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课件(共36张PPT)+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课件(共36张PPT)+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8 14:59:5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长沙过贾谊宅》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无罪被贬的悲愤痛苦之情。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学习重点】
1、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无罪被贬的悲愤痛苦之情。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学习难点】
体会诗人无罪被贬的悲愤痛苦之情。
【学习时间】1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齐背《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是一首咏史诗。汉文帝史称明君,贾谊更是一代贤才。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这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讽文帝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怜。诗人夙怀“欲回天地”之志,但偏遭党争,沉沦下僚,诗中常有“贾生年少虚垂涕”之类的感慨。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长沙过贾谊宅》也诗一首咏史诗,这又写的什么内容呢?
【有关资料】
1、 作者介绍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唐代诗人,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宣城(今属安徽)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贾谊是西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为被权贵中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来虽然被召回京城,但是得不到任用,之后担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亦抑郁而终。
2、 题目解说
本诗是怀古诗(借古讽今)、咏史诗,借对贾谊被逐长沙之事的凭吊和痛惜,抒无罪被贬命运的悲愤和对当时社会不满的情绪。
3、 写作背景
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因而吟咏出这首律诗。
4、 文体知识
咏史诗是诗人通过对史迹、史事的咏叹,抒发其内心复杂的情感的诗歌。比如《赤壁》《贾生》借助诗歌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托古讽今、托古寄慨、评说历史事件和人物。
咏史诗是诗人通过对史迹、史事的咏叹,抒发其内心复杂的情感的诗歌。
【预习设计】
加点字注音
刘长卿( ) 谪宦( ) 栖( )
释义
三年谪宦:谪宦:贬官。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栖迟: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
停留,拘留。楚客:指客居楚地的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一作“楚国”。
汉文:指汉文帝刘恒。吊: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译文】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内容概括
①首联:借贾谊的遭遇,暗寓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栖迟”:停留、居留,暗喻贾谊的坎坷失意。
“悲”:贯穿始终,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既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遭迁谪的悲苦命运。
“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给人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
②颔联:围绕“过”字展开,描绘出一幅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
借景抒情:通过对秋草寒林、人去日斜等景象的描写,以及作者的独寻、空见,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独寻”:体现了诗人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
“空见”:抒发了诗人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惆怅。
③颈联:溯古思今,把自己的遭遇同贾谊、屈原两位先哲联系在一起,深化了咏叹的主题。
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
“湘水无情吊岂知”: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④尾联:刻画了诗人独立风中的形象。荒村日暮图,交代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第四句“日斜时”映衬照应。
“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
“怜君”:在无疑处有意设问,自怜之意,溢于言表,表面上是对贾谊不幸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语。
诗歌主旨:这是一首怀古诗,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借对贾谊被逐长沙之事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无罪被贬命运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情绪。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孤独寂寞处境的感叹,以及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合作探究】
1)请概括《长沙过贾谊宅》抒发的感情。
2)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存在,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课堂检测】
填空:
1)《长沙过贾谊宅》诗中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 。
2)《长沙过贾谊宅》中表面怜君,同时也表达了自怜之意的诗句是: 。
3)《长沙过贾谊宅》诗中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以及欲求解脱而不可得的苦闷的诗诗句是:

问答:
1)《长沙过贾谊宅》首联第二句的关键字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2)《长沙过贾谊宅》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是什么意思?这个景物描写渲染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扩展延伸】
咏史八首·其二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①金张,指金日磾和张汤两家族,是汉代两大权贵。②七叶,七代。珥,插。汉貂,汉代侍中官冠旁插貂尾为饰。③冯公,指冯唐。
这首诗每四句一层,第一层以比兴起笔,用“松”和“苗”来比喻因“地势”不同而带来的不平等状况,形象化地引领全诗;第二层是全诗的核心,直接揭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现象,并指出这种现象“由来非一朝”;第三层则通过“金张”和“冯公”两个事例正反对比,具体说明上面现象的存在,并批判它的不合理性。
1)这首诗借“咏史”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将《长沙过贾谊宅》与上面左思《咏史》比较,任选一角度,简要赏析两诗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作业布置】
背诵默写《长沙过贾谊宅》。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长沙过贾谊宅》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无罪被贬的悲愤痛苦之情。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学习重点】
1、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无罪被贬的悲愤痛苦之情。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学习难点】
体会诗人无罪被贬的悲愤痛苦之情。
【学习时间】1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齐背《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是一首咏史诗。汉文帝史称明君,贾谊更是一代贤才。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这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讽文帝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怜。诗人夙怀“欲回天地”之志,但偏遭党争,沉沦下僚,诗中常有“贾生年少虚垂涕”之类的感慨。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长沙过贾谊宅》也诗一首咏史诗,这又写的什么内容呢?
