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怀疑与学问》随堂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怀疑与学问》随堂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7 10:4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 怀疑与学问》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原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 )如在国难( )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__________(A.凶险 B.凶恶),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查。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譬________如 国难________
(2)文中的两个词语有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___改为______
(3)文中的横线处应选择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下面的空缺处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正确的项是( )
我们对于__________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__________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__________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__________是自己的学问。21*cnjy*com
A.不论 都 才 才
B.无论 都 可能 可能
C.无论 全 才 才
D.不论 全 可能 可能
3.补在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21cnjy.com
①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 ②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③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 ④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
A.①④③② B.③①④② C.④①③② D.③②④①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B.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
C.在不断的求解和发问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D.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
5.对下列各句复句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假设复句)
B.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因果复句)
C.只有不断地发问和求解,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承接复句)
D.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并列复句)
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2·1·c·n·j·y
6.文中加点的“一切”有什么表达效果?
7.文中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的三种姿势
孙绍振
①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他自己并不一定实行的办法;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读得,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读着玩的,读得顺就读下去,读不顺干脆就睡着了也无所谓。这种读法,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日积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但是,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这样轻松地达到目的的。
②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古人讲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常我们说求学问,为什么要说“求”呢,那是意味着追求。要追求就得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地集中,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读书方法。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来源:21cnj*y.co*m】
③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上下左右联系,前后贯通思考,力求全面、准确掌握。正襟危坐的姿势表现出一种精神,那就是钻研,不满足停留在表面上。一般说文字的表面是很完整的,甚至给你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即使坐着,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古人说的虚怀若谷,大致可以形容这种心灵状态。
④这种读书的方法虽然很好,但还不是最好。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承认所读的书本是绝对正确的,不包括任何错误的。但是这样囊括绝对真理的书是没有的。任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种历史和个人的局限。毛泽东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已经死了的人,一种是还没有生出来的人。对于书,也可以这样说。坐着钻研的时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动的。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人生,而这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你要主动地用你自己的体验和智慧去检验它,或者用马克思的术语说,“批判”它。这时候,你就用不着虚怀若谷了,你也不用把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当作天条,在追求真理的时候,任何的自卑感都是多余的。
⑤这时,你得改变一下读书的姿势,当然绝对不能躺着读,也不能满足于坐着读,你得站起来,也就是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当你发现书中所说哪怕是有一点与实际不符时,你就要揪住不放,因为这就意味着你的认识有了提高,你已经发现了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你已经比书本的作者稍稍高明了一点。这时你当然还要反复思考,但是千万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要有任何的谦虚,这时候用得上孔夫子一句话,叫做当仁不让。这是一个机遇,你和权威平等了,你在真理面前站起来了。也许你当时还意识不到,但是当你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你会感到幸福的,甚至你的脸上会出现无声的微笑。
8.通读全文,指出文章题目中“三种姿势”的含义。
9.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并简要分析。
10.结合下面材料,联系选文,说说你应该采用文中的哪种读书方法。
材料:习近平在(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一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要求“领导干部要同时防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现象”。
11.阅读下面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
做学问需要孜孜不倦的勤miǎn( )精神,需要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更需要学思结合的质疑精神;必须不被表面的现象kuāng( )骗;任何虚wàng( )的口号都是懒惰者的dùn( )词。www.21-cn-jy.com
12.阅读材料一、材料二,请选择恰当的一个作为下面文段段末的论据,并说明理由。
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材料一
真正的经典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是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意思是说,读书的时候,应该沉潜其中,只有反复玩味和推敲,才能领悟其中之意。以前人喜欢买毛边书,鲁迅就自诩为“毛边党”,这种书印刷装订后不切光,页与页相连,看书的时候,需要用裁纸刀裁开来看。裁一页看一页,可谓静心读书的法宝。
材料二
著名学者梁漱溟说:“简而言之,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学问,走上现在这条路,只是因为我喜欢提问题。提得出问题,然后想要解决它,这大概是做学问的起点吧。”
13.余秋雨有一篇文章叫《读书的5个秘诀》,书中说,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很累、很痛苦。读书的5个秘诀是:减肥(不要滥读)、抬头(读一流的书)、排序(对,要阅读的书目排队)、返己(也就是返回,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脱敏(对于流行的书要谨慎选择,真正的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出处:21教育名师】
余秋雨、培根和马南邨对读书都有自己精辟的见解。现在九年级(1)班要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介绍三种读书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
(2)传统阅读与网上阅读都有利有弊,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你认为哪种阅读方式好呢?为什么?
