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繁星》 说课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繁星》 说课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4 23:4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繁星》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繁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目 录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繁星》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写景抒情的课文,这是巴金先生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引发起我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文章短小精悍,内容丰富,作者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新颖而贴切的联想和想象呼之欲出,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爱星天的真情实感。
二、说学情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学生知识内容广泛了,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似懂非懂;这个阶段开始有独立性,自尊心逐渐增强,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开始有自己意向,同时已经掌握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与过程,但此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身边的景物不太关注,因此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
三、说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积累描写繁星的词句。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4.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学会并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来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并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结合。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因此本课以点燃情感、自读精思、呼唤悟性、探究延伸为主。整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教师的适当引导、点拨,以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夜晚的天空吗?夜空中有什么?(星星)
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呢?(板书课题)
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同学:
① 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三次观察繁星的时间、地点和三次看星感受的词句;
② 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词句;
③ 理清文章结构。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①课文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想一想,作者描写了“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观看繁星的
②课文哪些语句描写了我观看繁星时的感受
③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结构全文的 由此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要求学生先回忆自己观察繁星的方法和感受;再看看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并与之比较不同之处。
4、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①略
②按时间顺序。标志有“从前”“三年前”“如今”。
③第一部分(第一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二段):描写“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板块三、合作探究,研读课文。(师生互动)
1.研究比较三次看繁星的情景与感受有什么不同。讨论为什么不同。
“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设计意图:这个不相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2.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幺样的感情?
设计意图:把繁星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觉得它们正友好地对“我”眨眼,同“我”小声地说话,突出了舒心、安详、陶醉之感,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3.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精妙之处,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十分生动形象的写出自己与大自然的融合,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
板块三、总结仿写,拓展作业
1.总结:
作者在课文里写的是三次看繁星的感受,是为了表达他对星天的酷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仿写:
教师指导: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
渐渐地___________,我仿佛看见___________,我仿佛听见__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
3、拓展延伸:
(1)、将自己看繁星的经历写成一篇小散文。
(2)、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篇文章最动人之处在于它语言的美、意境的美,而朗读是最直接也最能体现这种美的。因此教学时教师的范读必不可少,通过反复的练习以及平时积累的基础,在课堂上我的范读比较成功地引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教师→作者一下子产生了共鸣。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中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是有遗憾的地方,这节课也不例外。不足之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显得略微紧张,因此让学生自主交流、表现的的机会较少,同时,对于作者写景写感想的写作手法引导的也不太到位,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有所改进。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