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要求 1.会写“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重点) 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难点)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会写“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件。
一 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板书:浪淘沙(其一)]
二 自主学习
1.在学习古诗之前,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出示课件2)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品意境—悟感情
2.教师给出自学提纲。(出示课件3)
(1)怎样理解“浪淘沙” 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了解作者刘禹锡。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结合重点词语理解古诗大意。
设计意图:出示两个课件,一是提示学生要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学习古诗,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按部就班地学习;二是提供自学提纲,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既目标明确,有章可循,又不拘形式,方法灵活。
三 合作学习
1.理解诗题。
《浪淘沙》是由九首古诗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宋朝后,《浪淘沙》又用作词牌名。
2.了解作者。(出示课件4)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和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竹枝词》《杨柳枝词》和《插田歌》等
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为文长于说理。又通医学。有《刘梦得文集》。
3.学生自由练读,教师范读,读通古诗,读好停顿与节奏。(指名读)
4.理解下列词语。(出示课件5)
浪淘沙:唐代曲名。
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簸:颠簸。
天涯:指极远的地方。
直上:一直到达。
5.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出示课件6)
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
(板书: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说诗意,是为了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6.朗读指导:读前两句时语速放缓,语调沉稳而有力,读出黄河九曲的绵长曲折之感和挟沙带浪的气势;读第三句时,节奏可稍微加快,语调转向激昂,表现出诗人欲直上九霄的气概;读第四句时再转向平缓悠长,读出其中的憧憬之感。同时,读本诗时要注意多音字“曲、簸”的发音。“曲”在这里表示弯弯曲曲,读第一声。“簸”在这里读bǒ。
四 质疑探究
品读古诗,深入理解。(出示课件7、8)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教师指导:这两句歌咏黄河,起笔极具气魄,既写出了黄河九曲的姿态,又写出了其裹挟黄沙、奔腾而来的气势。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教师指导:诗人由景色联想起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又联系到自身,进而驰骋浪漫的想象,表现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板书: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设计意图:对诗句的深入理解,能使学生对诗人有更多的了解,对古诗有更深的思考。
五 小结检测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的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了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下请大家读一读有关描写祖国秀丽山河的古诗,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风古韵!
1.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搜集有关刘禹锡的资料,这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2.诗中出现了一些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词语,教师可以对这些词语加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诗的后两句将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2.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课件。
一 复习导入
1.指名让学生背诵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
2.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领略到了黄河宏大的气势。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江南的景色和乡村风光。让我们用学习《浪淘沙》(其一)的方法来学习《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板书:江南春 书湖阴先生壁)
设计意图:让学生按照上节课学习的方法来学习古诗,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提升语文素养。
二 出示目标,自主学习
1.教师给出自学提示。(出示课件10)
(1)理解古诗题目,了解作者。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
(4)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
2.学习《江南春》。
(1)合作学习。
①理解诗题。
“江南春”,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②了解作者。(出示课件11)
杜牧(803—853),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称他为“杜紫微”“杜樊川”。杜牧诗歌成就尤高,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亦能文,《阿房宫赋》颇有名。有《樊川文集》。
③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④理解重点词语“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借助词语,想象画面。
⑤说说古诗的大意。(出示课件12)
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众多亭台楼阁掩藏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板书: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朗读指导:读《江南春》时前两句应用柔和、舒缓的语调,读出江南春景欢快、明朗的感觉;后两句语调可稍稍低沉,读出蒙蒙细雨的缥缈之感。
(2)质疑探究。
①品读古诗,深入理解。(出示课件13)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人触景生情,由寺庙的兴衰而慨叹南朝君王妄想长生,大兴土木,广修寺院,结果是人亡寺在。所留下的许多寺院至今隐现在迷茫烟雨之中,为江南早春平添了诸多胜景,任游客欣赏凭吊。(板书:忧国忧民之情)
②这首诗前两句写晴朗之景,后两句写烟雨之色,描绘了江南如画的美丽风光,诗中景物有声有色、有远有近、动静结合,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高度赞美与无限神往。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教师讲解古诗后,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阅读能力。
3.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1)合作学习。
①理解诗题。
《书湖阴先生壁》是诗人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湖阴先生的人格及他家周围清新的环境所吸引而作的诗,诗人将这首诗题写在湖阴先生家院子的墙壁上。“书……壁”,即题写在墙壁上的诗。
②了解作者。(出示课件14)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宋神宗时任宰相,实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两种。
③理解重点词语。(出示课件15)
长:常,经常。 苔:青苔。
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④说说古诗的大意。(出示课件16)
茅屋常被主人打扫,干净得不生青苔,院内一排排的花木都是主人亲手种植的;院外,一条溪流环抱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屋门把那翠色送到了眼前。
(板书:院里——茅檐、花木 院外——一水、两山)
(2)质疑探究。
品读古诗,深入理解。(出示课件17)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教师指导:这两句诗写院外的景色,弯弯曲曲的溪水像是用手护住了田野,两边的山峰则像是推门而来,这样的描写,赋予了自然景色拟人化的动态,令整幅画面显得生动可爱、极富情趣,其中尤以“排闼”二字为神来之笔,说山峰仿佛带着青翠之色推门而入,这种极具新鲜感的形容精准、有节奏感且余味悠长,令人眼前一亮。(板书:景美人更美)
三 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黄河的磅礴气势,江南的美丽春色,乡村的青山绿水,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的祖国骄傲、自豪。
2.布置作业。
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还有很多,同学们在课下可以自己找来读一读、背一背,积累下来。
1.基本教学步骤导入后,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理解题目,了解作者,熟读古诗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意。接下来,学生合作学习,按照提示,逐步完成练习,教师检查指导。最后的环节是质疑探究,抓住重点诗句,深入理解,从中读懂诗句蕴含的感情,进而深刻理解全诗。
2.这一课的教学还有很多不足,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重要原因。
18 古 诗 三 首
浪淘沙(其一)
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逆流而上,直上九霄的豪迈气概
豪迈浪漫的气魄
江 南 春
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
忧国忧民之情
书湖阴先生壁
院里——茅檐、花木
院外——一水、两山
景美人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