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学期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1课后作业:4-1-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秋学期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1课后作业:4-1-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23 21:1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碱金属具有强还原性,它们的离子具有强氧化性
B.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多,碱金属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C.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降低
D.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的
2.我国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锂资源,开发锂的用途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课题。关于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锂是较轻的金属 B.LiOH的碱性比NaOH弱
C.锂的化学性质比钠活泼 D.氧化性Li+>Na+
3.氟、氯、溴、碘四种元素,下列有关它们的性质递变规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
B.单质的熔点和沸点依次升高
C.Cl2可以从KI溶液中置换出I2
D.Br2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Cl2
4.关于卤族元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卤族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因此不能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合
B.卤族元素单质越活泼,其熔沸点就越高
C.卤族元素的单质都能与水剧烈反应
D.卤族元素的单质都能和氢气反应,且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随单质氧化性的增强而增强
5.溴与氯同属卤族元素,其单质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Cl2比Br2的活泼性更强,下面是根据氯的性质对溴的性质的预测,其中错误的是(  )
A.溴单质溶于水时,部分与H2O反应生成HBrO和HBr
B.溴单质只具有氧化性
C.溴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1个电子,表现氧化性
D.溴蒸气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HBr
6. 下列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X2+H2O===HXO+HX表示
B.HX都极易溶于水,它们的热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强
C.卤素单质的颜色从F2→I2按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加深
D.X-的还原性强弱依次为F-7.碱金属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其根本原因是(  )
A.碱金属单质的密度小,熔、沸点低
B.碱金属在常温下易被氧化
C.碱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都只有1个,容易失去
D.碱金属原子的核电荷数比较小
8.已知金属钾有如下性质:
①钾的密度比水小;
②钾的熔点低;
③钾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
④钾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某学生将一小块金属钾投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以上实验能证明上述四点性质中的(  )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 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K与H2O反应最剧烈
B.Rb比Na活泼,故Rb可以从Na溶液中置换出Na
C.碱金属的阳离子没有还原性,所以有强氧化性
D.从Li到Cs都易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且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10. 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由上到下性质递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 
②单质的颜色加深 
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 
④单质的沸点升高 
⑤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④⑤
11. 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X-为Cl-、Br-、I-),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新制的氯水变为橙色,将此溶液倒入丙中,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A.Br-、Cl-、I- B.Br-、I-、Cl-
C.I-、Br-、Cl- D.Cl-、I-、Br-
12. 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
A.OH-、H2O B.NH3、NH
C.H3O+、NH D.HCl、H2S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 (10分)在硬质玻璃管中的A、B、C处依次放有浸有KBr溶液、KI溶液、淀粉溶液的3个棉球(如图所示)。由左端导管通入氯气,在B处加热,可观察到A处棉球呈 色,B处棉球呈现 色,C处棉球呈 色。将试管冷却后,在B、C之间的玻璃壁上有 色的 ,这是因为 。
14. (10分)某学生往一支试管里按一定顺序分别加入下列几种物质:A.KI溶液,B.淀粉溶液,C.NaOH溶液,D.氯水。发现溶液颜色按下面顺序变化:①无色→②棕黄色→③蓝色→④无色,依据溶液颜色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以上药品的顺序是 。
(2)写出①→②的离子方程式,若为氧化还原反应,请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3)写出③→④的化学方程式: 。
15.(12分)我国科学家通过与多个国家进行科技合作,成功研发出铯(Cs)原子喷泉钟,使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的精度从30万年不差1秒提高到600万年不差1秒,标志着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已知铯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第ⅠA族,根据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下列内容:
(1)铯的原子核外共有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 。
