财物。句中说变管理为监守自盗,以套取巨额财政补贴,符合语境,用词正确。
③“针砭时弊”,意思是像医病一样,指出时代和社会问题,又针又砭,求得改正向善。句中用来说针对社会发展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大肆批判,用词正确。
④ “殃及池鱼”,比喻因牵连而受祸害或损失。语境是说大国间发生贸易摩擦时通信业首先遭受攻击,应改为“首当其冲”。
⑤“泛滥成灾”,意思是江河湖泊的水溢出,造成灾害,比喻不好的文章或思想到处传播,影响极坏。语境是说培育的水稻新品种种植被推广的情况,用“泛滥成灾”是褒贬误用,使用不当。
⑥“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语境中没有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这一类情况,使用错误。
综合以上分析,选项A成语使用全都正确。
故选A。
2.A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
A项,“商贾(jiǎ)”中的“贾(jiǎ)”的读音错误,应改为“贾(gǔ)”。
故选A。
3.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语言得体的能力。
A项,苟同:随便地同意。一般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在本句中用在他人身上,不得体。
C项,垂念: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此处是晚辈对长辈,不得体。
D项,拙作:谦辞,称自己的作品。在本句中用在了别人身上,不得体。
故选B。
4.B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题干问的是“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平安与危难互相转化,灾祸与幸福互为因果。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指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更像是儒家的未雨绸缪,而“安危相易,祸福相生”是告诉我们天道如此一无所谓好坏,每个事物本身含有自我否定的成分,于是有了祸福,有了安危。
抓住“就像生活在宽广的宫廷和园林里”“世界上最安全温暖的房屋”“点火燎毛,很快,它们和猪同归于尽了”分析,虱子生活的安逸,不知道未雨绸缪,结合当危难来的时候,措手不及。揭示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故选B。
5.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①不虞之誉: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②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形容人的技艺十分高超。这里是指自然景观,使用错误。③一得之见: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一点肤浅的见解。谦虚的说法。不能用来说作者的见解,使用错误。④脱颖而出:形容本领全部显露出来。⑤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⑥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错,这里应是“纷纷扬扬”。故答案为C。
【点睛】
解答成语题可以①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②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③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彩解题。
6.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A项,结构混乱,“这主要是由于……所导致的”句式杂糅,可改为“这主要是自然气候循环和气候变暖导致的”。B项,“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语序不当,应把“海选”提到“决赛”前。D项,“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搭配不当,将“对”改为“把”。
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7. yīng hè dòng tōng dàng dāng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①“膺”为形声字,读“yīng”,“服膺”的意思是“衷心信服”;
②“吓”为形声字,读“hè”,“恫吓”的意思是“威吓,吓唬”;
③前者读“dòng”,后者读“tōng”,“恫瘝在抱”的意思是“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
④前者读“dàng”,意思是“大得没有边际,后多用来表示虽大但不合用”。后者读“dāng”,意思是“处于首先受到攻击或压力的地位”。
8. 贬 泛 泛 砭 乏 殃 泱 泱 怏 怏 秧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字形的能力。
第①空,“贬”,指出缺点,给予不好的评价(跟“褒”相对)。注意不能写成“泛”“乏”。
第②③空,“泛泛”,平常,不深入。注意不能写成“乏”。
第④空,“砭”,本义是古代一种治病的石针。因此应是石字旁,注意不能写成“贬”。
第⑤空,“乏”,缺乏。注意不能写成“泛”。
第⑥空,“殃”,使受祸害。注意不能写成“秧”“怏”。
第⑦⑧空,“泱泱”,水流的声音很大,形容深远广大的样子。因此应是水字旁,注意不能写成“怏怏”“央央”。
第⑨⑩空,“怏怏”,不服气或闷闷不乐的神情。因此应是竖心旁,注意不能写成“泱泱”。
第 空,“秧”,植物的幼苗或茎。因此应是禾字旁,注意不能写成“殃”“柍”。
9. yīng dòng hè bāo cǎi yāng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注意,“恫吓”的读音为“dòng hè”,不要读成“tóng xià”,“吓”,是多音字。
10.D
11.C
12.A
