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课标】7.2 荷叶·母亲 课件(共29张PPT)+教案+学案+同步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新课标】7.2 荷叶·母亲 课件(共29张PPT)+教案+学案+同步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4 07:13:14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散文诗二首》同步检测
(满分:70分 时间:4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选出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  )(2分)
A.闷热 愁闷 郁闷 B.荫蔽 绿荫 成荫
C.荷花 负荷 荷塘 D.落叶 落下 落枕
2.下面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沐浴 嘻戏 莲蓬 罗摩衍那 B.阴影 乘凉 烦闷 勇敢慈怜
C.姊妹 遮蔽 心绪 流转无力 D.花瑞 覆盖 减退 无法可想
3.下列各句中按意思划分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B.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
C.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D.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4.对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暗暗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偷偷地笑)
B.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花带来的好兆头)[
C.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倾斜,歪斜)
D.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了,愈下愈大。(停止不动)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中“香气”“我”为名词。
B.“当你沐浴后”中“沐浴”是动词“后”是方位词。
C.“湿发披在两肩”中“两肩”是名词。
D.“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中“祷告”是名词。
6.指出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3分)
(1)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  (   )
(2)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   )
(3)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   )
7.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的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B.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C.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D.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8.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C.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删去“为”)
9.把下列句子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①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根本不知道孩子天然的想象力有多重要,他们天然的想象力又是如何表现的。
②在孩子想象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没有什么不能实现的,但如此神奇和美丽的想象力,却如花蕊中的露珠一样脆弱,轻轻的一点外力,便可能摧残掉它。
③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但最美的大概就是孩子那种天然的想象力了,清澈、晶莹,有着无限的创造力和无限的可能性。
④因此,我们常以各种名义轻而易举就把孩子那珍贵的想象力毁灭掉了。
⑤我们很多成年人,似乎不明白这个道理,在生活中,常不自觉地扮演着这个非常可怕的角色。
正确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只写序号)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B.《荷叶·母亲》的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C.散文诗有诗的情绪与想象,像诗一样精粹、凝练,但不像诗歌那样分行与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
D.冰心的创作不曾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因而其作品风格与泰戈尔毫无相似之处。
11.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金色花》结尾处:“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一句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
B.《荷叶·母亲》一文重点写雨中的荷叶覆盖在莲花上面,作者这样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则是为了写母亲,揭示了“我”是雨打风摆动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突出了母亲对“我”的关爱,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C.“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这句话告诉我们,“我”家中女孩多,祖父重男轻女,所以“我”在文中感到“烦闷”“不适意”。
D.课文所选的两首散文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都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12.综合实践活动。(10分)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敬意,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主题为“献给母亲的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并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在母亲节到来之际,请你写出一句关于母爱的古诗词名句,并向班内同学提出一项活动倡议。(3分)
①诗词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活动倡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李睿娜同学搜集到的如下材料所提供的情境,仿照示例,把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4分)
材料一:每天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
(梁晓声《母亲》)
材料二: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
(刘和刚《母亲》)
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级打算邀请部分家长参加活动,小静觉得妈妈衣着土气,不够时髦,不想让她来参加。对此,你打算怎样劝说小静改变主意?(3分)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8分)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选文写了我三次看红莲,请仿照示例概括后两次看红莲的情况。(2分)
示例:一看红莲:雨繁杂,天浓阴,我心烦闷,红莲亭亭花开满。
再看红莲:雷声作,雨点忙,___________ ,红莲欹斜无依靠。
三看红莲:雨肆意,打荷叶,心受感动,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荷叶遮蔽雨中红莲,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表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B.“心中的雨点”指不能跟别人说的烦恼。
C.取《荷叶·母亲》这个题目,指荷叶像母亲一样,保护着它的孩子莲花,同时用荷叶来形容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敬意和爱意.
D.最后一段用了抒情和议论表达方式,表达母亲对“我”的爱。
3.根据上下文,简要回答下列问题。(8分)
(1)“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中的“不宁的心绪”指什么?(2分)
(2)文章展示了作者的心情变化,请写出变化过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从文章中摘取一个词语概括“荷叶·母亲”的形象。(2分)
4.根据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5分)
(1)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从加点词运用角度)(2分)
(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从修辞角度)(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7分)
金色花
①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②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③无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着阳光和空气。
④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 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⑤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⑥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
⑦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⑧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
⑨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淡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 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 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⑩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
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
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它并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1.根据④~⑦段内容,分别概括出开花前的“仙人掌”和“海棠、月季、文竹”一类花草的特点。(4分)
(1)开花前仙人掌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棠、月季、文竹一类花草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③~段内容,概括出作者对仙人掌的感情所经历的四种变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第段中写道:“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请根据③~段内容回答下面两个问题。(6分)
(1)是什么原因使作者“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
(2)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浅薄庸俗”?
