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 散步
【核心素养】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重点)
2.学习以小见大、结尾深化主题的写作方法;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难点)
3.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重点)
【学习重点、难点】
1.品味揣摩语句,把握文章主旨。
2.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内容解析
1.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
明确: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
2.全文只写了散步这件小事,读来却饶有兴味,为什么?(怎么写)
(1)真情美
(2)语言美
(3)结构美
(4)写法美
(一)美在真情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一句美吗?这样写难道不罗嗦吗?
明确:这一句很美,美在开门见山,刻画了简洁而富有诗意的镜头,美在句式有强调的意味,显得郑重其事。表现出“散步”在“我”心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全句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我”这个字摆的地方很重要,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明确: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3.赏析“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和“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明确:两个反复的“太迟了”,生动表达了“我”对春天久盼不至的焦灼和对母亲身体状况的担忧,以及后面的“总算”两字生动表露了“我”盼春春至的欣喜之情,和对母亲又熬过一个酷冬的庆幸之情,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慈母的诚挚孝敬之情。
4.“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句美在何处?
明确:⑴突出身体不好的母亲度过这个冬天的艰难。
⑵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度过这个严冬而庆幸。
⑶与前文“太迟太迟”与“总算来了”相照应。
5.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本不愿出来。(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埋下伏笔。注意“熬”字。)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决定权在我。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她走不过去的地方,让我背着她。
6.“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写出了什么?句中加点词能否互换?请说出你的理由。
明确:写出母亲的慈爱;儿子的乖巧;妻子的贤惠。突显了“我”在家里的决策地位,因此感觉到责任重大。
不能互换。“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母亲年迈,我正值壮年。“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来说的,儿子还小,觉得父亲高大。
7.“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
明确: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我要尽可能多地孝顺母亲。
8.“母亲”又为什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明确:疼爱孙子,满足他的想法;相信儿子,能够背她过去。
9.从他们的选择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尊老爱幼的浓浓的亲情,家庭的温馨和睦!
10.假如我委屈了我的母亲,听从我的儿子走小路,那将会是什么场面,以小组为单位,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我们“四口子的对话?看哪一组说的最精彩。
(二)美在语言
欣赏本文的语言美,可重点关注句子,品味他们的用词之美、情趣之美、内涵之美。请按下列提示各找出一个句子,并进行赏析。(如遣词角度、修辞角度、句式角度、感情表达角度、写作方法角度等)
1.写景的句子: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段文字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2)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2.传情的句子: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样的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比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3.富有哲理的句子:
(1)“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是家庭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儿子两者间的“分歧”,会影响家庭和谐。“我”把这种“分歧”的处理看得很重,可见“我”对家庭的重大责任感,表达了“我”对母亲、儿子两人浓浓的亲情。
(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怎么理解?
明确:“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
从字面上看,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的,所以非稳当不可。
这个形象又有其象征意义:突出中年一代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家庭、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4.对称式的句子:
(1)“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形式: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内容: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2)文中如此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原因之一。你能从文中找出其他句子吗?
明确:①有的浓,有的淡。
②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③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④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三)美在写法
选取平凡小事,以小见大立意。
选取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题材,来表现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这种写法就是以小见大立意法。《散步》写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者选取“散步”这一生活侧面,表现出对人类社会的繁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道德、情感,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语言朴素亲切,却又精心营构。
