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0-14 16:4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3 角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角的大小的含义,会通过观察或用量角器比较角的大小.
2.知道角的和、差的意义,会用一副三角尺通过和差画出特殊角.
3.知道角平分线的意义,会画一个角的平分线.
4.会结合图形进行角度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
实际观察、操作,体会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角的测量和折叠等,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二、课型
新授课
三、课时
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2.角平分线的意义,角度的运算.
【教学难点】
1.从图形中观察角的和、差关系
2.结合图形进行角度的运算.
五、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圆规、量角器、三角尺、角的纸片数张等。
学生:三角尺、圆规、量角器、三角尺、角的纸片数张、铅笔。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天学生小明和小华各带了一把折扇(如图所示),下面是他们的一段对话:
小明:我的折扇张开大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 (出示课件2-3)
小华:我的折扇长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
同学们有办法帮他们进行判断吗?怎样比较∠ABC和∠DEF的大小
(二)探索新知
1.师生互动,探究角的大小与比较
教师问1:我们知道,线段可以比较大小,观察下图,说一说谁长谁短?(出示课件5-6)
线段长短的比较:
学生回答:AB>CD
学生回答:AB=CD
学生回答:AB教师讲解:线段的和、差:
AB=BC+AC
BC=AB–AC
AC=AB–BC
线段中点:
若点 C 是线段 AB 的中点,则
AC = BC
AC = BC =AB
AB = 2 AC = 2 BC
教师问2: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你认为该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出示课件7)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可以用度量法,量角器直接测量出角度再比较大小
教师问3:还有其他方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叠合法。将两个角放在同一个顶点进行比较。(出示课件8)
教师问4:你能用图形和几何语言说明两个角的大小关系吗?( 两个角分别记作∠AOB,∠A'O'B' )
教师讲解:
教师问5:我们知道,两条线段可以相加,可以相减,那么两个角也可以相加、相减吗?观察图片说一说图中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出示课件9)
师生一起解答:
图中有3个角:∠AOC,∠AOB,∠BOC.
它们的关系:
∠AOC 是∠AOB 与∠BOC 的和,记作∠AOC = ∠AOB +∠BOC;
∠AOB 是∠AOC与∠BOC的差,记作∠AOB = ∠AOC–∠BOC;
类似地,∠AOC–∠AOB = .
学生回答:∠BOC
教师讲解:求角的度数
例如图,O 是直线 AB 上一点,∠AOC=53°17′,求∠BOC 的度数.(出示课件11)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
解:因为∠AOB 是平角,∠AOB= ∠AOC+∠BOC.
所以∠BOC=∠AOB–∠AOC
=180°– 53°17′
=179°60′–53°17′
=126°43′.
易错警示:计算180°– 53°17′时,可以向 180 借1 ,化为179°60′.
教师讲解:角的度数的计算
例:把一个周角 7 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 (精确到分)?(出示课件15)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
解:360°÷7 = 51°+3°÷7
= 51°+180′÷7
≈ 51°26′.
答:每份是51°26′的角.
易错警示:计算3°÷7时有余数,可以把度的余数化成分后再除,即3°化为180′.
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6)
涉及到度、分、秒的角度的加与减,要将度与度、分与分、秒与秒分别相加、减,分秒相加时逢60要进位,相减时要借1作60.
2.师生互动,探究角平分线的定义
动手做一做:在纸上画∠AOB,然后将其剪下来,将其沿经过顶点的线对折,使边OA与OB重合.将角展开,折痕上任取一点记作点C. 如图所示
教师问6:类比线段中点的定义,你能在横线上把问题补充完整吗?(出示课件18)
∠AOC_____∠COB;
∠AOB=_____∠AOC.
学生回答:∠AOC=∠COB; ∠AOB=2∠AOC.
教师讲解:一般地,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如图OC即为∠AOB的角平分线
数学语言:
因为 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
所以 ∠AOC =∠BOC =∠AOB,
∠AOB =2∠BOC =2∠AOC.
考点1:利用角平分线求角的度数
例:如图,OB 是∠AOC 的平分线,OD 是∠COE的平分线.(出示课件20-22)
(1) 如果∠AOC=80°,那么∠BOC 是多少度?
(2) 如果∠AOB=40°,∠DOE=30°,那么∠BOD是多少度?
(3) 如果∠AOE=140°, ∠COD=30°,那么∠AOB是多少度?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
解:(1) 因为 OB 平分∠AOC,∠AOC=80°,
所以 ∠BOC= ∠AOC= ×80°=40°.
(2)解:因为OB 平分∠AOC,
所以 ∠BOC=∠AOB = 40°.
因为OD 平分∠COE,
所以∠COD=∠DOE = 30°,
所以∠BOD =∠BOC+∠COD = 40°+30°= 70°.
