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5 14:1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圆明园的毁灭
世界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写过一封信给巴特勒上尉。信中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但现在这个奇迹却消失了。因为有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一个掠夺,一个纵火。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圆明园到底是怎么被毁灭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解开疑惑吧。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本课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图片,品读课文语句,感受圆明园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能记住历史,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出的祖国的强盛和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想象法。
3.体悟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课时讲解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PPT展示:
2.雨果曾在一封信中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上面的图片就是后人根据史书记载合成的圆明园复原图。
3.从这样一幅简单的轮廓图中,我们已经能深深地感受到圆明园的恢宏气势,尽显皇家风范。那它的内部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文中一窥其美吧。(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识字识句
朗读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检查字词识读。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速读、分组朗读等方式,纠正易错读音。
2.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本课的15个生字:毁、估、拱、辉、煌、殿、陵、览、境、宏、唐、闯、统、销、奉。
(2)让学生认读这15个生字,并适当练习组词。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笔顺和结构,以及笔画间的连带呼应。
“毁”注意左上部“臼”的写法;“殿”笔画比较多,要注意笔画间的连带呼应,要写得匀称舒展;“统”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充”字,不要写成“流”字的右边。
(4)指名交流笔顺和字形记忆方法,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指导。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3.掌握“毁灭、殿堂、闯进、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蓬岛、宏伟、奉命、灰烬”等词的读音和书写。
4.让学生交流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个体围绕着一个核心。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玲珑,精巧细致。剔透,明澈。
流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
西洋:泛指欧、美各国。
有如:好像,仿佛。
损失:消耗或失去的东西。
宏伟:(规模、计划等)宏大雄伟。
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望极大。举,全。
饱览:充分地看;尽情地观赏。饱,足足地、充分地。览,看。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是一座专供皇帝、后妃居住游乐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北郊。清朝康熙皇帝将这里的一座面积约600亩的园林赐给四子胤禛,并亲自题写园名为“圆明园”。
(三)精读课文,重点突破
1.导读第1自然段。
从第1自然段中你能读出什么?
“不可估量”的反复出现强调了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难以计算。“是……也是……”从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两个方面表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损失,表达了作者无比愤怒和痛惜的情感。
2.导读第2~4自然段。
(1)圆明园的景观有哪些类型?
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二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三是西洋景观。
(2)从圆明园的景观类型中可以感受到圆明园怎样的特点?
可以感受到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各异,汇集了各地名胜和各国精华,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
(3)“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一段的结构是怎样的?
这个句子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是对圆明园建筑特点的总结,后半句引出下文对圆明园中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的叙述。这一段采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
3.导读第5自然段。
从哪里可以看出英法联军的野蛮?
从词语“凡是、统统、任意”可以看出英法联军的野蛮。他们把能拿走的全部拿走,对不能拿走的就任意破坏,就像野蛮的强盗一样。
二、板书导图
三、主旨分析
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毁坏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了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课堂小结
本文运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圆明园的美,同时运用对比手法将圆明园的美与圆明园的毁灭进行对比,激起了我们的耻辱心,增强了我们的民族使命感,激发了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激情。
本文作者着重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英法联军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通过一美一惨,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通过课前查阅,对圆明园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学习课文时,先以读为核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一步一步走进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后来的毁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在学习第5自然段时,通过学生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来读出对侵略者野蛮行为的痛恨之情。在教学的最后问学生:“圆明园的毁灭”让你懂得了什么?学生纷纷谈学习本课后的感想,认识得到了升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