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师版)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精选近年本课全国各地中考历史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一.选择题
1.(2022镇江市中考4.) 据南宋蒋祈《陶记》记载,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景德镇有300多处瓷窑,所制瓷器“洁白不疵”,卖到其他地方,皆有“饶玉”之称。据此可知,江西景德镇的制瓷业( C )
A. 只能生产白瓷 B. 拥有定窑汝窑 C. 反映手工业兴盛 D. 兴起于南宋
2.(2022娄底中考3.)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B )
A. 辽宋夏金的并立 B. 经济重心的南移 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重文轻武的风气
3.(2022金昌市中考6.)商人之间在大额交易时,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日渐增多。这反映出宋代( C )
A. 文化生活丰富 B. 手工业的兴盛 C. 商品经济繁荣 D. 边界贸易兴旺
4.(2022北京中考7.)下侧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材料体现出宋代( C )
A. 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 B. 外贸所得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
C. 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 D. 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5.(2022泰州中考6.)宋代经济较前代发达,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商业繁荣。下列描述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D )
A. 城市经商时间不再受到限制 B.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城成为丰饶粮仓
C. 广州、泉州造船业世界领先 D. 河北定窑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瓷都
6.(2022随州中考1.)下图是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C )
A. 手工业的进步 B. 农业的发展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城市的繁荣
7.(2022恩施州中考3.)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找出其中的关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D )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史记 货殖列传》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A. 南宋时期南方手工业兴盛 B. 南宋时期南方商业贸易繁荣
C. 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8.(2022齐齐哈尔中考8.)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更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是(C )
A. 泉州 B. 开封 C. 景德镇 D. 广州
9.(2022牡丹江、鸡西中考5.)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出现了早市和夜市,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 C )
A. 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B. 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D. 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10.(2022海南中考3.)下图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它主要反映了宋朝(B )
A. 广告业务兴盛 B. 商业空前发达
C. 白兔商标十分流行 D. 功夫细针畅销全国
11.(2022海南中考4.) 唐代繁荣的陆路东西贸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唐的政治势力退出内陆亚洲而陷于衰落。南宋建立后,国家的政治、经济重心南移,海外贸易成为南宋对外物质交往的主要途径。材料的主旨是( D )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陆路贸易的阻断
C. 海外贸易的兴盛 D. 贸易路线的变化
12.(2021郴州市4.)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从材料中可知( C )
A.宋代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B.政府规定商业区居民区分开
C.宋代店铺经营时间不再受限 D.所有市民都只能到饭店吃饭
13.(2021镇江市4.)宋朝的全国总人口突破了一亿,大体是盛唐的两倍。宋朝的粮食亩产量特别是长江流域的亩产量达到了两至三石,也基本是唐代的两倍多。由此可见( A )
A.宋朝时生产力有显著进步 B.唐宋的经济部门仅限于农业
C.唐朝重文轻武致粮食减产 D.宋朝粮食增幅低于人口增长
14.(2021湘西州4.) 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下列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C )
A.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B.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 苏湖熟,天下足。 D.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5.(2021成都市9.)《棉花帝国》一书中提到∶"对于棉花,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我们将它的恒久存在视为理所应当。"在中国历史上,江淮和川蜀一带对棉花的"熟悉"开始于( A )
A宋朝 B.元朝 C. 明朝 D.清朝
16.(2021邵阳市4.)宋代纺织业发达,纺织业家族增添新的成员—棉纺织业。支持该结论的最有力证据是( D )
A.《宋书》中开始出现“棉”字 B.北宋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
C.南宋诗人艾可叔的《木棉诗》 D.1966年浙江兰溪县出土的南宋棉毯
17.(2021无锡市6.)2020 年4月,苏州相城区成为央行数字货币的重要试点地区。我国的货币形态曾有金属货币、纸币等。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北宋时期在成都地区出现的( A )
A.交子 B.会子 C.瓦子 D.银票
