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小虾》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缸、隙”等 9个字,读准多音字“稍”。
2、 能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
3、 学会细致、持续地观察事物的变化。
4、能摘抄文中描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
【设计意图】
《小虾》是略读课文,在定位目标上与精读课文有很大差别。
从第一个识字目标看,略读课文以学生自主识字为主,学生掌握了正确自主识字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检查读词”的方法。首先,在预学中,学生可以在文中圈划出本课的生字连词,自读自学。
课堂上,在二人小组中检查读词,一生读,一生听。这样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完成生字检查工作,节约了教学时间。随后,让学生纠正自己同伴读错的音,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那些读错字音的学生。使得识字教学在短时内完成,且效果极佳。
目标 2的定位:本课是自读课文,不是为了教方法,而是为了用方法,所以不能只针对《小虾》的第三段进行概括大意练习,是整个单元学习后对语文要素一的巩固练习。
目标三是对语文要素二的具体化解读,通过《蜜蜂》和《小虾》以及结合三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把留心观察确化为细致、持续地观察,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观察要点。
目标四是略读文文前的提示语中出现的任务,其实也是对语文要素二的延展,让学生在留心观察中感受事物的变化,在变化中体会作者语言的细致生动。形成语文要素的内循环。
总之目标的定位是紧紧围绕着如何让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落地,在自读自学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运用要素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检验学生对已学方法掌握程度的试金石,开拓学生思维。
二、 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的教学分成了四大板块,分别是
一、复习回顾(点)
二、要素落地(线)
三、拓展迁移(面)
四、单元融合(体)。
实现由对知识点的理解,到将知识点应用于课内的线状学习,再到同类其他文章的的全面阅读,再由阅读到应用,硬要到写作的多面立体学习。将语文要素,单元主题,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在一起。下面具体说说每个版块的设计思路。
版块一:复习回顾
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回顾本单元所学,协助学生整理知识点。
【设计意图】在前面《花钟》和《蜜蜂》的学习中,学生对两条语文要素的理解程度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有的学生停留在字面上,有的学生则能做到融会贯通。所以,复习回顾这一环节,正好可检验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为更好的应用要素做好准备。
同时也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年级学生刚刚脱离稚嫩的低年级,语言表述趋于成熟,但从平时的阅读训练中不难看出,许多学生存在心里明白但说不明白,或者不会说完整话的问题。鉴于此,让学生通过自我复习回顾的方式,说一说这一单元的学习收获是必不可缺的环节之一了。
在第一课《花钟》的教学中,我就培养学生“会说”,我给学生这样一个表述公式:经过反复阅读第几段,我读懂了每个句子的意思,我找出第几段的关键句是,我运用的方法是, 从而概括出第三段的大意是。这一套看似繁琐的表述中,其实包含着语文要素一的应用步骤,分别:
1、读懂段落内容
2、找出关键语句
3、选择恰当方法
4、概括段落大意。
将这四个步骤融合成为一个表述公式,在不断地练习中,学生把四个步骤熟烂于心,后面学习才能够事半功倍。
板块二:要素落地
在学习《小虾》之前,知识还是点状的,在学生头脑中也是零碎分散的,需要通过《小虾》进行整合。
通过前面的单元知识回顾,我将要素一二和单元主题的点从学生的复习回顾中提取出来。学生带着指向性很强的几个点,进入小虾的学习。通过文前提示语,直接落实要素一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进而提炼出小虾的特点——有趣。并在要素一的落实中,体会文中生动细致的语言反复感受小虾的有趣。
在读中品,在品中读,扎实地把要素一落到实处。在落实要素二的过程中,与单元主题观察与发现相融合,在变化中,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观察的持久。明白观察和发现的关系,只有不断持续、细致地观察,才会有新的发现。
【设计意图】
在解读教材时,我发现语文要素一和要素二为两根线,一明一暗,贯穿在文中,学前提示第一条是概括大意是要素一的明线,而体会细致生动的语句,表面看似与要素二毫无瓜葛,可是深入探究,才发现,正因为有了留心观察,才能写出细致生动的语句。所以这是要素二的暗线。两条语文要素在《小虾》中都有所体现,对《小虾》的学习,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点的整体梳理。也是知识由点状连成线状的过程。
版块三:拓展迁移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课文无非只是一个例子”,我们要由此及彼地让学生在练习中反复加深对方法的认知,在练习中不断地提升学生迁移运用的能力。我选择的类文拓展阅读是《蚂蚁》,主题上符合观察与发现,与第四单元的《花钟》《蜜蜂》《小虾》组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中有些动物、植物、昆虫等看似平常,因为有了留心地观察,而带给我们一种奇妙的发现。
更好地引导孩子如何留心观察。短文层次清晰明了,中间两段分说,概括了蚂蚁的两大特点。学生可运用两种方法借助关键语句概括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大意。
【设计意图】对《蚂蚁》的练习不仅是对《小虾》这篇课文的拓展阅读,也是对这个单元语文要素的练习与延伸。文中不乏细致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如何巧妙地表达观察中地细微发现。也是对观察与发现主题的深化。多线并行,就不难发现,无形中,我们完成了对这个单元内容、语文要素和学习主题的多方整合,做到由线织面。
板块四:单元融合
统编版教材的一大优势就是园地与前面课文的前后呼应,本单元的习作是“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实验中的发现怎么离得开观察这把钥匙,如何观察是这次习作的重中之重,而这一项任务,我们就在《小虾》的教学中进行落实。基于《花钟》、《蜜蜂》和《小虾》的学习,这些作者是如何发现了动植物的秘密呢?一定是观察,可是如何观察,我们才能收获新的发现呢?以观察丁香花为例,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观察才算留心观察。
【设计意图】观察与发现是贯穿第四单元阅读与习作的主题,学生既要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也要尝试应用观察去自主发现。因此第一板块是由学到用的迁移,为学生在实验中的能做到细致、持续地观察做好充分的准备。实现了由阅读到应用,由应用到写作的多面转换,贯通整个单元,把知识立体化,系统化。
《小虾》课后反思
《小虾》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观察与发现”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通过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养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写出了小虾的有趣和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本着对四单元语文要素的解读,我在教学本课时,直接聚焦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概括第三段的段落大意,接着让学生说说小虾如何有趣。学生在读中品,在品种读,将探究发现的阅读主动权、空间占有权、时间支配权还给学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本文为略读课文,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接前面《花钟》和《蜜蜂》这两篇精读课文的语文要素的方法学习,又引起后面本单元园地和作文的应用。因此这篇略读课文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的检测和巩固。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复习学习方法的环节和预备观察的环节,为后面的习作做好了准备。在拓展迁移中展示了《蚂蚁》,让学生继续落实要素,以评价的方式检测学生是不是能做到学以致用。在本课的教学中,不断地落实语文要素的应用,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在教学后,我反思自己,仍有做的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放手空间仍不足,学生在使用方法解读文本时,教师仍有“牵”的行为,应该更多的“放”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2、本篇略读课文的使命即是用方法的练习文,对课文内容的解读不宜过多关注,了解即可,重在方法的练习与应用。
3、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每一次读的形式都是为了服务读的目的。部分环节存在读的形式不能更好的服务读的目的。针对以上的认识,这说明今后我还要在备课、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只有深入理解,吃透教材才能备好课,上好课。以上是我的教学反思,希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