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梅河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通化梅河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5 17:10:45

文档简介

历史答案
1.D居民惠顾行为具有显著的时间分异特征,因而不可忽视闲暇时间对居民惠顾行为的约束作用。与周末
相比,工作日的距离衰减系数较大,且商业中心等级越低,居民惠顾行为的衰减性越显著。图中商业中心15
距离上海市中心最远,受通勤距离的影响,居民惠顾率相比其他商业中心最低,所以商业中心15居民惠顾行
为衰减最显著
2.D商业中心的客流量与居民的闲暇时问以及商业中心的服务等级密切相关,居民闲暇时间越多,惠顾商业
中心的几率就越高,同时服务等级高的商业中心对顾客的吸引力也更大
3.A由图可知,上海市级商业中心向郊区扩张,呈多巾心,网格化发展,有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避免同质
化竞争和重复建设。图中各商业中心服务范围没有明显界限,存在重叠现象
4.A由材料可知,神府煤矿区西部为风沙草滩,且临近毛乌索沙地,为避免煤炭开采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发
土地荒漠化,故矿区西部未实施大面积开采。
5.C煤炭开采对地下含水层的破坏严重,采取保水开采技术能缓解地下水位下降,减轻覆岩损伤,防止地面发
生坍塌。
6.B利用煤炭开采过程剥离的表土对采可矿区实施复是,恢复地表植被,对恢复矿区的生态环境效果显著:神府
煤矿区水资源短缺,难以实施跨流域调水:采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仅靠自然修复效果不明显:大幅诚少采
煤量,不符合区经济发展的要求。
7.A由图可知,晴空回波顶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随着气温的升高,晴空回波顶高度增加,13:00
前后达峰值高度,主要原因是温度增加后大气对流增强,晴空回波顶高度增加。
8.C由材料可知,晴空回波的成因与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及气温密切相关。正常年份,7~9月北京地区处于雨
带控制,且气温高,大气中水汽充足,有利于晴空回波顶高度达到峰值。
9.D呵叻高原周缘隆起,盆地中心则相对沉降,原有的潟湖条件或边缘海环境受到影响,使坳陷内沿大断裂
分布方向形成了一系列的凹陷和水下隆起,后海水浓缩,海水被蒸发后形成石盐岩。
10.C由图可知,图示两盆地内的岩层形成于同一时期,普潘隆起后盆地内岩层发生断裂,且呵功盆地下陷深
度较大,受地质作用力较大导致呵叻盆地沉积物分布厚度比沙空那空盆地厚。
11.B由图可知,普潘隆起处受地壳隆升作用的影响,覆盖在盆地最表层的灰白色中粒砂岩被挤压,岩层发生
张裂,顶部受外力侵蚀严重。
12.D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①不选:剩余价
值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故②不选:③④符合题意口说法正确。
13.C根据材料,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解答新的社会问题,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
中国成了那道最亮丽的光,这些都说明逃入新时代后,人民的温炮问题已经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
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焕发强大的生机活力,③④符合题意。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但2035年我
们力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①错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②说法错误。
14.C中央企业重组组建和专业化整合,引入积极股东来参与公司治理,旨在提高央企经济效益以发挥国有经
济主导作用,有利丁推动国企优化升级以提高央企市场竞争力,②③当选:企业治理结构和制度性成本没有
必然联系,①不选:企业经营风险不可避免,④错误。
15.A数字金融打破了时空限制,为农村居民和欠发达地区居民提供了新型,使捷的金融供给,这有利于降低
金融服务成本,发挥其普惠效应,促进协调发展,缩小经济发展的差距,①③当选:压缩虚拟经济说法错误,
亦不合题意,②不选:材料不涉及激发市场主体创新能力,优化经济结构,④不选。
16,A材料体现的是社区居民的民主管理,没有体现提高基层政权的行政效率,②不选:村委会与居委会是基
