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听听,秋的声音 同步练习试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听听,秋的声音 同步练习试题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4 14:34:17

文档简介

7.听听,秋的声音同步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
1.课文《听听,秋的声音》中,形容“歌吟”的是( )
A.丰收的 B.动听的 C.悦耳的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
B.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
C.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D.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
3.拼音选一选
绽开________ 掠过________ 叮咛________ 振动________
A.dīng níng B.zhèn dòng C.lüè guò D.zhàn kāi
4.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早晨的雾真大,校园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像仙境一般。
B.客人们继续到了,家里热闹起来。
C.我班同学很团结,赢(yíng)了这场拔河比赛,这真是“人心齐,泰山移”啊!
5.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掠(lüè) 歌吟(yíng)
B.震动(zhèn) 匆匆(cōng)
C.叮咛(níng) 诡异(huǐ)
二、填空题
6.照样子,填空。
例:一排排大雁 __________秋风 __________白云 __________笑脸
例:一滴汗水 __________小花 __________叮咛 __________谷粒
7.仿写词语。
百花齐放(春天):______ ______ ______
烈日炎炎(夏天):______ ______ ______
硕果累累(秋天):______ ______ ______
白雪皑皑(冬天):______ ______ ______
8.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理想 ( )地握手 ( )的谷粒
( )地离开 ( )的秋天 ( )的祝福
9.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如:刷刷、哗哗、呱呱……
你还想到了什么?下面的内容你会填吗?
听听,秋的声音,稻海翻起波浪,“________”是它们欢快的歌声。
听听,秋的声音,秋雨落在地上,“________”,是秋雨正在弹琴。
听听,秋的声音,黄叶纷纷落下,“________”,秋风弟弟吹起口哨报告冬的来临。
10.书法展示。(读拼音,写词语)
shī dù jiāo nèn xī shuài dīng níng zhǔ fù lüè guò
湿( ) ( ) ( ) ( ) ( ) ( )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秋天,意味着成熟。一场绵绵秋雨过后,风里带着清新的泥土气息和稻子、水果熟透的香味,在微微干燥的空气里飘荡,让人觉得格外的舒畅。熟透了的稻谷,像害羞的小姑娘,低着头;高粱像喝醉了酒的大汉,从脸上一直红到脖子;雪白的棉花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红灯笼似的苹果、金灿灿的橘子令人垂涎三尺……望着这丰收的景象,人们的脸上露出了欢快的笑容。
11.阅读时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运用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方法来帮助理解。短文中的“垂涎三尺”,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的呢?与大家进行分享吧。
我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理解了“垂涎三尺”,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12.这篇短文文字优美,为我们展现了秋天丰收的美好景象。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具体写了________、 高粱 、________、_______、橘子 五种事物,写得生动形象。请你多读几遍,再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上一两句吧: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凉爽的秋天来了,天高云淡,凉风习习。
大地穿上了一件黄色的毛衣。枯黄的杨树叶和鲜艳的枫树叶飘落下来,好像是翩翩起舞的彩色蝴蝶。虽然寒霜降临,可松树爷爷还穿着它那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花园里菊花争芳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柿子树上的叶子都落了,可黄澄澄的柿子还挂在枝头,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橘黄灯笼。看!红彤彤的海棠把树枝都压弯了。
秋天,果实累累,景色迷人,我喜欢秋天。
13.用“—”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14.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枫树叶 ________的海棠
________的柿子 ________的秋天
15.“花园里菊花争芳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7.听听,秋的声音同步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
1.课文《听听,秋的声音》中,形容“歌吟”的是( )
A.丰收的 B.动听的 C.悦耳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课文理解。
课文《听听,秋的声音》中提到“歌吟”的诗句: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形容“歌吟”的是“丰收的”。故选A。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