【有关资料】
1、 作者介绍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唐代诗人,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宣城(今属安徽)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贾谊是西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为被权贵中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来虽然被召回京城,但是得不到任用,之后担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亦抑郁而终。
2、 题目解说
本诗是怀古诗(借古讽今)、咏史诗,借对贾谊被逐长沙之事的凭吊和痛惜,抒无罪被贬命运的悲愤和对当时社会不满的情绪。
3、 写作背景
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因而吟咏出这首律诗。
4、 文体知识
咏史诗是诗人通过对史迹、史事的咏叹,抒发其内心复杂的情感的诗歌。比如《赤壁》《贾生》借助诗歌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托古讽今、托古寄慨、评说历史事件和人物。
咏史诗是诗人通过对史迹、史事的咏叹,抒发其内心复杂的情感的诗歌。
【预习设计】
加点字注音
刘长卿( ) 谪宦( ) 栖( )
【答案】刘长卿( qīng ) 谪宦( zhé huàn ) 栖( qī )
释义
三年谪宦:谪宦:贬官。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栖迟: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
停留,拘留。楚客:指客居楚地的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一作“楚国”。
汉文:指汉文帝刘恒。吊: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译文】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内容概括
①首联:借贾谊的遭遇,暗寓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栖迟”:停留、居留,暗喻贾谊的坎坷失意。
“悲”:贯穿始终,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既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遭迁谪的悲苦命运。
“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给人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
②颔联:围绕“过”字展开,描绘出一幅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
借景抒情:通过对秋草寒林、人去日斜等景象的描写,以及作者的独寻、空见,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独寻”:体现了诗人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
“空见”:抒发了诗人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惆怅。
③颈联:溯古思今,把自己的遭遇同贾谊、屈原两位先哲联系在一起,深化了咏叹的主题。
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
“湘水无情吊岂知”: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④尾联:刻画了诗人独立风中的形象。荒村日暮图,交代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第四句“日斜时”映衬照应。
“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
“怜君”:在无疑处有意设问,自怜之意,溢于言表,表面上是对贾谊不幸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语。
诗歌主旨:这是一首怀古诗,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借对贾谊被逐长沙之事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无罪被贬命运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情绪。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孤独寂寞处境的感叹,以及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合作探究】
1)请概括《长沙过贾谊宅》抒发的感情。
【答案】
对贾谊的凭吊、悲慨、哀怜、惋惜之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借怜贾以自怜,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自身孤独寂寞处境的感叹;以及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2)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存在,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首联:表面写贾谊的一生,实则暗寓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颔联:看似写眼前所见,实则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颈联:表面写文帝与贾谊,实写自己一贬再贬,沉沦坎坷;
颈联出句要注意“有道”和“犹”字。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2)颈联的对句在说: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后来者的心曲,当世没有人能理解,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真切地表现了那种抑郁无诉、徒呼辜负的心境。
尾联:更是由古及今,表明自己和贾谊、甚至屈原,都是无罪而遭受不公的处罚。
读尾联的出句,好像刘长卿就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尾联对句中的“君”,既代贾谊,也指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
【课堂检测】
填空:
