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1课时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问题与讨论 中国古代《庄子·天下篇》中有一句名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说明了一个辩证法思想,即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将物质分小的方法很多,工具也很多。你能说出一些将物质分开的方法和使用的工具吗?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能将物质分得最小?
观察与思考1、高锰酸钾(KMnO4)晶体颗粒是否可以再分?
2、用研钵研碎后的粉末状高锰酸钾是否可以再分?3、将少许高锰酸钾放入10毫升水中观察到了什么?再 将它们依次倒入100mL、1000mL水中,现象又如何呢?
高锰酸钾由微粒构成.mpg
4、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盐水是咸的,这个现象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比例尺为 l∶1013 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1.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体积小,质量轻。
2.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即:构成物质的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3.构成物质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微粒体现的。问题与思考 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每年中秋月明,天清露冷,庭前屋后、广场、公园绿地的片片桂花盛开了,在空气中浸润着甜甜的桂花香味,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人为什么能闻到花香?酒香不怕巷子深?观察与思考氨的扩散实验1 :
烧杯A中
①蒸馏水+酚酞 ( )
②蒸馏水+酚酞+浓氨水( )变红色不变色由实验1可知:
①水不能使酚酞变红色
②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观察与思考实验2 :
烧杯B中浓氨水 ( )
蒸馏水+酚酞 ( )无色无色罩在一起时酚酞变红色由实验2可知:
①浓氨水中的氨自动到了蒸馏水和酚酞中去了
②我们没有看见氨是如何到了蒸馏水和酚酞中去的
为什么酚酞不会运动到浓氨水中去而使浓氨水溶液变红呢? “捕捉氨的脚
印”实验问题:由此说明,各种微粒运动的情况是不同的,有的容易扩散,有的不容易甚至很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物质容易挥发,而有些物质却不易挥发;有些物质容易溶解,而有些物质却不易溶解。 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一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会发现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要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这是为什么?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温度高,构成白糖的微粒更快地扩散到水中。说明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大。 二、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的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的;
2.不同微粒的运动情况有所不同;
3.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微粒运动
的速率就越大。如;阳光下晒衣服更快干。 活动与探究[实验1]取一根长约30㎝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先加入玻璃管容积1/2的红墨水,再滴加无水酒精,使其充满玻璃管。用手指堵住开口的一端,颠倒数次。
预测结果:酒精与水混合体积变化1.mpg
测量结果:
结 论:混合后液体体积小于原来红墨水与酒精的体积之和微粒间有一定的空隙联想与启示:这种有关微粒的现象,我们也可以用宏观物质来类比。水和酒精混合的现象就好比把黄豆和黄沙混合在一起。
想一想: 酒精和水之间的空隙与黄豆和黄沙之间的空隙一样吗?
不一样 酒精和水之间的空隙是微观微粒间的空隙,
黄豆和黄沙间的空隙是宏观物质间的空隙。比较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既要研究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又要分析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在化学研究中,常常要根据实验结果的异同寻求科学的结论。[实验2]用注射器分别吸相同体积的水和空气,再用手指堵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现象:装空气的注射器容易推入
结论:气体的微粒间的空隙比液体的微粒间的空隙大
医用氧气罐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一般情况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热胀冷缩)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三、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都有一定的空隙。
2、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不同。
3、同种物质时,固体和液体微粒间的空隙较小,气体微
粒间的空隙较大。(注意冰与水的反常)
4、微粒间空隙的大小还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通常温度升高,微粒间的空隙增大。
压强越大,微粒间的空隙减少。人能在空气中自由行走,还能在水中艰难行走,但不能穿墙而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世界著名魔术大师大卫曾经有一个穿越长城的表演,你相信大卫真的从长城中穿过了吗?为什么?穿越长城的真相“大卫穿墙前走上平台的台阶处有一个可以容身的暗箱,在他走进幕布的刹那其实真正的大卫就顺势钻进了暗箱。而观众看到的白色幕布上正在奋力穿墙的人影是他的‘克隆人’。真正的大卫此时正通过旁边镜头外的梯子翻过城墙,出现在另一面的平台上。两个大卫配合默契,最终完成了精彩叫绝的长城幻影。”
来源:京华时报(2002年07月31日) 构成物质的微粒体积小,质量轻。
微粒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度越快;
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气体的微粒间间隙比液体、固体大。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你会运用吗?1、物质为什么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变呢?构成物质微粒的运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度越快,微粒间的空隙就越大。
当微粒间的空隙小到一定程度时,就成为固体;大到一定程度时,成为液体;当微粒间的空隙继续增大,就会成为气体。解 释物质的“三态”变化实际上就是微粒间的空隙发生改变的过程,但微粒本身并未发生变化。2、一般物质为什么会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我们接触了哪些情况是由于热胀冷缩所造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运动受温度的影响,
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度越快,微粒间的空
隙就变大,体积就变大;反之,温度越低,
微粒运动速度越慢,微粒间的空隙就变小,
体积就变小。
比如:
①热水瓶中的开水装不满,瓶塞经常跳出来
②固—固加热型装置的气密性的检查解 释你会运用吗?3、用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性解释夏天空气潮湿,而冬天空气干燥的原因。 答:夏天气温高,地面上构成水的微粒运动快,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很多,使空气变得很潮湿;冬天气温低,构成水的微粒运动慢,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较少,空气显得干燥。 2、用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性解释:
①夏天空气潮湿,而冬天空气干燥的原因。
②温度计测温的原理。1、 0℃的水继续冷却,结成冰后,微粒间的间隔(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不能确定练习与实践B3、打开食醋瓶盖时,闻到了刺激性气味,表明微粒在
_________;食盐能溶解在水里,说明构成物质的微
粒间_______;在上述这些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微粒本
身_____(填“有”或“没有”)变化, 所发生的变化属
于______变化。不断运动有空隙没有物理4、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的是
( )
A 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 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变小
C 绿豆和黄豆混合,总体积变小
D 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E 海绵能吸水CE 5、下列事实不能用微粒观点解释的是( )
A.柳絮纷飞
B.花香四溢
C.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A 6、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观点解释,其中正确
的是( )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小
C7、“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学过的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滴水里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
材料二:大多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1)材料一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的质量很小,体积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