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识记重点字词。
2.品味词语,感受作者的“痴”。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读音。
第一段:“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拏:撑(船)。
拥:裹、围。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全。
惟:只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读音。
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读音。
第二段: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焉得:哪能。
更:还。
客此:客居此地。
及:等到。
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读音。
译文: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西湖雪景有什么特点?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用听觉写大雪之后毫无声音。
雪大,下雪时间长,万籁俱寂,表现安静、寂寥、空旷的特点。
西湖雪景有什么特点?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凇: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全。【“而或长烟一空”中的“一”也是“全”的意思。】
三个“与”:写出天空、云朵、远山和湖水白茫茫一片,浑然一体的情景。
宏观地描写西湖,表现其壮阔静雅的特点。
西湖雪景有什么特点?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都是表示极其微小的数量词,凸显壮阔天地中人和物的微不足道。
“惟”“而已”:强调天地之大与人生之微的对比感。
局部地点染西湖,运用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写作顺序。
白描
白描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例如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一痕”等,都是白描手法的运用。
作者“痴”(迷恋)在何处?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作者“痴”(迷恋)在何处?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拥毳衣炉火”:大雪天,天气寒冷。
人鸟声俱绝:没有特别美丽或有生机的景致。
更定矣:晚上八时左右了。
独往:独自前往。
三日大雪后,湖中寒冷,景致几无,作者却在漆黑晚上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看夜晚的雪景。
作者“痴”(迷恋)在何处?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饮:本来不能饮,尽力去饮。
三大白:三大杯酒。
作者不能喝酒,却勉力喝了三大杯。
“大喜”“拉”:写出对方看见作者后的激动和喜悦。
“焉得”“更”“!”:写出对方的惊讶和志同道合之情。
从对方的视角来看自己,写对方的惊讶就是写自己的惊讶。
原文: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译文:我问他们的姓氏,他们说自己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为什么询问姓氏,对方却只回答籍贯/作者只写明籍贯?
作者介绍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号陶庵,晚年号六休居士,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明亡后,张岱避兵灾于剡中,于兵灾结束后隐居四明山中,坚守贫困,潜心著述。文学创作上,张岱以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名世。
在《陶庵梦忆》中,凡是记载往日游览
的作品,作者大多都会标上明朝的纪年。作
为明代遗民,张岱有着沉痛的亡国之恨。他
以“梦忆”“梦寻”为自己的书命名,并在
自序中流露出繁华过眼、旧游如梦的感伤。
原文: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译文:我问他们的姓氏,他们说自己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为什么询问姓氏,对方却只回答籍贯/作者只写明籍贯?
文中“崇祯五年十二月”中的“崇祯五年”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文章写于崇祯五年,即1632年。
清朝1636年建立。
金陵是故国之都,“金陵人”更能触发作者的情思,让作者产生故国之思、亡国之忧。
张岱故事
万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五日(1597年10月5日),张岱出生于一个显贵的书香门第。三岁时(1600年),张岱因患有痰疾而被外祖母马氏接到外祖父家长住。为了治好张岱的痰疾,张岱的太外祖父陶大顺在两广为官时收集了数筐牛黄丸,直到张岱十六岁时方才吃完,张岱的痰疾也终得痊。
万历三十年(1602年)正月的某天,因听闻张岱善对,张岱的二舅陶崇道指壁上画对张岱道:“画里仙桃摘不下”,张岱对道:“笔中花朵梦将来”。陶崇道对此感到十分惊奇,称赞张岱为“今之江淹”。十五日上午,张岱前往舅祖朱敬循家看灯。午饭过后,一位客人指着天井两旁的荷花缸出对:“荷叶如盘难贮水”,张岱对道:“榴花似火不生烟”,满座客人对张岱大为赞赏。
(江淹: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
张岱趣事
约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张岱随祖父张汝霖到杭州时遇到了正骑着张汝霖所赠的大角鹿游览钱塘江的陈继儒,他听说张岱擅长对对子,便指着屏风上的李白骑鲸图道:“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张岱立刻对道:“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陈继儒听后大笑,不仅夸赞张岱聪敏,还称张岱为小友。
(打秋风,俗语,利用各种关系,假借名义向有钱的人索取财物。)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