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时跟踪检测(四)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时跟踪检测(四)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24 20:3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四)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基础巩固练]
知识点一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1.(2021·江苏南京高二检测)下列装置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风力发电机 B.硅太阳能电池
C.纽扣式银锌电池 D.电解熔融氯化钠
2.下列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CaO+H2O===Ca(OH)2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某原电池反应为Cu+2AgNO3===Cu(NO3)2+2Ag,装置中的盐桥中可装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
C.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
D.理论上,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知识点二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电池中,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B.原电池中,电流的方向是负极—导线—正极
C.双液原电池中的盐桥是为了连通电路,所以也可以用金属导线代替
D.在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2021·江苏徐州高二检测)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导线上电子由Ag极流向石墨极
B.负极电极反应式:Fe3++e-===Fe2+
C.盐桥中阴离子移向AgNO3溶液
D.电池反应为Fe3++Ag===Fe2++Ag+
5.由锌片、铜片和200 mL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1)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当在铜片上放出2.24 L(标准状况)气体时,H2SO4恰好消耗一半。则产生这些气体的同时,共消耗________g锌,此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设溶液体积不变)。
知识点三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6.(2021·河北衡水高二检测)一个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反应的原电池的正确组合是(  )
选项 A B C D
正极 Zn Cu Cu Fe
负极 Cu Zn Zn Zn
电解质溶液 CuCl2 H2SO4 CuSO4 HCl
7.(2021·江苏苏州高二期末)将反应Cu(s)+2Ag+(aq)===Cu2+(aq)+2Ag(s)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NO3盐桥中的K+移向Cu(NO3)2溶液
B.该原电池可使用KCl盐桥
C.工作一段时间后,Cu(NO3)2溶液中c(Cu2+)增大
D.取出盐桥后,电流表的指针依然发生偏转
[素养提升练]
8.根据反应KMnO4+FeSO4+H2SO4―→MnSO4+Fe2(SO4)3+K2SO4+H2O(未配平)设计如下原电池,其中甲、乙两烧杯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 mol·L-1,溶液的体积均为200 mL,盐桥中装有琼脂凝胶,内含K2SO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墨b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甲烧杯中的电极反应式:MnO+5e-+8H+===Mn2++4H2O
C.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阴、阳离子分别向乙、甲烧杯中移动,保持溶液中的电荷平衡
D.忽略溶液体积变化,Fe2(SO4)3浓度变为1.5 mol·L-1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9.(2021·江苏淮安高二检测)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Fe、Cu、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B.由Al、Cu、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
C.由Al、Mg、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4OH--3e-===AlO+2H2O
D.由Al、Cu、浓硝酸组成的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
10.(2021·天津高二期中)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进行如下系列实验。
请分析实验结果并回答相应问题:
(1)实验一中,铜片、锌片表面均有红色物质析出,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但较短时间内电流明显减小。实验结束时测得锌片减少了3.94 g,铜片增重了3.84 g,则该原电池的工作效率是________(指参加原电池反应的锌占反应总量的百分率)。
(2)实验二中,刚将铜片、锌片插入溶液中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但立即就归零了。为什么锌的电子不能持续通过导线流向铜极给Cu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中,盐桥中K+移向________(填“ZnSO4”或“CuSO4”)溶液,如果Zn的消耗速率为1×10-3 mol·s-1,则K+的迁移速率为________mol·s-1。与实验一相比,实验三原电池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一、二、三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课时跟踪检测(四)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基础巩固练]
知识点一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1.(2021·江苏南京高二检测)下列装置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风力发电机 B.硅太阳能电池
C.纽扣式银锌电池 D.电解熔融氯化钠
解析:C 该装置将风能转化为电能,A错误;该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错误;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正确;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错误。
2.下列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CaO+H2O===Ca(OH)2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某原电池反应为Cu+2AgNO3===Cu(NO3)2+2Ag,装置中的盐桥中可装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
C.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
D.理论上,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解析:D A项,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错误;B项,某原电池反应为Cu+2AgNO3===Cu(NO3)2+2Ag,装置中的盐桥中可装含琼胶的KNO3饱和溶液,不能装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因为氯化钾与硝酸银会发生反应,错误;C项,原电池的两极不一定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也可能是一种金属和一种导电的非金属,错误。
知识点二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电池中,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B.原电池中,电流的方向是负极—导线—正极
C.双液原电池中的盐桥是为了连通电路,所以也可以用金属导线代替
D.在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解析:D A项,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项,电流的方向应是正极—导线—负极;C项,盐桥不能用导线代替。
4.(2021·江苏徐州高二检测)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导线上电子由Ag极流向石墨极
B.负极电极反应式:Fe3++e-===Fe2+
C.盐桥中阴离子移向AgNO3溶液
D.电池反应为Fe3++Ag===Fe2++Ag+