(2)铯单质与水剧烈反应,放出 色气体,生成的溶液使紫色石蕊试纸显 色。
(3)预测铯单质的还原性比钠单质的还原性 (增“弱”或“强”)。
16. (20分)某同学做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性、递变性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①将氯水滴加到溴化钠溶液中,振荡后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定向移动,随之消失
②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冷水中 B.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
③将溴水滴加到NaI溶液中,振荡后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 C.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定向移动,并伴有轻微的爆炸声,很快消失
④将一小块金属钾放入冷水中 D.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实验用品:
①试剂:金属钠、金属钾、新制氨水、溴水、0.1 mol/L NaBr溶液、0.1 mol/L NaI溶液、CCl4等。
②仪器: 、 、镊子、小刀、玻璃片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方案对应的实验现象的标号和化学方程式):
实验方案 实现现象 化学方程式




(4)实验结论:

4-1-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碱金属具有强还原性,它们的离子具有强氧化性
B.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多,碱金属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C.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降低
D.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的
解析:碱金属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金属单质还原性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变为阳离子后的氧化性越弱,故碱金属的阳离子的氧化性都很弱。
2.我国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锂资源,开发锂的用途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课题。关于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锂是较轻的金属 B.LiOH的碱性比NaOH弱
C.锂的化学性质比钠活泼 D.氧化性Li+>Na+
解析:锂比钠的活泼性弱,还原性:Na>Li,氧化性:Na+3.氟、氯、溴、碘四种元素,下列有关它们的性质递变规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
B.单质的熔点和沸点依次升高
C.Cl2可以从KI溶液中置换出I2
D.Br2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Cl2
解析:Cl的非金属性强于Br,故Br2不能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Cl2,选项D错误。
4.关于卤族元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卤族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因此不能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合
B.卤族元素单质越活泼,其熔沸点就越高
C.卤族元素的单质都能与水剧烈反应
D.卤族元素的单质都能和氢气反应,且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随单质氧化性的增强而增强
解析:卤族元素能与其他非金属(如H2)化合,卤族元素越活泼,其单质的熔沸点越低,卤族元素单质中只有F2能与水剧烈反应。
5.溴与氯同属卤族元素,其单质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Cl2比Br2的活泼性更强,下面是根据氯的性质对溴的性质的预测,其中错误的是( B )
A.溴单质溶于水时,部分与H2O反应生成HBrO和HBr
B.溴单质只具有氧化性
C.溴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1个电子,表现氧化性
D.溴蒸气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HBr
解析:在分析本题时,既要由已知(氯气的性质)“迁移”得出未知(溴的性质),又要注意二者性质的递变性。A中,因为Cl2+H2O??HCl+HClO,故Br2+H2O??HBr+HBrO。B中,Br2中Br化合价为0价,既可以升高(+1,+3,+5,+7),又可以降低(-1),故溴单质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6. 下列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X2+H2O===HXO+HX表示
B.HX都极易溶于水,它们的热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强
C.卤素单质的颜色从F2→I2按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加深
D.X-的还原性强弱依次为F-解析:F2与H2O反应生成HF和O2,故A错误;卤化氢的热稳定性顺序为HF>HCl>HBr>HI,故B错误;F2与盐溶液中的H2O反应放出O2,不能置换出卤素单质,故D错误。
7.碱金属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其根本原因是( C )
A.碱金属单质的密度小,熔、沸点低
B.碱金属在常温下易被氧化
C.碱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都只有1个,容易失去
D.碱金属原子的核电荷数比较小
解析:活泼的原因在于其最外层电子只有1个,容易失去。
8.已知金属钾有如下性质:
①钾的密度比水小;
②钾的熔点低;
③钾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
④钾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某学生将一小块金属钾投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以上实验能证明上述四点性质中的( D )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类比钠与钾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钾、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相似,但钾比钠活泼,与水反应更为剧烈。
9. 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D )
A.K与H2O反应最剧烈
B.Rb比Na活泼,故Rb可以从Na溶液中置换出Na
C.碱金属的阳离子没有还原性,所以有强氧化性
D.从Li到Cs都易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且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解析:A项,Cs最剧烈;B项,Rb先与水反应,不会置换出Na;C项,碱金属阳离子很稳定,不具有强氧化性。