13.被判处死刑的苏格拉底如果选择活着,他就要违反法律,放弃自己高尚的道德,同意朋友向狱卒行贿,越狱逃命,在他乡隐姓埋名度过残年。选择接受刑罚,清高地死去,则保全了一生的名誉,维护了道义,坚守了正义。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苏格拉底更害怕没收财产的处罚”错,曲解文意,“声称要监禁、处死、没收财产等等”是恫吓的方式,推断“苏格拉底更害怕没收财产的处罚”,没有合理的依据。
B.“应该听从大众提出的追求为依据”错,无中生有,根据原文“请你考虑一下,你认为我们该不该说,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你以为如何?这话说得不对吗?”原文没有对“大众提出的追求”的表述,苏格拉底也没有听从众人劝他越狱的建议。
C.“非常有气势”错,苏格拉底说话谦和,以理服人,议论没有明显的气势。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强调正义的重要性。
B.强调为人要善良、高尚。
C.“本性流露”即提倡真诚,文中没有阐述。
D.贞烈之士之所以不同于常人,是因为他们保持节操,合乎正义。强调保持远大的志向,就会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A.“你对我的关怀如果合乎正道,那是非常可贵的;如果不合,那就越关心越难从命了”,说这句话的前面还有一句“亲爱的格黎东啊”,句子中用了表示假设的“如果”,使得语气谦和,而不是果断坚决。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理解重要句子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论点。
文章的内容主要是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在狱中与格黎东会面,两人对于应不应该越狱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谈话一开始,苏格拉底就表明了观点:“你对我的关怀如果合乎正道,那是非常可贵的;如果不合,那就越关心越难从命了。”合乎正道的就听从,不合乎的就不听从。接着,“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是重视一般人的赞美、责备和看法,还是只听从一个人,即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如果我们由于听从外行的意见而毁掉了我们那个为健康所改善、为疾病所破坏的部分,在这个部分毁掉之后我们还能活吗?”苏格拉底用一个运动员应该听从医生或教练的意见,而不是众人的意见,否则就会损害他的健康;从而驳斥了格黎东关于苏格拉底不逃跑众人就会对苏格拉底的朋友产生不好的看法的理由。所以苏格拉底是不赞成越狱的,他最后对格黎东说“我们是不是还主张:我们应当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活着,而是活得好。”
苏格拉底认为“活得好”比“活着”更重要。苏格拉底已经被判处死刑,如果他想“活着”,就要向狱卒行贿,越狱逃命,在他乡隐姓埋名度过残年,这与他追求的正义、高尚是相违背的,也是他不愿意的。如果他选择“活得好”,他就要接受刑罚,清高地死去,这样他就能保全一生的名誉,维护了道义,坚守了正义,这样他就可以活得问心无愧了。
14.D
15.C
16.C
【解析】
14.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项,“传统儒学维护天和人和谐关系的意识”错误。这种“意识”指代“更多地把如何维护人和天的和谐关系,看作天人之辩的题中应有之义”,不是指代“传统儒学维护天和人和谐关系的意识”,遗漏“如何”等重要信息,偷换了指代内容。
故选D。
15.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的能力。
C 项,“同异角度”错误。没有“异”,文中没有论及它们的不同,且本文第四段与前文内容构成层进,不是完全的总分。
故选C。
16.
本题考查筛选和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在如何对待人的问题上,体现了生态伦理的意识;在如何对待物的问题上,体现了仁道的道德意识”分析错误。原文是“‘民爱物’,在如何对待人的问题上,体现了仁道的道德意识;在如何对待物的问题上,体现了生态伦理的意识。”可知属于逻辑错误。
B项,“‘物与’则是把一切对象视为密切相关的交往伙伴”分析错误。原文是:“‘物与’则是把人之外的其他一切对象视为息息相关的交往伙伴。”可知属于扩大范围。
D项,“侧重于强调人和世间万物是生存共同体”分析错误。“侧重于”,原文没有提出,属于于文无据。
故选C。
17.(1)人要有勇气(2)人要有勇气战胜自己。没有勇气的后果。人要有勇气面对不幸。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三个名家名言都是在说“勇气”,只不过柏拉图和鲁迅是从正面论述,卢梭是从反面论述,关键是抓住每个名言的关键词语。柏拉图名言的关键词语是“征服自己”,卢梭名言的关键词语是“惧怕”,鲁迅名言的关键词语是“笑脸”“迎接悲惨的厄运”。概括三个名言就可以找到答案。
18.(1)图一家长教育孩子好好学习能够摆脱社会繁重劳动,让自己过得更好(或答“图一利己”);图二家长则让孩子相信,学习是为了让那些社会上的劳动者过得更好(或答“图二利人”)。(2)图二家长的教育更好。利己思想是自私的表现,虽然推动人类进步,但一味地追求利己,会限制人们的视野,显得过于功利,我们的教育应该从利己走向利人,从收获走向奉献。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
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
(1)分析家长教育孩子的话,图1家长说“如果你不努力学习,你的结果就会和他一样”,以扫地工人为反面教材,强调努力学习对自己的好处,是一种教育孩子只为自己着想的低俗教育;图2家长说“如果你好好学习,你将能够为他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以同情、悲悯他人的情怀,教育孩子服务他人和社会,是一种高尚的教育。
(2)解答本题,首先亮明观点:图2家长的教育更好。然后从教育的本质是教孩子做人的高度,分析功利性、利己教育的害处,而从利己走向利人的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19. √ √ √ × × ×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题,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义愤。这里的语境是看到犯罪分子枪杀藏羚羊的场面而感到愤怒,使用正确。
