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4第三章 第三节 盐类的分解 测试试卷(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4第三章 第三节 盐类的分解 测试试卷(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9-20 18:5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64分)
1. 某温度下,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稀释过程中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Ⅱ 为盐酸稀释时的pH变化曲线
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C.a点Kw 的数值比c点Kw 的数值大
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
2. 根据下列实验不能证明一元酸HR为弱酸的是( )
A.室温下,NaR溶液的pH大于7
B.加热NaR溶液时,溶液的pH变小
C.HR溶液中加入少量NaR固体,溶解后溶液的pH变大
D.20 ℃时,0.01 mol·L-1 HR溶液的pH=2.8
3. 取pH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各100 mL,分别加水稀释两倍后,再分别加入6.5 g锌粉,相同条件下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加水稀释后两溶液的pH不再相等
B.起始时醋酸与锌反应的速率大
C.醋酸与锌反应放出的氢气多
D.两者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 mol·L-1的醋酸加水稀释,
c(H+)/c(OH- )减小
B.体积相同、pH相同的醋酸和盐酸完全溶解等量的镁粉,后者用时少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 变大
D.V1 L pH=11的NaOH溶液与V2 L pH=3的HA溶液混合,若混合液显中性,则V1 ≤V2
5.20 ℃时H2 S饱和溶液1 L,其浓度为
0.1 mol·L-1,其电离方程式为H2SH++HS-,HS- H++S2-,若要使该溶液中H+浓度增大,同时使S2-浓度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入适量的水
B.加入适量的NaOH固体
C.通入适量的SO2
D.加入适量的CuSO4 固体
6.从植物花汁中提取的一种有机物HIn,可做酸碱指示剂,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In(红色)H++In-(黄色),对上述平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B.加入盐酸后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溶液显
红色
C.加入NaOH溶液后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溶液显黄色
D.加入NaHSO4溶液后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溶液显黄色
7.下列关于电解质电离的叙述中,正确的
是(  )
①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其溶液的导电性很弱,所以碳酸钙是弱电解质
②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虽小,但溶解的部分全部电离,所以碳酸钙是强电解质
③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很好,所以氨气是强电解质
④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所以水是弱电解质
A.②    B.①
C.①③ D.②④
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100 ℃时,0.1 mol·L-1 HCl和NaOH溶液的pH分别为1和13
B.将pH=4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C.等体积、等pH的HCl和CH3 COOH溶液分别与NaOH溶液反应,CH3 COOH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多
D.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 Cl至溶液无色,此时溶液一定显中性
二、非选择题(共36分)
9.(18分) 25 ℃时0.1 mol/L的醋酸溶液的pH约为3,当向其中加入醋酸钠晶体,等晶体溶解后发现溶液的pH增大。对上述现象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甲同学认为醋酸钠水解呈碱性,c(OH- )增大了,因而溶液的pH增大;乙同学认为醋酸钠溶于水电离出大量醋酸根离子,抑制了醋酸的电离,使c(H+ )减小,因此溶液的pH增大。
(1)为了验证上述哪种解释正确,继续做如下实验:向0.1 mol/L的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中的( )(填写编号),然后测定溶液的pH(已知25 ℃时,
CH3 COONH4 溶液呈中性)。
A.固体CH3 COOK B.固体CH3 COONH4
C.气体NH3 D.固体NaHCO3
(2)若________(填“甲”或“乙”)的解释正确,溶液的pH应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常温下将0.01 mol CH3 COONa和
0.004 mol HCl溶于水,配制成0.5 L混合溶液。判断:
①溶液中共有________种粒子。
②其中有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等于0.01 mol,它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③溶液中n(CH3 COO-)+n(OH-)-n(H+ )=________mol。
10.(18分)现有常温下的0.1 mol·L-1纯碱
溶液。
