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4 10:4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西 周
东周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春 秋
战 国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秦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奴隶社会瓦解
封建社会形成
奴隶社会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战国七雄
诸侯争霸
商鞅变法
秦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秦统一全国的条件:
2、秦灭六国:(1)时间:
(2)灭六国的先后顺序:
3、秦朝的建立:
(1)时间:
(2)都城:
(3)开国皇帝:
一、秦灭六国: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第44页, 完成:
1、秦统一全国的条件:
2、秦灭六国:(1)时间:
(2)灭六国的先后顺序:
3、秦朝的建立:
(1)时间:
(2)都城:
(3)开国皇帝:
一、秦灭六国:
回归课本,完成笔记:
(1)民心所向 (2)商鞅变法 (3)秦王嬴政
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韩、赵、魏、楚、燕、齐
公元前221年
咸阳
嬴政
1、秦统一全国的条件:
2、秦灭六国:(1)时间:
(2)灭六国的先后顺序:
3、秦朝的建立:
(1)时间:
(2)都城:
(3)开国皇帝:
4、秦统一的意义:
一、秦灭六国: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第44页, 完成: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
(2)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人物小传
姓 名 (前259—前210) (在位37年)
职 位 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
理 政 22岁时加冕,平定了嫪毐的叛乱,
并除掉权臣吕不韦,亲理朝政。
统 一 39岁时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
去 世 50岁出巡时驾崩。葬秦始皇陵,
评 价 明李贽《藏书》赞其“千古一帝”
你还有补充的吗?
一、秦灭六国:
材料1: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说:“一心定而王天下”。
人民渴望结束战乱,统一天下。
秦国国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的条件。
材料3: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
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嬴政重用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民心归一
综合国力
雄才大略
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秦灭六国:
2、秦统一全国的条件:
材料2: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秦统一全国的条件
前230年灭韩
前225年灭魏
前228年灭赵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寿春
临淄
邯郸
大梁










咸阳
一、秦灭六国:
3、过程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韩赵魏楚燕齐
远交近攻
(2)顺序:
(1)时间:
(3)策略:
一、秦灭六国:
4、秦朝的建立:
(1)时间:
(2)都城:
(3)开国皇帝:
5、秦统一的意义:
公元前221年
咸阳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嬴政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原因\目的:
(2)制度\机构
皇帝制度: 中央: 地方: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第45页,完成: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原因\目的:
(2)制度\机构
皇帝制度:
丞相: 、
太尉 、
御史大夫:
行政
军事
监察
中央:
地方:
推行 。
完成笔记:
郡县制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
中央
地方
(2)经济上:
(3)文化上:
(4)交通上:
(5)军事上: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第45--48页, 完成: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称皇帝制度,
中央设 ;
在地方推行 ,
(2)经济上:统一 ,统一 ;
(3)文化上:统一 ;
(4)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 ;
(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 。
圆形方孔半两钱
小篆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货币
度量衡
文字
长城
灵渠
统一后的货币:
统一后的文字:
行政
军事
监察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郡县制
西起 东到 ,
临洮 辽东
结合教材,完成笔记:
思考探究
春秋战国的动荡局面会给秦朝哪些启示?如何解决?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需要加强什么权力?
需要加强什么权力?
中央
地方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概念解析
专制主义:
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中央集权: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概念解析
概念解析
秦朝建立
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质是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原因\目的: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
2、皇帝制度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自认“德兼三皇,功盖五帝”,自称“始皇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皇权至上: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天子独以印称玺”“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帝独尊
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皇位世袭、皇权独揽、皇帝独尊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郡(守)
县(令或长)
皇帝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行政
监察
军事
郡县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3、政治制度:废分封行郡县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
合作探究:试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分封制
相同点
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不同点
4、郡县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郡县制
分封制
世袭产生
贵 族
地方分权、割据
郡县制
皇帝任免
官 僚
中央集权、统一
旁白:公元前221年,一个原秦国人驾着马车、带上了足够多的钱,踏上了周游全国的旅途。然而他一直梦寐以求的旅程结果却……我们拭目以待吧!
秦人:唉!又累又饿,我要休息会!我从咸阳出发,走到韩国区域。因为我的车比韩国的大,韩国的道路太窄,车过不去,我只好步行。
情境一
小小历史剧《秦囧》:看看秦人有哪些困窘,该如何为他排忧解难呢?
旁白:秦人路过一家布店,于是兴致勃勃地去订做了一条长裙,做好了穿在身上,却发现是条短裙,他很生气。
情境二
小小历史剧《秦囧》
秦人:我的旅行啊,还怎么继续,既然如此,付钱吧……
做衣服的:我不收秦国货币,我收赵国货币
旁白:一车的钱秦人根本没地方用。没办法,他只好把身上的玉佩抵押给了他。
情境三
卖衣服的人让秦人写个抵押玉佩的字据,可是他写的字卖家都看不懂,秦人对他的旅行失望极了。
情境四
面对秦人的困窘,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怎么样?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经济上:统一 ,统一 ;(3)文化上:统一 ;
圆形方孔半两钱
小篆
货币
度量衡
文字
统一后的货币:
统一后的文字:
结合教材,完成笔记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4)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 ;
(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 。
长城
灵渠
西起 东到 ,
临洮 辽东
结合教材,完成笔记:
“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李斯
(前284—前208)
统一文字作用
小 篆
5、文化上:统一文字---书同文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圆形方孔半两钱
统一货币作用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6、经济上:统一货币
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度[长度]
衡[重量]
量[容积]
度——秦一尺约今23.1cm
量——秦一升约今202ml
衡——秦一斤约为今250g
统一度量衡作用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6、经济上: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
战国时期,各国道路宽窄不同,车辆种类繁多,车轨尺寸混乱。秦统一后修筑了驰道、直道等统一规格的道路。为了保护路面,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6尺。秦代一尺合今23.1厘米,6尺即相当于现在的138.6厘米。




古代车辙
7、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灵渠---车同轨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8、军事上
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内蒙古秦长城
燕长城
赵长城




临洮
辽东
秦始皇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是在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一条蜿蜒的巨龙盘亘静卧于崇山峻岭之间,雄伟壮观。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8、军事上
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长城一带
南海
陇西
东海
三、秦的疆域
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
人口:2500万(前213年)
措 施
政 治 中央行政:丞相军事:太尉监察:御史大夫
地方:郡县制
经 济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统一度量衡
交通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
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
军 事 统一岭南和东南沿海地区,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凿灵渠
列表归纳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
课堂小结
课后思考
(1)“黄帝”与“皇帝"
"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部落联盟首领,号轩辕氏,是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的先祖,与炎帝合称“人文初祖”。而皇帝是一个称号,是秦始皇嬴政首创的,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高权力的象征,是沿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天子的称号。
(2)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不同?
分封制兴起于西周,秦始皇建立秦朝,开始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在国家大—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分封制下的诸侯爵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长官由朝廷任免,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分封制下的诸侯国拥有很强的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危及政权,不利于国家的统一。郡、县是地方的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