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阅读(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海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阅读(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4 20:3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海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3现代文阅读
语段阅读(共4小题)
1.(2021 青海)阅读《表里的生物》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①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②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③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文中句子①是    描写,句子②是    描写,句子③是    描写。
(2)为什么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3)“我”是一个    的孩子。从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观点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2.(2020 共和县)阅读。
老将黄盖向周瑜献上一个火烧曹营的计划,并说愿到曹营诈降。第二天,周瑜召集众将士,说要长期抵抗曹军,黄盖却说:“大军压境,要是在这个月破不了城,还是投降为好。”周瑜一听大怒,命将士将黄盖拖出去斩首,甘宁为黄盖求情,被赶出营帐。最后,众将领一起跪地苦苦哀求,黄盖保住性命,但被重重打了五十军棍。
(1)这段故事出自   (小说书名),作者是   。
(2)故事中的人物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叫   ,源于这个故事的一句歇后语是   。
(3)周瑜最后死于箭伤复发,临终叹道:“既生瑜,何生亮。”“亮”指的是   ,与“亮”相关的故事有:   、   等。
3.(2020 共和县)
在柏林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偷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车窗外   。
(1)你认为老妇人为什么会神志不清?
(2)当两个小姑娘听见第三自然段老兵的话后,她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请用第一人称写出当时她俩当时的心理活动。
(3)请在文末横线处加入一句描写自然景物的句子,烘托出当时的车厢里的气氛。
4.(2020 共和县)
思密达使用说明书
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思密达(蒙脱石散)主要用于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服用时将本品(1袋)倒入50毫升温水中,搅匀后服用。
儿童用量:1岁以下,每日1袋;1~2岁,每日1~1.5袋;3岁以上儿童每日2袋。均分成三次服用,或遵医嘱。
成人用量:一次1袋,一日3次。急性腹泻服用本品治疗时,首次剂量加倍。
(1)“思密达”又叫   ,主要用于治疗   。
(2)还没有到1岁的妹妹由于腹泻需要你要照顾她吃一天的药,你应该怎样使用思密达呢?
记叙文(共2小题)
5.(2021 青海)阅读短文,完成以下问题。
庄重的乞讨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níng zhòng。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遇到点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nuó dòng 脚步。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qīng cuì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下硬币。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qì fēn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我有什么比不上他?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1)将短文中的拼音换成汉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níng zhòng     nuó dòng     qīng cuì     qì fēn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入迷     知晓     振奋    
(3)从文中找到一句反问句写下来,并将它改成陈述句。
反问句:   
陈述句: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盲人为乘客演奏了的曲子有:   
②“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孩子的动作……”这一句的“居然”的意思是    ,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    ,“这一切”是指    。
③“我快步下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④文中的乞讨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6.(2020 海东市)
倔强的小红军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小红军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说:“你把它吃了。”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红军,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红军,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倔强(juè jué)   忍饥挨(ái āi)   饿
(2)“荒无人烟”的意思是   。你还知道像“硬邦邦”这样结构的词语有:   、   。
(3)小红军为什么要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4)文中陈赓一共4次提出要帮助小红军,陈赓是如何请求的?小红军又是如何拒绝的?请简要概括。
   
(5)陈赓与小红军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陈赓:   
小红军:   
说明文(共1小题)
7.(2021 青海)阅读短文片段,完成以下问题。
改造火星
①我们能把火星变成地球吗?能将火星凛冽寒冷、空气稀薄的地表转化为适宜人类居住的地球环境吗?如果能,我们应该怎样做?