(1)你认为该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证明你的上述观点,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简述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认为该溶液中Na2CO3的水解是微弱的,发生水解的CO不超过其总量的10%。请设计实验证明该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醋酸为弱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 COOHH++CH3 COO-,盐酸为强酸,完全电离。盐酸与醋酸pH相同时,一定有c(CH3COOH)>c(HCl),加等量的H2 O稀释时,平衡CH3 COOHCH3 COO-+H+向右移动,使得醋酸比盐酸溶液中c(H+)大,醋酸比盐酸的pH小,所以图中Ⅰ为盐酸稀释时的pH变化曲线,Ⅱ为醋酸稀释时的pH变化曲线,A、D两项均不正确;由图像可知,b点H+浓度大,c点H+浓度小,故b点盐酸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强,B项正确;温度一定,水的离子积Kw 的数值一定,C项不正确。
2. B 解析:A项,室温下,NaR溶液的pH大于7,说明NaR是强碱弱酸盐,即HR为弱酸;B项,若HR为强酸,加热NaR溶液时,促进水的电离,也可使pH变小;C 项,若HR为强酸,加少量NaR固体,pH不变,现pH变大,只能说明R-抑制HR的电离,即HR为弱酸;D项,若HR为强酸,则pH=2。
点拨: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与比较通常结合弱电解质的电离、溶液的pH、酸碱性和盐类的水解进行考查,我们只要抓住了实质,此类题便可迎刃而解。
3. D 解析:A项,pH相等的强酸和弱酸,稀释相同倍数后pH不再相等,正确;B项,起始时醋酸中c(H+)大,反应速率大,正确;C项,n(Zn)= 6.5 g/65 g·mol-1=0.1 mol,n(HCl)=0.01 mol·L-1×0.1 L=0.001 mol,Zn对于HCl是过量的,n(CH3 COOH)>n(HCl)>0.001 mol,所以CH3 COOH与Zn反应放出的H2 比HCl多,C项正确,D项错误。
点拨:pH相同的强酸和弱酸,初始时两溶液中c(H+)相同,酸的总量强酸的小于弱酸的,所以与足量Zn反应时弱酸放出的H2 多,反应过程中的平均速率大。
4. A 解析:B项,醋酸为弱酸,随着反应进行继续电离,反应用时较短,不正确;C项,Kw 只受温度影响,不正确;D项,若HA为强酸,则V1 = V2,若HA为弱酸,则V1>V2 。
点拨:牢记水的离子积常数Kw、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等无关。
5.D 解析:A项,加水将H2 S饱和溶液稀释,H+、S2-浓度都减小,不符合题意。B项,加NaOH固体时,中和了体系中的H+,平衡右移,使S2-浓度增大,不符合题意。C项,通入适量的SO2 后发生反应:2H2 S+SO2 ===3S↓+2H2 O,使c(H2 S)减小,上述平衡左移,H+、S2-浓度均减小,不符合题意。D项,加入适量的CuSO4 固体后,由于Cu2+与S2-结合生成CuS沉淀,使S2-浓度减小,平衡右移,则H+浓度增大,符合题意。
点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同化学平衡一样,平衡移动规律遵循勒夏特列原理。分析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具体分析。
6. D 解析:电离吸热,升温,电离平衡正向移动,A对;加入盐酸,则平衡逆向移动,溶液显红色,B对;加入NaOH,与H+反应,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溶液显黄色,C对;加入NaHSO4溶液,NaHSO4===Na++H++SO,电离平衡逆向移动,D错。
7. D 解析:中学阶段所接触到的盐,绝大多数属于强电解质,在这些盐中有的易溶、有的可溶、有的微溶、有的难溶。电解质的强弱与它们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无关。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是由于NH3和H2O反应生成了NH3·H2O, NH3·H2O电离出NH、OH-,而NH3本身不能电离,所以NH3属于非电解质,像这样的物质还有CO2、SO3等。
8. C 解析:100 ℃时,Kw =5.5×10-13,故0.1 mol·L-1 NaOH溶液的pH<13,A项错误;pH=4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后,c(H+)减小,Kw 不变,所以溶液中c(OH-)增大,B项错误;等pH的盐酸和醋酸相比,醋酸的浓度大,所以等体积的两溶液,醋酸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多,C项正确;pH大于7小于8.2时溶液也是无色,此时溶液显碱性,D项错误。
9.(1)B (2)乙 增大(或甲 不变) (3)①7 ②CH3 COOH CH3 COO- ③0.006
解析:要判断甲、乙两种解释正确与否,可加入一种含有CH3 COO-而溶液不显碱性的盐,如
CH3 COONH4。由CH3 COONa+HClCH3 COOH+NaCl可判断溶液中粒子的种类Na+、Cl-、
CH3 COO-、CH3 COOH、H+、OH-和H2 O,共有7种;因CH3 COONa为0.01 mol,故混合后
n(CH3 COOH)+n(CH3 COO-)=0.01 mol,由电荷守恒n(Cl-)+n(CH3 COO- )+n(OH-)=n(H+)+n(Na+)可知,n(CH3 COO- )+n(OH- )-n(H+)=n(Na+)-n(Cl-)=0.01 mol-0.004 mol=
0.006 mol。
10.(1)CO+H2OHCO+OH- 向纯碱溶液中滴加数滴酚酞试液后,溶液显红色;然后逐滴加入氯化钙溶液直至过量,若溶液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消失,则说明上述观点成立
(2)用pH试纸(或pH计)测常温下0.1 mol·L-1纯碱溶液的pH,若pH<12,则该同学的观点正确;若pH>12,则该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解析:(1)纯碱是盐不是碱,其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盐的水解。证明的出发点是:把产生水解的离子消耗掉,看在无水解离子的情况下溶液是否发生变化。
(2)离子是微观的,发生水解的量是看不到的,但水解后的结果——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是可以测量的,所以可用测溶液pH的方法来测定“水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