1)《长沙过贾谊宅》诗中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 。
2)《长沙过贾谊宅》中表面怜君,同时也表达了自怜之意的诗句是: 。
3)《长沙过贾谊宅》诗中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以及欲求解脱而不可得的苦闷的诗诗句是:

【答案】
1)《长沙过贾谊宅》诗中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2)《长沙过贾谊宅》中表面怜君,同时也表达了自怜之意的诗句是: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3)《长沙过贾谊宅》诗中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以及欲求解脱而不可得的苦闷的诗诗句是: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问答:
1)《长沙过贾谊宅》首联第二句的关键字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
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2)《长沙过贾谊宅》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是什么意思?这个景物描写渲染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秋天的傍晚,诗人在众人散去之后,独自追寻贾谊的遗迹,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寒林日斜,故居仍在而先贤故去,思之令人哀叹。
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扩展延伸】
咏史八首·其二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①金张,指金日磾和张汤两家族,是汉代两大权贵。②七叶,七代。珥,插。汉貂,汉代侍中官冠旁插貂尾为饰。③冯公,指冯唐。
这首诗每四句一层,第一层以比兴起笔,用“松”和“苗”来比喻因“地势”不同而带来的不平等状况,形象化地引领全诗;第二层是全诗的核心,直接揭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现象,并指出这种现象“由来非一朝”;第三层则通过“金张”和“冯公”两个事例正反对比,具体说明上面现象的存在,并批判它的不合理性。
1)这首诗借“咏史”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揭示了世族权贵依仗祖业窃居高位、出身寒微的人虽有才能却只能屈居下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批判。
2)将《长沙过贾谊宅》与上面左思《咏史》比较,任选一角度,简要赏析两诗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答案】
都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刘诗借贾谊屈原的被贬暗示自己的遭遇;左诗借西汉旧事,表达了对西晋门阀制度的不满。诗(1)借景抒情(赏析颔联)(2)拟人、反问(赏析颈链、尾联)(3)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等)。左诗(1)比喻:用“松”“苗”比喻有才华的寒门子弟与平庸的世家子弟;(2)对比:两种人不同身份和不同命运的对照。
【作业布置】
背诵默写《长沙过贾谊宅》。
课外阅读其他的咏史诗。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长沙过贾谊宅 单元 3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无罪被贬的悲愤痛苦之情。2、初步学会咏史诗的读法3、背诵并默写诗歌。
重点 1、借助注释,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无罪被贬的悲愤痛苦之情。2、初步学会咏史诗的读法
难点 1、借助注释,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无罪被贬的悲愤痛苦之情。2、初步学会咏史诗的读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齐背《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一首咏史诗。汉文帝史称明君,贾谊更是一代贤才。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这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讽文帝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怜。诗人夙怀“欲回天地”之志,但偏遭党争,沉沦下僚,诗中常有“贾生年少虚垂涕”之类的感慨。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长沙过贾谊宅》也诗一首咏史诗,这又写的什么内容呢?板书课题。 背诵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无罪被贬的悲愤痛苦之情。2、背诵并默写诗歌。作者简介: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德宗建中年间,任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善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负。中唐诗坛第一人的刘长卿,博学多才却屡试不第,登进士第后又命途多舛,屡遭贬谪,约在唐代宗大历十年(775)深秋,他在由岳鄂转运留后贬为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马的途中路经长沙,在薄暮时分趋拜贾谊故居,写下了千古名篇《长沙过贾谊宅》。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但他命运坎坷,33岁即英年早逝,犹如一支名贵非凡的玉笛,才吹奏了几支乐曲就突然崩裂,又如一本传世的经典,才写了序言和最初的几章,就永远没有了下文。两千多年来,屈贾并称,长沙的贾谊故居虽屡经兴废,却是历代官员春秋祭扫之地;才高命薄,长沙的贾谊故居虽历尽沧桑,但却是千载文人墨客尤其是迁客骚人留连凭吊高歌低咏之场。诗歌背景:刘长卿“刚而犯上,而遭迁谪”(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县尉;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浙江建德)司马。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准停顿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唐)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读懂意思:释义三年谪宦:谪宦:贬官。