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3现代文阅读(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3现代文阅读(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3 21: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13现代文阅读(语段阅读)
语段阅读(共13小题)
(2020 梁平区)读课文片段答题。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出自《那个星期天》)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2)用心读“我”和母亲的对话,你从中体会到了“我”怎样的心情?   
(3)“我”当时的心情,除了从对话中可以体会到,还能从这段话中的其他句子体会到,请找出一处画上“ ”,并说说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2020 重庆)阅读回答:
旅游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2012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超过8 300万人次,2013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9000多万人次。随着中国人出境游的不断增多,一些游客乱丢垃圾、大声喧闹、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游客的专属“标签”。
每逢假期过后,出境游归来的人首先不是描述那个地方有多么好,而是抒发一句感慨:人真多。紧跟着十有八九会说:中国人真多。假日一到,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被中国人包围。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旅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证明“到此一游”。至于旅游地的风光好在哪儿,有什么文化底蕴和特色,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被无意识地忽略掉了。更让世界瞠目的,是中国游客的疯狂购物能力。不知从哪个黄金周开始,总会看到中国游客将某品牌店抢购一空的新闻,当地人一边看着中国游客排队抢购名牌包,一边不住咂舌“中国人真是挺有钱的”,视中国人为“暴发户”。
(选自《城市快报》)
(1)你认为“中国式旅游”有哪些特点?请分别归纳。
   
(2)对“中国式旅游”,你有什么建议?
   
(2020 秀山县)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短文的中心句是   。
(2)读了短文,我知道除夕时人们会   、   、   、   、   等。
(3)除夕那天,你最喜欢什么活动?写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2021 两江新区)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壶里的水开了,壶盖噗噗地往上跳。那么多人看过这种现象,只有瓦特很好奇,他非要弄明白壶盖为什么能被水蒸气顶起来,于是后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苹果熟了,啪啪地往下掉,那么多人被砸到,只有牛顿很好奇,他深入分析革果成熟便坠落的原因,于是便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稻田里长了棵“毛毛草”,别人看到了,可能顺手就拔下来扔到一边,袁隆平却受到启发,研制出耐旱的杂交水稻。古往今来所有的创造发明,几乎都源于创造者有一颗好奇心。
材料二:上世纪60年代初闹饥荒,吃饱饭是那个年代的人民大众最迫切的需求,还在湖南安江农校做教师的袁隆平从那时开始思索如何让大家吃饱肚子。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他的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杂交水稻研究由此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从1976年到1987年,中国的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6000多万人。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推广,为我国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可以豪迈地宣布: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粮食问题。
“他的水稻研究养活了世界”“他是‘真正的粮食英雄’”“他帮助数十亿人实现了粮食安全”……这些献给袁隆平的刷屏式赞誉,见证了他及其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
材料三: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91岁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辞世。消息一出,瞬间引发国人刷屏祭奠,另有10万多群众自发前往长沙明阳山殡仪馆送别,队伍长达三四公里;来自全国各地的鲜花汇成了花的海洋,塞满了殡仪馆。送别人群中有许多年轻的面孔,80后、90后,甚至00后,他们没尝过饥饿之苦,不少人甚至弄不清楚杂交水稻为何物,但却依然对这位活到老、奉献到老的爷爷推崇备至。
(1)读完材料一,你认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认真阅读材料一,想想:为了阐述观点,作者列举了三个典型事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3)材料二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是?
(4)结合以上阅读材料说说,一位科学家的离世为什么能让这么多民众长街相送,追思缅怀?
(5)袁隆平逝世的消息在某社交平台上的话题讨论度高达千万,你会在这个话题下说什么呢?请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寄托对袁老先生的哀思。
(2021 璧山区)阅读。
璧山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倡议书
日期:2020年11月16日 来源:璧山报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
文明,让城市更美丽,让生活更美好!全国文明城区,是一张含金量最高、最具魅力的城市品牌;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是一项铸就城市灵魂、福泽民生的系统工程!璧山,人杰地灵,天蓝地绿,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展强劲,当下正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
我们同住一座城,共建一个家,我们期待您和我们一道共创共建全国文明城区:
文明创建,需要您大力宣传倡导。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内容涵盖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需要全社会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参与。期待您大力宣传,发动亲朋好友、单位同事、左邻右舍积极投身文明城区创建行动,汇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创建!文明创建,需要您积极参与行动。璧山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参与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期待您以主人翁的姿态,从点滴做起,从当下做起,将爱党爱国、遵礼守法、文明友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勤劳节俭转化为自觉行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展现文明、热情、崇德、向善的文明市民形象!
文明创建,需要您勇于督导建言。璧山的发展有目共睹,但不文明现象仍不容忽视:横穿公路、不礼让行人、乱吐乱扔、不按规定饲养宠物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老旧小区治理、背街小巷环境卫生、农贸市场管理等事项还差强人意;交通秩序、便民利民设施、市民文明素养等方面还有待提升。期待您勇当文明创建督导者,敢于阻劝不文明行为,针对文明创建工作的短板弱项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文明创建更好实施!
人人共建文明城区,人人共享城市文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因为有你,文明将更加出彩,璧山将更加美丽。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创文明城,同做文明璧山人,共建共享“儒雅璧山 田园都市”!
