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3《发霉的馒头》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1.3《发霉的馒头》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大象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8-25 07:2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象版六年级1.3《发霉的馒头》教学设计
课题 发霉的馒头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6
教材分析 《发霉的馒头》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霉菌的形态和特征,并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微生物的功与过。教材从常见的馒头发霉的现象导入,引导学生探究其原因。使用体视显微镜或显微镜观察霉斑 ,用语言描述或者用图画描绘霉菌的结构特征。接着通过对比实验探究物体发霉的条件。迁移应用部分,搜集分享防霉资料,了解防霉技术和方法。最后通过拓展阅读学习如何预防真菌感染,提高生命质量。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1)霉菌也是一种真菌,物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2)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高温消毒等都是防霉的有效方法。科学思维:在对比实验中,培养比较、分析和概括逻辑思维。科学实践:(1)观察显微镜下的霉斑,能用语言或绘图描述霉菌的颜色、大小、形状和结构。(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物发霉的条件,运用表格、图片等形式汇总实验结果。责任态度:初步认识霉菌的危害与防霉技术,了解预防真菌感染的方法。
重点 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霉菌,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
难点 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霉菌的生长条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妈妈蒸的馒头没放几天,这是怎么了?2、馒头发霉是怎么回事? 发霉了思考 从生活现象入手导入,激发研究兴趣
讲授新课 一、观察霉斑里有什么1、今天,我们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霉斑,看看食物霉斑里面有什么,用语言或者绘画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体视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有什么不同?2、每组实验桌上都摆放一台已经调试好了的体视显微镜,每组同学轮流观察,把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或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注意:不要用手接触物品上的霉,以免染病。3、如果在放大倍数较大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发现?组内轮流观察,把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或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注意:不要触碰、移动已调好的显微镜。左眼看物象,右眼画图。4、小结 我们观察到的能使食物发霉的是另一类真菌——霉菌。霉菌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如图所示:5、讨论把发霉食物表面的霉斑清除干净,食物照样可以吃吗?二、探究食物发霉的条件1、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说出自己的猜想。2、每组选择一种假设,讨论设计实验方案。3、交流实验方案示例1:示例2:4、根据我们的实验设计方案,应该准备哪些实验材料?5、实验要求◆按照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哪种实验条件下的馒头最容易发霉。◆控制好实验变量——环境,其他条件不变。◆给装有馒头的塑料袋编号。◆每天定时观察,做好观察记录。◆不要打开塑料袋,连同塑料袋一并带到学校。6、汇总小组实验结果汇总小组实验结果,观察和对比不同实验中馒头发霉的情况。7、通过实验结果汇总,我们有什么发现?点拨:通过实验可以证明,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三、迁移应用1、阅读教材资料,霉菌有什么危害性?2、如何进行防霉?请搜集有关防霉技术资料,并和同学们分享。明确:(1)大多数霉菌,加热至80℃,持续20分钟即可被杀灭。(2)收割后的粮食要及时晾晒、烘干,储存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3)霉菌的生长繁殖需要氧气,所以瓶(罐)装食品在灭菌后,充以氮气或二氧化碳,加入脱氧剂进行脱氧处理或油封,都可以形成缺氧环境,防止大多数霉菌繁殖。(4)食物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容易发霉,所以我们可以把食物放在干燥的地方、冰箱里保存。(5)衣物和粮食经常晾晒,也可以防霉。3、小结与讨论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高温消毒等,都是防霉的有效方法。这些防霉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四、拓展阅读:预防真菌感染 除了酵母菌和霉菌,真菌还有很多种。有些真菌能给人类带来好处,有些真菌却可能感染人类和动物并引发疾病。真菌感染包括从足癣(脚气)等皮肤层的感染,到隐球菌病等全身性的感染,严重的真菌感染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如何预防真菌感染?明确:(1)真菌会侵入指甲造成灰指甲,所以指甲不要留长,应经常修剪。(2)多汗的皮肤褶皱里容易滋生霉菌,要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3)选择天然纤维如棉花制成的衣服,使皮肤能够透气。(4)避免和别人共用衣物和梳子、毛巾等清洁用品。(5)衣物要经常暴晒;如果有家人感染了真菌,衣服一定要分开洗;洗衣机要定期消毒。(6)为避免感染脚气,应该准备几双备用鞋,以便经常替换。五、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防止物品发霉的科学方法及其依据。 阅读资料回答:体视显微镜是一种放大倍数较小的显微镜,可以不用制作装片直接观察立体的实物。轮流观察并记录:霉斑是由密密麻麻的顶端带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细丝组成的……轮流观察,并记录:这些细丝就像一些空心的透明管子。除了这些细丝顶端有小球外,周围还散落着很多更小的小球……边阅读边交流不可以吃,应该丢掉。因为霉菌的营养菌丝已经深入到食物的内部了。(1)温暖潮湿(2)温暖干燥(3)寒冷潮湿小组讨论,填写实验表格交流实验方案,并互相评价塑料袋、干馒头、湿馒头、冰箱按要求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汇总小组实验结果,观察分析发霉情况(1)在温暖的环境里,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干燥的不容易发霉。(2)在保持潮湿的条件下,温暖环境里的馒头容易发霉,寒冷环境里的不容易发霉。(1)使食品发霉变质,产生霉菌毒素(2)对人体产生慢性中毒,有致畸和致癌作用阅读教材交流防霉技术讨论交流:(1)真空包装——隔绝空气(2)防干燥剂——减小湿度(3)低温保存——降低温度(4)太阳暴晒——减小湿度(5)高温消毒——杀死菌种阅读资料回答 用体视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分别观察霉菌的形状、颜色了解霉菌结构初步认识霉菌对人体有危害科学猜测是科学实验探究的必要环节能过根据假设,设计对比实验方案,相互评价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索物体发霉的原因通过实验知道物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了解霉菌的危害性知道防霉方法与技术了解防霉方法及其依据通过阅读知道怎样预防真菌感染,提高身体健康质量持续探究兴趣
课堂练习 1.馒头在_______和______条件下容易发霉。2.下列方法中,哪项不是防霉方法?( ) A.真空包装 B.放干燥剂 C.涂碘酒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发霉食品,把霉斑清除干净就可以食用。 B.经常晾晒衣物可以防霉。 C.霉菌和酵母菌都属于真菌。 完成课堂练习并检测自己对于本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进一步巩固本堂课内容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霉菌也是一种真菌,物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高温消毒等都是防霉的有效方法。 回顾课堂并与老师一起总结本节课内容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板书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