18.(2021随州市2.)宋代商业贸易非常繁荣。下列四个选项中能够体现宋代商业贸易发展突破时间限制的是( D )
A.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出现了草市 B.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
C.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 D.早市和夜市应运而生
19.(2021荆州市16.)宋代市舶收入,977 年为30万缗(货币单位), 978 年为50万缗,1159 年为200万缗。这些数据反映了宋代(B )
A.农业生产的繁荣 B.海外贸易的发展
C.经济作物的种植 D.南方人口的增长
20.(2021安顺市2.)“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据此可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 )
A. 南方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B. 产茶州县有所增加
C. 造船业居世界领先地位 D.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21.(2021福建8.)宋代瓷器美学达到新高度。景德镇青白瓷色质如玉,钧窑的海棠红艳如晚霞。由此可见,宋代制瓷业( D )
A.私营作坊为主 B.产品行销世界
C.遍布沿海地区 D.工艺水平高超
22.(2020青岛12.)如图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宋代定窑孩儿枕。作品设计独具匠心,线条柔和流畅,细部刻画极为生动传神,是文物中的珍品。这件文物最能说明( A )
A.宋代手工业的水平高超 B.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
C.宋代中外交流兼容并包 D.宋代民族文化交融加深
23.(2020丽水、金华市1.)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B )
①北宋出现纸币“交子” ②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
③宋朝重视科举考试 ④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2019聊城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其中,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论数起。”这表明,交子( C )
A.产生于商业纠纷中 B.是印刷技术进步的产物
C.是民间交易的凭证 D.只在少数育人之间流通
25.(2019黄石6 .)南宋时,都城临安曾有谚语“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这主要说明临安( C )
A.蔬菜类品种丰富 B.水利建设获得发展
C.城市商业的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6.(2019湖北黄冈16.)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梯子;圩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南宋时南方梯田、圩田的开垦( A )
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 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
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D.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
27.(2019德州市6.)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博物馆,在一组名画前,老师指着其中一幅对同学们说:“名画中有历史,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这幅画是( C )
28. (2019娄底33 .)对如下绘画作品解读正确的是( D )
《清明上河图》(局部)
A.作者是南宋画家张择端 B.取材于清朝南京秦淮河沿岸风光
C.折射出贵族文化的高雅 D.描绘了北来东京汴河沿岸的繁荣
29.(2019昆明 2.)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期兴起于江西,以生产青白瓷著名,成为当时江南最大瓷器制造中心的是( C )
A.越窑 B.邢窑 C. 景德镇 D.泉州
30.(2019日照9 .)考古工作者对泉州沿海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多处南宋时期的古代港口、码头和古海船遗址。这说明,南宋泉州 ( D )
①造船业发达 ②海外贸易兴盛 ③是闻名的大商港 ④是当时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
31.(2018绥化5.)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 )
A.市舶司 B.宣政院 C.台湾府 D.广州十三行
32.(2018重庆4.)下表是一些史籍中关于宋代重庆的记载,这些史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C)
内容 出处
(今重庆涪陵)“民食稻鱼,凶年不忧” 《與地纪胜》
(今重庆巫溪)“民家子弟,壮则逐鱼盐之利,富有余贵” 《蜀中广记》
A.重庆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B.涪陵是易学研究的中心
C.重庆经济得到较好发展 D.巫溪是重庆的商业中心
33.(2018遵义18.)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南宋时,我国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主要得益于( A)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南方相对稳定④国家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4.(2018泰安3.)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指( B )
A. 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B. 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C. 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D. 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35.(2018青岛10.)宋代早市紧接夜市,因其凌晨营业,天明即散,故被时人形象地称为“鬼市”。“鬼市”不仅在都城里普遍存在,外地州县也是如此。这反映了宋代( C )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二.非选择题
1.(2022陕西中考17.) 宋代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这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列举两宋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有什么影响?
