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2022-2023统编版七上语文高品备课(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2022-2023统编版七上语文高品备课(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5 17:5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七上语文同步高品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导学预习
同步练习
你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春天的事物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它吗?(学生组词)可形成诸如此类的句子:春风细雨初花,浅草牧童人家,飞蝶鸣鸟淡霞。青山绿水,读书郎惜韶华。
“自古逢秋悲寂寥”,关于“秋”,李清照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张继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李白说乡愁是“床前明月光”,王湾说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而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说起秋,仍不得不想到这篇作品《天净沙 秋思》。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怀主人公置于特定深秋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它号称“秋思之祖”,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天涯游子的孤苦无依无限思乡的愁绪。
即兴创作 创意导入


介绍文体,导入新课

品味语言,赏析画面



把握情感,初读古诗
情景再现,体会乡愁
比较阅读,迁移拓展

介绍文体,导入新课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代诗人赵翼《论诗》
唐诗
宋词
元曲
散曲包括散套和小令两种。
散曲:只供清唱吟咏之用
剧曲:进入戏剧的唱词
散曲都有曲牌,曲牌表示曲调
元曲
把握情感,初读古诗

自由朗读,并划分朗读节奏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自由朗读,并思考: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呢?曲中的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心情?
悲伤、思乡
断肠人在天涯。
什么是“断肠人”?
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情感——“悲”
语气——舒缓,低沉、凝重、滞缓
品味语言,赏析画面

思考:全篇曲子当中并没有写悲凉、悲伤、悲痛,你又是从哪里读到的呢?
枯藤 老树 昏鸦
悲凉、凄清
“昏鸦何处落,野渡少人行”
夕阳西下
哀伤之情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古道 西风 瘦马
凄凉之情
“古道少人行”“咸阳古道音尘绝”
有人说“古道西风瘦马”中改一字而成“古道西风骏马”,则意境全变,你认同吗?
“瘦马”令我们联想到游子已经奔波得太久、太疲倦了
“骏马”让我们联想到骑马的应是英姿飒爽的侠客,正驰骋天地间,施展自己的抱负。
思考:是否诗中每句都是悲伤的基调?“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句话放在小令中是不是太过突兀,是败笔呢?
游子漂泊、艰辛
家的美好、安定、温暖


情景再现,体会乡愁

描绘画面
用散文化、诗画般的语言,把这些景物勾画成一幅完整的场景。(80字左右)
匹瘦骨嶙峋的马,迎着瑟瑟的秋风在苍凉古道上行走,眼前看到的是枯藤依附着老树,乌鸦在苍茫的夕阳下飞翔,倍感孤独凄凉。
枯藤缠绕着老树,黄昏时分,上面栖息了晚归的乌鸦 。一座小桥横卧潺潺流水之上,波光里映出几户人家的房宇 。荒凉的古道上,西风飒飒,一匹瘦马踯躅独行 。那肝肠寸断的游子,远在天边遥望着故乡。
9组名词,9种景物,18个字
凄凉萧索,昏暗渺茫、毫无生气
借景抒情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思考:为什么“断肠人“如此心伤,如此悲痛呢?是因为“在天涯”就悲伤吗?才会伤心欲绝,愁思万千,肝肠寸断吗?
作者经历
社会环境
作者简介:
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大都(今北京)人。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著有杂剧15种,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汉宫秋》;他又是元代散曲大家,一生写了120多首散曲,其中《秋思》堪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誉为“曲状元”。“元曲四大家” 是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时代背景:
元朝建国以后把中国人分成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实行等级管理制度,元朝的长官应由蒙古人担任。 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
读了这两段,是不是有新感受,别样的滋味? 同学们请结合马致远的生平和生活背景探究一下,文中游子为什么断肠?
评价:
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称之为“秋思之祖”
纯属天籁,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
有可能是因为漂泊,
有可能因为仕途不顺,
有可能是因为人生的苦痛坎坷
或者失意,
太多太多在这秋思里……
写景


抒情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凄凉、冷清
游子之思
羁旅之思
板书设计 提玄钩要巧记要领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枯老之色 凄惨之声 烘托渲染 暗淡悲凉
小桥流水人家 恬静闲适(人家)反衬 孤苦无依(游子)
古道西风瘦马 西风古道 渲染悲凉 瘦马侧面烘托奔波孤苦
夕阳西下 日暮途穷 何处投宿 点明时间 更添悲苦
断肠人在天涯 画龙点睛 直抒胸臆 肝肠寸断 惆怅思乡
写法:意象组合 映衬烘托 侧面描写 对比反衬
比较阅读,迁移拓展

写神赏心活学活用
1. 元代另一位散曲家白朴的《天净沙·秋》和《天净沙·秋思》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名词之美:
“枯藤”“老树”“昏鸦”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风萧瑟的凄寒之感。
色彩之美:
“夕阳”让人联想到淡黄色的微光笼罩大地,晦暗的色彩更衬托出漂泊游子的孤独和哀愁。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名词之美:
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
色彩之妙:
“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2.修改导入中的小诗(可换韵脚)。
春风细雨初花,浅草牧童人家,飞蝶鸣鸟淡霞。青山绿水,读书郎惜韶华。
元代另一位散曲家白朴的《天净沙·秋》和《天净沙·秋思》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名词之美:“枯藤”“老树”“昏鸦”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风萧瑟的凄寒之感。
色彩之美:“夕阳”让人联想到淡黄色的微光笼罩大地,晦暗的色彩更衬托出漂泊游子的孤独和哀愁。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名词之美: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
色彩之妙:“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