重庆市璧山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1)这份倡议书是    向    发出的倡议:于    (时间)转载自    (媒体)。
(2)读懂倡议书。填写倡议书主题及围绕主题讲的三方面意思。
(3)共建文明城区,你是文明督导员。公交站,一叔叔抽完烟,将烟头随手一扔。见此情景,你怎么说?先表达你的观点,再说理由。
(2021 巫溪县)仔细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1)材料一:
(见图)
(2)材料二:
①北京大学校徽最早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北大的两个字看上去像三个人,其中上面的人象征学生,下面的象征老师。教师就是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之意。
②1914年,梁启超先生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做演讲,以《周易》“乾”“坤”二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此后,学校即以此八字尊为校训,制定校徽。
(1)爸爸从北京出差回来,给军军带回来两枚中国名牌大学的纪念校徽作为礼物。军军很喜欢,爱不释手。其中一枚是    大学的,它创立于1911年,学校的校训在校徽上可以找到,那就是“   ,厚德载物”。另一枚校徽是北京大学的,它创立于    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2)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两所大学都是建校后,才设计的校徽。
B.北京大学的校徽是鲁迅先生设计的,清华大学的校徽是梁启超先生设计的。
C.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都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军军紧握这两所大学的校徽,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考上其中一所。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你是不是也和军军一样,有这样的理想呢?请写一句激励自己的话,并为理想而奋斗吧!(可以是名言,也可以是自己撰(zhuàn)写的)    
(2021 忠县)认真读下边的非连续性文本作答。
(1)如图是六本书的封面图,寻找它们至少2处共同点和不同点。再谈谈一本书的封面哪些信息不能少。    
(2)以《墨渊重生》为例,你从封面获得了哪些信息?   
(3)看了六本书的封面,你最想读哪一本?为什么?   
(4)如果把自己小学六年级的作文做成一本书,你准备取名为什么?封面设计会放些什么内容?   
(2021 渝北区)课内阅读。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nāng)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搅和﹣   
松劲﹣   
(2)结合短文,完成下列表格。
语句 描写手法 体会人物心情
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        
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神态描写 非常着急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急切的心情
(3)课文写的是“腊八粥”,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来描写八儿的言行、神态?
(2021 潼南区)读下面几个片段,完成练习。
【片段一】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选自沈从文《腊八粥》)
【片段二】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声中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小孩子们在饺子下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选自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片段三】对联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那时候的对联和现在不同,都是买来大红纸请人手写的。父亲的书法很好,是我们村里知名的先生,所以到我家来求父亲写对联的人都排成了队,过年的这两天是父亲最忙碌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那黑亮亮的毛笔字写在红纸上,有说不出的羡慕。当红红的对联贴到墙上门上,那个喜庆啊,年的气氛立刻就出来了。(选自老舍《过年》)
(1)【信息提取】请根据以上三个片段,照样子完成填空。
片段一写的是腊八节喝腊八粥的故事。
片段二写的是    
片段三写的是    
这些都是描写    
(2)【把握要点】在以上三个片段中,各有一个体现出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的事物,它们分别是    。
A.腊八粥、饺子、对联
B.小米饭、饺子、对联
C.腊八粥、鞭炮、对联
D.对联、饺子、腊八粥
(3)【感受方法】读三个片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详细的,完成练习。
A.通过具体事例和描写人物的神态、心理把事情写详细。
B.通过场景和描写人物的言行表现民风民俗。
C.用拟人的方法描写食物的色、香、味,令人垂涎三尺。
片段一     片段二     片段三    
(4)【迁移运用】请仿照相关片段的写法,从下面的词语中任选一个,试着写一写。
月饼 粽子 元宵 赛龙舟 猜灯谜 舞狮子
   
(2022 忠县)非连续性文本的群文阅读。
关于中小学生课外阅读
吕叔湘说:开展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非常重要,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对学习语文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课程标准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唤醒阅读九步法:
第一步,“这书有点酷”,从书目所获奖项、文学地位、编辑荐语等,给自己阅读的理由。第二步,“查阅资料了解主角”,让自己快速进入阅读状态。第三步,“关键索引”,了解背景知识、作者资料、创作目的等激发自己的探究欲,为顺利深入阅读做铺垫。经过这三个步骤,自己如果全然被吸引,在读的过程中就可能存在的障碍已提前被扫清。第四步“扩大阅读面”,高考命题这几年有很大变化,比如高考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已经大大拓展。除了文学,还有哲学、历史、科技、社会、经济、时政等。如果考生平时读书少,知识面窄,是很难考到好的成绩的。读绘本、童话、神话、科普、古典名著、成长小说、世界名著等,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让自己知识的形成更全面。第五步“重点读”,分析主要人物、重点情节等,读出主旨或核心思想,把握重点,深度思考,加深对书的理解。第六步“品行导思”,从书中汲取营养,联系实际进行思考,走出书本,联系自身与生活,学以致用。这都是从审美出发,让读的内容对自己的成长产生影响,不管是小说也好,童话也罢,都能够在情感、价值方面有所体现,提高阅读的品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阅读教育更不是。第七步“增加阅读量”,为了落实课外阅读的要求,课程标准对九年的课外阅读量做了规定: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而且这是一个基本的阅读量,只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不应该减少。第八步“提高阅读品位”,在阅读中,尊重自己的天性,保持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欲、塑造自己的想象力,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念。阅读中除了获取信息、认识世界,还要唤醒自己的审美体验及阅读实践。第九步“学会筛选阅读书籍”,同作者、同题材、同类型等相关图书筛选,在对比中获得新的认识,拓展阅读视野。
实验对比: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课外阅读兴趣是有关联的,成绩优异的同学,不但坚持课外阅读而且在读中都积极参与交流。
(1)通过阅读《唤醒阅读九步法》,联系自己实际的课外阅读情况,说说哪一点对自己最有启示,今后怎么办?
