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升华和凝华 导学案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通过探究水蒸气和冰之间、碘的物态变化,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及转化条件。
2. 能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学习重难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凝华吸放热情况。
能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在下图中间的四个空格中,填上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以及吸热、放热的关系.
2.那么物态是否可以在固态和气态间直接进行转化呢?(阅读课本P64,完成以下内容.)
3.碘的升华和凝华
思考:固态碘的熔点是113.7℃,但是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以到500℃,怎样能让碘在不熔化的情况下做这个实验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1)加热前碘是 态,加热后碘是 态,在加热过程中碘由 态直接变为 态,这一过程属于 现象,这一过程需要 (吸热或放热)才能完成。
(2)停止加热并冷却后,试管壁上的碘 态,在冷却过程中碘的结晶体是有 态直接变为 态,这一过程属于 现象,这一过程_________(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二、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
1.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过一段时间也会干。物质从 态转化为 态 ,属于 现象,这一过程 热。
2.刚从冰箱内那出的冻肉上结一层冰粉。物质从 态转化为 态 ,属于 现象,这一过程 热。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例子?(至少两个)
升华:
凝华:
三、自然界的水循环
阅读课本p65水循环,完成思考。
雨、雪、云、雾、露、霜、冰雹是怎样形成的?
课中练习:
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灯泡内壁变黑: 冰花的形成:
3.4 升华和凝华 课后作业
1、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实际上是( )
A.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2、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 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
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 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
3.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早晨有浓雾 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了冰
4.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凝华现象的是( )
A.草地上露水的形成 B.夏天冰雹的形成
C.清晨大雾的形成 D.以上都不是
5.下列物态变化中,都是放热的是 ( )
A.升华.熔化 B.汽化.凝华
C.液化.凝固 D.熔化.液化
4.在箱子里放卫生球用来防虫蛀,过几个月后卫生球变小或消失了,这一物理现象是( )
A.升华 B.汽化 C.蒸发 D.熔化
6.冬天早晨看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
A.凝固而成的 B.凝华而成的
C.液化而成的 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
7.农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______成小冰晶或______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8.寒冷的冬天,公园里的冰雕作品慢慢变小,这是___________现象;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会出现一层“白粉”,这些“白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而成的。
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掌握、部分掌握、有待强化)
我的收获:
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