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课件(共26张PPT)+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课件(共26张PPT)+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8 14:59:5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商山早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体会诗中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和表现的羁旅乡情。
2、初步学习羁旅题材诗歌的特点。
3、 背诵默写诗歌。
【学习重点】
1、体会诗中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和表现的羁旅乡情。
2、初步学习羁旅题材诗歌的特点。
【学习难点】
1、体会诗中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和表现的羁旅乡情。
2、初步学习羁旅题材诗歌的特点。
【学习时间】1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晚唐有这么一位著名的文人,他极富才情,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有“温八叉”之称。他的诗歌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他的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为“花间派”鼻祖,他就是温庭筠。他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故屡举进士不第,生活坎坷,仕途失意。
他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一诗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流传千古。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温庭筠的这首《商山早行》。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温庭筠(yún)(约812——约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金奁集》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不免。
有关资料:
羁旅诗及特点
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枫桥夜泊》。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游子吟》、温庭筠《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登高》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意象: 驿道、马 ( http: / / www. / kebiao / qinianji2 / 24864.html )、舟、鸿雁、月、羌笛、浮萍、飞蓬、秋风、霜、衰草 、梧桐、杜鹃 、猿啼 、沙鸥 、楼、栏、寒山、宿鸟、烟、日暮、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乐景衬哀情、侧面落笔。
鉴赏方法:①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②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③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④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解题
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早行:早:早上,行:出行
【预习设计】
加点字注音
征铎 槲叶 枳花 凫雁 驿墙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晨起动征铎
枳花明驿墙
凫雁满回塘
翻译诗句:
内容概括
首联:晨起动身,思乡。
颔联:早行情景。
赏析颔联:
“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
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这里只有一组名词的组合,形成了特有的意象叠加。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选择了最具典型的景物,形成了意韵丰富的画面,引发读者在视觉、听觉上的联想。短词成句,节奏明快,语音铿锵。所谓“意象具足”,指羁旅之苦,离乡之愁,归心似箭,全在未言的景象中。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脚印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霜上的脚印说明“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宋代著名词人梅尧臣对三、四两句高度赞赏,说它是最好的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你能体会出其“难写之景”和“不尽之意”吗?
清晨天气阴凉,道路辛苦难走等;游子的羁旅愁思。
意象叠加:类似诗句: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秋怀》欧阳修
“鸟声梅店雨,野色板桥春”——《过张至秘校庄》欧阳修
“楼船夜雪瓜洲度,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陆游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颈联:刚上路的景色。
槲树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仍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新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子的白花也已开放。因此应写的是早春季节。
尾联: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
“凫雁满回塘”写早春家乡之景的美好、温馨、生机勃勃。
这首诗营造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异乡的画面,一幅是故乡的画面,找出相应的诗句。
1、描绘两幅画面的内容。
一座茅草店,沐浴在晓月的余辉中,木板桥上,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早已印着行人凌乱的足迹。枯败的檞叶,落满了山间荒径,驿站墙头枳花开放,闪烁着白色的光。唯有报晓的雄鸡啼声高亢,但它们并未给这灰白冷寂的世界带来丝毫生气。
春天来了,我的家乡杜陵,一群群凫雁,正欢快地嬉戏在曲折、温暖的池塘里。
2、概括两幅画面的意境:
凄清、冷寂;温馨、美好。
3、这两幅不同的画面有何关联?
这两幅画面虽然意境不同,但是表现的诗人的感情是一致的。表现的手法有异,一个以哀景写哀情,一个以乐景反衬哀情,一实一虚,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主题:
《商山早行》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问题:
1)题目中“早行”在诗中如何体现出来的?
2)“悲”换成“思”好不好,为什么?“悲故乡”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悲什么?
3)尾联: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昨夜之梦本应时间在前,本应先写,为何倒装?