   
(2)阅读了《唤醒阅读九步法》后,你准备用哪几点去说服准备阅读《三国演义》但没兴趣的同学?用“ ”划出答案。
(3)学校准备给四年级的同学开个鼓励课外阅读的动员会,邀请你去讲课外阅读的意义,请你从上边的非连续性文本中用“ ”划出三点用来准备自己的发言稿。
(2022 万州区)从1990年亚运会的“盼盼”,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福娃“晶晶”,再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冰墩墩”(如图),中国主办的这三大国际赛事吉祥物都使用了熊猫形象。
据冰墩墩的设计总执行刘平云介绍,“冰墩墩”的形象之所以能这么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寓意着三种“温暖”:一是以冰糖葫芦的糖衣为原型的冰晶外壳象征着甜甜的温暖;二是彩色的冰丝带在视觉上打破了传统熊猫所呈现的较为单一的黑白效果,带来了色彩上的温暖;三是“冰墩墩”手掌心里的爱心寓意和平、希望,是中国向世界传递的充满和平希望的温暖。
(1)“盼盼”“晶晶”“冰墩墩”三大国际赛事吉祥物的共同点是:   。
(2)冰墩墩寓意哪三种温暖?
(2021 永川区)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后面的练习。
举世震惊的大地震重创了北川旅游业。重建后的北川县加大了旅游宣传的力度,但来北川旅游的人依然不多。为改进旅游宣传工作,北川县对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进行了调查,统计数据如下:
游客了解北川旅游信息的渠道统计表
获取信息的渠道 朋友处获取 电视新闻获取 手机新闻、微信获取 微博获取 旅行社获取
所占比例% 45.9 79.6 24.5 4.9 5.56
(1)从统计表中反映出北川旅游宣传中存在的问题是:   
(2)针对这一问题,请你对北川旅游发展的宣传工作提出一条建议:   
(2021 永川区)读下面的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1)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2)仔细读短文,想一想“墨”的制作过程,再填空。
取烟﹣   ﹣   ﹣   
(3)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表达作用    。
(4)“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一句中“各种”能否删去,为什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语段阅读(共13小题)
(2020 梁平区)读课文片段答题。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出自《那个星期天》)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我”等待妈妈陪“我”出去玩,妈妈答应说等一会儿,“我”好不容易等到妈妈出来,妈妈却又提着菜蓝去买菜,说买完菜马上就去。 
(2)用心读“我”和母亲的对话,你从中体会到了“我”怎样的心情? 迫不及待的心情。 
(3)“我”当时的心情,除了从对话中可以体会到,还能从这段话中的其他句子体会到,请找出一处画上“ ”,并说说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解答】(1)考查概括语段内容通过阅读与理解本语段内容可知,语段主要讲述了“我”等待妈妈陪“我”出去玩,妈妈答应说等一会儿,“我”好不容易等到妈妈出来,妈妈却又提着菜蓝去买菜,说买完菜马上就去。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文中这几句话“走吗?等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是“我”和母亲的对话,我们可从中体会到“我”迫不及待的心情。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文中的这句话“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表现出“我”在外边等待妈妈马上出来的心情。表达出“我”盼望妈妈早点儿出来的急切心情。
故答案为:
(1)“我”等待妈妈陪“我”出去玩,妈妈答应说等一会儿,“我”好不容易等到妈妈出来,妈妈却又提着菜蓝去买菜,说买完菜马上就去。
(2)迫不及待的心情;
(3)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 表达出“我”盼望妈妈早点儿出来的急切心情。
(2020 重庆)阅读回答:
旅游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2012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超过8 300万人次,2013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9000多万人次。随着中国人出境游的不断增多,一些游客乱丢垃圾、大声喧闹、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游客的专属“标签”。
每逢假期过后,出境游归来的人首先不是描述那个地方有多么好,而是抒发一句感慨:人真多。紧跟着十有八九会说:中国人真多。假日一到,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被中国人包围。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旅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证明“到此一游”。至于旅游地的风光好在哪儿,有什么文化底蕴和特色,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被无意识地忽略掉了。更让世界瞠目的,是中国游客的疯狂购物能力。不知从哪个黄金周开始,总会看到中国游客将某品牌店抢购一空的新闻,当地人一边看着中国游客排队抢购名牌包,一边不住咂舌“中国人真是挺有钱的”,视中国人为“暴发户”。
(选自《城市快报》)
(1)你认为“中国式旅游”有哪些特点?请分别归纳。
 ①行为不文明;②扎堆出游;③热衷拍照。 
(2)对“中国式旅游”,你有什么建议?
