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时光
学习目标:
根据资料,说明大气水平运动产生的原因,大气环流的含义。
根据地理资料,归纳产生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的特点及对风向、风速的影响;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根据图表资料,判断风向和风速;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根据图表资料,探讨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目录
一、大气的水平运动
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引课
相传,在发现“新大陆”后,欧洲至美洲运输马匹的帆船航行到副热带海区时,接连几周平静无风,停滞不前,因淡水和粮食不足,被迫将船上部分马匹投入大海,以减轻负荷。后来,人们就把副热带高压所在的纬度带叫作“马纬度”。
1.议一议,风是怎么形成的?
地面冷热不均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压区向低压区做水平运动,形成了风。
引课
相传,在发现“新大陆”后,欧洲至美洲运输马匹的帆船航行到副热带海区时,接连几周平静无风,停滞不前,因淡水和粮食不足,被迫将船上部分马匹投入大海,以减轻负荷。后来,人们就把副热带高压所在的纬度带叫作“马纬度”。
“马纬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2.“马纬度”附近区域为什么接连几周平静无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A
B
C
高
高
低
高
低
低
受热
地面受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和下沉的垂直运动,并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作气压梯度。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变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大小: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如果没有其它力影响,风向就与水平气压梯度力一致,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
风向
高空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
500
498
496
494
492
490
气压/百帕
风一旦形成,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使风向偏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北半球高空风示意图
高空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影响风的大小。
近地面风向
摩擦力的方向与风向相反,对风有阻碍作用,可降低风速。
水平气压梯度力
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
1000
气压/百帕
近地面风受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三个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北半球近地面风示意图
摩擦力
活动题
(1)说出左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是哪一处,再归纳等压线分布疏密与风力大小的关系,并绘制出风力最大处的风向。
②处。 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活动题
(2)说出图中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哪一处?绘出该处的风向。
右图比例尺大,气压梯度大,风国比左图大,右图中,C处等压线比D处密集,故C处风力最大。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气环流
意义: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某一地区输送到其它地区,调节 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成因:地球表面的冷热不均
单圈环流
如果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终年直射赤道的情况,赤道和极地之间的会存在如图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极地
赤道
三圈环流
0°
30°
60°
90°
受热膨胀上升
赤道低气压带
堆积下沉
副热带高气压带
北上的暧空气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偏为西风,在30度上空堆积;
低纬环流
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一部分向北,一部分向南
高压
高纬环流
三圈环流
北上的暧空气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偏为西风,在30度上空堆积;
0°
30°
60°
90°
受热膨胀上升
赤道低气压带
堆积下沉
副热带高气压带
低纬环流
极地高压带
高压影响冷空气南下
极锋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中纬环流
0°
30°
60°
90°
三圈环流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锋
南半球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0°
30°
60°
9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气压带和风带
0°
30°
60°
9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基础上,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
东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东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0°
30°
60°
N
极地高压
活动
图中气压 带的宽度大致为10个纬度,尝试绘制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投影图,并将气压带和风带在地球上的纬度分布情况画在图中相就位置上。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东北/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压
0°
30°
60°
N
春秋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夏至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海陆性质的差异,影响到海洋与陆地的气压分布。
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高气压。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 高气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夏季,大陆增温海洋快,大陆上形成低气压。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低气压所切断,其中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公保留在海洋上。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的纬向分布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度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冬夏两季,海洋与陆地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称为大气活动中心。它们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这些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和强度一旦异常,就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气候异常。
季风环流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因素。亚洲东部背靠最大的大陆,东临最大的大洋,季风最典型。
季风环流
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陆地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海洋上形成低压中心,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东亚吹西北季风,南亚吹东北季风;
夏季,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太平洋上形成高压中心,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东亚吹东南季风;印度洋没有形成明显的高气压,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北半球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南亚吹西南季风;
季风环流
1月份,南半球夏季,澳大利亚大陆西北部形成低压中心,此时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南半球左偏,吹西北季风。
7月份,南半球冬季,澳大利亚大陆形成高压,澳大利亚西北部受高压中心影响吹东南季风;
季风环流
东亚:
冬季
西北风
寒冷干燥
夏季
东南风
温暖湿润
南亚:
冬季
东北风
温暖干燥
夏季
西南风
温暖湿润
小结
①地球静止不动
②太阳直射赤道
③地球表面均匀
假设条件
赤道与极地之间形成闭合环流
单圈环流
否定假设条件①,考虑地球自转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气压带被分裂成高、低气压中心,形成季风环流
否定假设条件②,考虑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否定假设条件③,考虑海陆分布
形成复杂的天气变化和季风气候
课堂检测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表示四个
点所在地的风向,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点所在地的风
力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c
c
课堂检测
若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中b地位于d地的正南方位。
3.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a、b、c、d B.b、d、c、a
C.a、c、b、d D.d、c、b、a
4.b与d之间的风向是( )
A.东北风或北风 B.东南风或东风
C.西北风或西风 D.西南风或偏南风
B
D
课堂检测
5.读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A气压带名称________,终年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________。
(2)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1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2中________(填甲或乙)所示,此时控制亚洲大陆的气压中心为________,其切断了________气压带(填图1中的字母)的带状分布。
赤道低气压
高温多雨
甲
亚洲高压
E
课堂检测
5.读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完成下列要求。
(3)受图示季风影响,东亚地区形成两种面积较大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气候、________气候。而在亚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却形成夏干冬湿的地中海气候,其成因是受________和________(填图1中的字母)交替控制。
(4)印度半岛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据图归纳该气候的成因________。
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
C
D
热带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