(3)在本次活动中,请你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并说明理由。
(4)活动即将结束了,你也写一句关于“热爱读书”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吧。
参考答案:
1. pì nàn 来原 来源 视查 视察 A【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详解】(1)注意多音字,应据义定音,如“难”,读nán,意为“做起来费事的;不容易”“不好”等;读nàn,意为“不幸的遭遇;灾难”“责备;质问”。“譬”不要读成“bì”。
(2)同音字误用情况,注意结合词义和语境做出判断。“源”与“原”的辨析: “源”表示水流开始的地方或来源,如源流、源头、源远流长、财源等;“原”表示事物的根本或开端、宽广平坦的地方、本来的样子等,如本原、原始、平原、高原、原地、原作者等。视察。拼音是shì chá,指察看;审察;考察;上级人员到下属机构检查工作。21·世纪*教育网
(3)凶险:(情势等)危险可怕;凶恶阴险。凶恶:(性情行为或相貌等)凶狠恶毒,十分可怕。根据句意,应选“凶险”。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A
【详解】“无论”“不论”虽然都表示条件关系,但我们可以区分“全”和“都”的区别。“全”意思是完备;齐全;各个部分的总和。“都”表示全部包括在内。据此我们判断二空应为“都”,排除CD;“才”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可能”表示不确定。根据文段内容,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学问应该肯定是自己的,所以三、四空都要用“才”,排除B。据此应该选择A。
3.B
【详解】通读四个句子,可以发现③承接上文“过去学者的学说”,谈态度,这是观点;然后①的“辩论”④的“评判”②的“修正”是按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排序的。因此选B。
4.C
【详解】C.“求解”和“发问”语序不当,应改为“发问和求解”。故选C。
5.C
【详解】C.有误。“只有……才……”是条件复句,不是承接复句。故选C。
6.“一切”表范围,表明怀疑精神是全部学问的基本条件,无一例外,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7.举例论证。以“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论述了人们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简明易懂。
【解析】6.此题考查的是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从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角度分析“一切”的表达效果。“一切”是全部的意思,表明所有的学问都需要有怀疑精神,无一例外。体现了议论文语言严密的特点。21·cn·jy·com
7.此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通常考查到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可采用的答题模式是:采用的论证方法+表达效果(具体有力或生动形象)+论证的观点。画线句采用了举例论证,通过列举“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和“ 腐草为萤”的例子,“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具体有力地论述了如何用怀疑的精神做学问。据此理解作答。21教育网
8.第一种是躺着读,第二种是坐着读,第三种是站起来读;三者是渐进的逐渐深入的关系。
9.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坐着读”书的优点是认真钻研,一丝不苟,缺点是思路被动,全盘吸收。
10.站着读,能批判性地接受知识。
【解析】8.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可以搜集到读书的三种姿态:“第一种是躺着读”,“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得站起来,也就是用俯视的姿态”,三种方法是逐渐深入的。据此理解作答。【版权所有:21教育】
9.此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通常考查到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可采用的答题模式是:采用的论证方法+表达效果(具体有力或生动形象)+论证的观点。“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坐着读”“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但“你的思路是被动的”。据此作答。21*cnjy*com
10.此题考查的是迁移性理解。材料中习近平主席对读书提出的要求“防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现象”,可见读书应学思结合,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所以应该是第三种“站着读”。据此作答。
11. 勉 诓 妄 遁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根据字音写出正确的汉字。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需要注意“勉”、“诓”“遁”的正确书写。
12.材料二。选段文字强调做学问要有怀疑、思索、辨别的过程,不要盲从或迷信;而材料二中梁漱溟强调做学问的起点是提出问题并想要解决它,这与选段内容相符。
【详解】此题考查的论据的选择。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也就是所举论据必须能证明选段的“做学问要有怀疑、思索、辨别的过程,不要盲从或迷信”的观点。材料一的观点是“真正的经典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是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这显然与文段的观点不符。而材料二说的是,做学问的起点是提出问题并想要解决它。与选段内容相符。所以应选用材料二。
13.(1)示例:①要有选择性的读书;②读好书;③读书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精读和略读相结合;④读书时可以做摘要和写读书笔记……
(2)示例1:我认为传统阅读好。因为:传统阅读可以让你触摸书本,感受书香,可以细细咀嚼品味,不伤眼睛,所以我认为传统阅读好。
示例2:我认为网上阅读好。因为:网上信息量大,查阅方便快捷,生动形象直观,所以我认为网上阅读好。
(3)正确写出推荐的书目并且要有书名号。言之有理即可。
(4)示例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示例2: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哥德)
【解析】【小题1】“读书的方法”,可以从书籍的选择、阅读的方法等方面来谈。示例:①一边读书一边做批注;②对于好书,逐页逐页读,把好句读出声来,大声读,加深印象;③读书时,先浏览,遇精彩部分时,再细读,划重点,做到烂熟于心;遇到疑问的地方,要学会利用网络查资料,将疑点弄清楚。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小题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时认为哪种阅读方式好都可以,没有统一的要求,但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种阅读方式,这样才好陈述理由。传统阅读好的理由可以是:不伤眼睛,可以作笔记,可以细细品读。网上阅读好的理由可以是:信息量大,生动直观,方便快捷。据此可作答。www-2-1-cnjy-com
【小题3】推荐书籍,首先自己要读过要了解此书,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从书籍的情节内容、思想情感、语言风格、写作特点以及作者作品的知名度等方面来说明其优长,说明推荐的理由。
示例:《海底两万里》。理由: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它是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作者具有崇高的人道主义和社会正义感。2-1-c-n-j-y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对名人名言的理解与掌握。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所要写的名人名言的主题是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积累来作答。座右铭就是名人名言,主题是热爱读书。只要是激励人读书的名言或者学生自创的也可,学生自创的话语要凝练,不必写出作者。
示例1: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严文井
示例2: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 欧阳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