②有证据表明,火星形成初期,大量的二氧化碳曾经使火星的气候变得温和,有一段时间曾有河流流入汪洋大海。目前,在火星上仍然可能存在着二氧化碳,在冻结的泥土和极地冰盖中还可能存在着水。
③美国宇航局的行星科学家克里斯 麦凯表示,将火星地球化的大部分工作需要火星自身完成。
④麦凯说:“人类所做的工作只是将火星的气候变暖,然后撒下孕育生命的种子。”在地球上生活的我们,已经知道让行星变暖的方法,那就是向大气层中添加一些温室气体。全氟化碳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可以用火星的泥土和空气中的成分合成获得,然后将它释放到大气中。这会使整个行星变暖,接着它们就会释放出冷冻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会促使温度升高,从而将大气压力增加到能让液态水流动的程度。
⑤与此同时,威斯康星大学的植物学家詹姆斯 格雷厄姆说,通过这种方法,人类就可以在这颗红色星球上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首先在火星的南极地区会生长出细菌和地衣类植,之后会出现苔藓类植物,一千年或更长时间后会长出红杉树,再经过几千年的时间,长成的森林会逐渐释放出更多的氧气。
⑥当前,实现该计划的时间尚待商榷(què)。美国一个由白宫指定的讨论组最近建议首先在月球或小行星上尝试一下,而现在,我们还无法估算出,要将一颗死气沉沉的行星变成地球一样的绿色星球到底需要多少费用。
(选自《科学之友》,有删改)
(1)阅读全文回答:人类改造火星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
目的:   
方法:   
(2)第②段中,“目前,在火星上仍然可能存在着二氧化碳”一句中的“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3)近年来人类加快了探测火星的步伐,然而对改造火星计划的可行性,还存在争议。你认为改造火星的计划是否可行?依据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议论文(共1小题)
8.(2022 共和县)(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2015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时的讲话,回答问题。
要从小学习做人。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要做一个好人,就要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要坚持品德为先。你们现在都是小树苗,品德的养成需要丰富的营养、肥沃的土壤,这样才能茁壮成长,现在把自己的品德培育得越好,将来人就能做得越好。要学会做人的准则,就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礼诚信,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
要从小学习创造。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时代总是不断发展的,等你们长大了,生活将发生巨大变化,科技也会取得巨大进步,需要你们用新理念、新知识、新本领去适应和创造新生活。这样,一个民族、人类进步才能生生不息,从现在起,你们就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小标兵。
要从小学习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你们要注意培养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志向,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时刻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从小听党的话、跟着党走,努力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做祖国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接班人。
1.在短文中,每个自然段都表明了一个观点,分别是要从小学习做。(用原文回答)
   
2.习总书记告诉广大的少年儿童要争做    。(用原文回答)
3.周恩来从小就立下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认为这个事例可以说明哪一个自然段的观点?   
A第①自然段
B第②自然段
C第③自然段
4.习总书记教导青少年从小要立志,请写一写你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树立这样的理想?
   
5.习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殷股嘱托,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心底。请摘抄一句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话,然后围绕这句话谈一谈你将怎样去践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语段阅读(共4小题)
1.(2021 青海)阅读《表里的生物》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①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②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③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文中句子①是  语言 描写,句子②是  动作 描写,句子③是  心理 描写。
(2)为什么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因为我对他的表产生了神秘感,很想研究一番。 
(3)“我”是一个  好奇心特别强 的孩子。从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观点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解答】(1)考查学生对描写手法的理解。阅读句子“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可知,这句话是语言描写。阅读句子“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可知,这句话是动作描写。阅读句子“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可知,这句话是心理描写。
(23)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之所以就再也离不开它,是因为“我”对他的表产生了神秘感,很想研究一番。
(3)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阅读句子“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可知,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好奇心特别强的孩子。
故答案为:
(1)语言 动作 心理;
(2)因为我对他的表产生了神秘感,很想研究一番。
(3)好奇心特别强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2.(2020 共和县)阅读。
老将黄盖向周瑜献上一个火烧曹营的计划,并说愿到曹营诈降。第二天,周瑜召集众将士,说要长期抵抗曹军,黄盖却说:“大军压境,要是在这个月破不了城,还是投降为好。”周瑜一听大怒,命将士将黄盖拖出去斩首,甘宁为黄盖求情,被赶出营帐。最后,众将领一起跪地苦苦哀求,黄盖保住性命,但被重重打了五十军棍。
(1)这段故事出自 《三国演义》 (小说书名),作者是 罗贯中 。
(2)故事中的人物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叫 苦肉计 ,源于这个故事的一句歇后语是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3)周瑜最后死于箭伤复发,临终叹道:“既生瑜,何生亮。”“亮”指的是 诸葛亮 ,与“亮”相关的故事有: 如空城计 、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 等。
【解答】(1)考查了文学常识。这是《三国演义》的中《赤壁之战》中的一个片段,作者是明代的罗贯中。
(2)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积累。由于使曹操相信,黄盖假装顶撞周瑜,故意让周瑜打了五十军棍,这是三十六计中的“苦肉计”,即故意让自己的受苦,从而达到让敌人相信的目的。同时这个故事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来历,比喻双方心甘情愿做某件事。
(3)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课外阅读的积累,要理解这句话就要对整个故事甚至整部书都要有所了解。由于周瑜自负足智多谋,但是屡屡败于诸葛亮,又因心胸狭窄,所以临终叹道:“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老天既然生出我周瑜,为什么又要生出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呢?《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很多,如: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空城计等。
故答案为:
(1)《三国演义》罗贯中;
(2)苦肉计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3)诸葛亮 如空城计、三顾茅庐、火烧赤壁、草船借箭。
3.(2020 共和县)
在柏林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偷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车窗外 是茫茫的大戈壁,连天空都是灰色的 。
(1)你认为老妇人为什么会神志不清?
