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化学九(上)第1章 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
人教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B.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C.钢铁生锈 D.水变成水蒸气
2、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
A.变色 B.有其他物质生成 C.放出气体 D.生成沉淀
3、下列物质的应用取决于它的物理性质的是( )
A.用蜡烛照明 B.用米酿成酒
C.用铁制成铁锅 D.用天然气作燃料
4、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猜想与假设 B. 设计实验 C. 观察现象 D. 得出结论
5、关于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氧气的含量:空气>呼出的气体
②二氧化碳的含量:空气<呼出的气体
③水蒸气的含量:空气>呼出的气体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6、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下列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小木条燃烧更旺,说明空气中所含氧气多,所含二氧化碳少
B.人体呼出气体中小木条立即熄灭,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氧气少,所含二氧化碳多
C.两个集气瓶中的小木条都不会熄灭,说明两瓶中所含气体成分一样
D.人体呼出气体中的小木条首先熄灭,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氧气较少
7、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的操作中正确的有( )
①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擦拭干净,然后再加热②加热时,为防止试管脱滑,应使试管底部放在灯芯上加热
③烧得过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会破裂
④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应先进行预热,方法是在火焰处上下转动
⑤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应把灯焰固定在固体部位加热
⑥给液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切不可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⑤⑥ D、③④(9⑥
8、生活处处有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果榨成果汁 B. 豆浆变酸 C. 蔗糖溶于水 D. 汽油挥发
9、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二氧化碳在呼出气体中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
B.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
C.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D.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10、取用粉末状固体化学药品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
A.滴管 B.研钵 C.药匙 D.镊子
11、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日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是( )
A. 功能材料的制造 B. “神舟十一号”飞船飞天轨道的设定
C. 农药化肥的研制 D.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2、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铜能传导热量,使蜡烛熔化、火柴燃烧
B.蜡烛熔化的温度高于火柴的着火点
C.火柴一开始没有燃烧起来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
D.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
13、给50ml某液体加热的操作中,所需要的仪器是( )
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试管夹;
⑤石棉网;⑥泥三角;⑦坩埚;⑧铁三角架
A.②③⑤⑧ B.③⑥⑦⑧ C.①③⑤⑧ D.②③⑤⑥
二、填空题。
14、请根据你对教材中本课时实验的观察,填写下表。
实验内容 主要实验现象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填“是”或“否”)
①水的沸腾 水中出现气泡
②胆矾研碎 胆矾由块状变为 状
③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中出现
④在盛有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试管里加入适量稀盐酸,然后将连接试管的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中 产生 , 石灰水
结论:上述实验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15、量取8mL水,应选用__________mL的量筒,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填写“俯视”、“仰视”或“保持水平”), 若仰视量筒读数,实际体积比读数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16、现有以下仪器,请按题中要求选择序号回答下列各题.
①烧杯②量筒③试管④集气瓶⑤药匙⑥镊子⑦蒸发皿⑧托盘天平⑨铁架台
(1)给液体物质加热________.
(2)可用于直接加热的仪器有________.
(3)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的是________.
(4)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用________.
(5)支撑和固定各种实验仪器用________.
(6)贮存气体用________.
(7)量取液体用________.
17、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向石灰石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他可以先根据从试管中观察到的 的现象,推测石灰石和稀盐酸可能发生了化学变化。再根据从烧杯中观察到的 的现象,判断石灰石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变化,其理由是 。
启示:确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
18、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对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
实验用品:蜡烛、火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和方法(用文字表述) 现象 分析
(1)将________________罩在火焰上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烧生成的__________遇冷在烧杯内壁凝结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图所示的操作,找出其中的三处错误并回答其导致的相应后果.
(1)图中的错误有________,导致的后果________;
(2)图中的错误有________,导致的后果________;
(3)图中的错误有________,导致的后果________.
三、实验题。
20、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气体
空气中的气体(%) 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
实验步骤 验证依据
1.