除了两处景物描写,本文没有多少形容词和细致描摹,多用短句,仿佛拉家常;但若干语句简约而耐人咀嚼。例如第2段:“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这几个短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充分显现出来,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顺,跃然纸上。
本文语言的另一特点,表现在多用对称句与回环句上。例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个句子把母子关系回溯到几十年前,幼童的柔弱乖顺、老人的孤弱依赖、生命的轮回之感尽在其中,令人读来不能不为之动容。本文的语言,还有大词小用中见幽默的特点。
二、教师寄语
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
它如阳光,温暖馨香;
它像美酒,醇香醉人;
它似橄榄,让人回味。
而充满亲情的家,
既是避风的港湾,
更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
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
亲情不但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三、随堂练习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写了一家人散步的故事,请理清文章思路。
一家人散步;产生了分歧;我们走小路。
2.“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此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景物描写,表现了生命的勃勃生机,这是对生命的赞美;充满了诗情意,烘托了一家人散步的愉快心情,更好的表现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人到中年责任重大,既要赡养照顾老人,又要抚养教育孩子;人要勇于担当,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是这样。
四、作业布置
1.亲情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每个人的心中,只要我们用心感受,就会体会到那份浓浓的爱。说说你经历过的亲情故事……
2.想想曾经的任性,回忆瞬间的感动,爸爸妈妈我真想对你说……
板书设计:
散 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 《散步》同步检测
(满分:50分 时间:4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注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分歧( qí ) 委曲( qū ) 鱼塘( táng ) 熬 ( áo ) 过
B. 拆散( chāi ) 散步( sàn ) 温馨( xīn ) 嫩 ( nèng )
C. 粼粼( lín ) 蹲下来( dūn ) 毕竟( jìn ) 水波( bō )
D. 稳当( wěn ) 责任( zé ) 习惯( guàn ) 铺 着( pū)
2.下列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照相师一再告诉我,要尽量放自然些。
B.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这篇文章从头到尾他都仔细看过了。
C.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她对这里的生活还不习惯。
D.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阳光明媚的午后,漫步于美丽的西子湖畔,那水波粼粼的画面美得如梦似幻。
B.2021年央视一套新春晚会向全国电视观众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尤其令人赞叹的是它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各得其所。
C.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非常严峻的形势下,大家与提出“尽量不要出行”建议的钟南山院士没有任何分歧。
D.他自信地跨上演讲台,发表的演说旁征博引,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4.下面是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是十四、五岁金色的少年,具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
B.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曾翻译近代第一部社会科学著作——维科的《新科学》。
C.农谚曰“寒露一到百草枯,”表明此时气温已经降到限制农作物生长的极限。
D.你在人生中遭遇拒绝和障碍时,想想以下这种可能,不逃跑,并多问一句为什么。
5.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2分)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好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C.像这样的事情还很多。
D.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
B.漫步于风光旖旎的半山公园,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C.母亲信服地点点头,她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D.杨绛先生将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7.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为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________,________;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本上一个鲜红的“优”。在爱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
A.也许是蔚蓝色天空的一朵白云,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
B.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也许是蔚蓝色天空的一朵白云
C.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D.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8.学完本课后,班委会在班内做了一项课堂调查,得出了如下数据:(7分)
全班人数 每年父母为孩子过生日的学生数 知道父母生日的学生数
54 48 12
(1)上表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2)每年父母为你过生日时,你的心里都在想些什么?(2分)
假如今天是爸爸或妈妈的生日,请你编写一条短信发给他(或她),为他(或她)献上生日的祝福。(50字以内)(3分)
二、阅读理解(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选段,完成下面小题。(12分)
【甲】
秋天的怀念(节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乙】
散步(节选)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1.甲文的对话中,母亲的心理有何变化,请简析。(3分)
2.甲文加点的“再也”一词蕴含深情,请简析。(2分)
3.乙文叙事中的景物描写,别有用意,试分析。(3分)
4.甲乙两文感情基调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黑发底下
简 默
①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从头到脚,我们神奇地保持一致,像是隔着上下三十年的同一个人。
