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课时训练
选择题
1. 有学者研究,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家”一词直至20世纪初仍极少使用,但该词在1919 年前后的《新青年》190多篇文章中出现使用高峰,与对应的“劳动者”一词使用频率基本一致。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民主共和观念流行 B.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 官僚资本不断膨胀 D. 社会主要矛盾改变
2. 在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中,展出了下面的示意图。这一示意图揭示了( )
A.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
B.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C.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 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1921 年,中共一大的代表们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 )
A. 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 第一次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C.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
D.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4. “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自从鲜红的党旗在13个人身后飘起,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下列史实与“这个特别的日子”相关的是( )
A. 成立中国共产党
B. 发动武昌起义
C.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D.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5. 下图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的内容节选。该内容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 )
A. 奋斗目标
B. 中心工作
C. 组织机构
D. 最低纲领
6. 下列选项中的标语,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相配的是( )
A.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 “建党伟业,开天辟地”
D.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7. “东方欲晓现曙光,南湖红船逐激浪。志合道同辟新天,旗擎马列明方向。”诗歌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8.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主要表现在( )
①中国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 ②中国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③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④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 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推动这一高潮出现的因素是( )
A.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设立
B. 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智
C. 五四运动的爆发
D. 三民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10.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中国共产党得出这一认识是在( )
A. 中国同盟会成立时
B. 五四运动爆发后
C.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
D.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
11、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会议是1921年召开的(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2、2016年是建党95周年,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开天辟地的大事 B.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为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D.伟大的历史转折
13、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国民党一大
14、第一次比较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董必武
15、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即1921年)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指王尽美)与恩铭不老松。”董老咏怀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共产党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国共产党七大 D. 井冈山会师
16、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 )
A.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B.通过第一个党纲
C.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D.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17.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下: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
②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④国民革命失败,国共进入长达十年的对峙时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一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工作实际上始于五四运动,完成于1922年二大的召开。将中共的建党工作起点定于五四运动,其依据是五四运动
A.开始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C.第一次鲜明举起了反帝的旗帜
D.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
19.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20.“我们党用28年时间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缔造新中国,彻底改变了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党建立这一功勋的起始时间是
A.1840年 B.1919年 C.1921年 D.1949年
非选择题
2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东代表陈公博、包惠僧,东京代表周佛海。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7月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大会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摘编自鲁林、陈德金主编《红色记忆: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1921—1949)》
材料二 本党纲领如下:(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4)联合共产国际。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判断,这次“大会”是指什么会议?“大会”是什么时候开幕的?最开始的开会地点在哪里?请概括指出这次“大会”的参会人员的地域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对奋斗目标的看法有什么变化?能否根据材料三,认为中国共产党已放弃了材料二中的主张?请说明你的判断。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式组织共产党”的认识。
22、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座城市从此成为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
——熊月之、高俊《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根据材料,简要说明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有利条件。
答案
1-5BADAA 6-10CDDAD 11-15AABAA 16-20AABBC
21、(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或: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既有国内代表,也有国际代表;国内代表的地域分布较广泛,且南方多于北方。
(2)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3)提出了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或:最低纲领)。不能。因为材料三中指出了为“目前利益计”。
(4)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2、以《新青年》为阵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并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