【合作探究】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2)说说这首诗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体会其中的“羁旅乡情”。
3)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他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象 “凫雁满回塘”。“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扩展延伸】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①,空戴南冠②学楚囚。
注:①“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
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郑国人钟仪被楚兵俘虏成为楚国的囚徒后,两年中一直带着自己国家的帽子。此以“楚囚”指“囚徒”。
1)这首诗以“望”字来组织材料,着意写景,请问本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课堂检测】
填空:
1)《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且运用典故含蓄地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2)《商山早行》中运用有特征性的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诗句是: 。
问答:
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2)“客行悲故乡”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3)“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4)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作业布置】
背诵默写《商山早行》。
课外阅读羁旅诗,总结羁旅诗的特点写在照抄本上。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商山早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体会诗中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和表现的羁旅乡情。
2、初步学习羁旅题材诗歌的特点。
3、 背诵默写诗歌。
【学习重点】
1、体会诗中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和表现的羁旅乡情。
2、初步学习羁旅题材诗歌的特点。
【学习难点】
1、体会诗中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和表现的羁旅乡情。
2、初步学习羁旅题材诗歌的特点。
【学习时间】1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晚唐有这么一位著名的文人,他极富才情,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有“温八叉”之称。他的诗歌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他的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为“花间派”鼻祖,他就是温庭筠。他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故屡举进士不第,生活坎坷,仕途失意。
他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一诗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流传千古。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温庭筠的这首《商山早行》。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温庭筠(yún)(约812——约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金奁集》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不免。
有关资料:
羁旅诗及特点
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枫桥夜泊》。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游子吟》、温庭筠《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登高》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意象: 驿道、马 ( http: / / www. / kebiao / qinianji2 / 24864.html )、舟、鸿雁、月、羌笛、浮萍、飞蓬、秋风、霜、衰草 、梧桐、杜鹃 、猿啼 、沙鸥 、楼、栏、寒山、宿鸟、烟、日暮、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乐景衬哀情、侧面落笔。
鉴赏方法:①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②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③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④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解题
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早行:早:早上,行:出行
【预习设计】
加点字注音
征铎 槲叶 枳花 凫雁 驿墙
【答案】
征铎 ( duó ) 槲叶( hú ) 枳花 ( zhǐ ) 凫雁( fú ) 驿墙( yì )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晨起动征铎
枳花明驿墙
凫雁满回塘
【答案】
晨起动征铎 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枳花明驿墙 明:使…明艳;驿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凫雁满回塘 凫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翻译诗句:
【答案】
黎明破晓起身,套子驾车铃声叮当。踏上遥遥征途,游子不禁思念故乡。
残月高挂苍穹,村野客店鸡鸣声声;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槲树枯叶飘落,悄然铺满静寂山路;枳树白花绽放,映亮原本暗淡店墙。
令我触景伤情,不由想起归乡之梦。遥想野鸭大雁,早已挤满曲岸湖塘
内容概括
首联:晨起动身,思乡。
颔联:早行情景。
赏析颔联:
“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
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这里只有一组名词的组合,形成了特有的意象叠加。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选择了最具典型的景物,形成了意韵丰富的画面,引发读者在视觉、听觉上的联想。短词成句,节奏明快,语音铿锵。所谓“意象具足”,指羁旅之苦,离乡之愁,归心似箭,全在未言的景象中。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脚印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霜上的脚印说明“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宋代著名词人梅尧臣对三、四两句高度赞赏,说它是最好的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你能体会出其“难写之景”和“不尽之意”吗?
清晨天气阴凉,道路辛苦难走等;游子的羁旅愁思。
意象叠加:类似诗句: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秋怀》欧阳修
“鸟声梅店雨,野色板桥春”——《过张至秘校庄》欧阳修
“楼船夜雪瓜洲度,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陆游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颈联:刚上路的景色。
槲树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仍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新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子的白花也已开放。因此应写的是早春季节。
尾联: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
“凫雁满回塘”写早春家乡之景的美好、温馨、生机勃勃。
这首诗营造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异乡的画面,一幅是故乡的画面,找出相应的诗句。
1、描绘两幅画面的内容。
一座茅草店,沐浴在晓月的余辉中,木板桥上,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早已印着行人凌乱的足迹。枯败的檞叶,落满了山间荒径,驿站墙头枳花开放,闪烁着白色的光。唯有报晓的雄鸡啼声高亢,但它们并未给这灰白冷寂的世界带来丝毫生气。
春天来了,我的家乡杜陵,一群群凫雁,正欢快地嬉戏在曲折、温暖的池塘里。
2、概括两幅画面的意境:
凄清、冷寂;温馨、美好。
3、这两幅不同的画面有何关联?