 人们应增强法制观念和思想道德素质,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自觉排队,做一个文明旅游人。 
【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中国式旅游”的特点有:①行为不文明;②扎堆出游;③热衷拍照。
(2)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即可。即:我的建议是:人们应增强法制观念和思想道德素质,依法规范自身行为;遵守景区管理条例;自觉排队,做一个文明旅游人。
故答案为:
(1)①行为不文明;②扎堆出游;③热衷拍照。
(2)人们应增强法制观念和思想道德素质,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自觉排队,做一个文明旅游人。
(2020 秀山县)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短文的中心句是 除夕真热闹 。
(2)读了短文,我知道除夕时人们会 做年菜 、 穿新衣 、 贴对联 、 放鞭炮 、 吃团圆饭 等。
(3)除夕那天,你最喜欢什么活动?写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解答】(1)考查了对中心句的辨析。中心句能体现语段主要内容及主题,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第一自然段中心句为第一句“除夕真热闹。”后面围绕这一句,具体通过描写人们是怎么过除夕的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2)考查了根据语段内容填空的能力。认真读语段,然后抓住关键词句填空。
(3)考查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完成,表达要清楚,语句要通顺。
故答案为:
(1)除夕真热闹;
(2)做年菜 穿新衣 贴对联 放鞭炮 吃团圆饭;
(3)我最喜欢和家人一块看春节联欢晚会,这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2021 两江新区)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壶里的水开了,壶盖噗噗地往上跳。那么多人看过这种现象,只有瓦特很好奇,他非要弄明白壶盖为什么能被水蒸气顶起来,于是后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苹果熟了,啪啪地往下掉,那么多人被砸到,只有牛顿很好奇,他深入分析革果成熟便坠落的原因,于是便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稻田里长了棵“毛毛草”,别人看到了,可能顺手就拔下来扔到一边,袁隆平却受到启发,研制出耐旱的杂交水稻。古往今来所有的创造发明,几乎都源于创造者有一颗好奇心。
材料二:上世纪60年代初闹饥荒,吃饱饭是那个年代的人民大众最迫切的需求,还在湖南安江农校做教师的袁隆平从那时开始思索如何让大家吃饱肚子。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他的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杂交水稻研究由此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从1976年到1987年,中国的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6000多万人。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推广,为我国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可以豪迈地宣布: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粮食问题。
“他的水稻研究养活了世界”“他是‘真正的粮食英雄’”“他帮助数十亿人实现了粮食安全”……这些献给袁隆平的刷屏式赞誉,见证了他及其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
材料三: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91岁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辞世。消息一出,瞬间引发国人刷屏祭奠,另有10万多群众自发前往长沙明阳山殡仪馆送别,队伍长达三四公里;来自全国各地的鲜花汇成了花的海洋,塞满了殡仪馆。送别人群中有许多年轻的面孔,80后、90后,甚至00后,他们没尝过饥饿之苦,不少人甚至弄不清楚杂交水稻为何物,但却依然对这位活到老、奉献到老的爷爷推崇备至。
(1)读完材料一,你认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认真阅读材料一,想想:为了阐述观点,作者列举了三个典型事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3)材料二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是?
(4)结合以上阅读材料说说,一位科学家的离世为什么能让这么多民众长街相送,追思缅怀?
(5)袁隆平逝世的消息在某社交平台上的话题讨论度高达千万,你会在这个话题下说什么呢?请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寄托对袁老先生的哀思。
【解答】(1)考查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通读材料一可知,作者所阐述观点是:创造者有一颗好奇心。
(2)考查概括材料一内容。通读材料一可知,作者列举了瓦特、牛顿和袁隆平这三位科学家的典型事例。
(3)考查说明方法。通读材料二,从画线句子没标出“从1976年到1987年,中国的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6000多万人”可知,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通读材料可知,袁隆平爷爷的辞世,能让这么多民众长街相送,追思缅怀的原因是:他研制的杂交水稻从1976年到1987年,中国的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6000多万人。他的水稻研究养活了世界。他帮助数十亿人实现了粮食安全。他及其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
(5)考查对知识的拓展能力。通读材料可知,袁隆平逝世的消息在某社交平台上的话题讨论度高达千万,我会在这个话题下说:袁隆平爷爷的逝世是我国科学领域的一大损失,它为我国乃至世界上的人能吃饱饭,兢兢业业操劳了一生,他的科研成果与贡献无与伦比,全世界闻名。袁隆平爷爷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大米饭时就会想起您,愿您在九泉之下好好安息。
故答案为:
(1)创造者有一颗好奇心。
(2)作者列举了瓦特、牛顿和袁隆平这三位科学家的典型事例。
(3)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他研制的杂交水稻从1976年到1987年,中国的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6000多万人。他的水稻研究养活了世界。他帮助数十亿人实现了粮食安全。他及其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
(5)袁隆平爷爷的逝世是我国科学领域的一大损失,它为我国乃至世界上的人能吃饱饭,兢兢业业操劳了一生,他的科研成果与贡献无与伦比,全世界闻名。袁隆平爷爷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大米饭时就会想起您,愿您在九泉之下好好安息。
(2021 璧山区)阅读。
璧山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倡议书
日期:2020年11月16日 来源:璧山报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
文明,让城市更美丽,让生活更美好!全国文明城区,是一张含金量最高、最具魅力的城市品牌;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是一项铸就城市灵魂、福泽民生的系统工程!璧山,人杰地灵,天蓝地绿,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展强劲,当下正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
我们同住一座城,共建一个家,我们期待您和我们一道共创共建全国文明城区:
文明创建,需要您大力宣传倡导。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内容涵盖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需要全社会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参与。期待您大力宣传,发动亲朋好友、单位同事、左邻右舍积极投身文明城区创建行动,汇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创建!文明创建,需要您积极参与行动。璧山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参与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期待您以主人翁的姿态,从点滴做起,从当下做起,将爱党爱国、遵礼守法、文明友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勤劳节俭转化为自觉行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展现文明、热情、崇德、向善的文明市民形象!