4.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通过对“金色花”的描写,要揭示怎样的一个道理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答案与解析
一、
1.B
2.A 解析:嘻→嬉
3.A解析:正确的划分应为: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4.D解析:“徘徊”意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5.A
6.(1)语意的转换 (2)解释说明 (3)语音的延续 
7.B
8.D
9.③②⑤①④解析:从这五句话来看,④句中的“因此”是一个表结果的词语,由此可确定此句为最后一句,“最重要的原因”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故①句在④句前面,剩下的几句话是罗列现象,先说孩子,再谈年轻人,即③②⑤。故正确的排序是:③②⑤①④。
10.D 解析:冰心的创作曾受泰戈尔影响,其作品风格与泰戈尔有相似之处。
11.C
12.
①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②举办一次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演讲或征文比赛活动;替母亲做一次家务劳动;送一束康乃馨给母亲。
(2)儿女酣眠时细密的针脚 那份辛苦陪伴我们入梦 儿女童年时风雨中的接送 那份呵护陪伴我们成长
(3)(示例)小静,妈妈是我们最亲的人,虽然她穿得土气,但她把一切都给了我们,这种爱是最伟大无私的,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况且参加班会也是对班级工作的支持。我希望你改变主意,好吗?
解析:劝说理由要充分,语气要委婉。
二、
(一)
1.再看红莲:雷声作,雨点忙,仍不适意,红莲欹斜无依靠。
三看红莲:雨肆意,打荷叶,心受感动,叶下红莲不动摇。
2.B
3.(1)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2)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 受了感动
(3)勇敢慈怜。
4.(1)“倾侧”“覆盖”这两个词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荷叶对红莲的庇护,暗喻了母爱的伟大。
(2)运用了比喻、反问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母亲无私地帮助自己的情形,抒发了对伟大母爱的感激与赞美之情。
(二)
1.(1)外表丑陋但倔强。
(2)外表美丽但娇弱。
2.遗憾→厌恶→惊奇→赞叹
3.(1)因为仙人掌赖以生存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2)因为作者在仙人掌开花前曾经厌恶讥笑它丑陋的外表,而忽视了它内在的精神。
4.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 散文诗二首
【核心素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2.学习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教学重点】
1.领悟诗歌情感,掌握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2.背诵。
【教学难点】 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荷叶·母亲》
本课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学习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3.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一、新课导入
(一)导入一
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去倾听下面的这首歌曲。(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妈妈为了子女“黑发泛起了霜花”“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是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一首千古绝唱道出了母爱的真谛。母爱是线,不停编织着我们的梦想;母爱如灯,永远照耀着我们的前程;母爱似水,不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然而,读了冰心的《荷叶母亲》,我们又能悟出母爱是什么呢?
导入二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在《泰戈尔来华》中说冰心是“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荷叶·母亲》,感悟她笔下的母亲。
二、预习交流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并蒂:两朵及以上的花并排长在同一根茎上。
菡萏(hàn dàn):荷花。
徘徊(pái 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欹斜(qī):倾斜,歪斜。荫蔽:遮蔽。
2.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出自“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 《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和小说散文集《往事》。她的诗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三大主题。
三、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闭上眼睛,静心去听,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分小组进行,互读互听,共同提高。用舒缓、柔和的语调,带着浓浓的情感朗读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抽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同学做点评)
四、整体感知
1.品读课文,理清层次。
明确:送莲(第一自然段)——忆莲(第二、三自然段)——看莲(第四至七自然段)——悟莲(第八、九自然段)
2.一首诗就像是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图画;图画中包含了红莲、荷叶;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联想到了母爱。
五、内容解析
1.勾画出具体描写红莲的句子,并用一两个词语点评:这是一朵 的红莲
明确:美丽、幸运的红莲;柔弱无助的、正遭受暴风雨的袭击的、痛苦的红莲;幸福的红莲
2.作者用了很多笔墨来写红莲和我内心的感受,文章题目却叫《荷叶·母亲》,显然文不对题,我们将题目修改成《红莲》,可以吗?