B.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
C.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D.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运用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
首先需要正确判断选项的句子的修辞手法,再根据具体的知识点思考最后选择正确的答案。
A这里把人走路的样子比作两只蹦跳着、歌唱着的小鸟,运用了比拟中的拟物修辞手法。
B“松柏穿上衣裳”“树妈妈”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虽然有“像”字,但是没有没有构成比喻中的本体喻体,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D三个“在”的分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根据ABD选项中,都运用了修饰手法对句子进行了修饰,而C选项并没有运用修饰手法对句子进行修饰,故选择C。
3.拼音选一选
绽开________ 掠过________ 叮咛________ 振动________
A.dīng níng B.zhèn dòng C.lüè guò D.zhàn kāi
【答案】ABCD
【解析】绽开:(花朵)绽放;开放。掠过:倾斜地打击物体表面,呈一角度向前,常伴以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倾斜冲击和向前的跳动。叮咛:指分明,清楚。振动:是宇宙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总体分为宏观振动。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以及对字形的认识,学生只要认真背诵本课的生字表,就不难回答这道题目了。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读音的掌握。
4.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早晨的雾真大,校园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像仙境一般。
B.客人们继续到了,家里热闹起来。
C.我班同学很团结,赢(yíng)了这场拔河比赛,这真是“人心齐,泰山移”啊!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选项A使用恰当,句子出自《美丽的小兴安岭》。“浸”有浸泡、使渗透的意思。这里的“浸”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一字化静为动,将安静的山谷赋予了动态美,动静结合,使这种美感油然而生,跃然纸上。描绘了一幅浓雾笼罩着的森林的景象,写出了雾大的特点。
选项B使用不恰当,连续;承继,嗣续;与某一事有连续关系的另一事。这里可以运用“陆续”,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的状态。
选项C使用恰当。“人心齐,泰山移”意思是形容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5.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掠(lüè) 歌吟(yíng)
B.震动(zhèn) 匆匆(cōng)
C.叮咛(níng) 诡异(huǐ)
【答案】B
【解析】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
A.有误,“歌吟”的“吟”应读“yín”。
B.正确。
C.有误,“诡异”的“诡”应读“guǐ”。
二、填空题
6.照样子,填空。
例:一排排大雁 __________秋风 __________白云 __________笑脸
例:一滴汗水 __________小花 __________叮咛 __________谷粒
【答案】 一阵阵 一朵朵 一张张 一朵 一声 一颗
【解析】本题考查量词的积累及运用。
做本题时,同学们还需注意,除了填写合适的量词,还要注意词语的形式,第一个例词“一排排”是ABB形式的,所以我们也要写成这样叠词形式的量词。选择量词时要根据不同的物品来选择合适的量词,故,一阵阵秋风、一朵朵白云、一张张笑脸;一朵小花、一声叮咛、一颗谷粒。
其他常见量词用法如下:
1.表示人的量词:个、位、名,“位”和“名”是比较正式客气的用法。
2.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
3.表示人和动物器官部位的量词:个、只、颗、根、张、片、条。除了“个”和“只”以外其他大都表示形状。
4.表示植物的量词:棵、株。
5.表示水果的量词:个。
6.表示植物部位的量词:朵、片、条、颗、粒.大都表示形状。
7.表示食物的量词:一顿饭、一份点心、一根油条、一个包子、一片肉、一块牛肉、一道汤、一根冰棒。
8.表示餐具的量词:一根筷子、一把叉子、一把汤匙、一张餐纸。
9.表示穿戴用品的量词:一件衣服、 一条裤子、一顶帽子、一条围巾、一只袜子、一双鞋、一副眼镜、 一枚戒指。
10.表示建筑物的量词:座、栋。
11.表示交通工具的量词:辆、列、架、艘。
12.表示工具的量词:把。
13.表示文具的量词:一支笔、一张纸、一块墨、一方砚台、一台电脑。
14.表示文艺作品的量词:封、则、首、篇、道、幅。
15.表示事件和动作的量词:件、顿、场、通。
16.表示形状的量词.条、根、支、道、面、片、张、颗、粒、块。
7.仿写词语。
百花齐放(春天):______ ______ ______
烈日炎炎(夏天):______ ______ ______
硕果累累(秋天):______ ______ ______
白雪皑皑(冬天):______ ______ ______
【答案】 春色满园 鸟语花香 冰消雪融 骄阳似火 绿树成荫 挥汗如雨 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 秋高气爽 鹅毛大雪 寒冷刺骨 天寒地冻
【解析】

8.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理想 ( )地握手 ( )的谷粒
( )地离开 ( )的秋天 ( )的祝福
【答案】 远大 诚挚 绽开 匆匆 凉爽 真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
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
如:崇高的理想、热情地握手、金黄的谷粒、快速地离开、美丽的秋天、真挚的祝福。
9.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如:刷刷、哗哗、呱呱……
你还想到了什么?下面的内容你会填吗?