第②题,罚不当罪:给予的处罚跟所犯的罪不相称。这里的语境是认为挪用巨款“仅被判处无期徒刑”“难平民愤”,使用正确。
第③题,乏善可陈:没有什么好的可以称道的。这里形容的是比赛沉闷,没有“精彩的进球或争抢亮点”,使用正确。
第④题,安步当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贱生活。这里的语境是接到紧急电话,立刻“跑去”,使用错误。
第⑤题,大而无当:大得没有边际。这里的语境是“繁杂的知识网络体系”里内容具体详细,并不是只徒有密集的知识点,使用错误。
第⑥题,当仁不让:遇到该做的事情,主动去做,不推辞。这里的语境是我国高铁发展迅速,而并非“人”主动去做某事。使用错误。
20. 无可厚非 惊慌失措 顶礼膜拜 当仁不让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无可厚非:不可以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可用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语境指的是设计师的追求可以理解或原谅,故选用“无可厚非”。
第二处,诚惶诚恐: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惊慌失措:指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根据前面“想办法加以克服”来看,语境强调会想办法克服困难,就不会慌到不知如何是好的程度。故选用“惊慌失措”。
第三处,顶礼膜拜:后形容对人崇拜恭敬到了极点。毕恭毕敬:指十分地认真和尊敬,形容态度很恭敬,后来也形容十分端庄有礼。结合语境中“阅读活动应当是一个平等的交流过程”分析,此处强调阅读时不用对作者怀有崇拜恭敬到了极点的心理,只需要认真和尊就可以,故选用“顶礼膜拜”。
第四处,当仁不让:意思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遇到灾难。贬义词,结合语境中的“主动应对”分析,此处指文艺批评者要积极主动引领文艺朝着健康繁荣的方向前进,褒义语境,故选用“当仁不让”。
21.2019年12月27日,“人民星云”项目启动仪式暨“人民一号”卫星发射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项目计划于2020年1月1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通过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人民一号”卫星,还将致力成为卫星遥感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
这是一段叙述类文字,可以用要素提取法,将新闻材料中叙述的各要素提取出来,然后按“时间+人物(单位或组织)+事件+原因+结果”的格式组织答案。本则新闻首句是导语,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即:2019年12月27日(时间),“人民星云”项目启动仪式暨“人民一号”卫星发射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事件)。其余是“发布会”的内容,主要有两个:项目计划于2020年1月1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通过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人民一号”卫星;“人民星云”还将致力成为卫星遥感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整理上述信息,用规范语言组织答案。注意字数要求。
22. 让人开始刮目相看 反其道而行之 又可以在线下放映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性的能力。
解题时,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分为几个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关注句子位置,确定其性质,推断是论点句、总领句还是过渡句,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第①空是结论句,结合前句“过去提及网络文艺……这两年,乘着“互联网+”的东风,网络文艺在品质上逐渐实现精品化”可知,此处是把过去和现在作比较,说明现在这两年网络文艺在品质上实现精品化,因此可填写“让人开始刮目相看”。
第②空,前面说的是反面的“速成品”,后面则是正面的“精品”,因此,“有艺术追求的创作者”应是“反其道而行之”。
第③空与前面的分句构成对举关系,为后面的结论“两条腿走路”提供支撑,所以可填写“又可以在线下放映”。
23. 恫吓 无可厚非 √ ×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含成语)的能力。
(1)恫吓,扬言灾祸或苦难就要来临,以此威胁(某人)。吓唬,恐吓,使害怕。恫吓的威胁程度比吓唬更深,语气更重。从语境看,前面有“富贵诱惑”,后面有“贫贱压迫”,此处应填“恫吓”,构成“威武恫吓”。
(2)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苛求,表示虽有缺点,但还可以原谅。从语境看,绝大多数用户非专业人士,制作的视频有缺点,因而应选“无可厚非”。
(3)拳拳服膺,形容恳切地牢记不忘。语境中,《礼记》的许多格言,堪称人生准则,值得终身牢记,此处成语使用正确。
(4)诚惶诚恐,古代奏章中的套语,表示臣子对皇帝的敬畏,后也用来形容十分小心谨慎、极为害怕不安的样子。语境中只有“慌乱”的意思,没有“敬畏”的意思,因而此处成语使用错误。
24.(1)给孩子取什么名的确是我们的自由,但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出门走路是我们的自由,但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出问题。姓名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也必须遵守一定的规范。规范人名其实是对人的自由的保护啊!