②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它仿佛含有铁质,根根向上,挺立如戟。抬手轻轻拍打,会发出稠密结实的“嘭嘭”声,像电流穿透掌心击中身体。在我们个体生命的海拔上,它高高在上,乌黑茂盛,像潜藏在大地深处的煤一样不说话,我们在它底下日复一日地生活着。
③小时候,我们一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到星期五,天麻麻亮,父亲就独自一人趟着露水,一根扁担挑起两只箩筐,走上弯弯山道,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去挑煤来烧。傍晚踏着夕阳,挑了满满两箩筐煤回家,正赶上吃晚饭。母亲给他准备一只杏儿大小的杯子,盛满酒,父亲端起酒,贴近唇边轻抿一下,仿佛浑身的困乏与疲惫就被这杯酒解除了。母亲就在这时瞥见了他黑发中躲来躲去的几根白发,惊呼道:“哎呀,你都有白头发了。”说着,她拨开发丝,小心翼翼地拔下,摊到父亲掌中。
④那白发寥寥几根,躺在父亲掌心,枕着纵横的掌纹,银光闪亮,像是会发光的羽毛。
⑤南方的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地守望黎明。天难得地飘起了雪,越飘越大,压在银杏枝头,不时可以听见树枝清脆的断裂声。狭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散发淡淡的热量。我们一家围炉取暖。父亲注视着我和弟弟,就像牧人盯着两只可爱的羊羔羔,问道:“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一根一分钱。”正在打瞌睡的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
⑥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容易寻找到。每拔到一根,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溅起一片响亮的欢呼。一晚上下来,收获并不多。
⑦然而,明明头天晚上拔光了,可是,过了一夜,父亲的白发又蹿出了一些,似乎拔的速度总也撵不上蹿的速度。一到晚上,无所事事的我们还是乐意给父亲拔白头发,我们只是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坐着,我们站着,我们与父亲一样高了。一个个冷寂无聊的冬夜很快蹑手蹑脚地溜走了,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又自鸣得意的秘密。
⑧等我们都上学了,父亲不再叫我们拔白头发了。生活的困窘和难以排遣的忧愁日渐沉重地压迫着他,他的白发越生越多,几乎占据了“半壁河山”,一眼望去,触目惊心。我想他除了怕耽误我们的功课外,可能连他自己都泄气了,听任那些白发喧嚣地恣肆疯长。
⑨后来,父亲被病魔缠身,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就是不停地吃药、打针,各种治疗。有时候父亲斜靠在病床上,双眼微闭,我觉得他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坐在那里,用手轻轻地拍拍头发,发出“嘭嘭”的声音,这声音把一切嘈杂和烦恼都给隔离了开来。但是,事与愿违,他的头发很快就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不剩地失去了他无比珍爱的头发,他不得不戴上帽子。不知道为什么,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间有些落寞。
⑩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良久,才慢悠悠地说:“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
秘密像包袱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抖开,我有些无地自容。在岁月面前,一天天变老的父亲曾束手无策,试图借助剔除白发来抗拒生命的一次次落雪,赶在大雪封山以前挽留住某些悄悄远行的记忆,这很像一个农夫靠铲掉杂草来保护庄稼的成长。可我们顽皮的行为却在加速岁月流逝的脚步,我们以帮凶和同谋的身份与父亲鲜明对立。
今天这个日子,在父亲积雪一样飞速消融的生命海拔上,我多么想为他种下一头黑发,让他重新骄傲地穿过人群,像煤被阳光点燃。
但岁月如流水,匆匆逝去,不舍昼夜,无法回头。
(有删改)
1.说说文章标题“黑发底下”的含义。(4分)
2.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8分)
(1)“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间有些落寞”(从加点字的角度)(2分)
(2)南方的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地守望黎明。天难得地飘起了雪,越飘越大,压在银杏枝头,不时可以听见树枝清脆的断裂声。(从描写的角度)(3分)
(3)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容易寻找到。(从修辞的角度)(3分)
3.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和作用。(4分)
参考答案
一、
1.D
2.C
3.B
4.B
5.B
6.C
7.D
8.(1) 示例:说明孩子对父母关心得太少。(言之有理即可)
(2) 示例:感觉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等。(言之有理即可)
(3)示例:爸爸(或妈妈):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为辛勤的您送上最诚挚的祝福:生日快乐!
二、
(一)
1.母亲担忧我见到落叶而伤心“挡在窗前”,又央求我去看菊花,得知我同意后喜出望外,后又因为不小心讲出“踩”“跑”之类的字眼又害怕触动我伤感的情绪。
2.“再也”表现了对母亲去世的伤心痛苦和不能理解母亲的愧疚之情。
3.文中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表现了春天的美丽和蓬勃的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衬托了一家人散步的快乐心情和幸福感觉。
4.《秋天的怀念》深沉、沉痛、怀念、伤感和悔恨等;《散步》清新、明朗、愉悦、亲切、舒缓、从容和温馨等。
(二)
1.①“黑发底下”是父亲这个人物形象;②“黑发底下”是白发,是脱落;③“黑发底下”是父亲对孩子的呵护和家庭的责任;④“黑发底下”是父亲生命的流逝和孩子的成长。
2.(1)“丢”原指遗失、失去,在这里指父亲被病魔折磨,失去了头发。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生命流逝的无奈不舍(无法控制、无法把握)的感情;同时也表明,在作者的眼中,父亲即使掉光了头发,也是坚强的,伟大的。
(2)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运用了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家庭的温馨。
(3)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在不知不觉中衰老;暗示父亲生命的流逝(逐渐衰老,不再年轻)。
3.含义:对生命流逝的惋惜;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却又无法将其留住的遗憾;对父亲生命终将逝去的悲痛。
作用: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6 散 步
核心素养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重点)
2.学习以小见大、结尾深化主题的写作方法;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难点)
3.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重点)
第二课时
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
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
内容解析
全文只写了散步这件小事,读来却饶有兴味,为什么?(怎么写)
(1)真情美
(2)语言美
(3)结构美
(4)写法美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一句美吗?这样写难道不罗嗦吗?