【答案】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这是市民文化生活滋长的内在动力;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
表现: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加;耕作技术提高,出现了秧马、复种技术等;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占城稻推广种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植棉地区扩大。
影响:北方人口大批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南方(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2022长沙中考13.)历史在不断变革中旋螺式发展,阅读材科,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政府高级行政官员。其次,宋代的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 ——摘自库恩《宋代文化史》
材料二 著名历史学家王曾瑜先生曾指出,“自秦汉至明清,社会也有不少变动,例如自唐迄宋,日本学者称之为唐宋变革期。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
——摘编自李华瑞《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
请回答:
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变革。材料一认为“宋代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材料二认为“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答案】示例1:宋代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科举制得到完善,文官政治取代了军人政治,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城市中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世俗文化兴起,市民阶层逐渐形成;海外贸易繁荣,政府设置了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进行管理;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示例2: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渐走向瓦解,周王室权威不再;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水平提升,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私学出现,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3.(2022广东中考31 .)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作为生产力要素,对经济发展作用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西汉-清)人口分布变化
时间断面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北宋(1102年) 南宋(1208年) 明代(1460年) 清代(1820年)
南方地区人口占比 24.04% 48.11% 44.24% 63.42% 53.98% 58.33% 65.97%
(注:“南方地区”是指淮河—秦岭—西藏自治区北界一线南侧地区。)
——摘编自龚胜生等《两千年来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量化分析》
材料二 宋代南方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改进情况(部分)
项目 材料出处
项目一:生产工具 宋代两浙路使用的曲辕犁非常先进,而且有的还加装了钢刃农具“銐刀”,谓之“开荒銐刀”,用来垦辟荒田。铁搭,是另一种重要农具,“南方农家或乏牛犁,举此斫地,以代耕垦”。 摘编自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项目二:水利技术 宋人在江南,沿海筑海塘,丘陵修中小型水库蓄水,围湖围海,大规模开辟“水利田”。在两浙及江东地区,高地采用设置堰闸等方法引水,低田则采取浚治河渠等手段解决其积水等问题。 摘编自方健《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之一:农业篇》
项目三:种植技术 唐以前,江南实行土地轮耕。约唐中期开始,水稻插秧技术推广,土地实现连作。宋代实行稻麦复种技术,即水稻收获后复种冬小麦,农作物实现了一年两熟。 摘编自韩茂莉《论北方移民所携农业技术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的总体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项目,说明其如何促进宋代南方农业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其他因素。
【答案】(1)人口不断南移。
(2)曲辕犁传入南方,适于精耕细作,铁搭用于翻土,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垦田面积扩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兴修水利,对于江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稳定和高产,对于排灌农业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使江南成为水利设施最完善,使之成为宋代著名的粮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两宋,复种技术在江南得到推广,复种是农业史上的重大改变,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3)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江南地区的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
4.(2021毕节市13.)唐宋时期,经济繁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2分)
任务一:【图片解读——技术进步】
图1 曲辕犁 图2 占城稻 图3 交子
(1)根据上面图片信息,请分别指出图1工具、图2作物的特点。并概述图3纸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3分)
任务二:【史料解读——社会风貌】
(2)唐诗和宋代著述对研究唐宋社会状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下列问题作答。(5分)
①杜甫《忆昔》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治世是( )
②元稹《法曲)诗句:“女为胡妇学胡装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反映了民族交往对唐朝社会生活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
③吴自牧《梦粱录》:“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以上从哪几方面记述了宋临安城商业繁荣的景象?( )
任务三:【数据解读——社会发展】
唐宋两朝南北方人口对比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唐朝天宝年间742~756) 2080万 40% 3120万 60%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 5500万 65.5% 2900万 34.5%
——根据邹逸麟,谭其骧《中国历史时期人口的分布和迁徙》整理统计
(3)上表数据反映了从唐朝到北宋的社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4分)
【答案】(1)工具:曲辕犁。特点:成熟早,抗旱力强。作用: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2)①开元盛世;②对民族交融(或婚姻)、社会生活的影响;③从商品流通和店铺设立两方面记述。
(3)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原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南方新农作物的引进;南方海外贸易的发展等。
5.(2021台州市8.)江南农业足发展,经济地位大提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1)材料一中人口发生怎样的变化?它折射出这段时期经济哪一发展趋势?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答案】(1)变化:从汉到宋,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趋势:到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劳动力的不断增加;生产工具的改进(农耕技术的进步);人民的辛勤劳动;自然条件优越;政府重视兴修水利。
6.(2020湖州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话说湖州》一书提出了“宋以后的湖州是天下粮仓”的观点。为证实这一观点,小建同学搜集了以下资料。
(1)请从上述资料中找出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并予以说明。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提供支持这一观点的其他证据。
(3)如果要进一步证实这一观点,他还可以怎么做?
