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1、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兴起、强盛和衰落的过程;
2、理解印度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代印度文明的影响;
3、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等级,了解种姓制度的影响;
4、了解佛教的创立、发展和传播过程。 。
1、地理特征:
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今巴基斯坦境内,入阿拉伯海,水量丰沛。
古代印度示意图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很多文明遗址不在今天的印度境内。而在巴基斯坦境内。创造这些文明的是古印度土著居民。
(1)早期文明: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2、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
哈拉帕遗址(土墙)
印度河流域的古文明区域
哈拉帕文明遗址
摩亨佐 达罗文明遗址
相关史事 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都是城市遗址。从遗址看,这些城市的建筑都经过精心规划。城市分为上城和下城两部分。上城是政治中心,有高大的公共建筑。下城是住宅区和工商业活动区,街道笔直宽阔,垂直交叉,街区整齐划一,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统。
这个文明一度繁荣,后来因不明原因衰亡,长期不为人知。
摩亨佐 达罗遗址
摩亨佐 达罗城市遗址
遗址里的浴池
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
摩亨佐·达罗的排水沟
摩亨佐 达罗遗址
(2)雅利安人入侵建国
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归纳古代印度历史的发展
公元前
4世纪
孔雀王朝,基本统一半岛
公元前
6世纪
公元前1500年
雅利安人入侵建立国家
印度半岛逐渐统一
公元前
23世纪
出现城市国家
公元前324一前187
二、发展历程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星移斗转,逝者如斯,古印度的文明已成为过去,但“失落的文明”魅力犹存——
烂
文
灿
明
文字——印章文字
数学——阿拉伯数字
文字史诗——《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建筑艺术——阿育王石柱
石窟——阿旃陀石窟
大象之国
黄金之国
*三、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婆罗门编造: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被排除在种姓以外: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
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祭司
掌握神权
社会阶层
从事职业
社会阶层
从事职业
社会阶层
从事职业
社会阶层
从事职业
国王、官吏、武士
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
农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从事最低贱的职业。
1.内容
那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个少女。他父亲告诫说:“儿子,你不要把愿望寄托在办不到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于低级种姓(首陀罗)。而那个女孩属于高级种姓(刹帝利)。刹帝利的女儿是不能与你结婚的。”结果,理发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郁而死。
理发师儿子的故事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反映了当时等级森严、不同种姓之间不可通婚的社会状况。
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随着印度社会发展,种姓制度逐渐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激化社会矛盾。
特点
影响
四、佛教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 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原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据说生下来就会走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岁时涅磐。
乔达摩·悉达多
(约公元前563一公元前483)
释
迦
牟
尼
1.创立:
佛教传播路线图
佛教的传播
作用: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BC
3世纪
BC
1世纪
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传入我国
二、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大昭寺(Jokhang Temple),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
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
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
玄奘取经
佛教与中国
洛阳白马寺
(建于公元68年 中国最早的佛寺)
古印度象兵
这些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古巴比伦
古印度
古代中国
古埃及
1、四大文明古国都源于大河流域,所以也可以叫大河文明、东方文明。
2、经济上都以农业为主,所以也可以叫农业文明。
3、政治上都产生了庞大的奴隶制国家。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古国名称 发源地 起源时间 文明成就
古埃及
尼罗河
约公元前3500年
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
古巴比伦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
河和底格里斯河)
约公元前3500年
楔形文字、阴历、
《汉谟拉比法典》
古印度
印度河
约公元前23世纪
种姓制度、佛教、
阿拉伯数字
古中国
黄河
约公元前2070年
青铜器、甲骨文
步入现代——始终存在的种姓制度
尽管自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是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引发暴乱不断。
1、马克斯·韦伯在其著作中写道,低等级的人可以在来生变成刹帝利、婆罗门,甚至成为神,但绝对的前提是在今生严格履行其种姓义务。文中提到的种姓制度出现在古代( )
A.埃及 B.印度
C.巴比伦 D.希腊
B
巩固提升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故B项符合题意。
2.古代印度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印度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下列与古代印度相关的文明成就是(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公历 D.阿拉伯数字
D
3.某中学九年级(1)班的元旦节目是有关种姓制度的课本剧。其中不符合史实的场景是( )
A.刹帝利对婆罗门非常恭敬
B.婆罗门主持祭祀活动
C.首陀罗担任官吏在巡视
D.吠舍在农田里劳动
C
4.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该漫画中的人物所代表的宗教,最初产生于( )
A.古代印度地区 B.古代两河流域
C.尼罗河流域 D.中国
A
5、公元前1500年左右,从中亚南下侵入印度,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新的国家的是( )
A.波斯人 B.苏美尔人
C.雅利安人 D.古埃及人
C
解析: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故C项正确。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早期文明
3、鼎盛
4、种姓制度
5、佛教
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流域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孔雀王朝
等级
特点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创始人
教义
传播
乔达摩·悉达多
板书设计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