这两幅画面虽然意境不同,但是表现的诗人的感情是一致的。表现的手法有异,一个以哀景写哀情,一个以乐景反衬哀情,一实一虚,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主题:
《商山早行》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问题:
1)题目中“早行”在诗中如何体现出来的?
【答案】
直接表现:晨起动征铎(清晨起床,车马铃声叮叮当当,旅客套马、驾车活动已暗含其中。)
间接表现:鸡声茅店月(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人迹板桥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枳花明驿墙(明反衬天暗,说明“早”)
2)“悲”换成“思”好不好,为什么?“悲故乡”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悲什么?
【答案】
他悲生不逢时,仕途多舛,前途未卜,也因思故乡而悲,所以“悲”字所表现的情感超越了“思”。
“悲”定下了全诗的基调,“悲”故乡点明了题旨。
3)尾联: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昨夜之梦本应时间在前,本应先写,为何倒装?
【答案】先写早行羁旅之苦之凄凉,后写梦中家乡早春之美好之温馨,以凄凉冷清反衬家乡的美好温馨,写透思乡。如先写,则情感上本末倒置,效果不好。此为虚写,以想象之景传达家乡之美好,传达出思乡之情。
【合作探究】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
2)说说这首诗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体会其中的“羁旅乡情”。
【答案】目前之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微霜初度,斛叶山路,枳花驿墙
言外之意:道路辛苦,羁旅愁思。
3)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他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象 “凫雁满回塘”。“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答案】 “凫雁满回塘”描写了一幅故乡杜陵春天的画面:春天来了,回塘水暖,凫雁在明净的池塘嬉戏,自得其乐。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以乐景衬悲情,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扩展延伸】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①,空戴南冠②学楚囚。
注:①“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
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郑国人钟仪被楚兵俘虏成为楚国的囚徒后,两年中一直带着自己国家的帽子。此以“楚囚”指“囚徒”。
1)这首诗以“望”字来组织材料,着意写景,请问本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前两联写诗人“望”的景色。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耸立在云雾中,景象迷蒙而壮阔。天空中残留着稀稀落落的几点星光,空中一行秋雁越过关塞朝南飞去,远处传来一声长笛,传入倚着栏杆的游子耳中,引出无际的乡愁。
【分析】“云物凄清拂曙流”写出拂晓时,云气弥漫,缓缓流动;“汉家宫阙动高秋”,诗人仰望天空,只见全城的亭台楼阁都高高耸立,仿佛触动了秋天高远的天空;“残星几点雁横塞”,寥寥几颗晨星点缀在天空,大雁列阵飞过关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不知何处传来长笛之声,触动倚楼游子的思乡之情,令人不禁长叹一声,惆怅万分。除了“长笛”,“云”“曙”“宫阙”“高秋”“残星”“雁”都是诗人所望之景,而“倚楼”,则暗示诗人登楼望远的思乡之情。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尾联表达诗人故园之思、归隐之意。
写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此处用典故“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左传楚囚事,表达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
【课堂检测】
填空:
1)《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且运用典故含蓄地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2)《商山早行》中运用有特征性的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诗句是: 。
【答案】
1)《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且运用典故含蓄地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商山早行》中运用有特征性的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诗句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问答:
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2)“客行悲故乡”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案】思念故乡;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3)“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答案】 “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4)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内容: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
结构: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
【作业布置】
背诵默写《商山早行》。
课外阅读羁旅诗,总结羁旅诗的特点写在照抄本上。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商山早行 单元 3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
学习目标 1、体会诗中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和表现的羁旅乡情。2、初步学习羁旅题材诗歌的特点。
3、 背诵默写诗歌。
重点 1、体会诗中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和表现的羁旅乡情。2、初步学习羁旅题材诗歌的特点。
难点 1、体会诗中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和表现的羁旅乡情。2、初步学习羁旅题材诗歌的特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晚唐有这么一位著名的文人,他极富才情,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有“温八叉”之称。他的诗歌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他的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为“花间派”鼻祖,他就是温庭筠。他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故屡举进士不第,生活坎坷,仕途失意。他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一诗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流传千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温庭筠的这首《商山早行》。板书课题。 听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1、体会诗中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和表现的羁旅乡情。2、初步学习羁旅题材诗歌的特点。
