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1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学习目标
唯物史观:了解隋唐至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历史解释:掌握“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了解隋唐盛世局面。。
家国情怀:认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隋朝兴亡
壹
一、隋朝的统一
建立: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
隋文帝励精图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力日强。史称“开皇之治”。
统一: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了南北近400年的分裂局面。
任务一:正确叙述隋朝治理的相关措施
二、隋朝的治理措施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二首》
隋朝修建运河的意义是什么?
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促进运河沿岸城市经济发展,
巩固统一,对当代及后世的水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隋朝衰亡:
时间 大事 民役数量
605年三月 营建东都(历时11个月) 每月200万人
605年三月 开凿通济渠 100多万人
605年四月 开凿邗沟 10多万人
605年五月 营建西苑 170多万人
606年七月 巡幸江南 40多万人
607年八月 修筑长城 100多万人
608年正月 开凿永济渠 100多万人
608年七月 再修长城 20多万人
612年正月 远征高丽 300多万人
材料:隋末,天下地主武装纷纷起兵造反,而以李唐政权为根据地的关中地区最多,关中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地主阶级上层人物,在地方上势力强大,在社会上声望卓著,在政治上辐射很广。
1、根本原因:隋炀帝好大喜功,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伐高丽
2、直接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民不聊生,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隋朝的建立
隋朝的治理
修仓库、建洛阳、大运河
隋的
兴亡
阶段小结
581年,
建立隋朝
定都长安
589年,
统一南北
结束分裂
衰亡
大兴土木、穷兵黩武
兵役、徭役沉重激化矛盾
一点一练
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唐朝的繁荣
贰
一、唐朝的建立
朝代卡片
创 建 者
朝代 唐朝
时间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都城 长安
李渊
玄武门之变
任务二:记忆唐朝出现的盛世及其出现的原因
(二)大唐盛世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
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
1、政治发展
(1).“贞观之治”
(2).武周政治--武则天的统治
高宗死后不久,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当权期间,尽管政局纷纭,但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经济
政治
文化
读教材,归纳太宗的统治措施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
尊崇儒学,大兴科举,大办学校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
房谋杜断
“天下大捻,流散者咸归故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29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资治通鉴》
“启政开元,治宏贞观”
宋代洪迈说:“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清代赵翼谓其为“女中英主”。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什么景象?
唐玄宗统治前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的景象。
阅读教材,你知道出现这些景象是因为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措施吗?
(3).“开元盛世”
李
隆基
(1)政治:
(2)经济:
(3)文化:
(4)军事:
曲辕犁
选贤任能、整顿吏治
裁减冗官,精简机构
严格选拔官吏
发展生产
抑制国内土地兼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大兴文治
改革兵制
开元盛世
农业:曲猿犁—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手工业发展: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秘色瓷、唐三彩。瓷器大量输出国外。唐朝丝织技术高,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商品经济发展:
1.柜坊(银行雏形)飞钱(类似汇票)出现
2.唐朝中后期夜市已经出现,商业管理有所松动
2.经济发展
唐朝是怎样加强对西域管辖的?
1、唐对突厥地区的管理
唐太宗设安西 都护府
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首先战争征服
突厥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唐朝实行了什么民族政策?
二、唐朝的边疆管理
2、唐朝对回纥、吐蕃、靺鞨的管理
回 纥
靺鞨
吐蕃
8世纪中期,骨力裴罗统一回纥各部,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
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府都督。
7世纪前期,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嫁与松赞干布。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
这些少数民族政权胡地理位置在哪里?唐朝实行了什么民族政策?
(1)唐朝前期,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空前辽阔。南海诸岛及相关领域纳入中国的版图。
(2)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民族交融的影响
合作探究
(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君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恰,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依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采取了哪些举措?
指导思想:华夷一体、民族平等。
举措:1. 军事讨伐 2. 设都护府 3. 和亲 4. 册封
要求:结合所学与教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间4分钟(个人思考1分钟,小组讨论3分钟)将答案展示在小白板上。
01
评价标准:
要点明确(2分)
逻辑清晰(1分)
史论结合(1分)
语言组织(1分)
02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
(李世民)
女皇
武则天
建立
唐朝
贞观
之治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唐玄宗
(李隆基)
开元
盛世
阶段小结
一点一练
“或许因为他(太宗李世民)本身带有少数民族血统之故,因此无论胡汉,都能一视同仁。这种作风对有唐一代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下列选项中体现唐太宗“这种作风”的是( )
A.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
B.选其(突厥)酋长,使入宿卫
C.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
D.对宗教一体扶植,“示存异方之教”
唐朝的衰亡
叁
1、安史之乱
原因
①政治腐败: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怠于政事;
②边疆危机: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
③军事失当:任用胡人担任节度使;兵力外重内轻。
(2)过程
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历时八年,763年被唐平定。
①迫使大量北方民众南迁,破坏北方经济,但客观上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②中央集权被大大削弱,参与平叛的许多将领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边防空虚也导致少数民族趁机侵扰,边疆告急。
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任务三:正确梳理唐朝衰亡与过程
2、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平定后,星罗棋布的藩镇
宦官专权几乎贯穿了唐朝的中后期,一批批的宦官逼宫弑帝,专权横行,无恶不作。自号称“欺压皇上的老奴”李辅国始,继而有逼宫弑帝的俱文珍与王守澄、经历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称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昭宗时的权阉杨复恭、刘季述等人。这些人个个都是生前显赫无比,死后臭名昭著的大宦官。
3、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
死于宦官之手:顺宗、宪宗、敬宗
由宦官拥立的: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
影响: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
(2)概况: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黄巢起义军的将领朱温降唐,被封为节度使。他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黄巢起义,逐渐控制政权。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1)背景: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
4、黄巢起义
5、五代十国
朝代 都城 年代 开国皇帝
五代 后梁 汴州(今开封) 907-923 朱温
后唐 洛阳 923-936 李存勖
后晋 汴州(今开封) 936-946 石敬瑭
后汉 汴州(今开封) 947-950 刘知远
后周 汴州(今开封) 950-960 郭威
十国 吴国 广陵(今扬州) 892-937 杨行密
南唐 金陵(今南京) 937-975 李昇
前蜀 成都 891-925 王建
后蜀 成都 937-965 孟知祥
闽国 长乐(今福州) 893-945 王审知
楚国(南楚) 长沙府(今长沙) 896-951 马殷
南汉 兴王府(今广州) 905-971 刘隐
荆南(南平) 江陵(今荆州) 907-963 高季兴
吴越 杭州 893-978 钱镠
北汉 太远 951-979 李崇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安史
之乱
藩镇割据
藩镇格局威胁中央集权
唐的
衰亡
阶段小结
唐朝由盛转衰
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
宦官专权
牛李党挣
黄巢
起义
唐朝灭亡
五代
十国
一点一练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 )
A.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
B.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
C.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D.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课堂总结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文帝建隋
隋朝的“基础设施”建设:仓库、洛阳城、大运河
炀帝亡隋
大唐初建(唐高祖李渊)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武后称帝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盛世大唐的民族关系:战争→设置机构、册封、和亲、会盟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
唐朝覆亡(黄巢起义)
隋朝
(581-618)
唐朝
(618-907)
五代十国(907-960)
学以致用
1、《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现代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具有革新魄力,重用有才之人
学以致用
2.晚年的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若崇美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这表明晚年的唐太宗( )
A.基本上对自己的统治持否定态度
B.注重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
C.美化自己并掩饰统治期间的过错
D.对最高统治地位已无兴趣
课后作业
必做
本课相关的配套练习题。
选做
查阅相关资料评价隋炀帝,并形成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