【答案】(1)资料一中的湖州先人所创的江东犁,在唐代以后开始普及,说明先进的生产工具有力地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资料二的溇港作为太湖劳动人民的独特创造,在北宋时已完善,说明湖州在宋代已有了庞大的灌溉系统和防洪系统。
(2)宋代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等。
(3)参观博物馆会遗址,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学生版)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精选近年本课全国各地中考历史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一.选择题
1.(2022镇江市中考4.) 据南宋蒋祈《陶记》记载,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景德镇有300多处瓷窑,所制瓷器“洁白不疵”,卖到其他地方,皆有“饶玉”之称。据此可知,江西景德镇的制瓷业( )
A. 只能生产白瓷 B. 拥有定窑汝窑 C. 反映手工业兴盛 D. 兴起于南宋
2.(2022娄底中考3.)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 辽宋夏金的并立 B. 经济重心的南移 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重文轻武的风气
3.(2022金昌市中考6.)商人之间在大额交易时,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日渐增多。这反映出宋代( )
A. 文化生活丰富 B. 手工业的兴盛 C. 商品经济繁荣 D. 边界贸易兴旺
4.(2022北京中考7.)下侧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材料体现出宋代( )
A. 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 B. 外贸所得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
C. 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 D. 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5.(2022泰州中考6.)宋代经济较前代发达,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商业繁荣。下列描述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城市经商时间不再受到限制 B.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城成为丰饶粮仓
C. 广州、泉州造船业世界领先 D. 河北定窑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瓷都
6.(2022随州中考1.)下图是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 手工业的进步 B. 农业的发展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城市的繁荣
7.(2022恩施州中考3.)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找出其中的关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史记 货殖列传》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A. 南宋时期南方手工业兴盛 B. 南宋时期南方商业贸易繁荣
C. 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8.(2022齐齐哈尔中考8.)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更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是( )
A. 泉州 B. 开封 C. 景德镇 D. 广州
9.(2022牡丹江、鸡西中考5.)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出现了早市和夜市,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 )
A. 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B. 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D. 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10.(2022海南中考3.)下图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它主要反映了宋朝( )
A. 广告业务兴盛 B. 商业空前发达
C. 白兔商标十分流行 D. 功夫细针畅销全国
11.(2022海南中考4.) 唐代繁荣的陆路东西贸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唐的政治势力退出内陆亚洲而陷于衰落。南宋建立后,国家的政治、经济重心南移,海外贸易成为南宋对外物质交往的主要途径。材料的主旨是( )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陆路贸易的阻断
C. 海外贸易的兴盛 D. 贸易路线的变化
12.(2021郴州市4.)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从材料中可知( )
A.宋代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B.政府规定商业区居民区分开
C.宋代店铺经营时间不再受限 D.所有市民都只能到饭店吃饭
13.(2021镇江市4.)宋朝的全国总人口突破了一亿,大体是盛唐的两倍。宋朝的粮食亩产量特别是长江流域的亩产量达到了两至三石,也基本是唐代的两倍多。由此可见( )
A.宋朝时生产力有显著进步 B.唐宋的经济部门仅限于农业
C.唐朝重文轻武致粮食减产 D.宋朝粮食增幅低于人口增长
14.(2021湘西州4.) 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下列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B.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 苏湖熟,天下足。 D.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5.(2021成都市9.)《棉花帝国》一书中提到∶"对于棉花,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我们将它的恒久存在视为理所应当。"在中国历史上,江淮和川蜀一带对棉花的"熟悉"开始于( )
A宋朝 B.元朝 C. 明朝 D.清朝
16.(2021邵阳市4.)宋代纺织业发达,纺织业家族增添新的成员—棉纺织业。支持该结论的最有力证据是( )
A.《宋书》中开始出现“棉”字 B.北宋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
C.南宋诗人艾可叔的《木棉诗》 D.1966年浙江兰溪县出土的南宋棉毯
17.(2021无锡市6.)2020 年4月,苏州相城区成为央行数字货币的重要试点地区。我国的货币形态曾有金属货币、纸币等。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北宋时期在成都地区出现的( )
