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老王
教学目标:
1、紧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与老王的“幸”与“不幸”。
2、通过品析词句,理解作者和老王所散发的人性的光辉。
3、深入文本,理解和体悟作者高尚的人格,学会善待生活中的弱者。
教学重点:读懂老王的“不幸”,感受老王的善良。
教学难点:探究作者为什么会对老王感到“愧怍”,理解作者高尚的品质和人与人之间的良善和美好。
教师教法:关键词、师生合作探究法
学生学法:批注法、探究质疑法
精讲内容:本节课教学设想以人物形象为核心,在阅读中实现学生读者与老王、作者和学生自己与文本的对话。通过抓关键字词或句段来分析文本,最终达成由关键词句读懂全文的目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共鸣
生活中,出于很多原因,总是有一些人让我们不能忘怀,今天我们将要认识的作者杨绛,她也有一位不能忘怀的人。那么,她不能忘怀的人是谁呢?(老王)
快速梳理,整体感知
作者为什么不能忘怀老王呢?文章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请迅速浏览全文,找出来。
明确:(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愧怍”是什么意思?(惭愧)
三、披文入情,聚焦不幸者
(一)作者说老王是一个不幸者,那么请你速读课文1-4段,调查一下老王的基本情况,说一说他为什么是一个不幸者?
明确:姓名:没有名字,身份卑微
年龄及健康程度:年老力衰、身体残疾
职业:出劳力
家庭成员:孤苦无依
家庭住址:条件恶劣
生活满意度:心境凄凉、悲苦
根据我们的调查,老王确实是一个不幸的人。
我和老王的交往中发生了哪些事情,请阅读文章5-22段,说一说这些事件又让你认识了怎样的老王?
事件 品质
送冰块,冰大、车费减半, 老实厚道
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善良仁义
临死前送香油、鸡蛋 知恩图报
此时你最想用什么字来评价老王呢?(善良)
文章详细写了那件事,其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些语句?分别写了什么细节?
(引导并指导朗读课文第8段)
预设示例:
(1)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引导学生关注形容词“直僵僵”和动词“镶嵌”,感受老王临死前呆板、僵直没有一丝活气的形象。
(2)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外貌描写,形象而贴切地写出了老王临死前病情非常严重,甚至给人非常可怕的感觉。
(3)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肖像描写以及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王因病痛的折磨而变得外表干瘦、恐怖的特点,感受老王来给我送鸡蛋香油的不易以及难能可贵,更加突出老王知恩图报的善良品行。同时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在写老王时比较客观冷静,甚至有些害怕老王的心理。
(4)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动作描写,引导学生关注本句中的两个“直”字,感受老王给予我们一家的真情和敬重,理解。
认识了一个,在特殊时代背景下,虽自身贫苦却待人真诚的老王。他与作者一家珍贵的友情,凸显了孤苦寒微的老王纯朴、仁义、善良的品性,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慨叹。
四、知人论世,读懂幸运者
(一)对于这个不幸却又善良、朴实的老王,我们对他满怀同情与敬意,那作者对老王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作者关爱老王,有人道主义精神。(送鱼肝油、关心他的情况、照顾他的生意……)
(二)我们回过头来再看“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那么作者杨绛真的就是象她自己所说的是一个“幸运的人”吗?老师课前给大家找了一些有关作者当时的经历,请大家朗读自由朗读,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课件展示背景)
作者和老王交往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这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被打入了“牛鬼蛇神”的阵营。这一时期,杨绛一家人受尽了屈辱和蹂躏。作者被安排打扫厕所,除了身体的劳累,还有来自与精神的折磨。她和丈夫钱锺书被人分别剃成“阴阳头”和“十”字头,还 要被挂上牌子游街,忍受大家对他们的侮辱和批斗。后来她又先后失去了自己的女儿和女婿……
看了背景资料我们认为作者是不幸的。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呢?(老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幸运”。)
学生讨论,教师做总结:作者认为的的幸运是相对于老王的不幸而言的:老王年老体衰又身体残疾,还要靠破旧的三轮来讨生活,而作者有自己的工作,有相对稳定的收入;老王孤苦无依,生活困顿,又被人排挤,而作者有丈夫和女儿,有家庭的温暖。因为有亲人的陪伴,无论身处何处,都会有温暖,这仅有的满足感让作者感到了幸福,这就是杨绛先生淡定和从容的人生态度!
(三)作者曾经真心实意的关心过老王,但是老王去世几年后,作者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愧怍”老王呢?
在整个社会中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老王给予我的是尊重和关心,而我却用钱伤害了他对我们的一片情谊,我对他的关心可能仅是同情,我最终好像也么有回馈给老王最在意的平等和真情。老王或许是带着遗憾离去的。因此作者会觉得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总结:杨绛的愧怍,是知识分子的自我剖析、自我批判。这是对自我灵魂的拷问,需要极大的勇气。读到此,杨绛先生的“愧怍”,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生活在社会底层却真诚善良且知恩图报的三轮车车夫老王,同时也认识了真诚善良且善于自省的学者杨绛,他们在那个特殊年代彼此的同情和关爱,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愿我们都能以善良体察善良,关注弱势群体,让世间处处有真情。
分层作业:
全体作业:你的周围有像老王这样的人吗?他有什么样的特点?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将会怎样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写小纸条张贴作业展示区。)
时间充裕的同学请阅读杨绛的《干校六记》,并与课下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
板书设计:
不幸者 愧怍
情 钱
人性
教学反思:
本课是我校开展的素课大练兵活动中我上的一节公开课。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公开课往往能暴露出很多不正确的教学想法、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及不良的教学习惯,是教师成长中非常宝贵的经历。因为本次公开课是素课的形式,对于经常使用课件教学的我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挑战的。此次公开课得到了很多老师对我的指导和点评,课后我也及时就自己的课堂进行反思,让自己能够明确得失,并收获成长。
得的方面:
因为是素课,所以要求课堂上问题一定要简洁、明了。因此整节课我选择了文章的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作为主问题,让学生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且也给后面分析老王的“不幸”和作者“幸运”做下铺垫。让学生在抓关键词、重点句的品析中理解人物的“善良”“美好”,感受人情之美。再通过材料的补充,感受作者人性的光辉,继而能够向伟大者学习,自觉去关心弱者。课堂上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指导,有序开展活动,效果良好。
失的方面:在教学设计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活动不足,整节课堂主要是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在问答中推动课堂进展,而没有放手让学生大胆做,这是出于我对学生的不信任,其实在问题的设置上可以再大胆一些,更灵活一些。另外,由于自己一直在循着自己的设计,重在文本的分析,而对文章的朗读不到位。在今后的的教学中,多种多样有效的阅读方法还需要我努力去学习探究。
此次公开课的经历,令人非常难忘!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评课,都让我有很多的收获。同时,我也会时时警醒自己保持谦虚,保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