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栖迟: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停留,拘留。楚客:指客居楚地的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一作“楚国”。汉文:指汉文帝刘恒。吊: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逐句分析:首联: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问题:“谪宦”、“栖迟”、“楚客”、“三年”与“万古”各是什么意思?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此联哪个词奠定全诗的基调? 谪宦:贾谊的身世。栖迟:象鸟儿那样敛翅歇息,暗喻贾谊失意。楚客:贾谊的客居身分。三年:暗含贾谊被贬时间之久;万古:暗含贾谊被贬对历代文人士大夫精神上的深远影响。 “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三年与万古相对,更加突出作者对贾谊悲凉身世的感慨之情。悲:有“悲凉、悲伤、悲怆、悲悯”之意,奠定了全诗的低沉感伤的基调。 作者借贾谊政治失意,抑郁而死,留下千古悲怆忧愤,表现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问题:这两句如何在情景交融中表现作者的情感? 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两句连读,作者与贾谊有惺惺相惜之感。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如何理解?溯古思今,把自己的遭遇同贾谊、屈原两位先哲联系在一起,深化了咏叹的主题。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此句中的“汉文有道”是反语,表面上是号称中兴之王的汉文帝任用贤才,实际是将贤才一贬再贬,下句的“无情”正是对“有道”的巧妙回应,说是“有道”实为“无道”,而诗人被贬的唐代,更是无法与“有道”的汉文帝相提并论。“湘水无情吊岂知”: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诗人既是自负,也是感伤,全句讽刺巧妙,一语双关。尾联: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问题:本联通过哪些景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既写自然景色的萧瑟凄凉,同时更象征着李唐王朝的衰败局势,末句作者用与贾谊对话的方式,既有对贾谊悲惨身世的感慨,同时也衬托出自己抑郁悲凉,痛苦无奈的心境(怜己不公,怀才不遇)主旨: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咏史诗的共同特色是什么?借古讽今由咏史诗的特色你认为鉴赏咏史诗要抓哪些关键内容? 弄清史实、体会意图、领悟情感、分析写法。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领悟情感: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第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和杰作。分析写法: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平计,王饵曾闻贾谊言。敢借妄自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的统治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对比、衬托、用典等 。【合作探究】1)请概括《长沙过贾谊宅》抒发的感情。对贾谊的凭吊、悲慨、哀怜、惋惜之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借怜贾以自怜,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自身孤独寂寞处境的感叹;以及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2)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存在,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首联:表面写贾谊的一生,实则暗寓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颔联:看似写眼前所见,实则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颈联:表面写文帝与贾谊,实写自己一贬再贬,沉沦坎坷;颈联出句要注意“有道”和“犹”字。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2)颈联的对句在说: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后来者的心曲,当世没有人能理解,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真切地表现了那种抑郁无诉、徒呼辜负的心境。尾联:更是由古及今,表明自己和贾谊、甚至屈原,都是无罪而遭受不公的处罚。读尾联的出句,好像刘长卿就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尾联对句中的“君”,既代贾谊,也指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 读读读笔记读笔记 明确目标目标1目标2
填空:1)《长沙过贾谊宅》诗中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 。2)《长沙过贾谊宅》中表面怜君,同时也表达了自怜之意的诗句是: 。 3)《长沙过贾谊宅》诗中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以及欲求解脱而不可得的苦闷的诗诗句是: 问答:1)首联第二句的关键字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2)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是什么意思?这个景物描写渲染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扩展延伸】咏史八首·其二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①金张,指金日磾和张汤两家族,是汉代两大权贵。②七叶,七代。珥,插。汉貂,汉代侍中官冠旁插貂尾为饰。③冯公,指冯唐。这首诗每四句一层,第一层以比兴起笔,用“松”和“苗”来比喻因“地势”不同而带来的不平等状况,形象化地引领全诗;第二层是全诗的核心,直接揭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现象,并指出这种现象“由来非一朝”;第三层则通过“金张”和“冯公”两个事例正反对比,具体说明上面现象的存在,并批判它的不合理性。1)这首诗借“咏史”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将《长沙过贾谊宅》与上面左思《咏史》比较,任选一角度,简要赏析两诗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全诗景中寓情,情中见景,寄寓深刻,双关见意。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6张PPT)