(2)当两个小姑娘听见第三自然段老兵的话后,她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请用第一人称写出当时她俩当时的心理活动。
(3)请在文末横线处加入一句描写自然景物的句子,烘托出当时的车厢里的气氛。
【解答】(1)考查了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可知,老妇人会神志不清是因为在残酷的战争中,老妇人失去了三个儿子。连丈夫也要上前线,她受了强烈的刺激。
(2)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内容理解,例:老人这么不幸,我还嘲笑她,真不应该。
(3)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内容理解写出战争带来的萧条即可,例: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连天空都是灰色的。
故答案为:
(1)因为在残酷的战争中,老妇人失去了三个儿子。连丈夫也要上前线,她受了强烈的刺激;
(2)老人这么不幸,我还嘲笑她,真不应该;
(3)是茫茫的大戈壁,连天空都是灰色的。
4.(2020 共和县)
思密达使用说明书
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思密达(蒙脱石散)主要用于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服用时将本品(1袋)倒入50毫升温水中,搅匀后服用。
儿童用量:1岁以下,每日1袋;1~2岁,每日1~1.5袋;3岁以上儿童每日2袋。均分成三次服用,或遵医嘱。
成人用量:一次1袋,一日3次。急性腹泻服用本品治疗时,首次剂量加倍。
(1)“思密达”又叫 蒙脱石散 ,主要用于治疗 主要用于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 。
(2)还没有到1岁的妹妹由于腹泻需要你要照顾她吃一天的药,你应该怎样使用思密达呢?
【解答】(1)考查了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思密达(蒙脱石散)主要用于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填空。
(2)考查了学生结合说明书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1岁以下,每日1袋;1~2岁,每日1~1.5袋”“服用时将本品(1袋)倒入50毫升温水中,搅匀后服用。”完成。
故答案为:
(1)蒙脱石散 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
(2)1袋平均分成三份;每次吃三分之一;每次用50毫升温水冲服;一天早中晚各吃一次,也就是一天内吃三次。
记叙文(共2小题)
5.(2021 青海)阅读短文,完成以下问题。
庄重的乞讨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níng zhòng。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遇到点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nuó dòng 脚步。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qīng cuì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下硬币。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qì fēn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我有什么比不上他?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1)将短文中的拼音换成汉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níng zhòng  凝重  nuó dòng  挪动  qīng cuì  清脆  qì fēn  气氛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入迷  入神  知晓  知道  振奋  兴奋 
(3)从文中找到一句反问句写下来,并将它改成陈述句。
反问句: 我有什么比不上他? 