A.交子 B.会子 C.瓦子 D.银票
18.(2021随州市2.)宋代商业贸易非常繁荣。下列四个选项中能够体现宋代商业贸易发展突破时间限制的是( )
A.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出现了草市 B.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
C.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 D.早市和夜市应运而生
19.(2021荆州市16.)宋代市舶收入,977 年为30万缗(货币单位), 978 年为50万缗,1159 年为200万缗。这些数据反映了宋代( )
A.农业生产的繁荣 B.海外贸易的发展
C.经济作物的种植 D.南方人口的增长
20.(2021安顺市2.)“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据此可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 南方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B. 产茶州县有所增加
C. 造船业居世界领先地位 D.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21.(2021福建8.)宋代瓷器美学达到新高度。景德镇青白瓷色质如玉,钧窑的海棠红艳如晚霞。由此可见,宋代制瓷业( )
A.私营作坊为主 B.产品行销世界
C.遍布沿海地区 D.工艺水平高超
22.(2020青岛12.)如图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宋代定窑孩儿枕。作品设计独具匠心,线条柔和流畅,细部刻画极为生动传神,是文物中的珍品。这件文物最能说明( )
A.宋代手工业的水平高超 B.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
C.宋代中外交流兼容并包 D.宋代民族文化交融加深
23.(2020丽水、金华市1.)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北宋出现纸币“交子” ②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
③宋朝重视科举考试 ④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2019聊城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其中,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论数起。”这表明,交子( )
A.产生于商业纠纷中 B.是印刷技术进步的产物
C.是民间交易的凭证 D.只在少数育人之间流通
25.(2019黄石6 .)南宋时,都城临安曾有谚语“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这主要说明临安( )
A.蔬菜类品种丰富 B.水利建设获得发展
C.城市商业的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6.(2019湖北黄冈16.)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梯子;圩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南宋时南方梯田、圩田的开垦( )
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 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
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D.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
27.(2019德州市6.)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博物馆,在一组名画前,老师指着其中一幅对同学们说:“名画中有历史,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这幅画是( )
28. (2019娄底33 .)对如下绘画作品解读正确的是( )
《清明上河图》(局部)
A.作者是南宋画家张择端 B.取材于清朝南京秦淮河沿岸风光
C.折射出贵族文化的高雅 D.描绘了北来东京汴河沿岸的繁荣
29.(2019昆明 2.)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期兴起于江西,以生产青白瓷著名,成为当时江南最大瓷器制造中心的是( )
A.越窑 B.邢窑 C. 景德镇 D.泉州
30.(2019日照9 .)考古工作者对泉州沿海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多处南宋时期的古代港口、码头和古海船遗址。这说明,南宋泉州 ( )
①造船业发达 ②海外贸易兴盛 ③是闻名的大商港 ④是当时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
31.(2018绥化5.)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宣政院 C.台湾府 D.广州十三行
32.(2018重庆4.)下表是一些史籍中关于宋代重庆的记载,这些史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内容 出处
(今重庆涪陵)“民食稻鱼,凶年不忧” 《與地纪胜》
(今重庆巫溪)“民家子弟,壮则逐鱼盐之利,富有余贵” 《蜀中广记》
A.重庆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B.涪陵是易学研究的中心
C.重庆经济得到较好发展 D.巫溪是重庆的商业中心
33.(2018遵义18.)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南宋时,我国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主要得益于( )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南方相对稳定④国家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4.(2018泰安3.)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指( )
A. 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B. 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C. 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D. 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35.(2018青岛10.)宋代早市紧接夜市,因其凌晨营业,天明即散,故被时人形象地称为“鬼市”。“鬼市”不仅在都城里普遍存在,外地州县也是如此。这反映了宋代( )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二.非选择题
1.(2022陕西中考17.) 宋代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这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列举两宋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有什么影响?