长沙过贾谊宅
新知导入
齐背《贾生》。
这是一首咏史诗。汉文帝史称明君,贾谊更是一代贤才。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这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讽文帝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怜。诗人夙怀“欲回天地”之志,但偏遭党争,沉沦下僚,诗中常有“贾生年少虚垂涕”之类的感慨。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长沙过贾谊宅》也诗一首咏史诗,这又写的什么内容呢?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无罪被贬的悲愤痛苦之情。
2、背诵并默写诗歌。
新知讲解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德宗建中年间,任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善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负。
中唐诗坛第一人的刘长卿,博学多才却屡试不第,登进士第后又命途多舛,屡遭贬谪,约在唐代宗大历十年(775)深秋,他在由岳鄂转运留后贬为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马的途中路经长沙,在薄暮时分趋拜贾谊故居,写下了千古名篇《长沙过贾谊宅》。
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但他命运坎坷,33岁即英年早逝,犹如一支名贵非凡的玉笛,才吹奏了几支乐曲就突然崩裂,又如一本传世的经典,才写了序言和最初的几章,就永远没有了下文。两千多年来,屈贾并称,长沙的贾谊故居虽屡经兴废,却是历代官员春秋祭扫之地;才高命薄,长沙的贾谊故居虽历尽沧桑,但却是千载文人墨客尤其是迁客骚人留连凭吊高歌低咏之场。
背景介绍:
刘长卿“刚而犯上,而遭迁谪”(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县尉;
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浙江建德)司马。  
吟读,感知音韵美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唐)
三年谪 宦此 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qīng
zhé
huàn

2、读准节奏、读出感情、抽读、齐读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唐)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栖迟:居留。
楚客: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留三年, 万古只留下他客居楚地的悲哀。
品读,感知意蕴美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译文:我在秋草中独自寻觅他的足迹, 寒林里只见夕阳缓缓倾斜。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汉文:指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公元前180—前157年在位。
吊: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译文:汉文帝重才却对他如此情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他的痴心?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文:寂寞凄冷的深山里落叶纷纷, 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韵译】
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长给楚客留下伤悲。
古人去后,我独向秋草中觅迹;旧宅萧条,只见寒林披着余晖。
汉文帝虽是明主,却皇恩太薄,湘水无情,凭吊屈原岂有人知?
沉寂的江山,草木摇落的地方,可怜你,为何来到这海角天涯?
首联: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问题:“谪宦”、“栖迟”、“楚客”、“三年”与“万古”各是什么意思?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此联哪个词奠定全诗的基调?
谪宦:贾谊的身世。
栖迟:象鸟儿那样敛翅歇息,暗喻贾谊失意。
楚客:贾谊的客居身分。
三年:暗含贾谊被贬时间之久;
万古:暗含贾谊被贬对历代文人士大夫精神上的深远影响。 “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三年与万古相对,更加突出作者对贾谊悲凉身世的感慨之情。
悲:有“悲凉、悲伤、悲怆、悲悯”之意,奠定了全诗的低沉感伤的基调。
作者借贾谊政治失意,抑郁而死,留下千古悲怆忧愤,表现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问题:这两句如何在情景交融中表现作者的情感?
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两句连读,作者与贾谊有惺惺相惜之感。
颔联如何在情景交融中表现作者的情感?
秋草
寒林
人去
日斜
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
独寻
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
心情油然而生
空见
寒林
日斜
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回天乏术,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怅惘
孤独
寂寞
痛苦
惆怅
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悲景衬悲情
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如何理解?