文明创建,需要您勇于督导建言。璧山的发展有目共睹,但不文明现象仍不容忽视:横穿公路、不礼让行人、乱吐乱扔、不按规定饲养宠物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老旧小区治理、背街小巷环境卫生、农贸市场管理等事项还差强人意;交通秩序、便民利民设施、市民文明素养等方面还有待提升。期待您勇当文明创建督导者,敢于阻劝不文明行为,针对文明创建工作的短板弱项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文明创建更好实施!
人人共建文明城区,人人共享城市文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因为有你,文明将更加出彩,璧山将更加美丽。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创文明城,同做文明璧山人,共建共享“儒雅璧山 田园都市”!
重庆市璧山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1)这份倡议书是  重庆市璧山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向  璧山区市民 发出的倡议:于  2020年11月16日 (时间)转载自  璧山报 (媒体)。
(2)读懂倡议书。填写倡议书主题及围绕主题讲的三方面意思。
(3)共建文明城区,你是文明督导员。公交站,一叔叔抽完烟,将烟头随手一扔。见此情景,你怎么说?先表达你的观点,再说理由。
【解答】(1)考查了学生从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倡议书的称呼及落款可知,这份倡议书是重庆市璧山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向璧山区市民发出的倡议。结合题目下的日期及来源可知,本篇倡议书于2020年11月16日 (时间)转载自璧山报(媒体)。
(2)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抓关键句的方法完成。结合最后一句“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创文明城,同做文明璧山人,共建共享‘儒雅璧山 田园都市’”可知倡议的主题。结合正文中第三、四、五自然段的首句可知,围绕主题讲的三方面意思是:一、文明创建,需要市民大力宣传倡导;二、文明创建,需要市民勇于督导建言;三、人人共建文明城区,人人共享城市文明。
(3)考查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随地扔烟头”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从文明督导员的身份出发,结合倡议主题完成,首先表达出观点,然后说明理由。
故答案为:
(1)重庆市璧山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璧山区市民 2020年11月16日 璧山报;
(2)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创文明城,同做文明璧山人,共建共享“儒雅璧山 田园都市”!
一、文明创建,需要市民大力宣传倡导;二、文明创建,需要市民勇于督导建言;三、人人共建文明城区,人人共享城市文明。
(3)叔叔,在公共场合不能随地扔垃圾。因为这是不文明的表现。我们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我们要“携手共创文明城,同做文明璧山人,共建共享‘儒雅璧山 田园都市’”。
(2021 巫溪县)仔细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1)材料一:
(见图)
(2)材料二:
①北京大学校徽最早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北大的两个字看上去像三个人,其中上面的人象征学生,下面的象征老师。教师就是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之意。
②1914年,梁启超先生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做演讲,以《周易》“乾”“坤”二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此后,学校即以此八字尊为校训,制定校徽。
(1)爸爸从北京出差回来,给军军带回来两枚中国名牌大学的纪念校徽作为礼物。军军很喜欢,爱不释手。其中一枚是  清华 大学的,它创立于1911年,学校的校训在校徽上可以找到,那就是“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另一枚校徽是北京大学的,它创立于  1898 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2)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A.两所大学都是建校后,才设计的校徽。
B.北京大学的校徽是鲁迅先生设计的,清华大学的校徽是梁启超先生设计的。
C.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都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军军紧握这两所大学的校徽,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考上其中一所。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你是不是也和军军一样,有这样的理想呢?请写一句激励自己的话,并为理想而奋斗吧!(可以是名言,也可以是自己撰(zhuàn)写的)  永远都不要放弃自己,勇往直前,直至成功! 
【解答】(1)考查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与理解材料二内容可知,本题按材料内容可填空为:军军很喜欢的两枚校徽,其中一枚是清华大学的,它创立于1911年,学校的校训在校徽上可以找到,那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另一枚校徽是北京大学的,它创立于1898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2)考查对两则材料内容的理解。通过学习两则材料和查询资料可知,题目中的A.两所大学都是建校后,才设计的校徽。说法是正确的。B.北京大学的校徽是鲁迅先生设计的,清华大学的校徽是梁启超先生设计的。说法有误,清华大学将梁启超先生演讲的理念尊为校训,但校徽并不是梁启超先生设计的。C.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都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说法有误,北京大学校徽突出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清华大学校徽突出的理念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3)考查对知识的拓展延伸。学习了两则材料后,我写了一句激励自己的话,并为理想而奋斗。如:永远都不要放弃自己,勇往直前,直至成功!
故答案为:
(1)清华 自强不息 1898;
(2)A;
(3)永远都不要放弃自己,勇往直前,直至成功!