陈述句: 我没有什么比不上他。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盲人为乘客演奏了的曲子有: 《喀秋莎》《北国之春》《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采茶调》《在希望的田野上》和《一路平安。 
②“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孩子的动作……”这一句的“居然”的意思是  竟然 ,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  盲人应该是看不见的,可他却知道孩子的举动 ,“这一切”是指  孩子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 。
③“我快步下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作者被盲人所感动或乞讨者的举动让“我”振奋。作者的心因此开朗了许多。自己以前受过的挫折算不了什么,觉得对自己更有信心了。作者因此觉得自己今后的路充满阳光,“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④文中的乞讨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乞讨者通过吹口琴来换取硬币,虽然身处逆境,但是仍然能够淡然处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良而可怜的人坚强,有志气,言行举止得体,稳重的人,能勇敢面对、正视生活中的种种挫折的人。 
【解答】(1)考查了根据拼音写词语。凝重:端庄,庄重的意思。挪动:移动位置。文段中实际上表达盲人的行走是困难的。清脆:清楚悦耳的意思。气氛:指存在于周围的使人能感受的景象或情调。结合语境和拼音,文中依次填写的词语是:凝重、挪动、清脆、气氛。
(2)考查了写近义词。入迷:喜欢或专注某种事物到了沉迷的程度。近义词“入神”。知晓:知道;晓得。近义词“知道”。振奋:振作奋发。近义词“兴奋”。
(3)考查了改写句子。“我有什么比不上他?”这是一个反问句,可改为:我没有什么比不上他。
(4)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①结合第二段“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称好”“《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可得出答案。
②“居然”表示表示没想到,出乎意料,竟然,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一个盲人在悄无声息中能知道投硬币的是小孩子,这样让作者觉得意外。“这一切”是指这对年轻夫妻带孩子把硬币悄无声息地投入罐子里。
③作者被盲人所感动或乞讨者的举动让“我”振奋。作者的心因此开朗了许多。自己以前受过的挫折算不了什么,觉得对自己更有信心了。作者因此觉得自己今后的路充满阳光,“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④乞讨者通过吹口琴来换取硬币,虽然身处逆境,但是仍然能够淡然处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良而可怜的人坚强,有志气,言行举止得体,稳重的人,能勇敢面对、正视生活中的种种挫折的人。
故答案为:
(1)凝重 挪动 清脆 气氛;
(2)入神 知道 兴奋;
(3)我有什么比不上他?
我没有什么比不上他。
(4)①《喀秋莎》《北国之春》《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采茶调》《在希望的田野上》和《一路平安。
②竟然 盲人应该是看不见的,可他却知道孩子的举动 孩子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
③作者被盲人所感动或乞讨者的举动让“我”振奋。作者的心因此开朗了许多。自己以前受过的挫折算不了什么,觉得对自己更有信心了。作者因此觉得自己今后的路充满阳光,“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④乞讨者通过吹口琴来换取硬币,虽然身处逆境,但是仍然能够淡然处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良而可怜的人坚强,有志气,言行举止得体,稳重的人,能勇敢面对、正视生活中的种种挫折的人。
6.(2020 海东市)
倔强的小红军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小红军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说:“你把它吃了。”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红军,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红军,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倔强(juè jué) jué 忍饥挨(ái āi) ái 饿
(2)“荒无人烟”的意思是 十分荒凉,没有人居住 。你还知道像“硬邦邦”这样结构的词语有: 绿油油 、 红彤彤 。
(3)小红军为什么要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小红军不愿意让陈赓担心,不愿意给队伍添麻烦。 
(4)文中陈赓一共4次提出要帮助小红军,陈赓是如何请求的?小红军又是如何拒绝的?请简要概括。
 陈赓第一次劝小红军骑马,小红军说他体力比陈赓强。第二次陈赓命令小红军骑马,小红军说要同马比赛。第三次陈赓叫小红军一块走,小红军说要等同伴。第四次陈赓要给小红军送青稞面,小红军说自己的干粮比陈赓的多。 
(5)陈赓与小红军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陈赓: 关心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 
小红军: 坚强勇敢,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拖累别人 
【解答】(1)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倔”是一个多音字,读“juè”时的意思是言语粗直,态度不好。读“jué”时的意思是顽强,固执。结合语境选择“jué”。“挨”读“āi”的意思是依次,顺次。读“ái”的意思是遭受。结合语境选择“ái”。
(2)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荒无人烟”的意思是十分荒凉,没有人居住。“硬邦邦”是ABB式的词语,类似的词语还有:绿油油、红彤彤。