3、 背诵默写诗歌。作者简介:温庭筠(yún)(约812——约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金奁集》等。解题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早行:早:早上,行:出行读诗,读准字音,读准停顿征铎 ( duó ) 槲叶( hú ) 枳花( zhǐ ) 凫雁( fú ) 驿墙( yì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棱/梦,凫雁/满/回塘。读懂意思:征铎(duó):征,远行。铎,远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檞(hú) :一种木质像松的树。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驿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照”使…明艳。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凫(fú):野鸭。 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译句: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檞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分析:首联:商山早行,心情悲凉。颔联:道路辛苦,羁旅愁思。颈联:枳花怒放,天色微明。尾联:孤独寂寞,思念家乡。问题:题目中“早行”在诗中如何体现出来的?直接表现:晨起动征铎(清晨起床,车马铃声叮叮当当,旅客套马、驾车活动已暗含其中。)间接表现:鸡声茅店月(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人迹板桥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枳花明驿墙(明反衬天暗,说明“早”)“悲”换成“思”好不好,为什么?“悲故乡”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悲什么? 他悲生不逢时,仕途多舛,前途未卜,也因思故乡而悲,所以“悲”字所表现的情感超越了“思”。“悲”定下了全诗的基调,“悲”故乡点明了题旨。宋代著名词人梅尧臣说颔联两句诗是最好的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你能体会出“难写之景”和“不尽之意”吗?目前之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寒霜初降。 不尽之意:旅途艰辛,羁旅愁思。(意象叠加)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意象叠加,生动形象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颔联总结:
A.“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李东阳
B.“状难状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
C.音韵铿锵(指音乐美),意象具足(形象鲜明,内涵丰富)。尾联: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昨夜之梦本应时间在前,本应先写,为何倒装?先写早行羁旅之苦之凄凉,后写梦中家乡早春之美好之温馨,以凄凉冷清反衬家乡的美好温馨,写透思乡。如先写,则情感上本末倒置,效果不好。此为虚写,以想象之景传达家乡之美好,传达出思乡之情。 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他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象 “凫雁满回塘”。“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凫雁满回塘”描写了一幅故乡杜陵春天的画面:春天来了,回塘水暖,凫雁在明净的池塘嬉戏,自得其乐。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以乐景衬悲情,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羁旅诗的常见特点。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月、客、浮萍、飞蓬等情感:旅途艰辛、 漂泊无依、 归期遥遥 、孤独彷徨、思乡思亲、 怀才不遇 、幽怨愤慨等思乡缘由:战乱频仍,背井离乡;山长水阔,有家难回;久戍边关,遥无归期;宦游在外,身不由己常用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还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反衬哀情。 ②侧面落笔(想象)。自由诵读,背诵。 读读读划停顿读笔记笔记笔记笔记读,背 明确目标目标1目标1目标2目标2目标3
填空:1)《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且运用典故含蓄地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2)《商山早行》中运用有特征性的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诗句是: 。问答: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2)“客行悲故乡”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3)“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4)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扩展延伸】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①,空戴南冠②学楚囚。 注:①“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郑国人钟仪被楚兵俘虏成为楚国的囚徒后,两年中一直带着自己国家的帽子。此以“楚囚”指“囚徒”。 1)这首诗以“望”字来组织材料,着意写景,请问本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意象叠加、相互映衬、虚实相生、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商山早行
新知导入
晚唐有这么一位著名的文人,他极富才情,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有“温八叉”之称。他的诗歌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他的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为“花间派”鼻祖,他就是温庭筠。他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故屡举进士不第,生活坎坷,仕途失意。
他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一诗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流传千古。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温庭筠的这首《商山早行》。
*
商山早行
温庭筠
学习目标
1、体会诗中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和表现的羁旅乡情。
2、初步学习羁旅题材诗歌的特点。
3、 背诵默写诗歌。
新知讲解
温庭筠(yún)(约812——约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金奁集》等。
解题
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早行:早:早上,行:出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
温庭筠(yún)
duó

zhǐ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棱/梦,凫雁/满/回塘。
重点词语
征铎(duó):征,远行。铎,远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檞(hú) :一种木质像松的树。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
驿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照”使…明艳。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凫(fú):野鸭。
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翻译诗句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檞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分析诗句
首联:商山早行,心情悲凉。
颔联:道路辛苦,羁旅愁思。
颈联:枳花怒放,天色微明。
尾联:孤独寂寞,思念家乡。
题目中“早行”在诗中如何体现出来的?
