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声音(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在设计和制作“小乐器”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该( )。
A.独立设计,独自制作
B.小组讨论,统一意见:分工合作
C.组长设计并制作,其他人围观
2.声音的强弱用( )来描述。
A.音强 B.音量 C.音高
3.下列声音中,属于人为制造出是( )。
A.风声 B.海浪声 C.歌声
4.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A.固体 B.气体 C.真空
5.“土电话”实验中,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
A.声波引起空气振动 B.声波引起棉线振动 C.声音通过棉线的空隙流动
6.老师平常都要求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这里的大声朗读指的是声音的( )。
A.音高 B.音量 C.音色
7.如图所示,小柠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在铁钉的两端,( )可以使橡皮筋发出声音。
A.拉伸 B.揉搓 C.按压 D.弹拨
8.下列声音中,( )属于人为制造的声音。
A.鸟叫声 B.歌声 C.下雨声
9.“土电话”实验能说明的正确结论是( )。
A.固体能够传声 B.固体不能够传声 C.空气能传声
10.我们在玩“土电话”实验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不能让听电话的同学直接听到
B.说话同学要大声说话,尽量让听电话的同学直接听到
C.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不要拉得太紧
11.敲击小鼓的鼓面时,纸屏上吊着的泡沫塑料小球会被弹起。在这个实验中,( )模拟的是鼓膜的作用。
A.小鼓的鼓面 B.纸屏 C.泡沫塑料小球
12.当我们拨动琴弦时会发现:琴弦( )些,音高就高;琴弦( )些,音高就低。
A.松 紧 B.紧 松 C.和松紧无关,都一样
二、填空题
13.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准。音叉上都标有有字母和数字,例如“C 512”,字母代表这把音叉发的声是C调,数字代表的是这把音叉振动时每秒振动_________次。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音叉,感觉手很麻,这说明它在_______而发出声音。
14.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越紧,声音越__________;拉得越松,声音越__________。
15.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_是我们喉咙里的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
16.用橡皮筋制作乐器时,橡皮筋越紧,拨动时发出的声音越( );橡皮筋越松,波动时发出的声音越( )。
17.我们把闹钟放进真空的玻璃罩内,当闹钟响起时,我们是否能听到闹钟的声音?( )(填“能”或“不能”),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有关系吗?( )(填“有”或“没有”)
18.人耳分为( )、( )和( )三部分。
19.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
20.在一个杯子口上覆盖一块绷紧的薄橡胶膜或气球皮,并用皮筋绑紧,这个薄橡胶膜或气球皮就相当于我们耳朵结构中的________。
三、判断题
21.声音在月球上不能传播。( )
22.物体受力不一定能产生声音。( )
23.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越低。( )
24.上课的铃声,我们在学校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这说明声音能向四面八方传播。( )
25.市场的叫卖声很低沉。( )
四、综合题
26.取一面鼓,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
(1)如图甲,轻轻敲鼓,鼓发出声音,纸屑上下跳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
(2)如图乙,用力敲鼓,纸屑上下跳动的幅度变大,鼓声比上次要________(填“强”或“弱”)。
(3)用手按住鼓面,纸屑停止跳动,鼓声终止,这说明________停止,发声终止。
下图是探究声音现象时常用的装置。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27.把泡沫球紧贴音叉,轻轻敲击音叉后,泡沫球会( )。
A.反复跳动 B.位置不变 C.跳动一次后就停止
28.泡沫球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
A.使振动现象更明显 B.证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C.可以检测声音高低
29.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泡沫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
B.泡沫球被弹开的幅度相同
C.听到高低不同的声音
30.观察耳的结构图并填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C
4.C
5.B
6.B
7.D
8.B
9.A
10.A
11.B
12.B
13. 512 振动
14. 高 低
15. 振动 声带
16. 高 低
17. 不能 有
18. 外耳 中耳 内耳
19. 固体 液体 气体
20.鼓膜
21.√
22.√
23.√
24.√
25.×
26. 振动 强 振动
27.A
28.A
29.A
3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