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要求 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难点) 3.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重点)
教学 课时 一课时。
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
3.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课件。
一 导入新课,交流预习
1.同学们,我们先来读一读这几句名言。(学生齐读)(出示课件2)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你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学生回答)
你对鲁迅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名言导入,为学生学习课文打基础,帮助学生积累名人名言。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鲁迅的文章,(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题目中的“我”是谁?(周晔,也就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3.交流预习:就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的时候,三弟周建人的女儿周晔为了纪念伯父,回忆了与伯父生前相处印象最为深刻的五件事,你知道是哪五件事吗?(板书:谈《水浒传》 笑谈“碰壁” 燃放花筒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二 品读重点,感悟品质
1.过渡:在1936年10月19日,当时周晔还很小,可是她最敬爱的伯父鲁迅先生从此离开了她,在她的记忆中,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呢?用较快的速度默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然后反复读一读,想想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2.交流: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1)读读这两句话,你们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出示课件3)
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鲁迅先生得到许多人的爱戴。(板书:得到人们爱戴)
(2)还有哪些句子打动了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出示课件4)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侄女周晔失去伯父是那样伤心,这是一种多么不舍的痛啊!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3)过渡: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提问)那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周晔为我们讲述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鲁迅去世时的情景以及当时人们的心情,让学生带着“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这个疑问去品读课文。
3.学习第一件事。
(1)我们先来读一读第一件事,边读边想:“我”当时是怎样读《水浒传》的?伯父的话让“我”懂得了什么?
(2)对于周晔的读书情况,我们可以用文中哪两个词语来概括?(囫囵吞枣、张冠李戴)这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解释?(出示课件5)
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①方法小结:刚才理解这两个词语,我们没有使用字典,只是借助了文中的句子,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
②伯父的话又让“我”懂得了什么?(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出示课件6)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
伯父送“我”书体现了他对晚辈的关怀和谆谆教诲。这是鲁迅先生翻译的两本外国童话。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生都在关爱着青少年儿童的成长。
4.学习第二件事。
(1)我们再来看看“笑谈‘碰壁’”这件事,读一读,想一想,鲁迅先生还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分角色读一读吧!(学生读课文)
(2)从这件事中,你感觉鲁迅先生还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
(3)交流理解。(出示课件7)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①教师简介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人们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不顾一切地写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反动派的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并且对他本人进行残酷的迫害。
面对种种压迫,鲁迅先生只是幽默、不屑地说:(学生齐读)“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此时,你又认识了怎样的鲁迅先生?
这显示出鲁迅先生对困难和敌人的轻蔑,体现了他自信和乐观的精神。
②小结:鲁迅先生那幽默语言的背后蕴含着无穷的智慧,更饱含着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关爱。
(4)小结学习方法:同学们,我们刚才学习这两件事时,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特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让我们体会到鲁迅先生自信和乐观的精神。
5.学习第三件事。
(1)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件你们也都很喜欢的事情 ——“燃放花筒”。大声朗读这一部分,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鲁迅先生还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燃放花筒)
(2)课文中哪几句话可以体现出“我们”胆子很小,伯父和爸爸分别是怎样燃放烟花爆竹的?
(3)文中“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神态,那么慈祥,那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上一条条的皱纹,都现出他心底的欢笑来”,这句话主要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指导:这句话主要是对伯父的神态描写。“慈祥、愉快、欢笑”这些都是鲁迅先生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情的流露,和孩子们在一起,鲁迅先生感到非常开心;为孩子们做一点点事情,鲁迅先生是非常乐意的。这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孩子的喜爱之情。(板书:慈祥与率真)
6.学习第四、五件事。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最后两件事,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语句能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画出相关语句,并在课文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板书: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出示课件8)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教师指导:同学们根据文章内容想象当时的情景。(创设情景:就在一个北风怒号、天色昏暗的黄昏,一位饱经风霜、赤脚拉车的车夫脚受伤了……让学生接读出示的句子)(出示课件9)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教师:同学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此时你最想说什么?鲁迅先生当时是饱含怎样的情感去救助车夫的呢?(对贫苦人民的关心)
过渡:伯父的一举一动全都印在了站在一旁的周晔的心里。(出示课件10)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教师:反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原本谈笑风生的鲁迅先生,为什么变得严肃起来。透过这严肃的表情,想象鲁迅先生当时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指导:是啊,他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此时无声胜有声。谁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文字中读出来?(指名让学生读)再让我们带着对反动派的恨,对社会黑暗的无奈,对劳苦大众的同情齐读这一段话。
鲁迅先生对身边人的关心,远超自己(出示课件11)
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这里更能表现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三 回扣全文,升华情感
1.现在你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能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了吗?(学生回答)
2.就是这样一位“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鲁迅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直到逝世前三天,他还在为曹靖华的译作写序;逝世前两天,他还在写作。可是现在我们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再也得不到他的关爱了……就是这样一个人,怎能不让我们爱戴?就是这样一个人,怎能叫我们忘怀呢?
四 升华情感,课外拓展
1.鲁迅先生对敌人恨之入骨,对人民大众却有着深厚而无私的爱。他就是这样一位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人,让我们永远记住他!
2.课下搜集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或者与鲁迅先生有关的文章认真读一读,真正走进这位伟人的内心,聆听他的声音!
1.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这堂课,教学时加大了朗读训练的力度,也成为这节课训练的主要内容。默读,小声读,师生角色朗读,引读,重点句子反复读,形式多样。通过朗读,了解内容,感悟形象。
2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得到人们爱戴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