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沁园春 雪》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沁园春 雪》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3 22:5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峰、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你能背诵几句描写雪的诗句吗?
情境导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导入
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但专章一叹三唱,《沁园春 雪》却首推第一。不独如此,本篇还是毛泽东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词,也是毛泽东诗情才智的一次充分展露,也是他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的一次艺术显现。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毛泽东此词,是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
雾凇背景PPT模板
汇报人:第一PPT 时间:20XX.XX
沁园春·雪
毛泽东
1.品味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重点)
2.理解词的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
3.感受词人的豪迈与大气,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作者简介
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在此期间,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向毛主席“索句”(求诗),毛主席便手书《沁园春 雪》赠给他。柳亚子读后写道:“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轼)、辛(弃疾)未能抗,况余子呼?”后于1945年11月14日发表于《新民报》晚刊。这首词的写作和发表俱在新的革命时期即将开始之际,有着重要意义。
词 简 介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是诗歌的一种形式,产生于唐,流行于五代,以两宋成就最高。
分 类 词大致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0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成为单调;有的分两段,成双调;有的分三段,称三叠或四叠。
流 派 词基本分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风格特点;结构缜密,清新绮丽。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风格特点:题材广阔,气势恢宏。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解题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调名由此而得。“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沁园春( ) 莽莽( ) 妖娆( ) 稍逊( ) 风骚( ) 滔滔( ) 折腰( ) 今朝( ) 分外( )
俱往矣( ) 一代天骄( )
成吉思汗( ) 红装素裹( )
qìn
mǎnɡ
ráo
xùn
sāo
tāo
zhé
fèn
jiāo
ɡuǒ
zhāo
hán

识字记音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诵读课文:
(1)自读。要求: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读出感情。
(2)个别读,师点评。
初读诗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 雪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点明所写内容。
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
上阕
1.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呢?
描绘北国雪景
下阕
评价古代帝王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上阕
冰天雪地,
广袤无垠,
辽阔博大。
显得凝然安静
静穆中增加飘舞的动态
前三句总写雪景,视野辽阔,创造了广阔博大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动静结合/互文
上阕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景物?分别运用哪些方法来写景?

长城
黄河
群山
高原
惟余莽莽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惟余”体现白雪覆盖的范围之广;
“顿失”表现冰封速度之快,用了夸张的修辞。描绘了白雪覆盖范围之广,黄河结冰的壮观景象。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这句话中的“惟余”和“顿失”给你怎样的感受?
这样写群山和雪原,化静为动,形象地展现了群山的曲折,高原的雄浑,使人眼中的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具有雄心勃勃的气概。
山、原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欲与天公试比高”中的“欲”字有何妙处?
“欲”是“想要”的意思,这里是将山、原拟人化,生动地写出了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不服输的竞争气势。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这三句与前面几句在写景上有何不同?
这三句是虚景,是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借助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红日、白雪、群山、雪原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上阕
写北方
壮丽的
雪景,
赞美祖国
大好河山
北国风光
(总写)
概括
登高望远
(具体写)
冰:封(静态)千里
雪:飘(动态)万里
概写
长城:惟余莽莽
大河:顿失滔滔
群山:银蛇舞
高原:蜡象驰
静态
动态
细描
晴日景象
(想象)
红装素裹 交相辉映
分外妖娆 艳丽多姿
想象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实景
虚景
上阙小结
1、下阙第一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文中有何作用?
品读下阙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半句承接上文,总括上阙的写景,对北国风光做总评;后半句启示下文,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价。
“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铁木真)。
共性: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
秦始皇
汉武帝
唐太宗
宋太祖
成吉思汗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作者是如何评价这些帝王的?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只识弯弓射大雕
赏析下阕
3.“惜”什么?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
“惜”中有哪些意思?
“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就是在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民族。
“惜”中含贬,在赞扬他们的同时,委婉指出短于文治的缺点(略输、稍逊、只识)。
“惜”中寓志,“惜”并不是在苛求古前人,蕴含无产阶级后来居上豪迈气概,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目的:
陪衬当代英雄,为下文歌颂无产阶级英雄做铺垫。
4、你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句话是全文的主旨句,“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作者所处的时代,点明主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真正能够改造世界、创造未来的还得是今朝的英雄,抒发了词人的伟大抱负和豪情壮志,歌颂了今朝创造新世界的无产阶级英雄。
“风流人物”指谁?最后三句意义何在?
   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对一个时代有极大影响的英雄人物。
   事过境迁,千古风流人物都已过去,而今,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能够促进祖国统一繁荣,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文治、武功两方面有杰出才能和远大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诗人自己。这是全诗的主旨。
如何理解“俱往矣”三个字,究竟谁是真正的英雄?
5、本文旨在赞美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抒发远大抱负,为何还要描写壮丽雪景、评论古代英雄?
①写景既是为了描绘祖国壮丽山河,表达词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也是为了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为其而折腰的历代英雄人物,为后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
②评论古代英雄,是为了衬托无产阶级英雄人物,引出主题,表达作者对当代风流人物的赞美,进而抒发作者想要改造世界,创造未来的远大抱负和豪情壮志。
下阙小结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
成吉思汗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只识弯弓射大雕
短于“文治”

今朝风流人物
文韬武略
回首页
结构图示
上片
沁园春 雪
第一层:总写北国雪景
第二层:写眼前实景
第三层:写想象虚景
第二层:评古代英雄人物
第三层:颂今朝风流人物
第一层:承上启下
下片
写作特色
1. 写景生动,特色鲜明。
虚实结合:上片前十句实写雪景,后三句虚写雪后天晴的美景。
动静结合:山、原——舞、驰,化静态为动态。
纵横结合:写景——空间;议论——时间。
2. 善用修辞,极为巧妙。
比喻、对偶: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夸张、对偶、互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拟人:欲与天公试比高。
3. 叙议结合,情景交融。
词的上片写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评论古代帝王与抒写革命抱负相结合。
主旨归纳
全词借景抒怀,描写了雄伟壮丽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毛泽东作为领袖的博大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体现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写景
想象:
全景:
冰封雪飘
远景:
长城—莽莽
黄河—冰封
群山—银蛇
高原—蜡象
(静)
(动)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上阕
下阕
秦皇汉武—略输
唐宗宋祖—稍逊
成吉思汗—只识
风流人物—今朝
(陪衬)
(主旨)
过渡:江山多娇,英雄折腰
沁园春 雪
评古
颂今
热爱祖国河山
赞颂当今英雄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惟余(wéi)  素裹(guǒ)  分外(fēn)  沁园春(qìng)
B.娇媚(mèi) 折腰(zhé) 莽莽(mǎng) 略输(luè)
C.妖娆(ráo) 风骚(sāo) 稍逊(xùn) 竞争(jìng)
D.今朝(zhāo) 可汗(hàn) 滔滔(tāo) 原驰蜡象(chí)
[解析] A项,“分”应读“fèn”,“沁”应读“qìn”;B项,“略”应读“lüè”;D项,“汗”应读“hán”。
C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B.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欲/与天公/试比高
[解析] 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A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名,《沁园春·雪》的词牌名是“雪”。
B.“折腰”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即弯腰行礼,古时有屈身事人之意,现引申为倾倒、崇拜。
C.在古代诗文中,“河”一般指黄河,“江”一般指长江。
D.“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A
[解析] 《沁园春·雪》的词牌名是“沁园春”。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