勾画出具体描写荷叶的句子,并用一两个词语点评:这是一张_________的荷叶。
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
明确:慈怜的荷叶
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明确:勇敢的荷叶
3.作者通过对荷叶的描绘,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明确:这里的母亲并没有正面出场,只写到一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作品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作品的精彩之处,既表现出了母爱的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恋。“母亲”正是这样一个母爱的化身。
六、合作探究
1.课文重点写莲花,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明确: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
2.“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中“无力的水珠”象征了什么?
明确:象征着在母亲的保护伞下,一切的困难阻碍只不过是脆弱无力的水珠而已。
3.句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理解“心中的雨点”?
明确:点明了文章主旨,深化了中心。字里行间充溢着对母亲的感激、依恋和赞美之情。这样讴歌母爱,联想丰富,自然贴切,新颖独特。
“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4.回顾这两篇文章,试着从多方面对比的角度对文本进行简要分析,边讨论,边填写下面表格。
(学生讨论归纳,然后回答)
5.结合两篇文章说说散文诗这一体裁有什么特点。
明确: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
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七、随堂练习
纸船—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念母亲
2.作者借助 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3.这样些有什么好处?
把看不到,摸不着的情感(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寄托在具体的形象(纸船)上面,委婉地把作者的感情表达了出来。
作业布置(二选一)
《散文诗二首》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歌颂了伟大的母爱,仿照课文写法,试着写一个片段,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
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在日记上写一段话,表现你对妈妈的深情。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7 散文诗二首
核心素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2.学习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冰 心
荷叶·母亲
第二课时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在《泰戈尔来华》中说冰心是“最有名神形毕肖(xiào)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
《荷叶·母亲》,感悟她笔下
的母亲。
新课导入
冰心 (1900-1999)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
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预习交流
☆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
1.而惟独冰心最得泰戈尔思想和艺术的精髓,成了“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徐志摩《泰戈尔来华》)。
2.在没有看到《飞鸟集》之前,冰心初期的诗作只是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后来受到《飞鸟集》的影响,觉得自己那些三言两语的小杂感里也有着诗的因子,这才整理起来,而成为两本小诗集,这就是《繁星》《春水》。
花瑞:
菡萏:
适意:
攲斜:
遮拦:
荫蔽:
徘徊:
ruì
hàndàn 荷花,
文中指含苞待放。
舒适。
qī 倾斜,歪斜。
zhē 遮挡,阻挡。
yìn bì ①(树叶)遮蔽;②隐蔽。
花开的好预兆。
pái huái 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豫不决。
读读记记
1.听课文录音。(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分小组进行,互读互听,共同
提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抽学生个别朗读,
其他同学做点评。)
朗读课文
1.一首诗就像是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雨打红莲
荷叶护莲
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图画;图画中包含了红莲、荷叶;
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联想到了母爱。
2.理清课文层次。
送莲:(1)
忆莲:(2、3)
看莲:(4--7)
悟莲:(8、9)
整体感知
勾画出具体描写红莲的句子,并用一两个词语点评:
这是一朵 的红莲
内容解析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冰心
美丽、幸运的红莲
柔弱无助的、正遭受暴风雨的袭击的、痛苦的红莲
雨打红莲
荷叶护莲
幸福的红莲
思考:
作者用了很多笔墨来写红莲和我内心的感受,文章题目却叫《荷叶·母亲》,显然文不对题,我们将题目修改成《红莲》,可以吗?
勾画出具体描写荷叶的句子,并用一两个词语点评:
这是一张_________的荷叶。
荷叶田田
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
慈怜的荷叶
勇敢的荷叶
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这里的母亲并没有正面出场,只写到一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作品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作品的精彩之处,既表现出了母爱的
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
恋。“母亲”正是这样一个母爱的化
身。
作者通过对荷叶的描绘,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再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2.“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中“无力的水珠”象征了什么?
3.句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理解“心中的雨点”?
1.课文重点写莲花,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合作探究
1.课文重点写莲花,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
2.“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中“无力的水珠”象征了什么?
象征着在母亲的保护伞下,一切的困难阻碍只不过是脆弱无力的水珠而已。
3.句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理解“心中的雨点”?