层自治组织,材料没有体现创新基层自治组织体系,故③不选:①①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17.D某市各民主党派召开座谈会,对该市深人开展“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
作动员部署,要求各民主党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这体现了共产党与民主党
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优势显著,③④当选:材料体现的是我国的协商民
主,不涉及我国民主实现方式的创新,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各民主党派,不涉及政协履行职能,②不符合
题意。
18.C漫画强调成功以后,人如果骄傲自大、不思进取就会有堕落的危险,这说明成名后利弊会在一定条件下
发生转化,C当选:材料强调矛盾双方的转化,没有体现相互吸引,相互联结,A不符合题意:漫画没有体现
事物发展趋势,B不符合漫画主旨:材料指的成名后可能向不好的方向转化,没有体现发展,故)不选梅河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考古大发现的时代,一大批距今四五千年的重要史前遗存,如辽西红山文化的祭坛、山西襄汾陶寺史前墓地、山东大坟口文化刻符陶器、良渚文化大型祭坛与大型墓葬相继被发现。这些史前遗存的发现
A.可用于研究北方早期国家的形态B.说明早期文明具有继承性特征
C.表明奴隶制经济已经走向了繁荣D.折射了新石器时代灿烂的文明
25.秦国规定东方各国来秦的移民可以享受免税免租的优惠,任其开垦荒地;同时,对秦人采取奖勤罚懒的法治,用严刑峻法来处罚惰农。这一做法
A.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破产B.有助于增强国家的竞争实力
C.有力维护了土地国有制D.加剧了各阶级间的对立情绪
26.辽宋夏金时期,主要少数民族都模仿汉字自行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如下图)。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国家统一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B.汉字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C.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的频繁a少数民族审美呈现世俗化趋势
27.乾隆皇帝塑造并完善来自藏地的“文殊菩萨”称号,以及认同转轮王的化身身份,建构起“朕即佛祖”的象征符号。并改建雍和宫为藏传佛教寺院且设立四大经学院,广招蒙古喇嘛入京学法;在承德修建藏传佛教寺院。乾隆帝的这些做法
A.加速了佛教的中国化B 确立了藏传佛教的国教地位
C.对蒙藏实现分而治之 D.利于维护大一统的政治秩序
28. 19世纪后半期,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的士大夫普遍讨论面临的“变局”,关于“变局”的判断,由最初的“数百年未有”,扩展到“千年”“数千年”。这种现象说明
A.社会对时局变化达成了广泛共识B.西方思想传入扩展了士大未的历史视野
C官僚集团对社会变化的认识加深D.知识分子取得了晚清政治变革的主导权
29.下表中是近代中国出现的革命与改良的“赛跑”。由此可知,两者都
A.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B.满足了资产阶级的需要
C.直接导致了清朝的灭亡D.是民族矛盾的集中体现
30.1946年2月25日,国民党政府颁布了《开放外汇市场案》,重新规定了汇率,允许黄金外汇的买卖;:3月4日,中央银行又制定了《黄金买卖细则》,在上海抛售黄金;至1947年3月,各地纷纷涌向上海抢购黄金,中央银行的库存黄金也快到达临界点。国民政府的这些举措说明
A.经济改革中蕴含着政治危机B.国民经济结构发展的不平衡性
C 民族工业发展空间得以扩大D.国内经济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31.1978年10月,中共四川省委选择了不同行业的6家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改革试点,逐户核定利润指标,规定当年增产增收目标,允许在年终完成计划以后提留少量利润用作企业基金和给职工发放奖金。1979年2月,中共四川省委决定将试点的范围扩大到100家企业。这是由于我国
A.经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B.城市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C.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实行D.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式建立