(2)现在社会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是标准化,如果姓名采用怪异符号和生僻字,无疑在信息化处理面前竖起了一道屏障,从而给孩子今后的生活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为了一时的所谓取名“自由”,而牺牲了孩子将来更大的自由,岂不是得不偿失?
(3)孩子的个性应该体现在他的内在品质和将来的成就上,姓名不过是一个符号,用姓名来体现个性,未免舍本逐末。用多数人不认识、基本没人用的怪符号、生僻字起名,既不利于社会又不利于自己,这又何苦?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张先生和李女士的观点是给孩子取名是他们的自由,因此对张先生、李女士进行说服劝解,可以抓住“自由”这个概念,结合生活中的一些规章制度对过度自由的约束作用,告诉他们社会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和制度是并存的。还可以从给孩子取怪异名字对孩子学习及生活、工作的影响的角度,分析要顺应社会标准化的问题。另外张先生和李女士想通过孩子与众不同的姓名来张扬个性的角度劝解,个性不应该体现在姓名上,而应该体现在一个人内在品质和将来的成就上。注意语言表达要缓和得体,不能说一些过激的言论,以免适得其反。
25.景区之美在文明(或:维护景区环境贵在讲公德)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给短评拟写标题的能力。做这种题,首先要通读文段,把握短评的主体内容,作者的立场,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段落首先罗列一些景区被破坏的现象,要么被踩踏,要么布满垃圾。接着写治理办法:要解决部分游客公德缺失的问题,需要从制度到理念的多管齐下。对此,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综合来看,此段文字是围绕景区之美与文明在谈。据此得出主要内容:维护旅游美景不仅关乎生态,也关乎公德。这正是这个语段的中心句,据此提炼归纳即可,注意字数不超过15个字。故可概括为:景区之美贵在讲公德。
【点睛】
26.视野(站位)决定人生格局和境界。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仔细观察漫画,可以看出位置象征“视野”,“仙”“俗”象征一个人的格局、境界;两个人因为所站位置不同,站在高处的人成了“仙”,站在低处的人成了“俗”,说明其人生格局和境界的高低,主要是由其视野(站位)所决定的。
27.A
28.①原文将需要的对象“爱心、匠心、耐心”作为主语,强化了陈述的内容;②将“一个都不能少”单独成句,强调必不可少的重要性,增强了表达效果。
29.①语言也是一个重要问题②也讲反思科学
【解析】
27.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
甲处结合后语境“答案是肯定的”看来,是设问句,“吗”后用问号。
乙处根据后文“现在的孩子在科普书里认识了非洲、美洲的动物,但是不了解身边常见的花草树木”,没有双引号,可见是间接引语,用逗号即可。
丙处“晴雨表”运用了比喻,有了特殊含义,应该用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具有了特殊含义。
丁处“政策”“市场”是并列词语,之间应该用顿号。
故选A。
28.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首先找出原句和改写句子的出入点,有二,其一改句中“爱心、匠心、耐心”作动词“需要”的宾语,原句中“爱心、匠心、耐心,一个都不能少”做了句子的主语,可见改句中三个并列词语是次要成分,而原句中还是陈述重点,起突出强调作用。其二,原句比改句多了“一个都不能少”这句话,再次强调突出“爱心、匠心、耐心”的不可或缺性。可见原句表达效果远胜于改写句子,改句主次轻重不分,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
29.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
根据前文“此外”来看,①处具有总领下文的作用,细读后文抓住关键词语为“语言”,也就是在强调让科普读物深入童心语言的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据以上分析,第一处应该填“语言不可忽视(很重要)”。
第二空根据上文“好的科普图书既讲科学”确定填句里必然有照应“既”的关联词“也”,句后标点冒号暗示内容上总结概括后文“著名科普读物《寂静的春天》揭示了化学物品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被称为‘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的里程碑’”,故第二空答案为“也讲科学中的问题(弊端、缺点)”。