(2021 忠县)认真读下边的非连续性文本作答。
(1)如图是六本书的封面图,寻找它们至少2处共同点和不同点。再谈谈一本书的封面哪些信息不能少。  共同点:都有书名、插图、出版社信息等。不同点:书名的位置不同、字体不同,插图大小、位置不同、书的类别不同等。不能少的信息有:书名、插图、出版社等。 
(2)以《墨渊重生》为例,你从封面获得了哪些信息? 书的名称是《墨渊重生》,这本书写的是与兔子有关的故事,封面下方是书的类别信息。 
(3)看了六本书的封面,你最想读哪一本?为什么? 《二战巅峰战役》,我想了解二战时著名的战役。 
(4)如果把自己小学六年级的作文做成一本书,你准备取名为什么?封面设计会放些什么内容? 《成长的历程》,我想在封面上画上我的漫画像,写上我最喜欢的格言。 
【解答】(1)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认真观察这六本图书的封面,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然后结合观察总结出哪些信息不能少。
(2)考查了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观察可知《墨渊重生》的封面,首先可获得书的名称是《墨渊重生》,通过插图内容可知,这本书写的是与兔子有关的故事,封面下方是书的类别信息。
(3)考查了学生的阅读意愿。此为开放性题目,结合自己的想法,写出自己最想读的书,然后说明理由。
(4)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此为开放性题目,结合对封面知识的了解及自己作文内容特点取名并设计封面。
故答案为:
(1)共同点:都有书名、插图、出版社信息等。不同点:书名的位置不同、字体不同,插图大小、位置不同、书的类别不同等。不能少的信息有:书名、插图、出版社等。
(2)书的名称是《墨渊重生》,这本书写的是与兔子有关的故事,封面下方是书的类别信息。
(3)《二战巅峰战役》,我想了解二战时著名的战役。
(4)《成长的历程》,我想在封面上画上我的漫画像,写上我最喜欢的格言。
(2021 渝北区)课内阅读。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nāng)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搅和﹣ 搅动 
松劲﹣ 泄劲 
(2)结合短文,完成下列表格。
语句 描写手法 体会人物心情
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  动作描写   心情高兴 
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神态描写 非常着急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语言描写  急切的心情
(3)课文写的是“腊八粥”,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来描写八儿的言行、神态?
【解答】(1)考查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搅和:指混合;掺杂。近义词是“搅动”。松劲:指降低紧张用力的程度。近义词是“泄劲”。
(2)考查根据语段内容填空。
语句“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描写手法是:动作描写。人物心情是:高兴的心情。
语句“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描写手法是:神态描写。人物心情是:非常着急。
语句“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描写手法是:语言描写。人物心情是:急切的心情。
(3)考查根据语段内容回答问题。通过阅读语段内容可知,本文写“腊八粥”,作者却用大量笔墨来描写八儿的言行、神态,这是作者以写八儿的言行、神态衬托出“腊八粥”十分诱人。
故答案为:
(1)搅动 泄劲;
(2)动作描写 心情高兴 语言描写;
(3)作者以写八儿的言行、神态衬托出“腊八粥”十分诱人。
(2021 潼南区)读下面几个片段,完成练习。
【片段一】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选自沈从文《腊八粥》)
【片段二】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声中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小孩子们在饺子下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选自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片段三】对联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那时候的对联和现在不同,都是买来大红纸请人手写的。父亲的书法很好,是我们村里知名的先生,所以到我家来求父亲写对联的人都排成了队,过年的这两天是父亲最忙碌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那黑亮亮的毛笔字写在红纸上,有说不出的羡慕。当红红的对联贴到墙上门上,那个喜庆啊,年的气氛立刻就出来了。(选自老舍《过年》)
(1)【信息提取】请根据以上三个片段,照样子完成填空。
片段一写的是腊八节喝腊八粥的故事。
片段二写的是  除夕夜吃饺子和拜年拿压岁钱的故事。 
片段三写的是  过年写对联、贴对联的故事。 
这些都是描写  传统节日里的民风民俗趣事。 
(2)【把握要点】在以上三个片段中,各有一个体现出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的事物,它们分别是  A 。
A.腊八粥、饺子、对联
B.小米饭、饺子、对联
C.腊八粥、鞭炮、对联
D.对联、饺子、腊八粥
(3)【感受方法】读三个片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详细的,完成练习。
A.通过具体事例和描写人物的神态、心理把事情写详细。
B.通过场景和描写人物的言行表现民风民俗。
C.用拟人的方法描写食物的色、香、味,令人垂涎三尺。
片段一  C  片段二  B  片段三  A 
(4)【迁移运用】请仿照相关片段的写法,从下面的词语中任选一个,试着写一写。
月饼 粽子 元宵 赛龙舟 猜灯谜 舞狮子
 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 
【解答】(1)考查对三个片段内容的理解。本题告诉我们“片段一写的是腊八节喝腊八粥的故事”,通过阅读与理解片段二和三可知,片段二写的是除夕夜吃饺子和拜年拿压岁钱的故事。片段三写的是过年写对联、贴对联的故事。从这三个片段的主要内容来看,都是描写传统节日里的民风民俗趣事。
(2)考查指出体现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的事物。通过阅读与理解三个片段内容可知,能体现出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的事物分别是腊八粥、饺子、对联。故选题目中的A项。
