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要求 1.认识“巢、苇”等6个生字。(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难点)
教学 课时 一课时。
1.认识“巢、苇”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课件。
一 谈话激趣,交流导入
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说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情有独钟,他们是怎样描绘秋天的 现在,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自己找到的关于秋天的诗。(学生自由交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
设计意图:激趣谈话,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引起学生学习诗歌的欲望。
二 学习生字,初读诗歌
1.自由认读生字,读准字音。(出示课件2)
cháo wěi luó mián bà zhàn
巢 苇 罗 眠 霸 占
2.开火车朗读诗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学生字,初读课文,为下面学习诗歌作准备。
三 范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首诗分别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
3.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并赏析诗歌。
四 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1.指名让学生朗读诗歌,教师相机指导评价。
2.朗读《秋晚的江上》,想象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出示课件3)(板书:秋晚的江上)
(1)自由朗读诗歌,圈画出诗中描绘的景物。(鸟儿、斜阳、双翅、江、芦苇)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归鸟图、日落图)
(板书:鸟儿倦了——驮着斜阳 双翅一翻——斜阳掉在江上 芦苇——妆成红颜)
3.朗读《花牛歌》,想象花牛的生活画面,感受花牛的自由、悠闲。(出示课件4)(板书:花牛歌)
(1)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全班交流)(出示课件5)
①花牛坐在草地上,压扁了剪秋罗。
②花牛在草地里睡觉,天上白云悠悠。
③花牛甩动小尾巴在草地里散步。
④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夕阳偷偷落到了西山的青峰上。
教师指导:这四幅画面中,花牛“坐”是动景,花牛“眠”是静景,花牛“走”又是动景,花牛“做梦”又是静景。四幅画面动与静交替变换,呈现了一种律动之美。(板书:坐 眠 走 做梦)
(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花牛
(自由、悠闲的花牛)(板书:自由、悠闲)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让学生能充分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五 指导朗读,感受诗情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两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利。
2.先指名让学生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再全班齐读。
3.指名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两首诗的感悟。
六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秋晚的江上》描绘了秋江傍晚,余晖浸染的绚丽美景,《花牛歌》则描绘了花牛在草地上闲暇惬意的生活图景。
2.布置作业:花牛在草地上还可以做什么 试着说一说,并仿照《花牛歌》写两行诗。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诗歌的感悟程度,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1. 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的关键在于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
2. 围绕诗歌的中心,引导学生对各种诗歌内容的细节(关注诗歌的字、词)进行进一步的感悟。
3. 通过诵读、讲解、感悟,学生能体会到儿童诗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
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自由、悠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