(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小红军不愿意让陈赓担心,不愿意给队伍添麻烦,所以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陈赓第一次劝小红军骑马,小红军说他体力比陈赓强。第二次陈赓命令小红军骑马,小红军说要同马比赛。第三次陈赓叫小红军一块走,小红军说要等同伴。第四次陈赓要给小红军送青稞面,小红军说自己的干粮比陈赓的多。
(5)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陈赓是一个关心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人。小红军是一个坚强勇敢,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拖累别人的人。
故答案为:
(1)jué āi;
(2)十分荒凉,没有人居住。绿油油 红彤彤;
(3)小红军不愿意让陈赓担心,不愿意给队伍添麻烦。
(4)陈赓第一次劝小红军骑马,小红军说他体力比陈赓强。第二次陈赓命令小红军骑马,小红军说要同马比赛。第三次陈赓叫小红军一块走,小红军说要等同伴。第四次陈赓要给小红军送青稞面,小红军说自己的干粮比陈赓的多。
(5)关心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 坚强勇敢,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拖累别人。
说明文(共1小题)
7.(2021 青海)阅读短文片段,完成以下问题。
改造火星
①我们能把火星变成地球吗?能将火星凛冽寒冷、空气稀薄的地表转化为适宜人类居住的地球环境吗?如果能,我们应该怎样做?
②有证据表明,火星形成初期,大量的二氧化碳曾经使火星的气候变得温和,有一段时间曾有河流流入汪洋大海。目前,在火星上仍然可能存在着二氧化碳,在冻结的泥土和极地冰盖中还可能存在着水。
③美国宇航局的行星科学家克里斯 麦凯表示,将火星地球化的大部分工作需要火星自身完成。
④麦凯说:“人类所做的工作只是将火星的气候变暖,然后撒下孕育生命的种子。”在地球上生活的我们,已经知道让行星变暖的方法,那就是向大气层中添加一些温室气体。全氟化碳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可以用火星的泥土和空气中的成分合成获得,然后将它释放到大气中。这会使整个行星变暖,接着它们就会释放出冷冻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会促使温度升高,从而将大气压力增加到能让液态水流动的程度。
⑤与此同时,威斯康星大学的植物学家詹姆斯 格雷厄姆说,通过这种方法,人类就可以在这颗红色星球上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首先在火星的南极地区会生长出细菌和地衣类植,之后会出现苔藓类植物,一千年或更长时间后会长出红杉树,再经过几千年的时间,长成的森林会逐渐释放出更多的氧气。
⑥当前,实现该计划的时间尚待商榷(què)。美国一个由白宫指定的讨论组最近建议首先在月球或小行星上尝试一下,而现在,我们还无法估算出,要将一颗死气沉沉的行星变成地球一样的绿色星球到底需要多少费用。
(选自《科学之友》,有删改)
(1)阅读全文回答:人类改造火星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
目的: 将火星凛冽寒冷、空气稀薄的地表转化为适宜人类居住的地球环境。 
方法: 将火星的气候变暖,然后撒下孕育生命的种子。 
(2)第②段中,“目前,在火星上仍然可能存在着二氧化碳”一句中的“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除。“逐渐”表示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说明再经过几千年的时间,长成的森林会释放出更多的氧气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如果删去,就说明不是一下子释放氧气的,这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近年来人类加快了探测火星的步伐,然而对改造火星计划的可行性,还存在争议。你认为改造火星的计划是否可行?依据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可行。因为有证据表明,火星仍可能存在二氧化碳和水,具备改造成地球环境的条件;此外,人类已经知道让行星变暖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能在这颗红色星球上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解答】(1)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时应首先找到依据。目的依据在第①段中“我们能把火星变成地球吗?能将火星凛冽寒冷、空气稀薄的地表转化为适宜人类居住的地球环境吗?如果能,我们应该怎样做?”方法的依据在第④段中“麦凯说:‘人类所做的工作只是将火星的气候变暖,然后撒下孕育生命的种子’”。
仔细阅读,即可得出答案。
(2)考查了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特点的把握。完成时,一般可分为三步:①对加点词语进行解释,“可能”表示猜测;②进行具体说明,去掉“可能”,说明火星上一定存在着二氧化碳;③如果去掉,就与实际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关键是前两步。
(3)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具体完成该题时,首先应确定改造火星的计划可行还是不可行,然后在文中找到具体的语句作为理由。原文:“威斯康星大学的植物学家詹姆斯 格雷厄姆说,通过这种方法,人类就可以在这颗红色星球上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首先在火星的南极地区会生长出细菌和地衣类植,之后会出现苔藓类植物,一千年或更长时间后会长出红杉树,再经过几千年的时间,长成的森林会逐渐释放出更多的氧气。”
故答案为:
(1)将火星凛冽寒冷、空气稀薄的地表转化为适宜人类居住的地球环境。
将火星的气候变暖,然后撒下孕育生命的种子。
(2)不能删除。“逐渐”表示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说明再经过几千年的时间,长成的森林会释放出更多的氧气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如果删去,就说明不是一下子释放氧气的,这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可行。因为有证据表明,火星仍可能存在二氧化碳和水,具备改造成地球环境的条件;此外,人类已经知道让行星变暖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能在这颗红色星球上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议论文(共1小题)