听听,秋的声音,稻海翻起波浪,“________”是它们欢快的歌声。
听听,秋的声音,秋雨落在地上,“________”,是秋雨正在弹琴。
听听,秋的声音,黄叶纷纷落下,“________”,秋风弟弟吹起口哨报告冬的来临。
【答案】 哗啦 滴答 呼呼
【解析】此题考查拟声词。拟声词模拟声音的词,又称为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它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一种词汇。通常是把汉字当成“音标”符号,来构成拟声词。它和音译词、联绵词在性质上是同类的,汉字只用来表音,而无关乎字义,因此,它们都是“衍声词”,和“合义词”为相对的概念。
结合情境,秋的声音,稻海翻起波浪:哗啦。
秋的声音,秋雨落在地上:滴答。
秋的声音,黄叶纷纷落下:呼呼。秋风弟弟吹起口哨报告冬的来临。
10.书法展示。(读拼音,写词语)
shī dù jiāo nèn xī shuài dīng níng zhǔ fù lüè guò
湿( ) ( ) ( ) ( ) ( ) ( )
【答案】 度 娇嫩 蟋蟀 叮咛 嘱咐 掠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嫩、蟋、蟀、嘱”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秋天,意味着成熟。一场绵绵秋雨过后,风里带着清新的泥土气息和稻子、水果熟透的香味,在微微干燥的空气里飘荡,让人觉得格外的舒畅。熟透了的稻谷,像害羞的小姑娘,低着头;高粱像喝醉了酒的大汉,从脸上一直红到脖子;雪白的棉花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红灯笼似的苹果、金灿灿的橘子令人垂涎三尺……望着这丰收的景象,人们的脸上露出了欢快的笑容。
11.阅读时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运用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方法来帮助理解。短文中的“垂涎三尺”,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的呢?与大家进行分享吧。
我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理解了“垂涎三尺”,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12.这篇短文文字优美,为我们展现了秋天丰收的美好景象。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具体写了________、 高粱 、________、_______、橘子 五种事物,写得生动形象。请你多读几遍,再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上一两句吧:__________
【答案】11. 联系生活 请教他人 猜一猜 查词典 嘴边挂着三尺长的口水,形容嘴馋到极点。
12. 稻谷 棉花 苹果 红红的枣挂满了枝头,圆圆的石榴咧开了嘴。
【解析】11.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阅读方法和策略。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阅读方法和策略相关方面的知识。
阅读时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别人,如老师、同学、家长;如果家里有电脑,可以上网搜索;如果读古诗时遇到不懂的词语,需要查需要查看注释;联系生活实际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如,理解“凌乱”这个词,就联系生活实际,例如家里没人收拾房间,室内乱七八糟的样子。
另外,垂涎三尺,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嘴边挂着三尺长的口水,形容嘴馋到极点。亦形容羡慕到极点,极想据为己有。出自《赵子曰》。
12.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及修辞手法。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及理解、运用修辞手法。
从以下语句:熟透了的稻谷,像害羞的小姑娘,低着头;高粱像喝醉了酒的大汉,从脸上一直红到脖子;雪白的棉花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红灯笼似的苹果、金灿灿的橘子令人垂涎三尺……
我们可以找到题目前半部分的答案。
对于修辞手法: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及比喻的修辞手法。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凉爽的秋天来了,天高云淡,凉风习习。
大地穿上了一件黄色的毛衣。枯黄的杨树叶和鲜艳的枫树叶飘落下来,好像是翩翩起舞的彩色蝴蝶。虽然寒霜降临,可松树爷爷还穿着它那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花园里菊花争芳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柿子树上的叶子都落了,可黄澄澄的柿子还挂在枝头,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橘黄灯笼。看!红彤彤的海棠把树枝都压弯了。
秋天,果实累累,景色迷人,我喜欢秋天。
13.用“—”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14.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枫树叶 ________的海棠
________的柿子 ________的秋天
15.“花园里菊花争芳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3.秋天,果实累累,景色迷人,我喜欢秋天。
14. 鲜艳 红彤彤 黄澄澄 凉爽
15. 比喻 排比
【解析】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