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慈母情深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 慈母情深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3 16:10:1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教学 要求   1.认识“魄、抑”等9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5个字,会写“长篇、连续”等词语。 2.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重点) 3.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难点) 4.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认识“魄、抑”等9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5个字,会写“长篇、连续”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件。
一、揭示题目,聚焦“情深”
1.教师板书课文题目。(板书:慈母情深)
2.请同学们满怀深情地齐读课文题目。
3.读题目时,大家不约而同地强调了“深”这个字。慈母的情深在何处?你们有怎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吧!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式地导入,能让学生尽快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注意课后的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出示课件2)
辞 抑 碌 吊 酷 暑 噪 脊 罩 竟 
哇 忍 械 酸 权 魄 颓 纫 褐 惫
耽 兜
识记生字。
(1)加一加:石+录=碌 日+者=暑 木+戒=械
(2)组词识记:辞退 压抑 权利
2.指导书写。
“抑”:右半部分是“”,而不是“卯”。
“忍”:上半部分不要多写一点。
“酷、酸”:左半部分是“酉”而不是“西”。
3.阅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课文内容。(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出示课件3)
  课文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设计意图:用自学的方法解决生字新词,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用简洁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 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并尝试划分段落结构。
2.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如果要给课文划分层次,你觉得可以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4)
  全文共3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缘由。“我”想买一本一元多钱的书,但家境贫寒,愿望难以实现。可是对于书的强烈渴望还是让“我”走进了母亲工作的小厂。
第二部分(第6~34自然段):写出了“我”向母亲要钱的经过。在小工厂里,“我”看到了母亲劳苦的工作状态,但是当“我”提出要买一本书的时候,母亲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
第三部分(第35~38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我”拿到钱没有买书,却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但母亲又给“我”凑足钱买了书。此时“我”买书,不再是简单地出于对读书的渴望,更是出于对为人子的责任和对母亲的感恩。
3.为什么会这样给课文划分层次?你的根据是什么?(是根据起因、经过、结果来划分的)
四、精读课文,体会铺垫的作用
1.同学们,我们知道事情的起因是买一本书,你们觉得买一本书容易吗?为什么作者只买一本一元多钱的书,要钱时会那么犹豫,不忍心?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请大家读第1~5自然段。
2.一边读一边思考。
(1)“书价一元多钱。”从这句话中,你们了解到了什么信息?(以当时的物价来说,书很贵)(板书:买书——贵)
(2)“母亲还从来没有……要过这么多钱。”从这两句话中,你们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这两句话暗示了“我”家里很穷。“从来没有、也从来没有”这两个词语表明“我”知道家里穷,因此很懂事,不想给家里增添负担)(板书:“从来没有”“也从来没有”)
(3)读第4自然段,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破收音机已经卖了”和“吃进了肚子里”直接描写家里的穷)
(板书:收音机——进肚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句子的方式来理解课文,有利于学生对人物的把握。
3.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反复交代家里很“穷”呢?用意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文章一开头先介绍书价(一元多钱),然后反复强调“从来没有”,暗示这一元多钱对“我”家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紧接着又写“破收音机已经卖了”和“吃进了肚子里”,直接描写“我”家穷。作者反复介绍“穷”是为下文母亲毫不犹豫地掏钱让“我”买书作铺垫,衬托出母亲对“我”的爱。(板书:穷 作铺垫,衬托母爱的伟大)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同时为下文教学作铺垫。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解决了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还知道了课文运用了衬托的写法为下文作铺垫,可以说收获匪浅。
六、布置作业
1.听写课后的会写字。
2.默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认读、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弄清层次,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母爱的伟大。
1.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3.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会写字。
2.为了突出母爱,作者作了怎样的铺垫?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对书的渴望让作者失魂落魄。也就在这一天,作者来到了母亲上班的地方。
二、默读课文,梳理“场景”
1.提问: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在感受深的地方作批注。
2.小组交流阅读感受:最触动你的场景、细节都有哪些?
教师共同梳理归纳场景:初到厂房——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母亲塞钱给“我”。
三、深入品读
1.品读“初到厂房”。
(1)引导学生思考:默读第6~9自然段,想想“我”看到、听到、感受到了什么,“我”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读了这几段,你又有怎样的体会?
(2)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3)全班汇报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阅读感受,并说说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这种感受的。
学生1:“我”看到了厂房的空间很低矮,而且墙壁都是潮湿的,感觉到压抑。
学生2:“我”感受到了厂房的闷热。在夏天最热的时候,窗户不能开,那么多人和东西挤在一起,每个人头顶还挂着发热的灯泡,母亲的工作环境简直太差了!