(3)解:因为∠COD=30°,OD 平分∠COE,
所以∠COE=2∠COD=60°,
所以∠AOC=∠AOE–∠COE=140°– 60°= 80°.
又因为OB 平分∠AOC,
所以∠AOB= ∠AOC= ×80°= 40°.
考点2:利用比例或倍分求角的度数
例:如图,已知∠AOB=40°,自O点引射线OC,若∠AOC:∠COB=
2:3.求OC与∠AOB的平分线所成的角的度数.(出示课件25)
解:分以下两种情况:
①如图,OC在∠AOB内部,OD平分∠AOB,
设∠AOC=2x,∠COB=3x,
因为∠AOB=40°,所以2x+3x=40°,得x=8°,
所以∠AOC=2x=2×8°=16°.
因为OD平分∠AOB,所以∠AOD=20°,
所以∠COD=∠AOD–∠AOC=20°–16°=4°.
②如图,OC在∠AOB外部,OD平分∠AOB,(出示课件26)
所以设∠AOC=2x,∠COB=3x,
因为∠AOB=40°,
所以3x–2x=40°,得x=40°,
所以∠AOC=2x=2×40°=80°,
因为OD平分∠AOB,所以∠AOD=20°,
所以∠COD=∠AOC+∠AOD=80°+20°=100°.
所以OC与∠AOB的平分线所成的角的度数为4°或100°.
总结点拨:(出示课件27)
涉及到角度的计算时,除常规的和差倍分计算外,通常还需运用方程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
(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9-36)
1.已知∠MON=40°,∠NOP=15°,则∠MOP等于(  )
A.55°  B.25°  C.55°或25°  D.50°
2.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且∠1比∠2大40°,则∠2的度数是(  )
A.25° B.40° C.50° D.65°
3.如图,过直线AB上一点O作射线OC,∠BOC=29°18′,则∠AOC的度数为_______ .
4.计算:86°23′12″–67°36′50″=_________.
5.如图,∠AOB=170°,∠AOC =∠BOD=90°,求∠COD的度数.
6.计算:
(1)15°24′×5;
(2)31°42′÷5.
7.如图,已知∠AOC=60°,∠BOD=90°,∠AOB是∠DOC的3倍,求∠AOB的度数.
8.如图,∠AOB=120°,OD平分∠BOC,OE平分∠AOC.
(1) 求∠EOD的度数;
(2) 若∠BOC=90°,求∠AOE的度数.
参考答案:
1.C
2.A
3.150°42′解析:因为∠BOC=29°18′,
所以∠AOC的度数为180°–29°18′=150°42′.
4.18°46′22″解析: 86°23′12″–67°36′50″
= 86°22′72″–67°36′50″
= 85°82′72″–67°36′50″
= (85–67)°(82–36)′(72–50)″
=18°46′22″.
5.解:因为∠BOC =∠AOB– ∠AOC=170°–90°=80°,
所以∠COD=∠BOD–∠BOC=90°–80°=10°.
6.解:(1)15°24′×5=75°120′=77°;
(2)31°42′÷5=6°+1°42′÷5
=6°+102′÷5
=6°+20′+2′÷5
=6°20′+120″÷5
=6°20′+24″=6°20′24″.
7.解:设∠COD=x,
因为∠AOC=60°,∠BOD=90°,
所以∠AOD=60°–x,
所以∠AOB=90°+60°–x=150°–x,
因为∠AOB是∠DOC的3倍,
所以150°–x=3x,解得x=37.5°,
所以∠AOB=3×37.5°=112.5°.
8.解:(1)因为∠AOB=120°, OD平分∠BOC,OE平分∠AOC,
所以∠EOD=∠DOC+∠EOC
= (∠BOC+∠AOC )
= ∠AOB= ×120°=60°.
(2)解:因为∠AOB=120°,∠BOC=90°,
所以∠AOC=120°–90°=30°.
因为OE平分∠AOC,
所以∠AOE=∠AOC=×30°=15°.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1.角的比较方法
(1)度量法;(2)叠合法.
2.角的计算
(1)利用角平分线;(2)利用角的比例或倍分.
(五)课前预习
预习下节课(4.3.3)的相关内容。
知道补角、余角的定义和补角、余角的性质.
七、课后作业
1、教材练习1,2
2、如图,∠AOB=120°,OD平分∠BOC,OE平分∠AOC.
(1)求∠EOD的度数;
(2)若∠BOC=90°,求∠AOE的度数.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角的大小的比较、角的和差关系,角的平分线.可利用类比线段的学习方法引出角的大小的比较的两种方法:度量法、叠合法.对于本节教学要把握以下几点:
1.首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对旧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复习,使学生能对角的知识有一个更深的记忆.
2.在角的形象比较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
3.重叠法是一个难点,但此法比较适用于实际中的比较.对于角度的计算要设计各个类型的教学。
1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