2.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CO2含量不同
3.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O2含量不同
4.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含水量不同
2022—2023学年人教化学九(上)第1章 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
人教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B.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C.钢铁生锈 D.水变成水蒸气
【答案】C
2、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
A.变色 B.有其他物质生成 C.放出气体 D.生成沉淀
【答案】B
3、下列物质的应用取决于它的物理性质的是( )
A.用蜡烛照明 B.用米酿成酒
C.用铁制成铁锅 D.用天然气作燃料
【答案】C
4、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猜想与假设 B. 设计实验 C. 观察现象 D. 得出结论
【答案】B
5、关于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氧气的含量:空气>呼出的气体
②二氧化碳的含量:空气<呼出的气体
③水蒸气的含量:空气>呼出的气体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答案】A
6、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下列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小木条燃烧更旺,说明空气中所含氧气多,所含二氧化碳少
B.人体呼出气体中小木条立即熄灭,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氧气少,所含二氧化碳多
C.两个集气瓶中的小木条都不会熄灭,说明两瓶中所含气体成分一样
D.人体呼出气体中的小木条首先熄灭,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氧气较少
【答案】D
7、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的操作中正确的有( )
①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擦拭干净,然后再加热②加热时,为防止试管脱滑,应使试管底部放在灯芯上加热
③烧得过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会破裂
④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应先进行预热,方法是在火焰处上下转动
⑤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应把灯焰固定在固体部位加热
⑥给液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切不可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⑤⑥ D、③④(9⑥
【答案】C
8、生活处处有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果榨成果汁 B. 豆浆变酸 C. 蔗糖溶于水 D. 汽油挥发
【答案】B
9、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二氧化碳在呼出气体中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
B.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
C.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D.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答案】A
10、取用粉末状固体化学药品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
A.滴管 B.研钵 C.药匙 D.镊子
【答案】C
11、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日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是( )
A. 功能材料的制造 B. “神舟十一号”飞船飞天轨道的设定
C. 农药化肥的研制 D.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答案】B
12、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铜能传导热量,使蜡烛熔化、火柴燃烧
B.蜡烛熔化的温度高于火柴的着火点
C.火柴一开始没有燃烧起来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
D.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
【答案】B
13、给50ml某液体加热的操作中,所需要的仪器是( )
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试管夹;
⑤石棉网;⑥泥三角;⑦坩埚;⑧铁三角架
A.②③⑤⑧ B.③⑥⑦⑧ C.①③⑤⑧ D.②③⑤⑥
【答案】A
二、填空题。
14、请根据你对教材中本课时实验的观察,填写下表。
实验内容 主要实验现象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填“是”或“否”)
①水的沸腾 水中出现气泡
②胆矾研碎 胆矾由块状变为 状
③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中出现
④在盛有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试管里加入适量稀盐酸,然后将连接试管的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中 产生 , 石灰水
结论:上述实验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答案】否 粉末 否 蓝色沉淀 是 大量气泡
变浑浊 是 ①② ③④
15、量取8mL水,应选用__________mL的量筒,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填写“俯视”、“仰视”或“保持水平”), 若仰视量筒读数,实际体积比读数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答案】10 mL, 保持水平 , 偏大
16、现有以下仪器,请按题中要求选择序号回答下列各题.
①烧杯②量筒③试管④集气瓶⑤药匙⑥镊子⑦蒸发皿⑧托盘天平⑨铁架台
(1)给液体物质加热________.
(2)可用于直接加热的仪器有________.
(3)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的是________.
(4)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用________.
(5)支撑和固定各种实验仪器用________.
(6)贮存气体用________.
(7)量取液体用________.
【答案】(1)①③ (2)③⑦ (3)① (4)⑧
(5)⑨ (6)④ (7)②
17、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向石灰石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他可以先根据从试管中观察到的 的现象,推测石灰石和稀盐酸可能发生了化学变化。再根据从烧杯中观察到的 的现象,判断石灰石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变化,其理由是 。
启示:确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
【答案】有大量气泡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 有新物质生成
18、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对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
实验用品:蜡烛、火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和方法(用文字表述) 现象 分析
(1)将________________罩在火焰上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烧生成的__________遇冷在烧杯内壁凝结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干燥的小烧杯 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或两只小烧杯 澄清石灰水)
(1)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 水蒸气
(2)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19、如图所示的操作,找出其中的三处错误并回答其导致的相应后果.
(1)图中的错误有________,导致的后果________;
(2)图中的错误有________,导致的后果________;
(3)图中的错误有________,导致的后果________.
【答案】(1)试剂瓶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液体流出
(2)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标签被腐蚀
(3)瓶塞没有倒放桌面上;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三、实验题。
20、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气体
空气中的气体(%) 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
实验步骤 验证依据
1.
2.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CO2含量不同
3.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O2含量不同
4.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含水量不同
【答案】(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
(2)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
(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
(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 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