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开国大典
部编版 六年级上
语文 六年级上册
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研读课文,分别感受开国大典中五个激动人心的场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场面描写中以点带面的写作方法。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知识复习
按要求写句子。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场汇集了群众队伍。
2.城楼檐下,八盏五彩缤纷的大红宫灯分挂两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
“宣告”“宣布”
【相同】都有把事情告诉别人让人知道的意思。
【区别】“宣告”多用; 于重大事情,带有庄重严肃的色彩。“宣布”多用于一些强制性或约束性 强的事情,可大可小,适用范围较广。
知识复习
词语辨析
知识复习
例句:
①三峡水库一期宣告竣工。
②老师在课堂上宣布了期中考试成绩。
词语辨析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的革命者英勇奋战,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谱写 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终于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迎来了1949年10月1日的 开国大典。上节课我们通过抓住重点的字、词、句和段,体会到了开国大 典场面的隆重、热闹以及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融人 天安门广场的群众队伍中去,继续去探究。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 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 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 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交代开国大典 举行的时间、地点。交代参加大典的人员 及人数。
我爱阅读
以"丁字 形”为基点,按先“横”后“竖”的顺序,详细地介绍了会场的布置情况。
写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员和人数。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 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 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 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我爱阅读
丁字形的厂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 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
这向话说明来参加典礼的人很多,是本段的总起句。这句话说明了人们来得很早,内心充满了兴奋和期待。
我爱阅读
“直奔”突出群众参加开国大典 的急切心情。他们急于到达会场,急于见到毛主席,表达了人们 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
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 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 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 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我爱阅读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 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 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 手法,写出了会场上人如潮、旗如海的热闹场面。
我爱阅读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 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 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排山倒海”表达了人们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热 爱之情。“一齐”说明了人 民群众的心是一致的,对革命领袖都充满了崇敬和爱戴之情。
我爱阅读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 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 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 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 府今天成立了!”
这句话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了主人。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突出了范围广。这段话运用反复的修辞 手法,突出了毛主席的宣告震动了全国,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 起来了,使全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前一句 写实,后一句写全国人民,表现了这庄严的宣告对中华儿女的重大意义。
我爱阅读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 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 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 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 红的国旗。
我爱阅读
“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表现了中国人 民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 民从此站起来了。
我爱阅读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 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永远摆脱 了旧社会的黑暗统治,当家做了主人。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 一共二十八响。
这些数字都是有特殊意义的,“五十四门大 炮”代表我国的54个民族(我国现有56个民族,54个是当时的统计 数字),
“二十八响”代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奋斗了28年。
起初是 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 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我爱阅读
表达了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热爱。
我爱阅读
这句话表明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迎来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人民 群众对他充满了感激和爱戴之情。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 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 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 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 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克车两 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 钢铁巨人一样。
我爱阅读
“挺着”描写了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的样 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战士们”比作“钢铁巨 人”,形象地展现了战士们的威武。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 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我爱阅读
我爱阅读
“抛”指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盖 过”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白话形象 生动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看到自己国家的空军阵客时的 自豪、激动的心情。
当战车部队经过。 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 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 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噪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 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噪子都 喊哑了”“手掌都拍麻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人民群众 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这呼喊和鼓掌是 中国人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最 直接的表现形式。
我爱阅读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 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 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红”暗示了 人民群众以后的生活会红红火火,展现出了人们对新生活的期待和热爱。
我爱阅读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 共和国万岁!"
“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 走到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 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 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几句话中的口号表现了人民群众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而喜悦、激动的心情及人民敬爱领袖、领袖关爱人民的情感。
我爱阅读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 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红 流”指游行队伍。“流”这里指游行队伍行走的样子,与“红流”相 照应。“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更象征着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乃至全中国永远摆脱了反动统治, 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中的光明。
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凤采。
我爱总结
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这 一天,中国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因为这一天来之 不易,所以我们要加倍珍惜,要刻苦学 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富强。
我爱总结
我爱总结
开国大典
人员广泛
布置精细
隆重庄严
声势浩大
场面热闹
大典前
盛况空前
宣布成立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大典中
热烈庄严
阅兵盛况
游行壮景
大典后——充满光明
默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想想从群众入场到 游行结束,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课后习题
默读课文。默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后, 我们要大体知道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交代举行开 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等 方面的内容。
课后习题
体会精感。能体现人们 自豪、激动的心 情的语句有很多,比如“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 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 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 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 心一齐欢跃起来。”这两个长句子,运用反复的 修辞手法,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 民为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成立而 欢欣鼓舞的 心情 。
课后习题
主要场面。从群众入场到举行游行,课 文写了以下四个场面:“群众集会一大典的主体 仪式(宣布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一 阅兵仪式—群众游行”,在讲述开国大典的过程 时,可围绕这四个场面简要地展开来讲。
课后习题
阅兵式部分是从三个方面描写的。课文首先写了阅兵式肃穆庄严的开始和受检 部队的进场。然后详细描写了受检阅部队的情况。最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群众观 看阅兵式时落悦、兴奋的心情一直持续到阅兵式结束。
读读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课后习题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再从课文中找 出这样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 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这几句写天安门城楼的布置,“八盏”“大红宫灯”、八面迎风招展的“红旗”,恰到好 处地拱托出了热烈、庄严的气氛。
课后习题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会场上人如潮,旗如海,热烈、欢腾的场面。
课后习题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 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学都拍麻了,还觉得不 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无比信赖与 热爱的思想感情。场面热烈而感人。
课堂演练
反义词:
挺立—— 汇集—— 雄伟——
近义词:
肃静—— 活泼—— 启动——
耸立
汇合
宏伟
喧哗
文静
停止
课堂演练
词语搭配
( )的宣告 ( )的声音 ( )的掌声 ( )的欢呼
( )的掌声
庄严
雄伟
雷鸣般
热烈
排山倒海
快乐语文 快乐课堂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