解析:B 银作原电池的负极,电子从银极流向石墨极,正确,不选A;负极是银极,银失去电子生成银离子,错误,选B;盐桥中的阴离子移向负极,即向硝酸银溶液移动,正确,不选C;电池反应为银与铁离子反应生成银离子和亚铁离子,正确,不选D。
5.由锌片、铜片和200 mL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1)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当在铜片上放出2.24 L(标准状况)气体时,H2SO4恰好消耗一半。则产生这些气体的同时,共消耗________g锌,此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设溶液体积不变)。
解析:(1)根据电极材料可知,锌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铜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2)外电路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3)当正极上放出2.24 L(标准状况)氢气时,则有:
Zn+H2SO4===ZnSO4+H2↑ ~ 2e-
65 g 1 mol    22.4 L  2 mol
m  n(H2SO4)   2.24 L  n(e-)
计算可得:m=6.5 g,n(H2SO4)=0.1 mol,n(e-)=0.2 mol,则c(H2SO4)==1.0 mol·L-1。
答案:(1)Zn-2e-===Zn2+ 2H++2e-===H2↑
(2)由Cu极流向Zn极 (3)6.5 0.2 mol 1.0 mol·L-1
知识点三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6.(2021·河北衡水高二检测)一个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反应的原电池的正确组合是(  )
选项 A B C D
正极 Zn Cu Cu Fe
负极 Cu Zn Zn Zn
电解质溶液 CuCl2 H2SO4 CuSO4 HCl
解析:C 该原电池负极为Zn,正极为比Zn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等,电解质溶液中含有Cu2+,故只有C选项正确。
7.(2021·江苏苏州高二期末)将反应Cu(s)+2Ag+(aq)===Cu2+(aq)+2Ag(s)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NO3盐桥中的K+移向Cu(NO3)2溶液
B.该原电池可使用KCl盐桥
C.工作一段时间后,Cu(NO3)2溶液中c(Cu2+)增大
D.取出盐桥后,电流表的指针依然发生偏转
解析:C 该原电池中Cu为负极,Cu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Ag为正极,Ag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A项,KNO3盐桥中的K+移向正极,即移向AgNO3溶液,错误;B项,KCl与AgNO3反应会生成AgCl沉淀,不能使用KCl盐桥,错误;C项,由于负极反应生成的Cu2+进入Cu(NO3)2溶液中,故工作一段时间后,Cu(NO3)2溶液中c(Cu2+)增大,正确;D项,取出盐桥后,不能形成闭合回路,电流表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错误。
[素养提升练]
8.根据反应KMnO4+FeSO4+H2SO4―→MnSO4+Fe2(SO4)3+K2SO4+H2O(未配平)设计如下原电池,其中甲、乙两烧杯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 mol·L-1,溶液的体积均为200 mL,盐桥中装有琼脂凝胶,内含K2SO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墨b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甲烧杯中的电极反应式:MnO+5e-+8H+===Mn2++4H2O
C.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阴、阳离子分别向乙、甲烧杯中移动,保持溶液中的电荷平衡
D.忽略溶液体积变化,Fe2(SO4)3浓度变为1.5 mol·L-1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解析:D 根据题给反应可知,Fe2+的化合价升高,则石墨b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石墨a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MnO+5e-+8H+===Mn2++4H2O,故B正确;盐桥的作用是形成闭合回路,同时保持溶液中的电荷平衡,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知,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K+向甲烧杯移动,SO向乙烧杯移动,故C正确;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3+,生成的Fe3+的物质的量为(200×10-3×1.5×2-200×10-3×1×2)mol=0.2 mol,因此外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故D错误。
9.(2021·江苏淮安高二检测)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Fe、Cu、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B.由Al、Cu、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
C.由Al、Mg、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4OH--3e-===AlO+2H2O
D.由Al、Cu、浓硝酸组成的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
解析:D 铁比铜活泼,铁作负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A正确;铝比铜活泼,铝作负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故B正确;虽然镁比铝活泼,但镁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铝作负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4OH--3e-===AlO+2H2O,故C正确;Al遇浓硝酸发生钝化,则铜作负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故D错误。
10.(2021·天津高二期中)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进行如下系列实验。
请分析实验结果并回答相应问题:
(1)实验一中,铜片、锌片表面均有红色物质析出,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但较短时间内电流明显减小。实验结束时测得锌片减少了3.94 g,铜片增重了3.84 g,则该原电池的工作效率是________(指参加原电池反应的锌占反应总量的百分率)。
(2)实验二中,刚将铜片、锌片插入溶液中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但立即就归零了。为什么锌的电子不能持续通过导线流向铜极给Cu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中,盐桥中K+移向________(填“ZnSO4”或“CuSO4”)溶液,如果Zn的消耗速率为1×10-3 mol·s-1,则K+的迁移速率为________mol·s-1。与实验一相比,实验三原电池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一、二、三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解析:(1)铜片、锌片表面均有红色物质铜析出,固体减小的质量为3.94 g-3.84 g=0.1 g,
根据反应关系式:Zn ~ Cu Δm(减小)
       65   64   1
      6.5 g     0.1 g
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6.5 g,根据电子守恒得,参加原电池反应的锌的物质的量为n(Zn)=n(Cu)==0.06 mol,该原电池的工作效率为×100%=60%。(2)由于锌失电子形成Zn2+进入溶液,使其显正电性,Cu2+得电子使溶液显负电性,这两种因素均阻碍电子流向铜板,未形成闭合回路。(3)实验三中,铜为正极,锌为负极,电流在外电路中由铜流向锌,溶液中电流由锌流向铜,所以钾离子移向CuSO4 溶液,氯离子移向硫酸锌溶液;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如果Zn的消耗速率为1×10-3 mol·s-1,则K+的迁移速率为2×10-3 mol·s-1;实验一中Zn直接和硫酸铜溶液接触,有少量的铜离子在锌的表面得电子发生反应,而实验三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互不接触,电子只能通过导线发生转移,所以工作效率大大提高。(4)根据实验一、二、三可得出的结论是Zn的活泼性比Cu的强、原电池的两极需要形成闭合回路才能产生电流、有盐桥的原电池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答案:(1)60% (2)未形成闭合回路 (3)CuSO4 2×10-3 氧化剂和还原剂互不接触,电子只能通过导线发生转移 (4)Zn的活泼性比Cu的强、原电池的两极需要形成闭合回路才能产生电流、有盐桥的原电池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其他答案合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