10. 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由上到下性质递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 ②单质的颜色加深 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 ④单质的沸点升高 ⑤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④⑤
解析:卤族元素由上到下:单质的颜色加深、沸点升高,②、④正确;单质的氧化性减弱,①错;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⑤正确;HX的稳定性减弱,③错。
11. 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X-为Cl-、Br-、I-),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新制的氯水变为橙色,将此溶液倒入丙中,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B )
A.Br-、Cl-、I- B.Br-、I-、Cl-
C.I-、Br-、Cl- D.Cl-、I-、Br-
解析:熟知有关卤素的知识:①单质氧化性为Cl2>Br2>I2,而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为I->Br->Cl-;②碘单质可使淀粉变蓝色,溴水颜色为橙色。由此可推出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新制的氯水后变为橙色,说明甲中含有Br-,再加丙溶液无明显变化,则说明丙中无I-。
12. 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D )
A.OH-、H2O B.NH3、NH
C.H3O+、NH D.HCl、H2S
解析:A错,OH-的质子数为8+1=9,电子数为9+1=10;H2O的质子数、电子数均为8+1×2=10。B错,NH的质子数为7+4=11,电子数为11-1=10;NH3的质子数为7+1×3=10,电子数为7+3=10。C错,H3O+的质子数等于8+1×3=11,电子数等于8+1×3-1=10;NH的质子数等于7+1×2=9,电子数等于9+1=10。D对,HCl的质子数为17+1=18,电子数为17+1=18;H2S的质子数为1×2+16=18,电子数为18。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 (10分)在硬质玻璃管中的A、B、C处依次放有浸有KBr溶液、KI溶液、淀粉溶液的3个棉球(如图所示)。由左端导管通入氯气,在B处加热,可观察到A处棉球呈红棕色,B处棉球呈现紫红色,C处棉球呈蓝色。将试管冷却后,在B、C之间的玻璃壁上有紫黑色的固体,这是因为碘蒸气遇冷凝结为固体。
解析:氧化性:Cl2>Br2>I2。Cl2为黄绿色,Br2为深红棕色,I2为紫黑色,且Br2易挥发,I2易升华,A、B、C三处分别发生反应Cl2+2Br-===2Cl-+Br2,Br2+2I-===2Br-+I2,碘遇淀粉变蓝。
14. (10分)某学生往一支试管里按一定顺序分别加入下列几种物质:A.KI溶液,B.淀粉溶液,C.NaOH溶液,D.氯水。发现溶液颜色按下面顺序变化:①无色→②棕黄色→③蓝色→④无色,依据溶液颜色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以上药品的顺序是A、D、B、C。
(2)写出①→②的离子方程式,若为氧化还原反应,请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写出③→④的化学方程式:I2+2NaOH===NaI+NaIO+H2O。
解析:溶液显棕黄色,说明溶液中有I2生成,氯水和KI溶液反应生成I2,而氯水显浅绿色,故①为加入KI溶液,②为加入氯水,溶液显蓝色的I2遇淀粉形成的,故③为加入淀粉溶液;又由于I2+2NaOH===NaI+NaIO+H2O,加入NaOH溶液后I2逐渐消失,蓝色逐渐褪为无色,故④为加入NaOH溶液。
15.(12分)我国科学家通过与多个国家进行科技合作,成功研发出铯(Cs)原子喷泉钟,使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的精度从30万年不差1秒提高到600万年不差1秒,标志着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已知铯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第ⅠA族,根据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下列内容:
(1)铯的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1。
(2)铯单质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无色气体,生成的溶液使紫色石蕊试纸显蓝色。
(3)预测铯单质的还原性比钠单质的还原性强(增“弱”或“强”)。
解析:(1)铯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第ⅠA族,则铯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1。
(2)金属性:Cs>Na,故Cs与水反应更剧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s+2H2O===2CsOH+H2↑,生成物为氢气和氢氧化铯(水溶液显碱性),则观察到有无色气体生成,生成的溶液使紫色石蕊试纸显蓝色。
(3)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铯单质的还原性比钠单质的还原性强。
16. (20分)某同学做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性、递变性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①将氯水滴加到溴化钠溶液中,振荡后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定向移动,随之消失
②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冷水中 B.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
③将溴水滴加到NaI溶液中,振荡后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 C.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定向移动,并伴有轻微的爆炸声,很快消失
④将一小块金属钾放入冷水中 D.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实验用品:
①试剂:金属钠、金属钾、新制氨水、溴水、0.1 mol/L NaBr溶液、0.1 mol/L NaI溶液、CCl4等。
②仪器:试管、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璃片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方案对应的实验现象的标号和化学方程式):
实验方案 实现现象 化学方程式
① D Cl2+2NaBr===2NaCl+Br2
② A 2Na+2H2O===2NaOH+H2↑
③ B Br2+2NaI===2NaBr+I2
④ C 2K+2H2O===2KOH+H2↑
(4)实验结论: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自上而下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合理即可)。
解析:钾的金属性比钠的强,故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剧烈,产生的H2能发生燃烧或发生轻微的爆炸;将氯水滴加到NaBr溶液中,发生反应:Cl2+2NaBr===2NaCl+Br2,用CCl4萃取CCl4溶液呈橙红色(下层)。将溴水滴到KI溶液中发生反应:Br2+2KI===I2+2KBr,用CCl4萃取,CCl4溶液呈紫红色(下层)。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