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 第二课时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8 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 第二课时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5 00:0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18 文言文二则
第二课时
名人堂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为了与“小李杜”(李商隐、杜牧)相区别,杜甫与李白有称“大李杜”。李白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
铁杵 成针
chǔ
.
磨成,做成。
/
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
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
卒业。
féng
ǎo
chǔ

回顾旧知识——停顿
谁/做了什么
谁/怎么样了
谁/怎么样了/谁
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初读课文 读通读顺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初读课文 读通读顺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初读课文 读通读顺
读准字音 读好停顿 声音洪亮
初读课文 读通读顺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初读课文 读通读顺
思读 读懂意思
学习活动:
借助注释,尝试理解词句的意思。不理解的字词做上标记,与同伴交流。
思读 读懂意思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 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谁)
(谁)

问之。“之”代指什么呢?
(谁)
老婆婆 (你为什么要磨铁杵啊)。
思读 读懂意思
回顾课文
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


第一个“之”:李子
第二个“之”:王戎(你为什么不去摘李子啊)
问之。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起因: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经过: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结果: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意思准确 内容清楚 过程清楚 语言生动
悟读 读出形象
听了老婆婆的话,李太白前后有何变化?
李太白看到老婆婆磨针会想些什么呢?
听了李太白的心理过程,看到了他的变化,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悟读 读出形象
你觉得李太白的身上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呢?
再读 体会感情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图文并茂 尝试背诵
习字 静心打牢基础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小贴士:正确、工整地抄写,提高书写的速度!
作业 巩固提升
展开想象,练习把故事讲生动。
意思准确 内容清楚 过程清楚 语言生动
起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经过: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结果:太白感其意,还卒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