这一句很美,美在开门见山,刻画了简洁而富有诗意的镜头,美在句式有强调的意味,显得郑重其事。表现出“散步”在“我”心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全句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
“我”这个字摆的地方很重要,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
美在真情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3.赏析“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和“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两个反复的“太迟了”,生动表达了“我”对春天久盼不至的焦灼和对母亲身体状况的担忧,以及后面的“总算”两字生动表露了“我”盼春春至的欣喜之情,和对母亲又熬过一个酷冬的庆幸之情,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慈母的诚挚孝敬之情。
4.“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美在何处?
美在“⑴突出身体不好的母亲度过这个冬天的艰难。
⑵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度过这个严冬而庆幸。
⑶与前文“太迟太迟”与“总算来了”相照应。
5.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分歧,决定权在谁?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本不愿出来。(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埋下伏笔。注意“熬”字。)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决定权在我。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她走不过去的地方,让我背着她。
6.“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写出了什么?加红色的词能互换吗?
写出母亲的慈爱;儿子的乖巧;妻子的贤惠。突显了“我”在家里的决策地位,因此感觉到责任重大。
不能互换。“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母亲年迈,我正值壮年。“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来说的,儿子还小,觉得父亲高大。
想一想:
7.“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
8.“母亲”又为什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疼爱孙子,满足他的想法;
相信儿子,能够背她过去。
我要尽可能多地孝顺母亲。
说一说:通过文中散步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谦让;
儿女对父母孝心的可贵;
中年人在家庭中的特殊身份与担当;
对生命的感慨;
“人生无处不在选择”……
亲情、爱、责任、生命……
合作探究
假如我委屈了我的母亲,听从我的儿子走小路,那将会是什么场面,以小组为单位,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我们“四口子”的对话?看哪一组说的最精彩。
品味语言,探寻美点
欣赏本文的语言美,可重点关注句子,品味他们的用词之美、情趣之美、内涵之美。请按下列提示各找出一个句子,并进行赏析。(如遣词角度、修辞角度、句式角度、
感情表达角度、写作方法角度等)
1. 写景传情的句子
2. 富有哲理的句子
3. 对称式的句子
诗意美
1.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景物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美在写景
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2.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如果没有这些景物描写,
就没有······
·春天的气息被渲染出来了
·幸福的心境被烘托出来了
·推动情节发展的细节被铺
垫出来了。
因为一切取决于“我”。文章告诉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所以“我”感到中年人的责任重大。
1.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为什么会感到“责任的重大”?
美在哲理
“慢慢地”“稳稳地”表现了“我”和妻子对老人的尊敬,对孩子的爱护。
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画线句则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文中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大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为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
例句: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2.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美在对称
文中多处运用了对称的句子,找一找,画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6.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5.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作用: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选取平凡小事,以小见大立意。
选取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题材,来表现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这种写法就是以小见大立意法。《散步》写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者选取“散步”这一生活侧面,表现出对人类社会的繁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道德、情感,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美在写法
语言朴素亲切,却又精心营构。
除了两处景物描写,本文没有多少形容词和细致描摹,多用短句,仿佛拉家常;但若干语句简约而耐人咀嚼。例如第2段:“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这几个短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充分显现出来,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顺,跃然纸上。
本文语言的另一特点,表现在多用对称句与回环句上。例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个句子把母子关系回溯到几十年前,幼童的柔弱乖顺、老人的孤弱依赖、生命的轮回之感尽在其中,令人读来不能不为之动容。本文的语言,还有大词小用中见幽默的特点。
对称句与回环句
教师寄语
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
它如阳光,温暖馨香;
它像美酒,醇香醉人;
它似橄榄,让人回味。
而充满亲情的家,
既是避风的港湾,
更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
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
亲情不但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
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相亲相爱
随堂练习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写了一家人散步的故事,请理清文章思路。
2.“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此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景物描写,表现了生命的勃勃生机,这是对生命的赞美;充满了诗情意,烘托了一家人散步的愉快心情,更好的表现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
一家人散步;产生了分歧;我们走小路。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人到中年责任重大,既要赡养照顾老人,又要抚养教育孩子;人要勇于担当,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是这样。
1.亲情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每个人的心中,只要我们用心感受,就会体会到那份浓浓的爱。说说你经历过的亲情故事……
2.想想曾经的任性,回忆瞬间的感动,爸爸妈妈我真想对你说……
作业布置
散步原因
田野春色及散步乐趣
产生分歧,共同解决
叙述
总起:交代事件、地点、人物
散步
尊老爱幼
互敬互爱
结尾:深化主题
板书设计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散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 http: / / www.xkb1.com / )
学习重点:
1.朗读体会文章所蕴涵的生活哲理,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特点。
2.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学习难点:
在阅读中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过程当作是美点大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学法指导: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开始学习之旅(温馨提示: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理解)(建议你这样读: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课中导读】
第二课时
一、内容解析
1.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
明确:
2.全文只写了散步这件小事,读来却饶有兴味,为什么?(怎么写)
(1)真情美
(2)语言美
(3)结构美
(4)写法美
(一)美在真情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一句美吗?这样写难道不罗嗦吗?
