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4 23:3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1、背景: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
(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1912年3月10日
3月20日
1912年7-9月
1914年5月
1915年1月
1915年5月
1915年1月1日,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制定的《大总统选举法》公布。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接受旨在灭亡
中国的“二十一条”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为总统制
刺杀宋教仁
袁世凯在京就职
破坏责任内阁
镇压二次革命
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材料: 1914年9月25日,袁世凯颁发祭孔告令说:“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12月23日这天,他穿起特制古祭服,率百官到天坛举行祭天大典,演出了尊孔复古的丑剧。
袁世凯穿起祭祀服在北京天坛祭天(1914.12.23)
新旧思潮发生激烈的冲突
被袁世凯作为统治工具的“孔子之道”,主要指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封建礼教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推行孔教,掀起了一股文化逆流
中华民国建立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的欢迎
(2)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材料:《女子世界》是专为女子创办的杂志。近日该杂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主张男子多纳妻妾,要求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自由。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
你认为当时中国面临的紧迫任务有哪些?当时有哪些著名人物认识到这一点
2、新文化运动兴起:
阅读教材,找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相关信息
标志
发展
代表人物
口号(或旗帜)
主要阵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1917年初,陈独秀接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聘请,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社迁往北京
陈独秀、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民主与科学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当时《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陈独秀(1879-1942)
《青年杂志》封面
《青年杂志》
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代表人物
陈独秀(1879-1942)
胡适(1891-1962)
鲁迅(1881-1936)
蔡元培(1868-1940)
看看他们的感受:《新青年》一经问世,立即被青年读者视为“空谷之足音,暗室之灯光”“像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
许德珩
匡互生
“《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
杂志…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
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
和陈独秀的文章。” ——毛泽东
“上午,看《新青年》。往访林士及执信。下午,看《新青年》。”
——《蒋介石日记》
1916年23岁
1916年29岁
阵地一
合作探究
请根据以下几个镜头指出当时的中国在思想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果你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你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你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如何?
是谁杀死了年轻的唐氏?
  华老栓是市镇市民,夫妻辛勤操持着一个小茶馆,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的儿子华小栓患有严重的痨病,他不去求医,却相信别人说的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于是他千方百计去找人血,他拼命积攒铜钱,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他儿子的痨病。至于流血的是谁?人血馒头到底能不能治病?他不用也根本没有去想过这些问题。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 【《新青年》第七卷第2号】
背景:清末民初。
事件:该女子(阿毛)年十四岁,未婚夫(吴家孩子)死了。父母逼女儿饿死殉节。
女儿:“爸爸,我实在饿得忍不住了……你当真忍心看着我饿死吗?”
爸爸:“阿毛……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注意叫你殉节。又叫你娘苦口劝你走这条路,成就你一生名节……绝粒而死……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上,都添许多光采,你老子娘沾你的光,更不用说了。你要明白,这样的做法,不是逼迫你,实在是成全你。你不懂得我成全你的意思,反要怨我,真是不懂事极了。”
社会现象
“丽春之日,丈夫夭折。祥林嫂在生命和“名誉”之间,它依然选择了“名誉”,即永远的有祥林名誉权的“不嫁二夫”的寡妇。然而她婆婆却再也容不下这个克星,用极其野蛮的手段把她嫁给了何老六。丈夫死了,本不是祥林嫂的错,可她却要被人认为不吉祥。她本来是遵照封建礼教的规矩“好女不嫁二男”,可是偏偏有个婆婆不让她守节,又偏偏有人嘲笑她,歧视她,说她“不干不净”。
在年终人们祝福的欢乐气氛中,祥林嫂怀着无限复杂矛盾的心情在冻饿中死去了……”
——鲁迅《祝福》(节选)
善良的觉新爱上了包办的妻子瑞珏。瑞珏要生孩子时,恰逢高老太爷去世。如果瑞珏在家生孩子,就会有“血光之灾”,爷爷的身上会到处流血,只有把瑞珏迁到郊外才能避免。觉新流着眼泪顺从了长辈们的安排,几天后,在城外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里瑞珏难产,生下一个儿子后痛苦死去了 。
——节编 巴金《家》
社会现象
湖南督军张敬尧带兵打仗, 出战时让士兵左手写“得”字,右手写“胜”字,向西磕几个头,说是保管得胜。
——陈独秀《克林德碑》
“今天这样捐,明天那样税,弄得民穷财尽,钱用到哪里去了?替人民办了什么事?……养了议员去嫖赌,恭维督军;养了文官去刮地皮,借外债卖路矿得回扣;养了武官去杀人,抢劫,贩卖烟土;养了法官警官去捉拿那贫苦的烟犯赌犯来罚钱。现在的时代,还无人敢说政府官吏没有什么用处。可惜他们的功效,只造成一片贫民的哭”
——陈独秀《贫民的哭声》
从前有个秀才到城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秀才: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实际: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秀才娶妻
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思想革命 文学革命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思想革命决定了文学革命的方向
文学革命扩大了思想革命的影响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为中心的儒家伦理
新道德主要指平等、自由、博爱。新道德宣传了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的思想。
(2)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民 主
科 学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西方近代科学
2.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成就
人物 作品 内容或评价
鲁迅
胡适
陈独秀
《狂人日记》
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文学改良刍议》
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摘自《狂人日记》
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模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呻吟;
五曰务去陈词滥调;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陈独秀说:“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鲁迅说:“中医不过是有意无意的骗子。”
钱玄同和刘半农主张用英语或者法语代替汉语,喊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
吴虞提出应该把旧书籍都丢到茅房里。
3.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积极影响
局限性
性质
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问题思考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是“新”文化?究竟“新”在哪里?
它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封建文化的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民主与科学
1.【2021·广西柳州中考6】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针对他的倒行逆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革新运动。这场运动提倡(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2.【2021·山东东营中考14】口号能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民主”、“科学”口号的提出是在( )
A.戊戌变法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D
B
【课堂练习】
3. 【2021·甘肃天水中考4】以下列人物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20世纪初掀起了一场主张改造国民思想的新文化运动。他们标举的口号是( )
A.救亡图存 B.民主共和 C.实业救国 D.民主与科学
D
4.【2021·山东滨州中考11】“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认定民主与科学“可以教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最早提出该主张的是( )
A.陈独秀 B.蔡元培 C.鲁迅 D.胡适
A
【知识结构】
背景: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
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
文化运动的号角
最为重要的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性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主要内容: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口号(或旗帜):民主与科学
提倡民主与科学
提倡文学革命
评价:
积极影响: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
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局限性: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
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
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