2.(2022长沙中考13.)历史在不断变革中旋螺式发展,阅读材科,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政府高级行政官员。其次,宋代的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 ——摘自库恩《宋代文化史》
材料二 著名历史学家王曾瑜先生曾指出,“自秦汉至明清,社会也有不少变动,例如自唐迄宋,日本学者称之为唐宋变革期。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
——摘编自李华瑞《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
请回答:
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变革。材料一认为“宋代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材料二认为“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3.(2022广东中考31 .)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作为生产力要素,对经济发展作用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西汉-清)人口分布变化
时间断面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北宋(1102年) 南宋(1208年) 明代(1460年) 清代(1820年)
南方地区人口占比 24.04% 48.11% 44.24% 63.42% 53.98% 58.33% 65.97%
(注:“南方地区”是指淮河—秦岭—西藏自治区北界一线南侧地区。)
——摘编自龚胜生等《两千年来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量化分析》
材料二 宋代南方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改进情况(部分)
项目 材料出处
项目一:生产工具 宋代两浙路使用的曲辕犁非常先进,而且有的还加装了钢刃农具“銐刀”,谓之“开荒銐刀”,用来垦辟荒田。铁搭,是另一种重要农具,“南方农家或乏牛犁,举此斫地,以代耕垦”。 摘编自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项目二:水利技术 宋人在江南,沿海筑海塘,丘陵修中小型水库蓄水,围湖围海,大规模开辟“水利田”。在两浙及江东地区,高地采用设置堰闸等方法引水,低田则采取浚治河渠等手段解决其积水等问题。 摘编自方健《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之一:农业篇》
项目三:种植技术 唐以前,江南实行土地轮耕。约唐中期开始,水稻插秧技术推广,土地实现连作。宋代实行稻麦复种技术,即水稻收获后复种冬小麦,农作物实现了一年两熟。 摘编自韩茂莉《论北方移民所携农业技术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的总体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项目,说明其如何促进宋代南方农业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其他因素。
4.(2021毕节市13.)唐宋时期,经济繁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2分)
任务一:【图片解读——技术进步】
图1 曲辕犁 图2 占城稻 图3 交子
(1)根据上面图片信息,请分别指出图1工具、图2作物的特点。并概述图3纸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3分)
任务二:【史料解读——社会风貌】
(2)唐诗和宋代著述对研究唐宋社会状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下列问题作答。(5分)
①杜甫《忆昔》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治世是( )
②元稹《法曲)诗句:“女为胡妇学胡装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反映了民族交往对唐朝社会生活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
③吴自牧《梦粱录》:“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以上从哪几方面记述了宋临安城商业繁荣的景象?( )
任务三:【数据解读——社会发展】
唐宋两朝南北方人口对比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唐朝天宝年间742~756) 2080万 40% 3120万 60%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 5500万 65.5% 2900万 34.5%
——根据邹逸麟,谭其骧《中国历史时期人口的分布和迁徙》整理统计
(3)上表数据反映了从唐朝到北宋的社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4分)
5.(2021台州市中考8.)江南农业足发展,经济地位大提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1)材料一中人口发生怎样的变化?它折射出这段时期经济哪一发展趋势?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6.(2020湖州中考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话说湖州》一书提出了“宋以后的湖州是天下粮仓”的观点。为证实这一观点,小建同学搜集了以下资料。
(1)请从上述资料中找出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并予以说明。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提供支持这一观点的其他证据。
(3)如果要进一步证实这一观点,他还可以怎么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