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5 08:1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卷
检测范围:第一、二单元 满分:100分
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晚清著名史学家夏燮说:“论者皆谓中西之衅,自烧烟启之。今载考前后,乃知衅端之原于互市,而非起于鸦片也。”夏燮认为导致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
A.英国鸦片商人的施压 B.林则徐虎门销烟
C.英国想打开中国市场 D.中英意识形态冲突
2.据统计,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在1837年为90多万英镑,到1845年达到2394万英镑。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战争赔款 B.五口通商
C.割占土地 D.开设工厂
3.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市场的大门被打开 B.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4.“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吏,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从这段话中主要可以看出( )
A.清朝官员贪污腐败严重 B.中国处于贸易出超
C.鸦片泛滥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 D.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5.恭亲王奕诉在给咸丰皇帝的一份奏折中写道:“夷人带有马步数千名,前赴海淀一带,将圆明园、三山等处宫殿烧毁。臣等登高瞭望,见火光至今未息,痛心惨目,所不忍言!”“夷人”指的是( )
A.英法联军 B.日军
C.美俄联军 D.八国联军
6.有人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的统治中枢。这句话的历史依据是( )
A.英国军舰到达天津白河口 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C.增开长江沿岸通商口岸 D.中国关税主权受到破坏
7.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措施是( )
A.兴办京师同文馆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开办轮船招商局 D.组建新式洋枪队
8.历史学家罗荣渠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孤零零的单项表演"“名曰改革,实际上只能说是为应对危机而仓皇进行的小修小补,名实很难相符”。这段言论突出反映洋务运动( )
A.旨在解决民族危机 B.延缓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C.是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 D.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9.中国近代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彼之便利……”以上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哪一条约的签订(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10.《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时,英法美先后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约要求:中国全境开放通商、废除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对此,清政府拒绝。由此可见,随后列强发动新的侵华战争旨在( )
A.增加通商口岸 B.控制中国海关
C.干涉中国外交 D.扩大侵略权益
11.“晚清政府就是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树,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材料中的“另外一个人”最有可能指的是( )
A.日本 B.沙俄 C.美国 D.德国
12.读下图,我们可以了解近代中国( )
A.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B.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领土面积的变化
13.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转折点是( )
A.定都天京 B.北伐失利
C.天京事变 D.安庆失守
14.在一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的研讨课上,四位同学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小了阻力”的共识,并说出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乙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C.丙同学: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D.丁同学: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15.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护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国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现在(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非选择题(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 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维持了20年,并且要决定西方和东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斗争的开端。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对古老东方(封建制度)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对鸦片战争有何认识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写出你的看法。(5分)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近代化角度说明为何“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4分)
(3)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一谈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启示。(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 分)
材料一 尽管战争的结局是残酷的,但道光帝并没有作深刻的自我反省,仍是一如既往地将一切责任卸于下属……他在内心中认定,战败的原因在于这批大臣未能实心实力办事,天朝的厄运在于缺乏忠贤智良之臣。
材料二 《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之力与相争,其意在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尤在避免中国君主与西方人直面相对。他害怕这种直面相对会扫尽天朝的礼文和成宪,因此宁肯舍弃关税之利。
材料三 面对日本大举出兵,李鸿章……让官兵相信“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谁先开仗,即谁理绌”……以为,单凭外交上的折冲樽俎,就可以“保全和局”……战争即将开始,清政府及其外交部门一直在等待调停,一个半月过去了,基本上未作军事上的准备……
材料四 慈禧看到列强未将其列为“祸首”,“大喜过望,立即诏告奕助、李鸿章,不论条约如何苛刻,均可照办,并慷慨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1)据材料一,分析道光帝认为战败的原因是什么。《天津条约》中的哪条规定造成了“中国君主与西方人直面相对” 据材料二分析咸丰帝反对“与西方人直面相对”的原因。(6 分)
(2)据材料三分析清政府对战争“未作军事上的准备”的主要原因。(2分)
(3)据材料四,分析慈禧“大喜过望”的原因。“条约”中哪些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清政府在近代一系列的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4分)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英国人这样描述清政府早期对条约的态度:“中国代表们漠视条约,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因为在清政府看来,通商权利原本就符合施之(夷狄)以恩惠的羁縻(笼络控制)之道……1864年,清政府刊印《万国公法》,对此李鸿章认为为民族挽回权益计,遵守与应用《万国公法》应成为时代之必需。至20世纪初,清政府驻俄公使明确提出效法日本,改革内政,以修改约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对待不平等条约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5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侵略和奴役,封建主义势力对农民群众的剥削与压迫,以及连绵不断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和中国的社会危机……1851年,规模空前、震撼中外的农民起义正式爆发……太平天国在政治上要推翻以清朝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建立农民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平均分配土地。
——吴于僮、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及目标。(5分)
(3)上述材料反映的中国社会变化,说明了什么 (2分)
19.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下问题进行探究。(16 分)
【《定国是诏》看变法】
以下材料为1898年6月11日颁布的《定国是诏》的部分内容: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中“国势如此”指的是什么 据材料概括《定国是诏》的核心思想。(4 分)
【不同评价谈影响】
对于戊戌变法的性质,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示例: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
理由:维新派揭露了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请根据上述示例,补充说明下列内容的理由。
(2)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4分)
(3)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4分)
【伟人观点得体会】
(4)毛泽东曾提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活动,在当时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的,他们当时是“先进的中国人”。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毛泽东对康、梁二人给予较高评价的原因。(4 分)
参考答案
1.C 2.B 3.C 4.C 5.A 6.B 7.B 8.C 9.C 10.D 11.B 12.D 13.C 14.C 15.C
16.答:(1)认为鸦片战争是决定东西方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不同意。鸦片战争的实质是英国为了
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2)落后的封建制度难以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我们应该认清鸦片战争的实质,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增强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言之有理即可)
17.答:(1)清朝大臣没有尽心尽力办事(或清朝缺乏忠诚贤良有智慧的大臣)。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害怕公使进京破坏中国的礼仪制度,有损天朝形象。
(2)没有认清列强的侵略本质。
(3)列强未将其列为“祸首”。严禁人民反帝;允许各国在使馆界驻军。
(4)清朝统治者愚昧与软弱;清朝统治集团对时局认识不清;封建制度的腐朽等。(任答两点)
18.答:(1)由漠视到遵守利用,再到要求合理修改条约。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或民族危机加深);有识之士的推动。(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2)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的封建主义势力与人民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危机严重;自然灾害严重。推翻封建统治,建立农民政权;平均分配土地。
(3)列强侵略一方面加剧了民族危机,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促使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言之有理即可)
19.答:(1)甲午战败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和民族危机大大加深;洋务运动破产。认清时局,发愤图强;支持变法。
(2)理由:维新派尝试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经济上提倡兴办近代工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言之有理即可)
(3)理由:维新人士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思想,开办新
式学堂,培养维新人才,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变革。(言之有理即可)
(4)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发起的戊戌变法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戊戌变法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