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竹节人》第2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竹节人》第2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5 08:1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上册
第10课 竹节人 第2课时教案
课型:讲授、阅读策略训练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豁、凛”等14个生字,理解“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及其带给人们的无限乐趣,读懂“我”因为玩竹节人而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
3.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归纳文段的大意。
教学难点:
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掌握主要内容。
2. 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完成对应的阅读任务。
教学设计:
一、任务导入 6分钟
(一)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新课
1.师:上一节课我们回顾了以前学过的一些阅读方法,并运用略读、速读的方法通读了全文,了解了《竹节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说说《竹节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概述“我们”全都迷上了竹节人;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
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运用阅读策略来进一步深入学习《竹节人》这篇课文,这篇课文给了我们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请大家齐声朗读课题下面的导读内容。
生:齐读
(二)布置阅读任务,引导阅读方法
1.师:要完成这三个阅读任务,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要运用什么阅读方法?需要关注哪些关键内容?梳理哪些关键的信息和细节呢?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快速默读课后的提示,第39页下面。
生:默读
2.师:以第一个任务为例,请同学说说,接下来我们应该做什么?
生:找到和玩具制作方法和玩法相关的段落。
3.师:第二、三个任务相关的内容分布在哪些段落呢?
生:任务一:3-19自然段;任务二:3-29自然段;任务三:20-29自然段
4.师:找到了每个任务对应的段落,我们就需要仔细地、反复地阅读(精读)这些相关的内容,来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阅读任务不同,在精读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哪些内容或细节?要梳理哪些信息呢?
生:任务一: 写制作指南就梳理制作材料、工具、具体步骤和注重事项等信息;教别人玩这种玩具就关注具体的几种玩法及动作。
任务二:关注“我们”(学生和老师)投入地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的部分,聚焦关键词(动作、神情)和描写体会传统玩具带给人们的乐趣。
任务三:关注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要关注老师前后态度的变化以及“我们”心情的变化。
二、分组探究 32分钟
1.以同桌为单位,确定阅读任务。1’
任务一:写出竹节人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任务二:体会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快乐,说给大家听。
任务三:讲一个有关老师和竹节人的故事。
2.独立工作与合作探究,完成阅读任务单。31 ’
(1)自主完成阅读单(指导:可以用表格、思维导图等多种方式完成阅读任务)8’
(2)同桌相互交流,调整思路,继续完成阅读任务单。5’
(3)小组交流、合作,完成阅读单;(指导:小组中选出一份最有代表性的阅读单,其他同学在代表阅读单的基础上补充意见,共同完成阅读单)5’
(3)小组上讲台汇报(汇报方式:一人汇报,其他人补充)10’
(4)小组外其他同学补充;(提示语:如果给你更充裕的时间,你会修改或增添什么内容?使竹节人制作指南更清晰/使竹节人快乐指南更有意思/使故事更有吸引力?)3’
三、课堂小结 2分钟
1.学生分享:学习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种传统玩具——竹节人,知道了它的制作方法、玩法及在当年曾经给人们带来的无穷乐趣。我们还学会了根据阅读目的,定位文章的关键内容,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
3. 布置作业:修改、完善阅读任务单。
任务单关键信息参考
任务一:竹节人制作指南:
制作材料:毛笔杆(或细竹竿)、锯刀、线绳
制作过程:
(1)把毛笔杆(细竹竿)锯成约一寸长的一截,作为竹节人的脑袋和身躯。
(2)在这一截上端留出脑袋,接下来的地方钻一对小眼,预备装手臂。
(3)锯出八截短的,作为竹节人的四肢。
(4)把这些截按人体的形状摆好,然后用一根结实的线绳依次穿起来。
玩法:
(1)基本操作:
将线绳一松一紧,竹节人的身子摆动,手挥舞。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可以玩搏斗的游戏。
(2)玩出花样:
安装武器、起名号、穿盔甲、设计武功招式等
任务二: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1)自己制作竹节人的得意和满足
(2)利用破课桌玩竹节人,破课桌变成了古战场。
(3)玩出种种花样:一个竹节人独自表演;两个在一起搏斗;线被卡住,竹节人变成了呆子;起名号,制作成孙悟空,装扮成窦尔敦;配制武器,佩戴偃月刀,手持蛇矛枪的武士。
(4)竹节人的可爱模样(静立不动:威风凛凛、呆头呆脑;动起来:手舞之、身摆之、不知疲倦、永不倒下)
(5)课间玩的热闹/课上玩的刺激。
(6)老师也会玩得津津有味。
任务三:老师与竹节人的故事
(1)起因:“我”课上玩竹节人。
(2)经过: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同学们在老师办公室窗外寻找老师扔掉的竹节人。
(3)结果:我们意外发现老师也在全神贯注地玩竹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