明确:这一句很美,美在开门见山,刻画了简洁而富有诗意的镜头,美在句式有强调的意味,显得郑重其事。表现出“散步”在“我”心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全句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我”这个字摆的地方很重要,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明确:
3.赏析“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和“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明确:
4.“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句美在何处?
明确:
5.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明确:
6.“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写出了什么?句中加点词能否互换?请说出你的理由。
明确:
7.“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
明确:
8.“母亲”又为什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明确:
9.从他们的选择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
10.假如我委屈了我的母亲,听从我的儿子走小路,那将会是什么场面,以小组为单位,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我们“四口子的对话?看哪一组说的最精彩。
(二)美在语言
欣赏本文的语言美,可重点关注句子,品味他们的用词之美、情趣之美、内涵之美。请按下列提示各找出一个句子,并进行赏析。(如遣词角度、修辞角度、句式角度、感情表达角度、写作方法角度等)(文中圈划批注)
1.写景的句子:
2.传情的句子:
3.富有哲理的句子:
4.对称式的句子:
(三)美在写法
选取平凡小事,以小见大立意。
选取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题材,来表现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这种写法就是以小见大立意法。《散步》写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者选取“散步”这一生活侧面,表现出对人类社会的繁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道德、情感,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语言朴素亲切,却又精心营构。
除了两处景物描写,本文没有多少形容词和细致描摹,多用短句,仿佛拉家常;但若干语句简约而耐人咀嚼。例如第2段:“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这几个短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充分显现出来,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顺,跃然纸上。
本文语言的另一特点,表现在多用对称句与回环句上。例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个句子把母子关系回溯到几十年前,幼童的柔弱乖顺、老人的孤弱依赖、生命的轮回之感尽在其中,令人读来不能不为之动容。本文的语言,还有大词小用中见幽默的特点。
二、随堂练习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写了一家人散步的故事,请理清文章思路。
2.“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此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三、作业布置
1.亲情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每个人的心中,只要我们用心感受,就会体会到那份浓浓的爱。说说你经历过的亲情故事……
2.想想曾经的任性,回忆瞬间的感动,爸爸妈妈我真想对你说……
【课后导练】
课内语段阅读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分歧( ) (2)一霎时( ) (3)水波粼粼( )
2.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3.“我”决定走大路的理由是什么
4.母亲为什么又“变了主意”呢
5.如何理解画横线语句的含义
6.这一家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散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 http: / / www.xkb1.com / )
学习重点:
1.朗读体会文章所蕴涵的生活哲理,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特点。
2.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学习难点:
在阅读中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过程当作是美点大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学法指导: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开始学习之旅(温馨提示: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理解)(建议你这样读: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课中导读】
第二课时
一、内容解析
1.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
明确: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
2.全文只写了散步这件小事,读来却饶有兴味,为什么?(怎么写)
(1)真情美
(2)语言美
(3)结构美
(4)写法美
(一)美在真情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一句美吗?这样写难道不罗嗦吗?
