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汽化和液化 导学案2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知道液化的概念和气体液化的条件
2、知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降温和压缩体积
【学习重难点】:
1.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
2.几种白气的认识
课前预习:
知识点1:什么是液化 理解教材P61
讨论分析:夏天,小草上的露水是怎么来的?
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矿泉水瓶很快就“出汗”是怎么回事?
1、液化:物质从______态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叫液化。
2、气体液化的方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可使任何气体液化。
3、液体汽化时要吸热,与此相反,气体液化时要______。
为什么烧水、做饭时,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
烧水、做饭时,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______________ 。
生活中“白雾”、“露”、“雾”是怎么形成
知识点2: 冰箱工作原理 理解教材P62电冰箱与臭氧层
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______又容易______的物质,汽化时它______热,液化时它______热,它在冷冻室里发生______现象______热,在冷凝器处发生______现象______热,从而实现把冰箱内的热量搬到冰箱外。想想,炎热的夏天在室内打开冰箱门会降低室内温度而感觉凉爽吗?你能想出空调的工作原理吗?
课中练习:
1、在在卫生间里洗过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2、有一种气体打火机,内装燃料是液态的丁烷,通常情况下,丁烷是气体,人们用 方法将其变为液态的。
3、夏天,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 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了一层水珠,这是 现象。
4、夏天我们吃冰棒时,撕开冰棒包装纸,会发现冰棒冒“白气”,这是由于冰棒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 而形成的。
5、烧开水时,壶口要冒出“白气”, “白气”的构成是( )
A.水蒸气 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C.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小冰晶和小水珠的混合
3.3 汽化和液化2 课后作业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
B.露是大量小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大量小水珠
C.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
D.用压缩体积的办法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
2.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吃冰棒解热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3.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4.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
5.
6.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______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7.小明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为此,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观察其蒸发的快慢.实验过程中小明需控制_____ _、______ 和______ 相同.
8. 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掌握、部分掌握、有待强化)
我的收获:
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