溯古思今,把自己的遭遇同贾谊、屈原两位先哲联系在一起,深化了咏叹的主题。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
此句中的“汉文有道”是反语,表面上是号称中兴之王的汉文帝任用贤才,实际是将贤才一贬再贬,下句的“无情”正是对“有道”的巧妙回应,说是“有道”实为“无道”,而诗人被贬的唐代,更是无法与“有道”的汉文帝相提并论。
“湘水无情吊岂知”: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诗人既是自负,也是感伤,全句讽刺巧妙,一语双关。
尾联: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问题:本联通过哪些景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既写自然景色的萧瑟凄凉,同时更象征着李唐王朝的衰败局势,末句作者用与贾谊对话的方式,既有对贾谊悲惨身世的感慨,同时也衬托出自己抑郁悲凉,痛苦无奈的心境(怜己不公,怀才不遇)
史悲
景悲
情悲
己悲
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主旨
构思:
章法: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以悲景衬悲情
暗喻
渲染环境
反语、双关
象征
写作手法:
1.咏史诗的共同特色
明确:借助诗歌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托古讽今、借古喻今、评说历史事件和人物。
2.由咏史诗的特色你认为鉴赏咏史诗要抓哪些关键内容?
明确:弄清史实、体会意图、领悟情感、分析写法。
借古讽今
(一)、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二)、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
(三)、领悟感情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第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
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和杰作。
(四)、分析写法
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平计,王饵曾闻贾谊言。敢借妄自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的统治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
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对比、衬托、用典等 。
(一)、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
贾谊:被贬长沙三年
刘长卿:“刚而犯上,而遭迁谪”。
(二)、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的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贾谊故宅
由贾谊故宅见到的悲凉情景联想到贾谊被贬的遭遇,由此又想到自己刚而犯上被贬长沙的现状,于是咏古抒情。
(三)、领悟感情
本诗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感慨个人遭遇。
(四)、分析写法
在构思上:以景衬情
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用典
清金圣叹《金圣叹选批唐诗》:“一是久谪似贾谊,二是伤心感贾谊,三是乘秋寻贾谊,四是空林无贾谊。”可见本诗写诗人经过长沙贾谊宅时的悲凉心情,表面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的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1)请概括《长沙过贾谊宅》抒发的感情。

对贾谊的凭吊、悲慨、哀怜、惋惜之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借怜贾以自怜,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自身孤独寂寞处境的感叹;以及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2、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存在,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作者借古言今在这首诗中无处不在。首联,表写贾谊的一生,实则暗寓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颔联看似写是眼前所见,实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颈联表写文帝与贾谊, 实写自己一贬再贬,沉沦坎坷,更是必然。尾联更是由古及今表明自己和贾谊、甚至屈原都是无罪而遭受不公的处罚!
合作探究
课堂总结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全诗景中寓情,情中见景,寄寓深刻,双关见意。
课堂练习
填空:
1)《长沙过贾谊宅》诗中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
2)《长沙过贾谊宅》中表面怜君,同时也表达了自怜之意的诗句是:
3)《长沙过贾谊宅》诗中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以及欲求解脱而不可得的苦闷的诗诗句是:

问答:
1)首联第二句的关键字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2)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是什么意思?这个景物描写渲染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拓展提高
咏史八首·其二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①金张,指金日磾和张汤两家族,是汉代两大权贵。②七叶,七代。珥,插。汉貂,汉代侍中官冠旁插貂尾为饰。③冯公,指冯唐。
这首诗每四句一层,第一层以比兴起笔,用“松”和“苗”来比喻因“地势”不同而带来的不平等状况,形象化地引领全诗;第二层是全诗的核心,直接揭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现象,并指出这种现象“由来非一朝”;第三层则通过“金张”和“冯公”两个事例正反对比,具体说明上面现象的存在,并批判它的不合理性。

1)这首诗借“咏史”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将《长沙过贾谊宅》与上面左思《咏史》比较,任选一角度,简要赏析两诗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自由诵读,背诵、默写。
作业布置
背诵默写《长沙过贾谊宅》。
课外阅读其他的咏史诗。
板书设计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暗喻
环境渲染
双关反语
象征
读咏史诗
弄清史实
体会意图
领悟情感
分析写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