(3)考查对三个片段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与理解三个片段内容可知,片段一,作者运用拟人的方法描写出了事物的色、香、味,令人垂涎三尺。故选题目中的C项。片段二,作者通过场景和描写人物的言行表现了民风民俗。故选题目中的B项。片段三,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和描写人物的神态、心理把事情写详细。故选题目中的A项。
(4)考查仿写片段。可从本题提供的词语中任选一个,展开想象进行仿写。我选“月饼”一词按照片段三的写法来仿写,如: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
故答案为:
(1)除夕夜吃饺子和拜年拿压岁钱的故事;
过年写对联、贴对联的故事;
传统节日里的民风民俗趣事;
(2)A;
(3)C B A;
(4)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
(2022 忠县)非连续性文本的群文阅读。
关于中小学生课外阅读
吕叔湘说:开展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非常重要,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对学习语文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课程标准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唤醒阅读九步法:
第一步,“这书有点酷”,从书目所获奖项、文学地位、编辑荐语等,给自己阅读的理由。第二步,“查阅资料了解主角”,让自己快速进入阅读状态。第三步,“关键索引”,了解背景知识、作者资料、创作目的等激发自己的探究欲,为顺利深入阅读做铺垫。经过这三个步骤,自己如果全然被吸引,在读的过程中就可能存在的障碍已提前被扫清。第四步“扩大阅读面”,高考命题这几年有很大变化,比如高考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已经大大拓展。除了文学,还有哲学、历史、科技、社会、经济、时政等。如果考生平时读书少,知识面窄,是很难考到好的成绩的。读绘本、童话、神话、科普、古典名著、成长小说、世界名著等,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让自己知识的形成更全面。第五步“重点读”,分析主要人物、重点情节等,读出主旨或核心思想,把握重点,深度思考,加深对书的理解。第六步“品行导思”,从书中汲取营养,联系实际进行思考,走出书本,联系自身与生活,学以致用。这都是从审美出发,让读的内容对自己的成长产生影响,不管是小说也好,童话也罢,都能够在情感、价值方面有所体现,提高阅读的品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阅读教育更不是。第七步“增加阅读量”,为了落实课外阅读的要求,课程标准对九年的课外阅读量做了规定: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而且这是一个基本的阅读量,只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不应该减少。第八步“提高阅读品位”,在阅读中,尊重自己的天性,保持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欲、塑造自己的想象力,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念。阅读中除了获取信息、认识世界,还要唤醒自己的审美体验及阅读实践。第九步“学会筛选阅读书籍”,同作者、同题材、同类型等相关图书筛选,在对比中获得新的认识,拓展阅读视野。
实验对比: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课外阅读兴趣是有关联的,成绩优异的同学,不但坚持课外阅读而且在读中都积极参与交流。
(1)通过阅读《唤醒阅读九步法》,联系自己实际的课外阅读情况,说说哪一点对自己最有启示,今后怎么办?
 其中的“第一步”对我很有启示,我在课外阅读时,就像“第一步”所说的“这书有点酷”,便吸引我马上去读,只是因为好奇才去读,这样读书未免有点单一,对于其他几步没有足够地重视,这样读书就得不到全面提升。以此,今后我要按“唤醒阅读九步法”去阅读课外书,扩大阅读面,让自己的文化知识得到全面提升。 
(2)阅读了《唤醒阅读九步法》后,你准备用哪几点去说服准备阅读《三国演义》但没兴趣的同学?用“ ”划出答案。
(3)学校准备给四年级的同学开个鼓励课外阅读的动员会,邀请你去讲课外阅读的意义,请你从上边的非连续性文本中用“ ”划出三点用来准备自己的发言稿。
【解答】(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短文,从唤醒阅读九步法中可知,其中的“第一步”对我很有启示,我在课外阅读时,就像“第一步”所说的“这书有点酷”,便吸引我马上去读,只是因为好奇才去读,这样读书未免有点单一,对于其他几步没有足够地重视,这样读书就得不到全面提升。以此,今后我要按“唤醒阅读九步法”去阅读课外书,扩大阅读面,让自己的文化知识得到全面提升。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短文,从唤醒阅读九步法可知,如果我的同学阅读《三国演义》不感兴趣,我就用唤醒阅读九步法中的“第二步,‘查阅资料了解主角’,让自己快速进入阅读状态”来说服他。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学校准备给四年级的同学开个鼓励课外阅读的动员会,通读短文可知,我可用唤醒阅读九步法中的“第一步,‘这书有点酷’,从书目所获奖项、文学地位、编辑荐语等,给自己阅读的理由。第四步‘扩大阅读面’,高考命题这几年有很大变化,比如高考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已经大大拓展。除了文学,还有哲学、历史、科技、社会、经济、时政等。如果考生平时读书少,知识面窄,是很难考到好的成绩的。读绘本、童话、神话、科普、古典名著、成长小说、世界名著等,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让自己知识的形成更全面。第六步‘品行导思’,从书中汲取营养,联系实际进行思考,走出书本,联系自身与生活,学以致用。这都是从审美出发,让读的内容对自己的成长产生影响,不管是小说也好,童话也罢,都能够在情感、价值方面有所体现,提高阅读的品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阅读教育更不是”,这三步来准备自己的发言稿。也可结合吕叔湘说的话和课程标准说的内容以及实验对比中的内容来准备自己的发言稿。
故答案为:
(1)其中的“第一步”对我很有启示,我在课外阅读时,就像“第一步”所说的“这书有点酷”,便吸引我马上去读,只是因为好奇才去读,这样读书未免有点单一,对于其他几步没有足够地重视,这样读书就得不到全面提升。以此,今后我要按“唤醒阅读九步法”去阅读课外书,扩大阅读面,让自己的文化知识得到全面提升。
(2)第二步,“查阅资料了解主角”,让自己快速进入阅读状态。