8.(2022 共和县)(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2015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时的讲话,回答问题。
要从小学习做人。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要做一个好人,就要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要坚持品德为先。你们现在都是小树苗,品德的养成需要丰富的营养、肥沃的土壤,这样才能茁壮成长,现在把自己的品德培育得越好,将来人就能做得越好。要学会做人的准则,就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礼诚信,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
要从小学习创造。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时代总是不断发展的,等你们长大了,生活将发生巨大变化,科技也会取得巨大进步,需要你们用新理念、新知识、新本领去适应和创造新生活。这样,一个民族、人类进步才能生生不息,从现在起,你们就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小标兵。
要从小学习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你们要注意培养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志向,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时刻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从小听党的话、跟着党走,努力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做祖国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接班人。
1.在短文中,每个自然段都表明了一个观点,分别是要从小学习做。(用原文回答)
 要从小学习做人、要从小学习创造、要从小学习立志 
2.习总书记告诉广大的少年儿童要争做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小标兵;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做祖国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接班人 。(用原文回答)
3.周恩来从小就立下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认为这个事例可以说明哪一个自然段的观点? C 
A第①自然段
B第②自然段
C第③自然段
4.习总书记教导青少年从小要立志,请写一写你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树立这样的理想?
 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医生。因为每当大地震发生时,医护人员总会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地点,抢救受伤的人们,汗水啪嗒啪嗒地往下掉,模糊了双眼,他们毫不在乎;身体受了伤,流出了鲜血,他们毫不在乎……他们那种一心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长大了一定要当一名医生,为人们效劳。 
5.习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殷股嘱托,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心底。请摘抄一句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话,然后围绕这句话谈一谈你将怎样去践行。
 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
这句话让我感受最深刻。作为新时代青年,要继续在新时代里继续奋斗,好好学习,将个人发展与祖国、社会需要结合,让自己的所学所做落在贡献社会的实处。 
【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章各个自然段分论点的掌握。从“要从小学习做人。”“要从小学习创造。”“要从小学习立志。”可知。
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及论据的整体把握。仔细阅读1﹣3段,找到相关语句。
3.考查对论据的把握。从“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你们要注意培养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志向”可知,应选C。
4.考查学生课外实践的掌握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的理想内容有理即可,同事要契合文章内容,“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
5.考查学生课外拓展及对文章主题的理解。选择一句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句子摘抄,谈谈做法,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要从小学习做人、要从小学习创造、要从小学习立志;
2.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小标兵;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做祖国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接班人;
3.C;
4.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医生。因为每当大地震发生时,医护人员总会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地点,抢救受伤的人们,汗水啪嗒啪嗒地往下掉,模糊了双眼,他们毫不在乎;身体受了伤,流出了鲜血,他们毫不在乎……他们那种一心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长大了一定要当一名医生,为人们效劳。
5.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
这句话让我感受最深刻。作为新时代青年,要继续在新时代里继续奋斗,好好学习,将个人发展与祖国、社会需要结合,让自己的所学所做落在贡献社会的实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