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忆读书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6 忆读书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5 18:1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 要求   1.认识“舅、宴”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传、卷”,会写“舅、津”等13个字,会写“舅父、津津有味”等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重点) 3.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难点) 4.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重点)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认识“舅、宴”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传、卷”,会写“舅、津”等13个字,会写“舅父、津津有味”等词语。
2.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
课件。
一、激趣导入,简介作者
1.(出示课件2)猜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书)
设计意图:用谜语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2.你们知道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言呢?学生畅所欲言。
3.不同的人读书有不同的感受,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文中去看一看吧!(板书:忆读书)
4.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
  冰心(1900—1999),中国女作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1918年入北平协和女子大学学医,后改学文学。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创作提倡“爱的哲学”。1923年赴美国韦尔斯利学院留学。1926年回国,先后执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1949年任教于日本东京大学。1951年回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等职。早期所作“问题小说”具有反封建意义,散文、诗歌讴歌童心和母爱。后期作品以儿童文学为主。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有《冰心文集》行世。
二、初步阅读,扫清障碍
小组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圈出不懂的词语。
2.借助工具书或向别人请教,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学生小组合作解决生字新词,教师巡视指导。
(1)识记生字。
加一加:车+斤=斩 辶+术=述 木+卜=朴
形近字比较:津—律 传—转 寇—冠 呻—伸
注意:“浒”读hǔ,本义是“水边”。本课有两个多音字,“传”在本课读zhuàn,可以组词“自传”,还有一个读音chuán,可以组词“传达”;“卷”在本课读juàn,可以组词“试卷”,还有一个读音juǎn,可以组词“卷尺”。
(2)指导书写。
“舅”:上半部分“臼”的笔顺为撇、竖、横、横折、横、横。
“津”:书写时注意右半部分横画分布均匀,长短不一。
“凯”:左上部“山”右上斜写小,右部“几”第一笔撇与左下部最后一笔竖提避让。
“衰”:中间部分是“口”加一横,横的两端要出头,第七笔撇要写得舒展,撇尖与末笔的捺脚持平。
设计意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出示课件4)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引出下文。突出作者对读书的感受和体会。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作者的读书经历和读书的好处,以及怎样挑选、比较好书。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作者把自己多年来的读书感悟写出来赠送给儿童,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脉络,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顺序。
四、教师小结,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自由交流)
2.教师小结。(出示课件5)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冰心按时间顺序,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表达“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
五、布置作业
1.掌握生字新词。
2.继续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在阅读中体会读书的好处。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布置,能让学生夯实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这篇文章通俗易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基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2.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3.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会写字。
2.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回答。
设计意图:有效地帮助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夯实基础,同时为这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二、进一步感知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出示课件7、8)
  文中提到了作者读的哪些书?从读书中,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三国演义》《水浒传》《荡寇志》《红楼梦》等。作者从读书中感受到了最大的快乐,还懂得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道理。
(板书:读书获得快乐 明白大道理)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出表明顺序的词语。
时间顺序。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七岁时”“那时”“十二三岁时”等。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文中的疑难问题,有利于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三、细读课文,思考问题
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文章开篇的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短短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和深切的体会。
2.默读课文第2~10自然段,回答问题。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写“读书好”的?(提示:哪些句子是说“读书好”呢?)
(2)哪些句段是写“多读书”的?(请学生在文中圈出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
全文第2、4、6、7、9自然段写的是“多读书”,并且,在写多读书的同时,也简略地写出了每次读书的不同感受。
(3)作者是怎样写“读好书”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指导。
3.默读课文第11、12自然段,思考:课文结尾的一句话包含了几层意思,分别是什么?
(1)学生交流、讨论。
(2)教师指导。(出示课件9)
  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包含了三层意思。“读书好”指开卷有益,“多读书”指博览群书,“读好书”是说要读对身心发展有益的书。
(板书:读书好——开卷有益 多读书——博览群书 读好书——要读对身心发展有益的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默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九个字是冰心老人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围绕这九个字,作者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作者回忆了少年时期读《三国演义》的情形;回忆了读《红楼梦》的感受;回忆了自己如何选择书等。作者认为那些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才是好书)
概括作者认为的好书标准:能引发人的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所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个性鲜明;故事耐人寻味;故事情节精彩,不烦琐;感情真挚、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2.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3.作者对《水浒传》中的人物描写作出了怎样的评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认为《水浒传》中的人物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在评价《水浒传》中的人物时,作者通过与《荡寇志》中的人物描写作比较,突出了《水浒传》中人物性格鲜明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拓展延伸
1.四大名著是指哪几本书?
2.你们知道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疑难句子的讲解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读书获得快乐
明白大道理
) 读书好——开卷有益
忆读书 多读书——博览群书
读好书——要读对身心发展有益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