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冀少版八年生物上册 4.2.1动物行为的特点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4.2.1动物行为的特点 单元 四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四单元动物的生活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旨在分析各种各样的动物行为的共同特点。从动物行为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对生物生存的意义进行阐述和探究。探究活动以“猫头鹰捕食野鼠”的具体事例来分析以上三点。教材最后一段讲述了研究动物行为的作用和意义。本章内容是对全书各章节中零散动物行为的概括和提高,与以后将学习的生理 、生态等知识也有紧密联系,在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 目标 探究实践: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猫头鹰(或其他动物)的行为。尝试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科学思维: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态度责任:举例说出研究动物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体验与人合作研究、交流体会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生命观念:关注身边常见的小动物的行为,增强保护动物的自觉性。
重点 1. 描述动物行为的特点。
难点 1. 尝试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下面这组画面,是我们在生活中或在动物园中可以见到的情景,这些可爱的动物都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行为。那么,你知道动物行为的特点有哪些吗? 动物世界,千姿百态,充满生机。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蝴蝶飞舞、大雁南飞、蜜蜂采蜜、虫鸣鸟唱、雄鹰捕兔、亲鸟育雏等等动物的行为。动物的习性各异,行为复杂。人类的生活与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生讨论并初步描述动物的行为 引起学生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动物行为的概念 1.分析猫头鹰的捕鼠行为 (1)猫头鹰能在黑暗中寻找野鼠,并耐心等待,见到野鼠立即捕捉,这些动作是在神经系统以及激素的调控下,靠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相互配合完成的。 (2)猫头鹰捕鼠这一行为,除保证了体内能量的供应外,也为种族繁衍提供了物质保证,因为孕育胚胎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能量。 (3)猫头鹰的这种捕鼠行为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与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行为是猫头鹰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协调作用的结果。 提示 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动物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主要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控。 2.动物行为的概念 动物行为泛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包括动物的爬行、游泳、奔跑、飞翔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还包括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等动作;甚至动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止不动、注目凝视等都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视频:动物的行为 二、动物行为的特点 动物行为的产生是由外界刺激或体内的生理变化而引起的,并且离不开动物体自身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的作用,也离不开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动物在自然界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具有三个共同的特点:第一,无论哪一种动物行为,都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并且包括动物身体内部的生理活动变化。第二,动物的行为与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第三,每种动物行为的产生,都是动物体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协调作用的结果。 视频:动物行为的研究 三、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 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在于认识动物活动的规律,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对人类有害的动物,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一方面,人们掌握了鱼类、家禽和家畜的行为规律,可以提高对这些动物的管理水平,使这些动物快生长、多繁殖。另一方面,又可以对有害的动物进行有效防治。 生物与仿生学 根据章鱼发明烟雾弹; 潜水艇和鱼的沉浮;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变色衣服是学习蝴蝶上的鳞片。 拓展提高: 秋夜,蟋蟀发出求偶的音乐,遇到人走进会立刻停止,潜伏不动,为什么? [说明蟋蟀的神经调节较为灵敏,通过神经系统能及时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是蟋蟀对生存环境的一种适应,有利于蟋蟀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 用一细木棍轻轻刺激爬行着的蜗牛,蜗牛会作出怎样的反应?这一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好处? [蜗牛受到外界刺激,身体会立刻缩进壳内,这一行为对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具有重要作用] 家兔一年换两次毛,分为春季换毛和秋季换毛。你认为什么季节收购的家兔皮毛保暖性及毛皮的质量最好?为什么? [家兔一年换两次毛,这种行为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春季换的毛粗毛多,绒毛少利于家兔散热,以度过酷暑;秋季换的毛粗毛少,绒毛多保暖性强,利于家兔抵御寒冬,在冬季收购的家兔皮毛质量好] 羔羊吃母乳时,常前肢跪下,头伸入母羊腹下吮吸乳头。这一“下跪”行为是羊懂得“孝道”吗? [不是小羊吃奶是“下跪”,是它在吃母羊奶时出现的一种“无意识”行为,而不是其懂得孝道。] 观察分析捕鼠行为 讨论行为特点 归纳动物行为的概念 知道动物行为的特点 知道人们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 了解仿生学 完成思考问题 引导分析动物的行为,讨论行为的特点 引导归纳动物行为的概念 引导分析动物行为的特点 介绍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 拓展介绍仿生 指导完成问题思考
课堂练习 1.下列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 ) A.变色龙的体色改变 B.青蛙的变态发育 C.山羊心脏的跳动 D.家兔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2.在饥饿时,猫对纸片都感兴趣;饱食后,老鼠的叫声也常常不能引起猫的反应。这说明( D ) A.猫的行为刺激来自身体内部 B.鼠叫不是猫行为的刺激因素 C.饱食后的猫,其神经系统变得迟钝 D.猫的行为是内外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 3.下列对动物行为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 B.是各器官、系统等协调作用的结果 C.对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D.与生活环境关系不大 4.研究动物行为的根本目的是( C ) A.认识和了解动物 B.掌握动物行为变化的规律 C.保护动物的多样性,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对人类有害的动物 D.保护有益动物,消灭有害动物 5.一种萤火虫的雌虫能准确地模仿另一种萤火虫的信号来吸引雄虫,那么该萤火虫的行为意义可能是( C ) A.吸引同种异性前来交尾 B.吸引不同种异性前来交尾 C.诱骗该雄虫以取食 D.对不同种雄虫表示友好 6.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动物行为的产生不仅需要运动器官的参与,而且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B.动物的行为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 C.动物的行为对其生存、繁衍有重要作用 D.静止不动不能算是动物行为,因为没有表现出动作 习题训练 知道巩固
课堂小结 1.动物行为泛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包括动物的爬行、游泳、奔跑、飞翔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还包括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等动作;甚至动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止不动、注目凝视等都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2.动物的行为有三个共同的特点:第一,无论哪种动物行为,都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并且包括动物身体内部的生理活动变化;第二,动物的行为与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第三,每种动物行为的产生,都是动物体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协调作用的结果。 3.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在于认识动物活动的规律,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对人类有害的动物,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
板书
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77页当堂练 2.阅读教材78页开眼界——科学家怎样翻译动物“语言” 3.查阅更多资料和视频了解更多的动物行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