(3)我可用唤醒阅读九步法中的“第一步,‘这书有点酷’,从书目所获奖项、文学地位、编辑荐语等,给自己阅读的理由。第四步‘扩大阅读面’,高考命题这几年有很大变化,比如高考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已经大大拓展。除了文学,还有哲学、历史、科技、社会、经济、时政等。如果考生平时读书少,知识面窄,是很难考到好的成绩的。读绘本、童话、神话、科普、古典名著、成长小说、世界名著等,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让自己知识的形成更全面。第六步‘品行导思’,从书中汲取营养,联系实际进行思考,走出书本,联系自身与生活,学以致用。这都是从审美出发,让读的内容对自己的成长产生影响,不管是小说也好,童话也罢,都能够在情感、价值方面有所体现,提高阅读的品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阅读教育更不是”,这三步来准备自己的发言稿。也可结合吕叔湘说的话和课程标准说的内容以及实验对比中的内容来准备自己的发言稿。
(2022 万州区)从1990年亚运会的“盼盼”,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福娃“晶晶”,再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冰墩墩”(如图),中国主办的这三大国际赛事吉祥物都使用了熊猫形象。
据冰墩墩的设计总执行刘平云介绍,“冰墩墩”的形象之所以能这么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寓意着三种“温暖”:一是以冰糖葫芦的糖衣为原型的冰晶外壳象征着甜甜的温暖;二是彩色的冰丝带在视觉上打破了传统熊猫所呈现的较为单一的黑白效果,带来了色彩上的温暖;三是“冰墩墩”手掌心里的爱心寓意和平、希望,是中国向世界传递的充满和平希望的温暖。
(1)“盼盼”“晶晶”“冰墩墩”三大国际赛事吉祥物的共同点是: 都使用了熊猫形象 。
(2)冰墩墩寓意哪三种温暖?
【解答】(1)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通读语段可知,文中所说的“盼盼”“晶晶”“冰墩墩”三大国际赛事吉祥物的共同点是:都使用了熊猫形象。
(2)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通读语段可知,文中所说的“冰墩墩”寓意“甜甜的温暖”“色彩上的温暖”“向世界传递的充满和平希望的温暖”这三种温暖。
故答案为:
(1)都使用了熊猫形象;
(2)寓意“甜甜的温暖”“色彩上的温暖”“向世界传递的充满和平希望的温暖”这三种温暖。
(2021 永川区)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后面的练习。
举世震惊的大地震重创了北川旅游业。重建后的北川县加大了旅游宣传的力度,但来北川旅游的人依然不多。为改进旅游宣传工作,北川县对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进行了调查,统计数据如下:
游客了解北川旅游信息的渠道统计表
获取信息的渠道 朋友处获取 电视新闻获取 手机新闻、微信获取 微博获取 旅行社获取
所占比例% 45.9 79.6 24.5 4.9 5.56
(1)从统计表中反映出北川旅游宣传中存在的问题是: 宣传力度不大,游客对北川的了解不多,了解渠道大多来源于电视新闻,旅行社的宣传作用不大。 
(2)针对这一问题,请你对北川旅游发展的宣传工作提出一条建议: 鼓励旅行社对北川的旅游业加大宣传,对宣传力度大的旅行社可给予一定的奖励。 
【解答】(1)考查了对统计表内容的阅读情况。阅读统计表可知,通过调查发现,游客了解北川旅游信息的渠道主要来源于电视新闻,其次是通过朋友处获取信息和通过手机新闻、微信获取信息,而从旅行社获的取信息仅占5.56%。可见北川旅游宣传中存在的问题是:宣传力度不大,游客对北川的了解不多,了解渠道大多来源于电视新闻,旅行社的宣传作用不大。
(2)考查了提出建议的能力。针对北川旅游宣传中存在的问题,我想对北川旅游发展的宣传工作提出一条建议:鼓励旅行社对北川的旅游业加大宣传,对宣传力度大的旅行社可给予一定的奖励。
故答案为:
(1)宣传力度不大,游客对北川的了解不多,了解渠道大多来源于电视新闻,旅行社的宣传作用不大。
(2)鼓励旅行社对北川的旅游业加大宣传,对宣传力度大的旅行社可给予一定的奖励。
(2021 永川区)读下面的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1)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墨”昂贵的原因,说明了“墨”的制作原料和制作过程 。
(2)仔细读短文,想一想“墨”的制作过程,再填空。
取烟﹣ 和成烟料团 ﹣ 制成墨团 ﹣ “烟墨”。 
(3)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  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其表达作用  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
(4)“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一句中“各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句中的“各种”是指多种,而不是一种。所以,在句中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就表达不出这个意思了。 
【解答】(1)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语段内容可知,语段主要说明了“墨”昂贵的原因,说明了“墨”的制作原料和制作过程。
(2)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语段内容可知,从文中的“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这些内容中总结出“墨”的制作过程,即可总结填空为:取烟﹣和成烟料团﹣制成墨团﹣“烟墨”。
(3)考查说明方法和其表达的作用。文中的“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这句话从“三万”“一万”这两个词可看出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其表达的作用是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4)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文中的“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这句话,因为句中的“各种”是指多种,而不是一种。所以,在句中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就表达不出这个意思了。
故答案为:
(1)“墨”昂贵的原因,说明了“墨”的制作原料和制作过程;
(2)和成烟料团 制成墨团“烟墨”;
(3)列数字 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4)不能删去,因为句中的“各种”是指多种,而不是一种。所以,在句中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就表达不出这个意思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