直接表现:晨起动征铎(清晨起床,车马铃声叮叮当当,旅客套马、驾车活动已暗含其中。)
间接表现:鸡声茅店月(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人迹板桥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枳花明驿墙(明反衬天暗,说明“早”)
“悲”换成“思”好不好,为什么?“悲故乡”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悲什么?

他悲生不逢时,仕途多舛,前途未卜,也因思故乡而悲,所以“悲”字所表现的情感超越了“思”。
“悲”定下了全诗的基调,“悲”故乡点明了题旨。
宋代著名词人梅尧臣说颔联两句诗是最好的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你能体会出“难写之景”和“不尽之意”吗?
目前之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寒霜初降。
不尽之意:旅途艰辛,羁旅愁思。(意象叠加)
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意象叠加,生动形象
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
颔联总结: A.“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李东阳 B.“状难状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 C.音韵铿锵(指音乐美),意象具足(形象鲜明,内涵丰富)。

尾联: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昨夜之梦本应时间在前,本应先写,为何倒装?

先写早行羁旅之苦之凄凉,后写梦中家乡早春之美好之温馨,以凄凉冷清反衬家乡的美好温馨,写透思乡。如先写,则情感上本末倒置,效果不好。
此为虚写,以想象之景传达家乡之美好,传达出思乡之情。

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他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象 “凫雁满回塘”。“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凫雁满回塘”描写了一幅故乡杜陵春天的画面:春天来了,回塘水暖,凫雁在明净的池塘嬉戏,自得其乐。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以乐景衬悲情,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羁旅诗的常见特点。
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月、客、浮萍、飞蓬等
情感:旅途艰辛、 漂泊无依、 归期遥遥 、孤独彷徨、思乡思亲、 怀才不遇 、幽怨愤慨等
思乡缘由:战乱频仍,背井离乡;山长水阔,有家难回;久戍边关,遥无归期;宦游在外,身不由己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
还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反衬哀情。 ②侧面落笔(想象)。
自由诵读,背诵。
课堂总结
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意象叠加、相互映衬、虚实相生、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
课堂练习
填空:
1)《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且运用典故含蓄地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2)《商山早行》中运用有特征性的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诗句是:
问答:
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2)“客行悲故乡”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3)“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4)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拓展提高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①,空戴南冠②学楚囚。
注:①“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
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郑国人钟仪被楚兵俘虏成为楚国的囚徒后,两年中一直带着自己国家的帽子。此以“楚囚”指“囚徒”。
1)这首诗以“望”字来组织材料,着意写景,请问本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作业布置
背诵默写《商山早行》。
课外阅读羁旅诗,总结羁旅诗的特点写在照抄本上。

板书设计
首联:早行思乡
颔联:早行图景
颈联:路上图景
尾联:昨夜梦乡
羁旅诗的常见特点
意象:
情感:旅途艰辛、 漂泊无依、 归期遥遥 、孤独彷徨、思乡思亲、 怀才不遇 、幽怨愤慨等
思乡缘由:背井离乡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
表现手法:①乐景反衬哀情。 ②侧面落笔(想象)。
商山早行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