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北师大版 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8课
第3课 古代印度
请找出古印度的位置在哪儿?(哪一大洲哪一方位?)
A
B
D
C
古印度
古印度在南亚次大陆印度河与恒河流域。
一、地理环境
1、位置:
喜 马 拉 雅 山
位于南亚次大陆
2、河流:
印度河
恒河
印度河恒河流域是整个南亚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
二、发展历程
1、文明初现:
哈拉帕
摩亨佐·达罗
BC23世纪
公元前23世纪,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城市国家。其中,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最著名。
2、文明再现:
BC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
雅利安人最初生活在黑海附近,以游牧为生。
BC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逐步占有印度河、恒河流域,征服了该地区原有的土著居民,建立了许多小国家,取代了印度原有文明。
雅利安人
达罗毗荼人
弱小,
无助
3、文明鼎盛:
孔雀王朝
除半岛最南端外,基本实现统一;农业和工商业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孔雀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该王朝是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开国君主月护王,定都华氏城,历九位君主,享国139年。
阿育王(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 ,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通过武力征伐扩大王朝的版图,阿育王时代是孔雀王朝极盛时代。后来阿育王认识到依靠杀戮不能巩固统治,必须征服人心,于是,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皈依佛教,从此戒除杀生。
印度国徽
阿育王柱头狮子雕塑
印度政府于1950年决定将孔雀王朝时期的一柱头狮子雕塑作为其国徽的图案,图案下面有句用梵文书写的格言“唯有真理得胜”,以体现印度悠久文化的自豪感和国家独立的民族感。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星移斗转,逝者如斯,古印度的文明已成为过去,但“失落的文明”魅力犹存——
烂
文
灿
明
文字——印章文字
数学——阿拉伯数字
文字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建筑艺术——阿育王石柱
石窟——阿旃(zhān)陀石窟
大象之国
黄金之国
灿烂文明
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首创,因为阿拉伯人把它传播到全世界,所以称为阿拉伯数字
古印度金币
印章文字
佛像
《摩诃婆罗多》
阿拉伯数字
印章文字
阿育王石柱
阿旃(zhān)陀石窟
征服者称自己是“雅利安人”,意为“出身高贵的人”,逐步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三、种姓制度
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梵 天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1.内容:
三、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中各阶层的职责和义务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祭司贵族
国王、官吏、武士
农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掌握神权
把持国家军政大权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从事最低贱的职业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摩奴法典》
阅读材料和课本,思考古印度种姓制度有何特点和影响,它的实质是什么?
前三个种姓都有权参加宗教活动,首陀罗无权参加宗教活动。“假如首陀罗故意听人(诵读)吠陀,须向他的耳中灌以熔化的锡或蜡。”
不同种姓的人犯了同样的罪,所受到的处罚完全不同。
“婆罗门穷困时,可以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物据为己有……”
……首陀罗的唯一职责是“服役于其他三个种姓”
——《摩奴法典》第417条
“不可接触者”——贱民
界限森严
职业世袭
实行内婚
“贱民”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为人所不齿,贱民只能从事洗衣、掏粪、抬尸体等不洁职业,只能住在村外,穿死人穿过的衣服,用破盘子盛饭,晚上,贱民被禁止在城镇或乡村中行走,白天必须戴上标记,以便让人识别。
——川教2017版教科书17页
特点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肢体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摩奴法典>,第197页
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等级制度。
3.实质:
4.影响:
积极影响 有利持统治及社会安定
消极影响 制造了社会不平等
强化了社会矛盾
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四、佛教
1.产生
时间:
地点:
创立者:
前6世纪
古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
四、佛教
相传佛陀就在这棵菩提树下悟道六年
菩 提 树
佛陀说法
佛陀坐像
2.教义
(1)提出“众生平等” ;
(2)宣扬“忍耐顺从”。
从佛教的主张分析为什么佛教在印度迅速发展起来?
3.传播
BC1世纪传入中国
印度
中亚
中国
朝鲜半岛、日本
东南亚(经锡兰、传播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
佛
教
与
中
国
玄奘取经
敦煌莫高窟
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
大同云岗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中国古代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
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
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
4.作用:
对于反对种姓制度的主张具有积极意义;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斯里兰卡
泰国
柬埔寨(吴哥窟)
缅甸
传播
古代印度
印度河流域
印度河、恒河
雅利安人
鼎盛:孔雀王朝
种姓制度
四个等级
影响
等级森严,世代相袭
释迦牟尼
佛教
众生平等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