点明了文章主旨,深化了中心。字里行间充溢着对母亲的感激、依恋和赞美之情。这样讴歌母爱,联想丰富,自然贴切,新颖独特。
“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4.回顾这两篇文章,试着从多方面对比的角度对文本进行简要分析,边讨论,边填写下面表格。
比较维度 相同点 不同点 《金色花》 《荷叶·母亲》
思想内容
感情基调
艺术手法
语言风格
人物形象
赞美母爱的神圣与伟大
既有母爱的光辉,又有孩子的爱心
赞颂母爱的伟大
明朗圣洁
凄清含蓄
缘情造景
触景生情
质朴秀丽
淡雅清婉
既有慈爱善良温柔的母亲,又有调皮、活泼、可爱的孩子
塑造了为孩子遮风挡雨,关爱呵护孩子的母亲形象
  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
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5.结合两篇文章说说散文诗这一体裁有什么特点。
红荷抒怀
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热爱,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大声自由背诵第9段。
(自由背诵 ,30秒后比赛)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纸船—寄母亲
随堂练习
3.这样些有什么好处?
思念母亲
纸船
把看不到,摸不着的情感(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寄托在具体的形象(纸船)上面,委婉地把作者的感情表达了出来。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作者借助 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1.《散文诗二首》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歌颂了伟大的母爱,仿照课文写法,试着写一个片段,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
作业布置
(二选一)
2.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在日记上写一段话,表现你对妈妈的深情。
荷叶·母亲
莲花
荷叶
送莲(眼前)
赏莲(回忆)
雨打红莲
荷叶护莲
歌颂母爱
板书设计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熟读背诵两首诗歌。
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
4.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领悟诗歌情感,掌握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2.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自读批注方法:
1.初读,边读边用符号批注。段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生字难字“●”、生词用“〓”、有疑问处“﹖”、容易写错、读错的字“△”、承上启下的句子“_”、文中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后,他(她)做了哪些事用“()”圈出。
2.默读,用文字批注:在文中标出生字的拼音、生词的语境意义;在文后批注这首诗写了什么?
【课中导读】
《荷叶·母亲》
一、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闭上眼睛,静心去听,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和情感)
2.自由朗读。(用舒缓、柔和的语调,带着浓浓的情感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1.品读课文,理清层次。(文中标记)
2.一首诗就像是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
三、内容解析
1.勾画出具体描写红莲的句子,并用一两个词语点评:这是一朵 的红莲
明确:
2.作者用了很多笔墨来写红莲和我内心的感受,文章题目却叫《荷叶·母亲》,显然文不对题,我们将题目修改成《红莲》,可以吗?
勾画出具体描写荷叶的句子,并用一两个词语点评:这是一张_________的荷叶。
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
明确:
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明确:
3.作者通过对荷叶的描绘,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明确:这里的母亲并没有正面出场,只写到一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作品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作品的精彩之处,既表现出了母爱的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恋。“母亲”正是这样一个母爱的化身。
四、合作探究
1.课文重点写莲花,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明确:
2.“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中“无力的水珠”象征了什么?
明确:
3.句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理解“心中的雨点”?
明确:
4.回顾这两篇文章,试着从多方面对比的角度对文本进行简要分析,边讨论,边填写下面表格。
(PPT)
5.结合两篇文章说说散文诗这一体裁有什么特点。
明确: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
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五、随堂练习
纸船—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作者借助 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3.这样些有什么好处?
六、作业布置(二选一)
《散文诗二首》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歌颂了伟大的母爱,仿照课文写法,试着写一个片段,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
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在日记上写一段话,表现你对妈妈的深情。
【课后导练】
一、阅读《金色花》,回答问题
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哪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金色花》的写作主旨是什么?是借助什么抒发的?
2.你认为诗中塑造的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一个怎样的孩子?
3.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词句。
(1)文中“笑嘻嘻”“摇摆”“跳舞”表现了孩子的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暗暗地”“悄悄地”表现了孩子的什么心理?为什么?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4.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二、阅读《荷叶·母亲》,完成练习题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922年7月21日
1.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 ,全文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三段交代八九年前的作用是( )(2分)
A.说明我喜欢莲花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B.抒发自己对故乡园院中红莲的思念之请,借以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C.写一段趣事,丰富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主题的揭示设下伏笔。
3.文章展示了作者的心情变化,请写出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下文,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中的“不宁的心绪”指什么?
(2)作者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而深受感动,这是为什么?