学生3:母亲工作的厂房特别吵。我是从“震耳欲聋”这个词感受到的。
学生4:“我”知道母亲挣钱不易,可没想到她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的,“我”非常震惊。
(4)教师总结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场景、抓住关键词语等方法,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和细节中流露出的“慈母情深”。
2.小组合作,体会其他场景和细节。
(1)小组选择一个场景学习,想一想“我”看到、听到了什么,心情如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提示:小组选择场景后,教师注意是否每个场景都有至少一个小组选择,避免出现遗漏。
(2)引导学生迁移上一环节中总结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提示:关注细节,体会“我”的心情)
①“寻找母亲”的场景。
a.为什么要重复连写两声“妈——”?想象“我”喊母亲的时候,语气会是什么样的。
学生:“我”重复两声“妈——”的呼唤,语气中应该是带有疑惑的。因为在那么拥挤、嘈杂的环境里,人人还戴着口罩,“我”很难一下子找到哪个是自己的母亲,所以一开始喊“妈”的时候没有那么确定。
b.第16自然段中“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这句话为什么不说“看见我的母亲弯曲着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学生:作者写“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而不是“看见我的母亲弯曲着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板上”,是因为在阴暗、狭小、嘈杂的厂房中,刺眼的灯泡下,要不断地辨认才能确定到底哪个人是自己的母亲,而不是一眼就能看出的。
c.结合第16~19自然段,说说“我”看到工作中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反复出现“我的母亲”,你感受到“我”怎样的心情?
学生:“我”看到的工作中的母亲是辛苦劳累的。反复出现的三个“我的母亲”,表现出“我”的心情随着发现母亲的过程而变化:从一开始看见时不敢相信母亲竟然如此瘦弱、疲惫,到辨认后的震惊、心疼母亲,让读者感受到母亲的艰辛和“我”内心的复杂感受。
②“向母亲要钱”的场景。
a.让讨论这一场景的小组选出代表,分角色朗读“我”与母亲的对话。
b.母子之间一问一答特别简短,读完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学生:母亲的问话干脆利落,能看出母亲工作十分紧张忙碌的状态;“我”的回答中有省略号,表示“我”当时说话是吞吞吐吐的。这是由于“我”心疼工作辛劳的母亲,不忍心要钱,但想买书的冲动又使“我”说出了口,能感受到“我”内心对“要钱”这件事是有迟疑和懊悔的。
c.学生谈谈对母亲掏钱、数钱的样子的体会。(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教师:“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说明母亲兜里都是零钱,是一点一点攒下来的。联系到课文中“皲裂”一词的意思,能想象母亲的工作有多么艰辛,攒下这一卷毛票有多么不容易。这时“我”的心情是愧疚的。
③母亲塞钱给“我”的场景。
a.让讨论这一场景的小组分角色表演“我”、母亲和女工,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提示:可以通过对话的内容和标点符号来体会人物不同的内心想法,读出他们说话的语气。
学生1:女工的抱怨和责备,让“我”进一步感受到母亲养育儿女的不易,这时“我”的内心是愧疚不安的。
学生2:母亲不顾女工的劝阻把钱给“我”,从“塞”这个字能看出母亲是毫不犹豫的。在这么艰难的条件下,母亲还是这么支持“我”读书,“我”感到了母亲无私的爱。
b.“我”看到母亲把钱塞给“我”后,“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内心会有怎样的触动?反复出现四个“立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教师:四个“立刻”,写母亲丝毫不停地投入了工作,体现出一种紧张感,和前面毫不犹豫地给“我”买书的钱对比,更能显出母亲挣钱养家的不容易。作者这样写,能看出他对母亲是格外心疼的。
c.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思考:是什么令“我”鼻子一酸?
学生1:对母亲的愧疚令“我”鼻子一酸。向母亲要钱时,“我”发现瘦弱疲惫的母亲竟在那样辛苦忙碌地工作,挣钱这么不容易,还毫不犹豫地、无私地供“我”读书,于是“我”鼻子一酸。
(4)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场景,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触景写情
1.拿出笔,写下“我”的感动。(出示课件6)
我拿着母亲给我的钱,鼻子一酸,想:           。于是,我攥着钱跑了出去,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小组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以填空题的形式展现人物内心,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情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小组讨论)
五、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母爱”的古诗词。
2.用充满感情的文字写一写自己的母亲。
设计意图:搜集古诗词,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写一写,锻炼了学生的梳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文对人物的描写有多种方法。首先是文章开头的衬托,然后就是直接描写。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体现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教师抓住这些方面,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写法,效果较好。
慈母情深母爱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