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五四运动 课时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五四运动 课时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4 23:1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 五四运动课时训练
选择题
1.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在北京爆发了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是
A.义和团运动 B.五四运动
C.创建黄埔军校 D.辽沈战役
2.小王同学在学习笔记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了如下记录。据此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1)时间:1919年。
(2)地点:北京、上海。
(3)结果: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4)意义:体现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公车上书 D.义和团运动
3.1919年5月24日,青州举行了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万人大会,各界代表历数帝国主义罪行,一致声援北平学生爱国运动。这表明当地的五四运动
A.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B.共产党员起了领导作用
C.群众基础较为广泛 D.运动中心开始转向农村
4.“1918 年的数据是,当时日货占中国所有进口货的44%,1920年降到 24%,近乎腰斩了。这是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抵制日货运动。”这次抵制日货运动发生在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B.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
5.“参加游行的有来自北京十三所大专院校的大批学生,人数激增到五千人,巨大的横幅上写着‘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和‘诛卖国贼曹汝霖’的字样”。这段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五四运动
C.武昌起义 D.护国战争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00年前一批青年学生为了追求民族的独立,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表述准确无误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在1919年5月4日的游行示威中,青年学生发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呐喊
C.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7.“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维新变法 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8.1919年初,有人致电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愿公等坚持到底,全国国民为公后盾。”这一“后盾”后来集中体现在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爱国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9.政治漫画将过去的人、事以精妙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类记忆的空间。该漫画(下图)反映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10.习近平主席指出,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下列能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变法图强,维新变法”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1.五四爱国运动留下了伟大的“五四”精神,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准确的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B.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2.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五四运动,弘扬五四精神而设立的。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要继承并弘扬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A.艰苦奋斗 B.爱国主义
C.开拓创新 D.乐观主义
13.吴佩孚致大总统徐世昌的电报中称:“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这表明吴佩孚
A.极力支持北洋政府 B.掩饰军阀混战事实
C.主张维护国家主权 D.设法阻止北伐进军
14.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下列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取消“二十一条”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取消对德和约
15.瞿秋白评价五四运动时曾说:“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这里的“民主主义”是指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资产阶级自由平等
C.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D.国民大革命的洪流
16.1919年6月英国《泰晤士报》发表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A.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B.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C.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D.巴黎和会促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17.在北京五四大街上有一处著名的建筑——红楼,当年北京大学的学生就是从这里走向天安门广场,与北京其他院校的学生一起强烈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此事件发生
A.1917年 B.1918年 C.1919年 D.1920年
18.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他所说的前一个“天安门”是指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D.开国大典
19.1919年6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为要求条件。”这表明
①五四运动扩展到上海 ②学生是运动的先锋
③工人已经举行浩大罢工 ④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某学者认为:“五四爱国运动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是中国现代外交的起点。”其依据是它
A.弘扬了爱国精神,改变了弱国地位
B.促进了民族觉醒,推动了思想解放
C.昭示了反帝决心,拒绝了无理要求
D.显示了人民力量,重组了革命阵营
21.1919年6月,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其主要原因是
A.陈独秀、李大钊到了上海领导运动
B.上海学生运动规模超过了北京
C.工人罢工,并成为运动的主力
D.北京学生转移到上海继续斗争
22.“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召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材料所涉及的运动的性质是
A.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运动
B.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C.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23.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24.有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五四运动中,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该学者旨在说明
A.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B.辛亥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C.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性质 D.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
25.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二、非选择题
26、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19年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3 000多名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随后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全国各地学生纷纷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从6月5日起,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自动举行罢工。而工人罢工推动了商人罢市。随后,“三罢”斗争扩展到了全国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面对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相继被免职,被捕学生获得释放。
(1)观察材料一漫画回答,巴黎和会上作出了怎样的规定,导致德国人如此沮丧、日本人如此得意?这一规定直接引发了国内的哪一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什么是“五四精神”
27、阅读下面材料,小组合作,开展探究。
材料 中国代表团因为害怕对失败负责任,所以向国内报告:“此次中国主张失败之原因,一由于1917年2、3月间,日本与英法诸国有胶澳让归日本之密约,二由于1918年9月,我国当局与日本政府有‘欣然同意’之山东换文,遂使爱我者无从为力。”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问:列举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的正义主张一个。你认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5BACCB 6-10CBCCD 11-15ABCCB 16-20BCABC 21-25CADDD
26、(1)规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事件:五四运动。
(2)原因: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运动后期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李大钊、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3)“五四精神”是忧国忧民、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抗争到底、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精神。
27、主张:中国是一战战胜国,德国在中国的特权应归还中国。外交失败原因:英法等国对日本的暗中支持,北洋政府妥协卖国。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国力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