(3)从文章中摘取一个词语概括“荷叶·母亲”的形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熟读,背诵两首诗歌的优美语段。
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
4.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领悟诗歌情感,掌握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2.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自读批注方法:
1.初读,边读边用符号批注。段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生字难字“●”、生词用“〓”、有疑问处“﹖”、容易写错、读错的字“△”、承上启下的句子“_”、文中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后,他(她)做了哪些事用“()”圈出。
2.默读,用文字批注:在文中标出生字的拼音、生词的语境意义;在文后批注这首诗写了什么。
【课中导读】
《荷叶·母亲》
一、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闭上眼睛,静心去听,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和情感)
2.自由朗读。(用舒缓、柔和的语调,带着浓浓的情感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1.品读课文,理清层次。
明确:送莲(第一自然段)——忆莲(第二、三自然段)——看莲(第四至七自然段)——悟莲(第八、九自然段)
2.一首诗就像是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图画;图画中包含了红莲、荷叶;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联想到了母爱。因此,要读出感情,语速要稍慢,读出温馨和深情。
三、内容解析
1.勾画出具体描写红莲的句子,并用一两个词语点评:这是一朵 的红莲
明确:美丽、幸运的红莲;柔弱无助的、正遭受暴风雨的袭击的、痛苦的红莲;幸福的红莲
2.作者用了很多笔墨来写红莲和我内心的感受,文章题目却叫《荷叶·母亲》,显然文不对题,我们将题目修改成《红莲》,可以吗?
勾画出具体描写荷叶的句子,并用一两个词语点评:这是一张_________的荷叶。
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
明确:慈怜的荷叶
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明确:勇敢的荷叶
3.作者通过对荷叶的描绘,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明确:这里的母亲并没有正面出场,只写到一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作品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作品的精彩之处,既表现出了母爱的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恋。“母亲”正是这样一个母爱的化身。
四、合作探究
1.课文重点写莲花,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明确: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
2.“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中“无力的水珠”象征了什么?
明确:象征着在母亲的保护伞下,一切的困难阻碍只不过是脆弱无力的水珠而已。
3.句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理解“心中的雨点”?
明确:点明了文章主旨,深化了中心。字里行间充溢着对母亲的感激、依恋和赞美之情。这样讴歌母爱,联想丰富,自然贴切,新颖独特。
“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4.回顾这两篇文章,试着从多方面对比的角度对文本进行简要分析,边讨论,边填写下面表格。
(学生讨论归纳,然后回答)
5.结合两篇文章说说散文诗这一体裁有什么特点。
明确: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
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五、随堂练习
纸船—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念母亲
2.作者借助 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3.这样些有什么好处?
把看不到,摸不着的情感(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寄托在具体的形象(纸船)上面,委婉地把作者的感情表达了出来。
六、作业布置(二选一)
《散文诗二首》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歌颂了伟大的母爱,仿照课文写法,试着写一个片段,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
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在日记上写一段话,表现你对妈妈的深情。
【课后导练】
一、阅读《金色花》,回答问题
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哪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金色花》的写作主旨是什么?是借助什么抒发的?
表现孩子对母亲的爱。金色花。
2.你认为诗中塑造的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一个怎样的孩子?
充满母爱的伟大的母亲,热爱母亲的顽童。
3.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词句。
(1)文中“笑嘻嘻”“摇摆”“跳舞”表现了孩子的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活泼、天真、快乐、可爱。
(2)“暗暗地”“悄悄地”表现了孩子的什么心理?为什么?
孩子不想让妈妈知道。他不图妈妈的夸奖,只求妈妈生活得更加快乐、温馨,所以就瞒着妈妈。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可以想见,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4.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 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二、阅读《荷叶·母亲》,完成练习题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922年7月21日
1.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 ,全文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2.第二、三段交代八九年前的作用是( D)(2分)
A.说明我喜欢莲花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B.抒发自己对故乡园院中红莲的思念之请,借以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C.写一段趣事,丰富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主题的揭示设下伏笔。
3.文章展示了作者的心情变化,请写出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 受了感动
4.根据上下文,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中的“不宁的心绪”指什么?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2)作者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而深受感动,这是为什么?
因为荷叶倾侧下来覆盖红莲,无畏地为红莲遮蔽大雨,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作者的内心被深深触动,感受到母亲为自己的付出,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母亲无私地帮助自己。
(3)从文章中摘取一个词语概括“荷叶·母亲”的形象。
勇敢慈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