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鹭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 白鹭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30 11:1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 要求   1.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字,会写“精巧、配合”等词语。   2.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重点)   3.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难点)   4.背诵课文,积累喜欢的段落。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字,会写“精巧、配合”等词语。
2. 初步感知课文,弄清课文的段落划分及段意。
课件。
一、谜语导入,介绍资料
1.教师导入:请同学们猜一猜这首谜语诗(打一动物)。(出示课件2)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同学们知道谜底是什么吗?(白鹭)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他笔下的白鹭美丽动人,聪明活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白鹭》,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
设计意图:运用谜语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诗歌积累量。
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
  郭沫若(1892—1978),中国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开贞,笔名郭鼎堂等。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组织创造社,并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有《郭沫若全集》行世。
3.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扫清障碍,初读课文
1.学习生字。(出示课件4)
宜 鹤 嫌 朱 嵌 框 匣 哨 恩 韵
(1)识记生字。
形近字比较:框—眶 哨—稍
组词识记:适宜 白鹤 朱红 恩惠 韵律
(2)书写指导。
“鹤”:左右宽窄相当,第三笔为长撇。
“哨”:左右结构,“肖”的上半部分不要写成“小”。
“嫌”:左窄右宽,左半部分“女”的撇点和右半部分“兼”的撇形成避让。
“框”:右半部分的笔顺是先写横,再写“王”,最后写竖折。
“匣”:三包围结构,先写横,再写里面的“甲”,最后写竖折。
“恩”:上下结构,上半部分是“因”,不要写成“田”。
(3)学习会认字。(出示课件5)
鹭 嫌 嵌 匣 嗜 韵
识记生字。
形近字比较:嫌—歉 嵌—崭 匣—押
组词识记:白鹭 嗜酒 韵味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扫清学生阅读的障碍,为接下来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对白鹭有着怎样的情感?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3.你能把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4.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几幅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打好基础。
四、交流成果,解决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白鹭)有什么特点?(美丽)(板书:白鹭之美)
  2.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白鹭怎样的情感?(喜爱和赞美之情)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从白鹭的外形和它在不同场景里的美)
3.你能把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1)学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每个段落大意。
(2)教师总结:这篇课文共分为三部分。(出示课件6)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句,以精巧的诗来比喻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第9~11自然段):与第一部分首尾呼应,抒发了作者对白鹭如诗一般美的赞叹。
(3)教师指导:第二部分又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第2~5自然段)从颜色、身段写了白鹭的外形之美;第二层(第6~8自然段)借助“水田钓鱼”“枝头独立”“空中低飞”三幅画面,写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
4.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几幅图画?(三幅)你分别给每幅图画起了什么名字?(第一幅图画—白鹭垂钓图;第二幅图画—白鹭瞭望图;第三幅图画—白鹭起舞图)(出示课件7~9)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领略了白鹭的美,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白鹭有了一定的了解,收获了很多新知识。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诗,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朗读。通过朗读,学生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激发了对美的感受,从而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1.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2.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3.背诵课文,积累喜欢的段落。
课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白鹭》这篇文章。(板书:白鹭)
2.听写词语,订正。(出示课件11)
适宜 白鹤 嫌弃 朱鹭 嵌入 玻璃框
镜匣 望哨 恩惠 韵味 白鹭 嗜好
3.抽查背诵。
设计意图: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把握情况,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教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描写了白鹭的美。那么,作者是如何体现白鹭的美的?现在让我们深入课文,去感受一下吧!
(一)品读直接赞美白鹭的语句。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总体上赞美了白鹭的美。用“诗”作比,新奇、贴切、耐人寻味。
(板书:精巧的诗)
2.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这句话与第一段话呼应,再次抒发了作者对白鹭诗一般的美的赞叹。
(二)借助关键语句,感受白鹭的外形美。
1.白鹭的整体外形特点是怎样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1)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又是如何评价的?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色素美——雪白,铁色,青色)
评价:“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话说明了白鹭颜色搭配得恰到好处。
(2)白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又是如何评价的?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身段美——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评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这句话说明了白鹭身段美得恰到好处。
(3)指导朗读和背诵:读这段话时要读得连贯而有气势,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白鹤、朱鹭、苍鹭与白鹭相比有什么不同?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是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写出了白鹭无论是色素的配合,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的特点,突出了白鹭的美。
3.“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哲理?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示课件12)
  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些独特的美。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把握,体会白鹭的美,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想象画面,感受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
现在我们来认真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画,看看作者是怎样直接描绘白鹭的美的。
1.图画之美:白鹭垂钓图。(出示课件13)
学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绘白鹭的“图画之美”的?
师生共同总结:借助课文插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之美”。田为镜匣,白鹭为主体,好似一幅水墨画。
2.悠然之美:白鹭瞭望图。(出示课件14)
学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绘白鹭的“悠然之美”的?
师生共同总结:描绘的背景——晴天的清晨;描绘的状态——悠然,是别的鸟没有的,非常独特。
3.清澄之美:白鹭起舞图。(出示课件15)
学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绘白鹭的“清澄之美”的?
师生共同总结:背景——黄昏;状态——低飞;感觉——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三、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引导、指正)(出示课件16)
  开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结尾: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板书: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开头的比喻句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的两个比喻句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表现出白鹭的美。
2.通读课文。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17)
  这篇文章描写了白鹭的外形和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喜爱、赞美)
3.你能在生活中发现常见的美吗?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还能让学生从别人身上学到解决这类题目的方法。
四、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作者在形象和色彩上进行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五、布置作业
1.掌握课后的生字词。
2.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背诵优美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语句,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运用本课所学的对比的写作手法,写一写你熟悉的事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课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写作能力。
在课堂上先运用精确而富有诗意的教学语言,为学生营造诗的意境,为学生理解、品味语言作了很好的铺垫。再运用课件辅助教学,把学生带入想象的殿堂,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语言文字的意境。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去描述想象的画面,赞美白鹭。最后,总结主旨,让学生清楚地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文章内容。
(
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
精巧的诗
喜爱、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