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帝制时代的来临: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壹
秦王扫六合
——秦之统一
人民的愿望: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一、秦的统一
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息。
——《吕氏春秋》
梁惠王:“天下恶乎定?”孟子:“定于一。”
——《孟子·梁惠王章句》
秦的大一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与交往也比以往更为密切,正如《荀子》所说,当时已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状况。各国的变法虽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这种同一性为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基础。况且分裂割据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各国各阶层都渴望统一。
——樊树志《国史概要》
一、秦的统一
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经济条件:各地经济联系加强,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一、秦的统一
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萃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
秦国突出的地势地形优势有二:
一是位居崤山以西,控扼黄河上游,对整个东方有以高凌下之势。
二是周围山围水绕,外敌难以入侵,未战而先立于不败之地。
秦国地形图
萧关
大散关
龙门渡
夏阳渡
茅津渡
潼关
函谷关
武关
地理条件: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当他广泛地招揽人才择贤选能时,当他具有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后,机遇必然地降临到他的身上,让他担负起沉甸甸的历史使命。
——厚夫《漫步秦直道》
个人因素: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一、秦的统一
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一、秦的统一
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史记》
综合国力: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为统一奠定物质基础。
一、秦的统一
统一的过程
破六国合纵
远交近攻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采用“远交近攻”的战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建立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思考:
面对辽阔的帝国,秦朝采用了怎样的统治措施?
西到陇西
东至东海
北抵长城
南濒南海
北方: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
南方:南平百越,修灵渠,置郡县
西南:开辟“五尺道”,辖管西南夷
一、秦的统一
开拓疆域
贰
两千年之政,秦政也
——秦之统治
专制主义
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
一种管理方式,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实行垂直管理。
(1)概念
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度
(2)基本内容
三皇
五帝
始皇帝
皇帝制度有哪些特征?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核心特点)
皇位世袭。
(1)称号的由来: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2)特点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皇帝制度
皇帝
太尉
御史大夫
丞相
治粟内史
奉常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少府
郎中令
卫尉
三公
九卿
九卿泛指诸卿,分掌具体事务
太尉掌军务,但为虚职
丞相为百官之首,掌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为副丞相,有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的职能
三公九卿制度
丞相
王绾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zhèn,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秦统一六国后,如何管理地方,朝廷中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事。
郡守(行政)
郡尉(军事)
监御史(监察)
县长/令(行政)
县尉(军事)
县丞(刑狱)
三老(教化)
啬夫(赋税)
游徼(治安)
里正(赋税)
亭长(地方治安及公文传递)
郡
亭
乡
里
县
起源:春秋战国,列国陆续出现。
推广:秦统一后,秦始皇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
(1)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2)官吏一律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1)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政局稳定;
(2)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形成重要环节);
(3)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2)历代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郡县制有何意义?
郡县制和与分封制的异同
分封制 郡县制
不同点 建立基础
官吏产生方式
中央与地方关系
历史作用
相同点
血缘
地域
世袭
任免
地方独立性强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①目的:巩固统治
②性质:地方行政制度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
项目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权力来源 世卿世禄 由皇帝授予,临民不食土
权力动作 自主性,可以决定治下的一切事情 受制于皇帝及其代理者;
很难发挥自己的才干与主动性
权力机构 比较简单 多个机构相互制约、相互监视,政府机构庞大臃肿
收入来源 自己的领地 俸禄
官吏选拔 世袭 皇帝任免,由察举制、科举制等办法产生。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VS
简单地说,贵族政治是依靠血缘关系形成的一种传统习惯上的权威;
官僚政治则是强调职位的权威。
知识延伸
法令一而履至尊
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
编制户籍、制定《秦律》
迁徙六国贵族豪强
“焚书坑儒”
2、秦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修驰道、直道
①、国家版图(地理疆域):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古代中国版图的基本轮廓;
②、政治制度: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③、民族交融: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 、交流与交融,为“大一统”文化观念奠定基础。
④、社会发展: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3、秦朝统一的影响
叁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秦之灭亡
大兴土木
求仙问药
外出巡游封禅
①穷奢极欲,大兴土木
②求仙访药,动众巡游
③开疆拓土,修筑长城
④徭役沉重,刑罚严苛
⑤焚书坑儒,毁于一旦
修建秦长城
秦朝肉刑
修建陵墓
材料: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不知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四年苦役) ——《史记秦始皇本纪》
影响:钳制思想,摧残文化,使我国文化典籍遭受严重损失。
三、秦朝的灭亡
1、秦的暴政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秦二世胡亥继位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号为“张楚”
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
公元前202年,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亡,历时15年
2、 秦末农民起义
(1)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楚汉之争不属于农民起义。
(2)楚汉之争中,刘邦获胜。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3.楚汉之争
得出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
①、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根本原因);
②、秦朝缺乏治理统一大国的经验;
③、对东方六国旧势力缺乏有效的融合和控制;
④、陈胜吴广起义和反秦势力的壮大(直接原因)。
4、秦灭亡的原因
本课小结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统一符合国家、民族利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施行暴政短命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