30.(1)“意思”改为“规定”(2)“好多”改为“繁重”(3)“挑”改为“肩负”(4)“掏出”改为“出示”(5)“说说”改为“宣传”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
(1)《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是明文规定,所以应将口语化的“意思”改为“规定”;
(2)与“工作任务”搭配的是“重”,“好多”是口语,所以应改为“繁重”;
(3)由“重任”知,“挑”改为“肩负”,更符合书面语的要求;
(4)“掏出”为口语,应该为书面语“出示”;
(5)“说说”为口语,应将“说说”改为书面语“宣传”。
31. ①结果往往没有一件事做得好 ②结果自己的性格变成很软弱不定 ③学习任何模仿的艺术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后文“比如悲剧家不一定能演喜剧,善理事者不一定能写文章”可知应该填写“结果往往没有一件事做得好”;第②空根据后面的“常模仿疯人,久之习惯成自然,举止动静就难免现出疯人的模样了”可知应该填写“结果自己的性格变成很软弱不定”;第③空根据前文“无论就诗人自己或是就听众说,它的影响都非常危险”可知应该填写“学习任何模仿的艺术”。
32. (1)标题:逆境与顺境(人生的美德) (2)感受:人生难免遭遇逆境和顺境,逆境时的坚韧和顺境时的节制都应是我们坚持的美德。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图文转换题,首先是认真地读题。要弄清图由哪几部分组成部分,其间是什么关系或有着怎样的联系。对于漫画,标题和画面中的文字,都是漫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一定要关注漫画的标题,不放过漫画中的任何文字。解答该题要注意观察画面整体的象征意义,从画面的内容来看一个人推车上坡,一个人下坡,可把山坡理解为逆境和顺境,他们车上的旗帜分别是“坚韧”和“节制,从两人的表情中可看出在上坡时咬紧牙关没有放弃,在下坡时也注意控制自己,有了这样的观察和思考,标题与感受亦迎刃而解了。
33.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语言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前两种属于书面语,并且还要正确应用日常交际中的谦辞、敬辞。表达得体要注意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得体类题考查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角色转换、语体转换等。A项,“不吝赐教”指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是用于请人指教时说的客气话。语境中说的是段老师对新教师,使用不当。B项,“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使用正确。C项,“千里送鹅毛”指从很远的地方带来极轻微的礼物,表示礼轻情意重。这里说是别人,使用错误。D项,“德高望重”指品德高尚,名望很大。应该用于别人,不能用于自己。语境中用于自己,使用错误。因此选B项。
34. 都谈到了选择和坚持的重要性 柏拉图之言强调正确的选择和正确的放弃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更具理性和智慧。汪国真之言更侧重坚持的重要性,既然选择,就需要不畏艰难走下去,此言更具号召力和鼓动性。 我更喜欢柏拉图的理性与智慧,由理性与智慧支撑的勇气才更容易让我们到达内心渴望的远方。(学生有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比较上面两则材料的异同,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包括三个问题,一是“同”,一是“异”,一是自己的认识。柏拉图的话和汪国真的话中都有共同的内容,一是“坚持”,一是“选择”,这是相同之处;柏拉图说“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不该坚持的”,从中可以看出柏拉图认为无论是选择还是放弃,都要理性对待,正确选择;汪国真的话中,“既……,便……”,强调的是坚持,选择了就要做下去。柏拉图的更理性一些,汪国真的更有激情。
【考点定位】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
首先,看题目,明确显性要求。比如本题,“比较上面两则材料的异同,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题干中就给出了答题的方向和答案的构成。其次,审材料,抓关键信息,读懂材料,明确材料中心所在。比如两则材料中都出现“选择”和“坚持”这些词语,故组织答案的时候应以此为重点,同时还要看到两则材料的不同之处。最后谈自己认识的时候,应将材料与个人、现实等情况结合。
35.D
36.C
37.C
【解析】
35.