明确:这一句很美,美在开门见山,刻画了简洁而富有诗意的镜头,美在句式有强调的意味,显得郑重其事。表现出“散步”在“我”心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全句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我”这个字摆的地方很重要,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明确: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3.赏析“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和“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明确:两个反复的“太迟了”,生动表达了“我”对春天久盼不至的焦灼和对母亲身体状况的担忧,以及后面的“总算”两字生动表露了“我”盼春春至的欣喜之情,和对母亲又熬过一个酷冬的庆幸之情,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慈母的诚挚孝敬之情。
4.“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句美在何处?
明确:⑴突出身体不好的母亲度过这个冬天的艰难。
⑵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度过这个严冬而庆幸。
⑶与前文“太迟太迟”与“总算来了”相照应。
5.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本不愿出来。(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埋下伏笔。注意“熬”字。)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决定权在我。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她走不过去的地方,让我背着她。
6.“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写出了什么?句中加点词能否互换?请说出你的理由。
明确:写出母亲的慈爱;儿子的乖巧;妻子的贤惠。突显了“我”在家里的决策地位,因此感觉到责任重大。
不能互换。“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母亲年迈,我正值壮年。“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来说的,儿子还小,觉得父亲高大。
7.“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
明确: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我要尽可能多地孝顺母亲。
8.“母亲”又为什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明确:疼爱孙子,满足他的想法;相信儿子,能够背她过去。
9.从他们的选择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尊老爱幼的浓浓的亲情,家庭的温馨和睦!
10.假如我委屈了我的母亲,听从我的儿子走小路,那将会是什么场面,以小组为单位,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我们“四口子的对话?看哪一组说的最精彩。
(二)美在语言
欣赏本文的语言美,可重点关注句子,品味他们的用词之美、情趣之美、内涵之美。请按下列提示各找出一个句子,并进行赏析。(如遣词角度、修辞角度、句式角度、感情表达角度、写作方法角度等)
1.写景的句子: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段文字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2)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2.传情的句子: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样的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比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3.富有哲理的句子:
(1)“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是家庭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儿子两者间的“分歧”,会影响家庭和谐。“我”把这种“分歧”的处理看得很重,可见“我”对家庭的重大责任感,表达了“我”对母亲、儿子两人浓浓的亲情。
(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怎么理解?
明确:“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
从字面上看,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的,所以非稳当不可。
这个形象又有其象征意义:突出中年一代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家庭、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4.对称式的句子:
(1)“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形式: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内容: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2)文中如此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原因之一。你能从文中找出其他句子吗?
明确:①有的浓,有的淡。
②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③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④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三)美在写法
选取平凡小事,以小见大立意。
选取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题材,来表现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这种写法就是以小见大立意法。《散步》写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者选取“散步”这一生活侧面,表现出对人类社会的繁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道德、情感,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语言朴素亲切,却又精心营构。
除了两处景物描写,本文没有多少形容词和细致描摹,多用短句,仿佛拉家常;但若干语句简约而耐人咀嚼。例如第2段:“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这几个短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充分显现出来,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顺,跃然纸上。
本文语言的另一特点,表现在多用对称句与回环句上。例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个句子把母子关系回溯到几十年前,幼童的柔弱乖顺、老人的孤弱依赖、生命的轮回之感尽在其中,令人读来不能不为之动容。本文的语言,还有大词小用中见幽默的特点。
二、随堂练习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写了一家人散步的故事,请理清文章思路。
一家人散步;产生了分歧;我们走小路。
2.“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此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景物描写,表现了生命的勃勃生机,这是对生命的赞美;充满了诗情意,烘托了一家人散步的愉快心情,更好的表现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人到中年责任重大,既要赡养照顾老人,又要抚养教育孩子;人要勇于担当,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是这样。
三、作业布置
1.亲情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每个人的心中,只要我们用心感受,就会体会到那份浓浓的爱。说说你经历过的亲情故事……
2.想想曾经的任性,回忆瞬间的感动,爸爸妈妈我真想对你说……
【课后导练】
课内语段阅读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分歧( ) (2)一霎时( ) (3)水波粼粼( )
2.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3.“我”决定走大路的理由是什么
4.母亲为什么又“变了主意”呢
5.如何理解画横线语句的含义
6.这一家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答案】
1.(1)qí (2)shà (3)lín
2.母亲、儿子、妻子都听“我”的,一切都取决于“我”。
3.母亲年老了;儿子还小,“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4.母亲疼爱小孙子。
5.人到中年,肩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6.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