32.《法学阶梯》是罗马法逐渐成熟的标志,他确立了罗马私法的三大中心:人、物和诉讼。围绕“人”这一中心,论述了罗马市民、拉丁人和归降者等基本问题。围绕“物”这一中心,论述的是物法关系、债法关系(包括契约之债和非契约之债)以及财产继承和转移等基本间题。这表明罗马法
A.具备严密的逻辑体系 B. 揭示了自然法的基本精神
C.注重私有财产的保护D.体现了公民法的法律主体
33. 1504年,尼德兰学者伊拉斯谟在《基督精兵手册》中指出;回归《圣经》和正确理解经文是提升基督徒虔诚的关键。为了达到这一点,基督徒首先应该学习希腊人的文学、哲学、雄辩术等古典文化。这一主张
A.促进了新教伦理的传播B.有利于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
C强调了理性主义的作用D.提升了基督教会的权威地位
34.英国政体中有一个简单而有效率的组成部分,即英国宪制有效率的秘密可以被描述为内阁与议会的紧密联合和几乎完全的融合。内阁不但是被议会提名的行政者,它还是可以破坏自己的创造者,以及消灭立法机构的行政者。这说明英国
A.立法和行政既分立又相互融合B.严格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
C.内阁既是行政机构也是立法机构D.首相操纵了国家的立法权
35.冷战时期,苏联的一则海报——《两个世界,两个家伙―我们传播生命,他们播撒死亡》分 上下两部内容;上半部分是苏联实行“长期援助”计划;下半部分是美国向世界输出军火。这 表明
A.冷战期间海报的功用发生质变B.美苏争霸助推两极格局的形成
C.苏联加快经济建设以遏制冷战a传媒成为美苏冷战的重要平台
二、非选择题: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清代河南地区自然灾害基本数据统计
清代河南地区受灾州县数和年平均受灾州县数
材料二 从1941年开始,地处中原的河南就开始出现旱情。民国十七年,作为当时执政的国民政府规定:“凡地方偏灾,有省政府办理急赈。”为了减轻灾民负担,在1942年的秋收,政府一次即减免五六个专区公粮45000石。1942年,河南省府制定了7项救灾方针,规定“宽筹经费,使之足以适应救灾之需要,并使款不虚糜”,并“采购大批粮食,运济灾黎”。豫省府电陕、鄂、皖等丰收省份,各本救灾恤邻之旨,对豫民入境赐予安置;经商议由中国农民银行拨给河南麦种贷款,并将用于修建龙门林场的经费转移到购买油菜种子,帮助农民恢复生产。为破除迷信,国民政府片于治蝗进行宣传,并特意组织防疫队分往各机关及各乡村巡回注射。民间力量也纷纷投入到救灾热潮中,建立救济会、收容所。
——摘编自肖宁《政权分立中的灾荒救济―1941- 1944年河南救荒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河南自然灾害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国民政府在河南救荒的具体措施。(9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清政府和国民政府对河南的自然灾害及救荒措施谈谈你的认识。(4分)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西方美学思想的演变
——摘编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任意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并 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陈旉是一位云游于江苏一带自耕自足的道教学者。他严厉批评了当时士大夫耻以农学的行为,指出:“士大夫每以耕桑之事为细民之业,孔门所不学”。他的《农书》“成于绍兴十九年”,他说“是书也,非苟知之,盖尝允蹈之,确乎能其事,乃著其说以示人”。这是我国最早对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传统农业知识与技术总结和概括的农业著作,其中也夹杂着一些道教神秘主义的内容,如“祈祷巫祝”等。
——摘编自贺耀敏《中国古代农业文明》
材料二 宋元农学四大农书之中元有其三。《农桑辑要》是元政府“大司农司”组织人力遍求古今农书编写的。王祯编写的《王祯农书》由“元帝刻行”,综合黄河流域旱地耕作和南方水田耕作的生产实践和技术经验写成,并“屡屡提到南北操作方法的异同”。维吾尔族人鲁明善在任职太平路总管时,编写了《农桑衣食撮要》,该书包含有西北少数民族的一些农事活动情况。
——摘编自杜石然《论元代科学技术和元代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旉撰成《农书》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与陈旉《农书》相比,指出元代农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形成的有利因素。(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