本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
A项,突出“属于昆虫纲”,与前文衔接不恰当。
B项,“而且”表递进,与前文衔接不恰当。
C项,“它却在动物学上属于昆虫纲”与前文衔接不恰当,且易产生歧义。
故选D。
36.
本题考查理解并使用成语的能力。
“借喻取譬”借其他事物作比喻。
“借箸代筹”原指借筷子来指画当时的形势。后用以表示替人出谋划策。根据语境可知,应用“借喻取譬”。
“作茧自缚”蚕吐丝做成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
“束手无策”形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根据文中的“蚕”可知,应用“作茧自缚”。
“顶礼膜拜”形容对人特别崇敬(多用于贬义)。
“如痴如醉”对人或事物过于沉迷或陶醉而不能自拔,神志恍惚。根据“自堕于渺小,甘为臣仆”可知,应用“顶礼膜拜”。
“听之任之”听任事情(多指不好的)自然发展变化,不管不问。
“任其摆布”毫无抵抗意识和能力,任由他人操纵、处置。结合前文的“甘为臣仆”可知,应用“任其摆布”。
故选C。
37.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介词“被”使用不当;“或许”与“可能”语意重复。
B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茧“被闷死”不合逻辑。
D项,介词“把”使用不当;“而是”常与“不是”连用,表示并列,根据语意可知,这两个分句间应是递进关系;“直接被闷死”判断失当。
故选C。
38.D
39.A
40.B
【解析】
【分析】
38.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风举云摇:凭借风云飞腾上升,亦喻飞黄腾达。风起云涌:形容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此处语境强调的是社会发展迅速,故此处应填“风起云涌”。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此处语境强调的是忧虑、担心,故此处应填“忧心忡忡”。自投罗网:自己投到罗网里去。比啥自己走进别人的圈套中。自掘坟墓: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像在替自己挖掘坟一样,比喻自寻死路。此处语境强调的是人类自寻死路,故此处应填“自掘坟墓”。精诚团结:一心一意,团结一致。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此处语境强调的是团结一致,故此处应填“精诚团结”。故选D。
3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根据标点符号,六句话应该分为两小组,两个大的句子。根据文段逻辑,应是先谈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的影响,即②④⑤句,再谈其具体特色和价值,即③⑥①句。故选A。
40.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存在的问题一是“一种”的位置不当,二是“技术进阶不仅不意味着人类社会没有进步”的多重否定失当;A项多重否定失当,C项和D项“一种”的位置不当。数量词(一种)在动词(没有……)前面是定语排序的规则。故选B。
41.A
42.B
43.D
【解析】
4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语境说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哲学及文化这两者之间相差很远,所以应选用“大相径庭”。抽丝剥茧: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鞭辟入里:形容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语境说的是“从孔孟、老庄,到中国的程朱、陆王等,他们即使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并不层层追问,所以应选用“抽丝剥茧”。直截了当: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直言不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知行合一: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样。语境说的是“从孔孟、老庄,到中国的程朱、陆王等,他们即使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而是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这里强调的是“直截了当”。由“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的理念”,可知选用“知行合一”。故本题选A项。
4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划线句子的语病有:①语序不当,根据语境,“中国”应放在句首;②主语不当,第二个分句的主语应该是“其学说”;③关联词错误,应该用“虽然”,不用“即使”。“虽然”表示既成事实,“即使”表假设。故本题选B项。
4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D项,是指智者讲究说话的时机,该说就说,不该说就不说。其他三项都强调“知行合一”的“实用理性”精神。故本题选D项。
【点睛】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44.①我们在阅读寓言之际,往往不觉自己在受人指教,而是自己在教自己。②人心通常最感悦怿之际,亦即当人所从事的活动能使人对其自身的完美与才力有所感觉之时,心灵的这种极为自然的虚荣之感,往往在阅读寓言一类书时最能得到餍足。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题干中“结合文本”的要求暗示着答题应紧扣文本。要认真阅读文本,找出“用寓言进言的好处”。阅读时,应标出相关内容,如“一般阅读寓言之际,我们往往不觉自己在受人指教,而是自己在教自己”“人心通常最感悦怿之际,亦即当人所从事的活动能使人对其自身的完美与才力有所感觉之时。心灵的这种极为自然的虚荣之感,在阅读寓言一类书时往往最能得到餍足”等。根据找到的内容进行概括,用规范的语言作答即可。
45.①一种思想只有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